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为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新基建”战略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聚合、裂变,新经济、新生态、新模式正在重构新能源产业链,如何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整个新能源产业赋能成为新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网新能源云应运而生。
国网新能源云在服务国家能源转型和促进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中有着怎样的定位?能够提供哪些支撑?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日前,中电传媒记者对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能源处处长吴静,深入解读国网新能源云。
服务国家战略 践行国企责任
记者:在国家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战略下,国网新能源云有怎样的定位?
吴静: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和“六个力量”,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为统领,聚焦市场化、透明度、高效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国网新能源云。
平台旨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服务国家能源转型、服务新能源科学发展、服务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服务政府和智库决策、服务广大用户,推动构建智慧能源体系,服务绿色发展。
新能源云聚焦政府社会关切,聚焦公司核心业务,聚焦客户厂商,聚焦价值作用的发挥,致力于解决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在并网服务、运行消纳、补贴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打造新能源生态圈,创新新能源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记者:国网新能源云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吴静:国网新能源云是立足国家能源转型和新能源行业发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和用户应用的便捷性,采用巨系统工程思维方式和PDCA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设计,由环境承载、资源分布、规划计划、厂商用户、电源企业、电网服务、用电客户、电价补贴、供需预测、储能服务、消纳计算、技术咨询、法规政策、辅助决策、碳中和支撑服务15个子平台构成。
平台建立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和“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开放服务体系,归集新能源发、输、用、储全环节数据和信息,以“数字驱动”方式对内实现新能源业务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贯通,对外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业务线上办理服务,为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咨询单位、发电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新能源关联企业、广大用户等提供规划研究、接网查询、场站监测、设备运维、补贴申报、消纳分析、政策与技术咨询、辅助决策等全方面服务。
记者:目前国网新能源云建设和应用情况如何,在服务新能源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吴静:目前国网新能源云已完成一期功能开发并在国网系统全部27个省级电力公司部署应用,接入国家电网经营区所有新能源场站198万余座、4.5亿千瓦,服务新能源全产业链上下游10000余家大中小企业。
新能源接网服务方面,开创性地以可视化“地铁流程图”实现了新能源接网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并将传统的接网业务环节由34个简化到19个,实现新能源接网服务开放透明、全程管控,可随时查询业务办理进度,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升用户体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国网新疆、甘肃、黑龙江等电力公司在疫情期间“不见面”完成了接入申请受理、接入方案评审和接入方案印发,为新能源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管理方面,依托新能源云开展可再生能源补贴项目清单线上申报、审核、公示、公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加快项目补贴确权,增强企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目前,已公布十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共计18673个、10136万千瓦。
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方面,通过线上边界条件建模,快速输出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结果,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授权后对社会发布,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监测方面,通过新能源云能够动态监测新能源发展与规划、消纳责任权重、保障性收购等情况,为国家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监测和决策参考。
新能源政策技术服务方面,归集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从1995年至今的5000余项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最新的国内外技术动态,各类用户均可在线开展智能检索和互动,及时获取有关专家解读和答疑。
解决行业发展痛点 打造新能源新业态
记者: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在贯通全产业链,构建新能源生态圈等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吴静:新能源云涵盖了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业务领域,以“数字驱动”方式实现新能源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贯通,可以为分布式微网、增量配电、智慧能源、碳交易、绿证交易等提供高价值的增值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为发电企业和广大客户提供新能源项目并网、运维、交易、结算等一站式线上服务,提升新能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为新能源设备厂商、发电企业、组件供应商及运维企业提供开放互动平台,提供风光资源、设备运行、电量交易、消纳分析等各类信息服务,以及供需撮合服务;为能源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咨询单位等提供新能源发展规划、运行消纳、政策技术资讯等信息服务,辅助开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重大问题研究。同时,新能源云将形成新能源大数据跨界融合的多业务、多平台、多系统数据体系,及时发布公众关心的信息和数据,服务市场主体和广大用户。
记者:与装备制造业、发电行业的平台相比,国网新能源云的定位是怎样的?对于实现能源电力行业的数据贯通和共享,有哪些建议?
