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三菱维斯塔斯海上风电公司亚太商务发展总监 孙格伟作题为“风力发电机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报告。
直播专题: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
以下为发言实录:
孙格伟:各位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先进,大家好!大家午安!
很荣幸代表三菱维斯塔斯参加此次盛会,但也感到非常抱歉,由于疫情的因素,我们只能通过录影视频跟大家见面,当然对我个人而言,这也让我获得第一次当直播主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紧张与兴奋。
在此之前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三菱维斯塔斯亚太区市场发展总监,我叫做孙格伟。我人在中国台湾,办公室座落在台北101旁,目前主要的工作或任务,就是协助公司进入整个亚太市场,包括韩国、日本、越南、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其中最具挑战的,就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与如何在亚洲建立品牌价值,这是我个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
今天,我将从我们公司在欧洲离岸风电发展的经验,来分享风力发电机技术发展未来的挑战与可能的机遇。
这是我今天的简报,由于初次来到中国,想必大家对我会相当陌生,所以我会先从介绍公司开始。
三菱维斯塔斯这家公司在2014年成立,到现在我们仍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公司,充满了动力。但我们背后有两家从业领导厂商,一家是三菱重工,一家是丹麦的维斯塔斯。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们在中国也设有厂房与销售办公室,相信今天现场可能也有我的同事参与其中。目前维斯塔斯在全球有3500名员工,但大多数人在欧洲,我们公司非常在意单一离岸风电产品发展上,从设计、制造、安装与运维服务,都是公司一条龙服务。由于我们是一家跨国的合资企业,所以合作就是我们骨子里的血脉,不仅与客户合作,还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甚至是中央地区的各利害关系者进行合作,创造出产品的最大价值。
这张图表示我们全球的主机图,主要的触角以欧洲市场为主,生产基地也以欧洲为主,目前海外,最早的是台北的办公室,而我也是办公室招聘的第一位员工,负责建立这间办公室的主体,之后我们在美国、日本也相继成立了各个国家的办公室。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刚刚提到主要是离岸风力发电机的OEM厂商,这是我们整个产品线的状况。我们的经验是在奠基在20多年风机技术开发商做延伸的,产品的容量范围从千瓦级的风机到兆瓦级的风机,而在应用层面上,从陆上往海上发展也是趋势。这张图可以分为两个区块,从正中间可以看到产品线有非常大的风叶,左边属于容量较小的风机,而在右边就是容量相对较大的风力发电机型。
我先介绍较小容量的平台,较小容量的平台现在是4 biga(音)平台,有不同的直径以应对不同风场需求,达到达到转换的最佳化。各位先进可以发现,这是在维斯塔斯产品基础上做发展,从千瓦级到V8O、V90、VE12,也包括后来VE64、VE74,在这个漫长的研发发展中,让我们的技术发展获得了稳定,平台式发展逐渐扩大单机容量。利用原来的VEE23机组进行了多次改造,额定功率已提升到3.4兆瓦,我们也集中不同直径的3或4兆瓦的机组,来针对各种工况,不同状态进行优化。像这个平台在中国大陆我不是非常清楚详细的情形,但在中国台湾依据现场需求,依据客户需求,我们就有VE1003.6兆瓦的机组安装在陆上。
接下来看9兆瓦风机技术平台的发展状态,VE64 10兆瓦,这个机组在2018年9月,在德国汉堡风能展做发布,是全球第一个两位数的风力发电机组,整个平台是基于具备认证10G的技术发展,现在已经超过200台风机安装并网。为了提高发电容量,在相关部件散热处都有相关的设计提升,这些设计提升就是为了确保风机可以在满功率发电的条件下维持25年的寿命。为了进入具有台风的亚太市场,我们也提升了风机耐风能力的要求,以满足国际认证IEC CLASS7的认证。在中国台湾我们还有地震的要求,在日本也是,所以我们同样将耐震的要求加入了风机设计上。而在业内的设计上,VE70的机组有一个新款的设计,预弯的应用与异型(音)气动力的设计,让我们的研发达到最大化。
这张是9兆瓦平台整个发展的历程,在短短的4年间,从2014年到2018年,我们在验证可靠与具备商业化价值上,将机组从8兆瓦延伸到10兆瓦,而整个平台在2017年正式上市后,得到了当年度最佳离岸风力发电机组的殊荣,也印证了我们产品技术创新的成熟度与稳定度。
这个风机到底有多大?这张图是与英国著名地标The London Eye摩天轮相比的示意图,风机的旋转面积是The London Eye摩天轮的1.8到1.9倍长,高度也简单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做比较,VE74机组的高度是自由女神像的2.1倍左右。所以可以想象未来的安装肯定是特别重的。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可靠性,我们对风机做了相当仔细的认证和验证,包括功率曲线的验证,包括机械组展延的验证,包括叶片的验证,部件生命周期的检验等等。另外,主要部件的更换流程设计,其实也是整机设计的重点。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风机在陆上海上建制过程的相关工作。这张图展现了我们工厂内的能量,包括全功率的测试平台,包括叶片的应力与疲劳测试平台,对塔架的测试平台,还有整机的测试等等。我们能进行多项验证测试,来缩短设计的时长,也促进产业品质达到最优,因为我们知道在不同的阶段所创造出来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等级的,例如如果这个工作是发生在工厂内,对我们来说这样衍生出来的成本相对便宜,如果发生在预组装区,衍生出来的成本就会高一些,如果这些工作发生在海上,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相当的昂贵,因此我们的设计概念就是要在陆上完成大部分的工作。这可以让我们的安全和品质达到最佳的状态,也确保我们的客户拥有最佳的营收报酬。
整个设计采用了级差自用概念完成的,风机级差是在产业全组装后再运出,而且这必须与电力有关系,完全一对一的对接。我们的塔架在预组装码头进行完整的组合,包括塔内的所有电器设备、机械设备、栅格设备等等,组合好才移到安装床上面去。叶片,直接从设计到工厂,并到工厂进行组织的吊用,我们让大部分的工作在陆上完成,仅保留少量工作在海上执行,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资源最有效,也能够让我们的成本最低。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我们在全球的时机。这一页是我们的10G,大多数的10G都是在欧洲,已经有1248支,总共43个项目,将近4.5G瓦的风机安装在海上进行并网发电。当然各位先进跟领导从这页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我们2兆瓦风机、3兆瓦风机,甚至是8兆瓦风机、9兆瓦风机平台,都已经有我们的10G经验。除此之外现在手边还有4点多G瓦的订单正在建设,另外1.3G瓦的有条件订单或优先供应订单,正在等候最后的谈判与签字。从这张表里可以发现,有些订单已经逐渐走出欧洲,未来将在亚洲做项目,包括中国台湾的项目、日本的项目。
