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长效机制稳定预期
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引导机制。“十四五”风光迈入全面平价和低价时代,我国自2006年施行《可再生能源法》以来,以电价补贴推动、通过电价补贴引导和调整市场规模和布局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和政策需要根本性转变。更重要的是,随着“30·60目标”、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新战略目标的提出,风电、光伏发电必须成为加快电力和能源清洁转型、近期增量替代、未来存量替代的主力。在全面平价和低价时代,2019年启动实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是落实上述目标的关键机制,而未来风光项目开发建设要改变既往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确定和下达各省份年度建设规模和指标的方式,转为以分地区、分年度消纳责任权重,引导地方政府组织项目建设和跨省区电力交易,确定达到本省份完成非水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须的年度新增装机并网规模,以及新增风电核准和光伏发电备案规模,引导风光持续健康发展。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的2021年和“十四五”末期风光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目标,分别为11%和16.5%左右,2020年风光电量占比为9.7%,据此预期“十四五”期间风光电量占比每年提升1.4个百分点左右。
建立并网多元保障机制,推动市场化方式增加并网消纳能力。这是首次提出来的机制,我国已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光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量占比逐年增加,并网消纳将是长期挑战和任务,需要逐年增加并网消纳能力,方向是逐步采用市场化手段。根据征求意见稿,近期并网多元保障机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障性并网,各省份完成年度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网项目,电网企业要保障性并网,即对达到最低要求的部分压实电网企业并网责任;二是市场化并网,项目如果未被纳入保障性并网但企业仍愿意建设,企业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者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条件后,电网企业也要予以并网。目前政策征求意见稿中仅定性提出市场化并网条件包括新增抽水蓄能、储热型光热电站、火电调峰、电化学储能、可调节负荷等灵活调节能力,但定量的评价方法尚待国家出台具体规定或者地方在落实时予以明确。初步分析来看,市场化并网项目不应增加电力系统的调峰困难或挤占已有的调节能力,应自主解决调峰和消纳利用问题,例如通过多能互补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式解决调峰与消纳利用。但不论是保障性并网、还是市场化并网,两类项目在投运以后都将执行同等的消纳政策,差别仅是并网前的要求有所差异。
完善竞争性配置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国对风光实施了竞争配置确定项目开发主体和电价,有效促进了风光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成本下降。对于保障性并网规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需要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哪些项目纳入其中,竞争配置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征求意见的2021年风光电价政策来看,“指导电价+竞争性配置”将是确定保障性并网项目上网电价的主要方式,因此,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将竞价作为主要方式来确定哪些项目纳入保障性并网规模。参考2021年风光电价征求意见稿,大部分省份风光指导价低于当地燃煤基准价,再考虑竞争配置因素,意味着2021年新安排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将达到普遍低价(相比燃煤基准价)。电价之间差额的处理方式不在这一文件规范范围内,但从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高比例的长远发展角度看,需要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个人建议可将竞价的价差资金用于增加电力系统增强消纳风光等新能源的调峰能力。
年度任务突出重点
做好存量项目建设,保障2021年市场规模。2020年前核准且在有效期内的风电项目,以及2019-2020年光伏平价、竞价项目等存量项目是2021年新增风光并网装机主力,对这些项目仍将执行原有政策如竞价电价和合理利用小时数内补贴、平价示范项目支持政策等。在并网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各类存量项目直接纳入各省份保障性并网项目范围,但应在规定时限内建成投产,即对有条件建设的项目,地方和企业要加快推进和建设;对长期不开展建设或不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则地方应及时清理或废止。
提前推进项目储备,实现接续发展。风电项目前期、核准到建成并网的周期一般需要2~3年,光伏发电项目一般需要1~2年。2021年核准陆上风电项目预期主要在2022年和2023年并网,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预期主要在2022年并网,部分动作快的项目可能在当年并网。因此,对2022年保障性并网规模部分,各省份需要尽快组织,开展竞争性配置,并做好项目储备,以稳定后续各年度项目建设和并网规模,达到各年度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要求,实现接续发展。从目前部分省份进展看,预期2021年风电核准、光伏发电备案的装机规模将大幅度增加,一些省份已经公布或正在组织未来2~3年的项目清单,2021年各地备案项目规模或将超过1亿千瓦。
稳定政策,继续支持户用光伏发展。2019年和2020年国家以固定补贴资金总额、固定度电补贴水平的双固定方式支持户用光伏发展,新增装机分别约400万千瓦和1000万千瓦。2021年户用光伏继续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消纳,管理机制和方式不变,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根据2021年风光电价征求意见稿,户用光伏度电补贴0.03元/千瓦时,虽然补贴资金额度目前尚未明确,但从发展趋势看,预期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超过上年,尤其是农村地区应用可惠及千乡万村,助力乡村振兴。
保障措施强调服务
电网企业做好消纳预测,对符合政策的各类项目“能并尽并”。2020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要求电网企业“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项目能并尽并”,对保障2020年底风光项目按时并网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无论是纳入保障性并网范围的项目,还是已经落实并网条件的项目,电网企业均应“能并尽并”。此外,电网企业还要做好消纳预测,按照要求公布分省份的并网消纳情况及并网预测分析,项目开发企业可以参考预判,理性投资,安排好建设时序。
地方做好跨部门协调,为项目开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风光项目开发建设今后的特征是持续性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外部环境条件至关重要,尤其是分散式风电土地利用模式、光伏与农林牧渔复合用地、光伏建筑结合应用、风光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横跨不同领域,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地方能源部门需要做好与自然资源、林草、生环、住建等部门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CWEA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就分布式光伏在备案、并网等方面给出新的要求。随后,国家能源局官微陆续发布相关解读文章。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选取了政策调整和亮点中的几个业内关注点,分析相关背景及对继续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市
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系列解读文章时璟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2025年1月23日,《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国家能源局官网上公布。上一版文件是《分布式光伏发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明确了“十四五”新能源跃升发展、风光发电量倍增等目标,以及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方向,新能源项目建设和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增加,其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消纳和调控、参与电力市场带来的稳投资稳规模等挑战,需要根据建