吴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是新能源数字经济培育的先锋队,发电行业是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建设的主战场,电网企业是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建设的主导力量。
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充分发挥电网的资源配置平台作用,作为连接桥梁,为设备企业和发电集团提供共享服务和增值服务。
目前各装备制造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建立了各自的数字信息平台,要达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来支撑,打造新能源生态新模式、新业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应加快推动构建新能源数字生态圈,建立新能源产业联盟,各方携手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努力。
记者:国网新能源云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吴静:未来新能源云将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加快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向能源数字经济平台的升级。
一方面完善建设和深化应用新能源云,通过资源分布、规划计划、厂商用户、电源企业、电网服务、用电客户等功能子平台的升级,实现全部电源项目全流程线上服务、能源规划计划、用能客户可再生能源监测服务等功能;建设面向发、输、变、配、用等全环节电力设备的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源电力设备的智能制造、智能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新能源云在新能源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枢纽作用,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通过环境承载、电源企业、用能客户、供需预测、辅助决策等功能子平台的升级,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划、监测、能流图、碳流图、绿证交易、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服务功能,支持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平台的建设,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助推国家能源清洁转型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绿色发展和碳中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这些天,刚搬到新办公室的“双碳”研究中心专职尹申正在忙着对接北京绿色交易所,推进泰顺县碳中和项目落地。就在不久前,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双碳”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全省碳业务支撑能力建设中又多了一个实体机构。在国网浙江电力,像刘芳这样深耕于“双碳”领域的研究员并非个例。他们渗透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脉动。面对绿色发展目标和全球经济变化,长三角面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2025年第一~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本次纳入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16个。其中纳入第1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2个,纳入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6个,纳入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
国网新能源云近日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详情如下:关于公布2025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陕西电力现货市场第四次结算试运行已于2024年10月31日至12月1日顺利开展,其中11月1日至30日进行了实际结算。这也是陕西电力市场首次开展的有完整自然月结算的试运行。(来源:微信公众号“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林岚)日前,陕西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征求《陕西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意见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2024年最后一批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其中3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清单中,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高达31个,其余三个是沼气发电项目,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竟无一获补。从2024年的补贴清单中也看出了国补退坡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影响。2024年补贴清单中,获补贴的生物
11月15日,湖州市举行“工业碳效码”3.0版发布暨产品碳足迹认证服务对接会,正式对外发布“工业碳效码”3.0版——碳足迹数智服务应用。这款应用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湖州方案。(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周天宇杨晨)在位于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第十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详情如下: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第八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详情如下:关于公布2024年第八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2024年第七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清单,其中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列,涉及光大环境、粤丰环保等多家企业,信息公示如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第七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详情如下: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凭借其多元场景、经济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优势,正迎来加速普及期。与此同时,家庭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自发自用”模式带来的可观经济回报,更使得户用分布式光伏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值此背景下,天合富家智慧能源2.0时代BIPV新品—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能源版图。2025年上半年,一系列以系统性改革为引擎的政策密集出台,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基础设施跃升、技术创新驱动、数字智能赋能四大支柱,合力构建能源新生态,形成覆盖能源全链条的战略布局。2025年7月10-11日,由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国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中粮东海工厂储能项目(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上海美克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兴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招标人收益分享比例为30%;第二中标候选人为浙江联盛合众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晟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招标人收益分享比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5日,中国能建发布公告,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新签项目数量为10740个,新签合同额3864.6亿元。2025年上半年新签项目20273个,新签合同额7753.57亿元,同比增长4.98%。一、按业务类型统计注:1.传统能源业务包括火电、水电、输变电、核电等业务。2.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包括风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从研发到运维的全方位人才。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驱动下,清洁能源劳动力的需求将达到约3,000万,企业、学校、政府须加快合作以满足能源转型带来的就业需求。天合光能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并始终走在
7月14日,国家电投浙江公司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伍浩一行赴正泰杭州园区,围绕新能源产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深入考察调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等热情接待。伍浩一行走进正泰创新体验中心,了解企业发展
热浪席卷,电力迎峰度夏保供战已全面打响。截至7月9日17时,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达2.52亿千瓦。南方电网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政治责任,从智能调度、运行管理、市场化改革、应急抢修等方面,抓实迎峰度夏保供电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全力打赢这场关乎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福祉的电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楚能新能源先后中标和签约两单,订单规模合计接近1.4GWh,订单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陆续交付至南美和欧洲市场,进一步加速全球化布局。340MWh直流侧系统!打开出海新通道7月8日,运达智储通过其招标平台发布“运达智储洪都拉斯85MW340MWh直流侧系统单一来源公告说明”,确定该项目采
近日,唐山国丰第二冷轧镀锌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丰冷轧)与合肥合孚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孚智能)成功签约40MW/8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国丰冷轧与合孚智能优势互补,前者发挥工业资源与市场优势,后者凭借储能技术研发及项目实施专长,双方紧密协作攻克技术难题,为彼此发展注入新活力
7月10日-12日,金时科技亮相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装备展览会(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E10展位),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与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能源低碳转型。核心技术: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金时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如下:一、2024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3.中国移动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企业名单如下: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钢研
7月11日,华北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26亿千瓦,创新高。当日19时26分,华北地区380座新型储能电站参与集中调用。华北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2010万千瓦,山东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804万千瓦,分别刷新全国区域级电网、省级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纪录。本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支撑了华北电网晚峰保供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7月10日,国网浙江物资公司邀请省内废旧管理专家,现场观摩研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配网改造,变压器更换和报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变压器箱体内存在属于危险废弃物的绝缘油,如何高效绿色拆解报废变压器成为被集中关注的话题。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利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引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