接下来的章节我想谈谈风力发电未来可能的机遇。浮动式风机,关键技术就是浮梯技术,对于风机本身挑战并不是那么巨大。在现在有相当多的概念形式,如图所示,浮动式扶梯的概念多种多样,好坏均在实际验证者。而浮动式工厂的建筑,将似的海上风电在世界各地新市场中更容易实现。如果我印象没错,中国政府也展开对浮动式风机的研究,欧洲第一个浮动式风力发电机组,总共安装了三台,至今运转状况相当良好。而浮动式风机将为资源丰富的地区打开再次运营生产的大门,让可建制的区域从浅水,甚至到水深超过60米的区域都可以进行安装,也大幅度提升未来离岸风电的可能性。
这张照片是葡萄牙项目的安装过程,直接在码头将风机安装在浮梯平台上,利用拖船将其拉至定位处。前面说到9兆瓦平台风机尺寸相当庞大,在这一页的比例图也不难发现,浮动载体也是另外一个庞然大物,如何制作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有几个点必须注意:第一,制作地点要临近港口,有足够的船坞制作这样的浮梯;第二,码头的承载力要足够,不管是浮梯还是风机,这些部件都是非常沉重的;第三,码头空间与周边基础建设也必须要非常完备,如周边的运输道路、吊装设备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个国家在发展浮动式风机必须先思考并规划完善的。
另外一个离岸风机运用的潜能就是制氢,现在在欧洲和日本是一个相当火的议题,从这张图中可以发现,未来在离岸风电大批量建制之后,电能可以源源不绝的产生,可以直接为客户所使用,剩余的电可以电解制氢,氢气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用于运输,也可以用于发电,用户将氢气制作成甲烷,甲烷也可以用于运输工具使用,这是非常好的能源转型的方案。
因此,目前在丹麦有一个北海风电中枢的计划,是相当吸引人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在海洋上建造人工岛,在该岛上建造大型的变电站,并将电网与临近国家电网相连,形成一个电力中枢。而在人工岛周围将建造数以千计的离岸风电发电机组,在岛上绿色氢气借用电解产生而成,这些氢气利用管道做运输,听起来也许是一个荒诞的想法,但很可能成为欧盟在2050年实现0碳排放宏伟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印象上个月丹麦已经着手展开,要将计划付诸实施,丹麦选定北海和波罗的海两处建自己5G瓦的energy islands,而在北海的energy island确切的位置,预计在明年,也就是2021年的春天会将它选择出来。这个岛屿,风机对于产业的影响,或者是对于整个环境冲击等相关评估工作,也希望在2024年能够完成。
北海的energy island规划,初期先建3G瓦的离岸风电,未来随着能源增长的需求扩充到10G瓦,这个想法从政策发起到后面监管机制的建立,资金的支持到技术解决方案,我想全面的需要国际来合作。这将为释放全球离岸风能巨大潜力,在能源高度需求下,应对气候变迁的大形势下,值得各个国家借鉴参考。
最后,还是感伤没能到现场参加盛会。2020年是受到疫情干扰的一年,但疫情好像让人与人的社交距离疏远了,并没有疏远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反而借用科技深化了人与人之间另一个层次的交流。后疫情期待是新能源运用成熟的时代,是离岸风电带领能源转型的时代,期待以后的相会,也期待我们公司能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供应链,一同在能源转型上同心并行前进,谢谢大家,谢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2025年7月14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成立三峡集团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新公司将聚焦辽宁地区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同时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依托集团在技术、资金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加速推进辽宁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召开7月份生产经营分析会,系统总结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业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电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主持会议,董事、党组副书记徐树彪,集团领导陈海斌、高伯余、严航参加会议。会议指出,2025年上半年,国家电投集团生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针对海上风机叶片状态监测需求,土星视界产品团队克服海上噪声多变环境的挑战,解决‘密封保护vs声音采集’的矛盾,率先在行业内发布‘风翼卫士-海风版’产品,可通过声纹监测早期发现叶片缺陷,持续实现‘保障叶片裂而不断’的行业承诺。”——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双辉7月2日,由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等两个细则意见的通知。《海南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本细则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2025年7月14日,最后一批中船海装25MW海上风电法兰从伊莱特顺利发出。此次交付的产品,将被应用于中船海装25MW海上风机,这也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之一。中船海装25MW风电法兰从伊莱特发出作为专门为深远海区域量身定制的新一代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该机型单机功率覆盖20-25MW,风轮直径
当地时间6月24日,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勃兰登堡州的一座风电场,维斯塔斯V150-4.2MW风机发生叶片断裂事故。据悉,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8.4MW,安装2台维斯塔斯V150-4.2MW风机,于2019年投入运行。维斯塔斯发言人表示:“现场已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维斯塔斯将与客户合作,确定根本原因并采取下一步措
2025年6月19日至20日,2025海上风电大会于大连圆满举办。会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编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报告正式发布。根据GWE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计安装23098台风电机组,这些机组由29家整机制造商提供。其中,18家来自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瑞典郡靠近波罗的海一个风电场发生一起风机叶片断裂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该消息引发行业关注。该风电场装机容量达212.9MW,场内共安装66台维斯塔斯V112-3.2MW风机,于2013年投入运行。2019年,TRIG以2.07亿欧元收购该项目,并持有至今。目前,该风电场的运维工作由R