2024年10月9日,国家能源综合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有关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的上一版文件是2013年颁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433号)(以下简称“433号文”),与11年
根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而根据今年的预期及行业讨论进度,这一目标可能会提前实现;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求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市场;同时,今年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也呈现明显的态势,有几
编者按:“无现货、不市场,不市场、难风光”。当下,电力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能源入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发布以来,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目标,“有序推
近年来风电主要围绕着建立和实施并网多元保障机制、“沙戈荒”可再生能源大基地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以及老旧风电机组改造升级和退役这几个重点领域来制定相关政策与完善机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2月23-24日,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指导,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
2月16日,在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分析了光伏发电政策情况及趋势,并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约束性要求及激励政策进行了解读。时璟丽表示,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消费方面,“十四五”以来我国实施约束性和激励性并行的政策。“十四五”规划中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侧机制——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报”作者:支彤)核心提要◆消费侧消纳将成为引导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核心机制。◆强化消纳责任权重,体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全社会责任和公平承担。◆完善绿色电力证书机制,体现可再生能源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规划“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建设规模共计4.55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然而,在省级层面相关政策尚未明确的阶段,电价水平和消纳能力的双重不确定性,成为当前新能源开发企业抢滩大基地时的“远虑”与“近忧”。(
2月23日,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做《推进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的政策目标、制定及实施—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的演讲。时璟丽表示:2021年对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而言,可以说是政策集中出台的一个年份,仅国家层面就出台了
近期,有几则新闻持续获得行业关注。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通知”)出台。该文件是继2021年10月11日我国煤电上网电价改革后,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又一电价市场化改革重磅文件,真正将市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昨日发文对《辽宁省2025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据方案,2025年辽宁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700万千瓦,其中风电200万千瓦,光伏发电500万千瓦,全部用于支持无补贴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其中,沈阳市100万千瓦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陕西省发布《关于开展陕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025年该省新增保障性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共计1000万千瓦。对于2022-2024年保障性并网项目,各市要督促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并网发电。纳入本年度新增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山西省发布《关于开展零碳乡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集中开发和分散发展并举,在保护生态、保护耕地,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支持县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在具备
1月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推进深水远岸布局。属于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的,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近岸区域水深超过30米的,风电场离岸距离还需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30千米的,风电场内水深还需不少于10米。离岸距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将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全面监管乡村风电项目实施过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一、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8月26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拟废止浑源县牛星堡分散式风电项目等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公示。根据公示,山西拟废止浑源县牛星堡共计88.981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包含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容量共计3.11万千瓦。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及考核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受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广西部分项目仍未开工或部分项目不具备继续实施条件,装机规模470.35万千瓦。为加快推动广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腾出新能源项目发展空间,对无法
7月1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大连)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陆海并重,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消纳能力充足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到2030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陆上风电,2025年前,以瓦房店、普兰店等区
7月3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县(区)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分阶段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从示范试点起步,稳步推广,全面发展。[$NewPage$
6月11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我省陆上风电发展的通知》,可谓江苏省陆上风电利好信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此前,江苏省《关于做好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严格控制新上陆上风电项目。早在2019年,江苏省就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