灯楼角风电场台风“摩羯”灾后受损风机恢复运行及技术支持项目单一来源采购中标结果公示广东粤能风电有限公司就“灯楼角风电场台风“摩羯”灾后受损风机恢复运行及技术支持项目”进行了单一来源采购。现将结果公示如下:中标人: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标价为(元):4256000公告期限:自本
近日,海风公司在其埃洛尼斯弗洛坦特斯杜杜利恩(EFGL)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迎来重大突破,在诺维尔港成功组装了第一台风电机组,这一成果标志着EFGL项目实现了关键里程碑。该项目由海洋风与BanquedesTerritoires携手推进,旨在加速地中海浮动海上风能的开发进程。此次组装的是一台10MW的维斯塔斯风电机
近日,继英国宣布第七轮差价合约拍卖将于8月启动后,欧洲多个国家推动大规模海上风电发展计划,总规模近100GW。包括:丹麦能源署推动3GW基于CfD的海上风电招标并展开市场磋商;荷兰风电行业敦促政府通过差价合约和工业电气化等措施,确保荷兰海上风电建设达到21GW规模;爱尔兰启动海上风电发展评估,预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在《供应端数据报告》中揭晓了2024年风电机组交付数量榜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安装风电机组23098台,其中十大主力机型以4881台的交付量占据了全球市场21%的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全球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凸显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在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24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4月24日,德国风电开发商EnBW宣布其HeDreiht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海上风机完成吊装,这也是首台维斯塔斯V236-15MW机型商业化项目首秀。据了解,HeDreiht海上风电项目位于Borkum岛西北约85公里,Heligoland以西约110公里处,是德国首个零补贴的海上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960MW,拟安装64台维斯塔斯V236-15M
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台山隆文风电场效能提升(大代小)项目施工总承包采购(重新招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GN-202501200004-N1)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一、招标条件本项目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台山隆文风电场效能提升(大代小)项目施工总承包采购(重新招标)(招标项目编号:CGN-2025012
2023年12月15日-17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第八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福州顺利召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平作题为《解密全球首个大功率海上样机
近日,第八届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福州召开。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总经理于晨光受邀参加会议,与风电整机企业代表和行业同仁共同探讨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要求和实现路径。风电机组大型化,是风电挺进深远海的硬件支撑。但“大型化”的质量问题却始终缺少系统回顾和辩证。风电行业系统复杂性高、产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直流中心换流站技术处处长赵峥代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为民作题为《大规模远海风电安全高效消纳技术方案》报告,经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指挥部总工程师孙国光作题为《复杂海域深水导管架基础施工关键技术》报告,经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漂浮式海上风电工程师王涑宇作题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复杂系统动力学耦合机理探讨》报告,经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务部一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范少涛作题为《深远海海上风机基础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报告,经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恩地作题为《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痛点问题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作题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征得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重庆大学胡超博士代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航作题为《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结构》报告,征得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作题为《海上风电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征得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
2023年2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名誉会长、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党组副书记毕亚雄作题为《“双碳”目标下的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报告,经专家同意后,特此分享![$NewPage$]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