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0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这两份行动计划中均有提及氢能方面发展。
《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到:
重点产业链
(五)新能源产业链。发挥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光伏高效叠瓦组件、工业副产氢等领域优势,重点发展动力电池、风电、太阳能、氢能等产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本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产品性能大幅提升,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动力电池集群总产能超过40吉瓦时(GWh),大功率风电机组加速突破,太阳能龙头企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氢能产业链加速布局。产业链中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带动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八)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挥整车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检验检测等领域优势,夯实电驱动总成系统、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基础,重点推动高效内燃机、传动系统、电子电器、动力电池等核心产品研发,突破新能源整车和动力总成、氢燃料电堆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导入优势车型、电动化车型,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和本地配套企业壮大。到2023年,全市汽车整体销量突破1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整车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新一代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带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
(二)打造重点园区。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的原则,每条产业链打造3至5个重点产业园区,明确主导产业,设立准入标准,打造公共平台,强化产品认证、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综合公共服务,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信创谷”“北方声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医药谷”“细胞谷”以及氢能、北辰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主题园区,成为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的标杆。
《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到:
重点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推动力神百亿瓦时动力电池扩产、环欧半导体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切片、爱旭太阳能电池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推进英利高效组件智能制造产业线等项目,加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突破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高效叠瓦组件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电投新一代燃料电池、国氢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8%。
《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详情如下:
关于印发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特此通知。
天津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章)
2021年5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落实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以产业链为抓手,集中攻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航空航天10条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进一步串联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形成产业链安全高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
其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巩固领先优势,保持全国第一梯队;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建设世界最大的8英寸芯片生产基地;车联网产业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生物医药产业抢占国内疫苗领域技术制高点;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建成国内重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发展高地;绿色石化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和制造水平的产业集群。
三、重点产业链
着眼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强化串链补链强链,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
(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发挥在操作系统和超算设备领域优势,夯实整机、数据库、安全软件、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基础,加快创建信创海河实验室,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环节;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工程化能力强的软件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企业;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天津品牌”。到2023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覆盖率显著提升,产品从“可用”向“好用”发展,在基础软件、中央处理器(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应用软件及终端设备等子产业链打造细分产业集群。吸引和聚集高层次人才600名,产业从业人数新增3万人。带动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二)集成电路产业链。发挥集成电路(IC)设计领域优势,夯实集成电路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及外围设备制造等领域基础,重点推动新一代CPU、大规模集成电路晶圆生产线、先进封测生产线、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项目建设,引进和研制图形处理器、存储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芯片、刻蚀机等高端项目和产品。到2023年,培育形成5至7家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引育若干关键核心企业,实现关键装备核心产品突破“卡脖子”,在国产CPU、移动通信、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培育良好产业生态,推动国产CPU、射频芯片自给率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4%以上,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带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三)车联网产业链。依托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挥在高精度定位、决策算法、集成控制系统等领域优势,夯实摄像头、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领域基础,聚焦物流服务、数据增值等,推动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应用发展,加速推进车联网场景应用。到2023年,车联网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阶段性突破,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测试验证、标准制定、应用示范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形成2至3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覆盖区域不低于600平方公里,居民出行服务体验良好,智慧交通形态初具雏形,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建设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以天津市车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平台,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信息安全、仿真测试评价体系、车联网通信等关键领域,制定20项以上标准规范。带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850亿元。
(四)生物医药产业链。发挥在原料药、仿制药、家用医疗器械等领域优势,夯实重组蛋白质药物、疫苗、高端制剂、诊断试剂等领域基础,聚焦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新药,加快生物药品、疫苗产品研发步伐,推进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等技术研发,开展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品研究,扶持发展优质饮片,打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到2023年,龙头企业培育成果显著,核心技术、市场份额、服务能力在国内有较大提升。聚集和培育生物医药规模以上企业150家;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达到2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达到3家,在基因、免疫、疫苗、血液学检测等细分领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中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9家。带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20亿元。
(五)新能源产业链。发挥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光伏高效叠瓦组件、工业副产氢等领域优势,重点发展动力电池、风电、太阳能、氢能等产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本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产品性能大幅提升,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动力电池集群总产能超过40吉瓦时(GWh),大功率风电机组加速突破,太阳能龙头企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氢能产业链加速布局。产业链中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带动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六)新材料产业链。发挥在高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优势,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以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对新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封装材料、专用化学品、动力电池材料、车用轻量化材料、膜材料、节能材料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到2023年,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突破28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带动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七)高端装备产业链。发挥在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配件领域优势,夯实机器人生产、机床制造领域基础,着力引进智能化高端数控系统、高性能伺服驱动、数控装备智能系统等高端项目和先进技术,重点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床制造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自主品牌建立,打造更为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到2023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产品,突破一批行业发展关键核心零部件与基础制造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健全高端装备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重点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支持50个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完成50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培育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引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带动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八)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挥整车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检验检测等领域优势,夯实电驱动总成系统、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基础,重点推动高效内燃机、传动系统、电子电器、动力电池等核心产品研发,突破新能源整车和动力总成、氢燃料电堆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导入优势车型、电动化车型,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和本地配套企业壮大。到2023年,全市汽车整体销量突破1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整车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新一代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带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
(九)绿色石化产业链。坚持发展高端、提升中端、淘汰低端,突出南港工业区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定位,支持大中型企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石油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夯实烯烃及其聚合物产品、丙烯酸酯、合成橡胶衍生品等领域基础,重点提升轻烃生产水平,推进苯酚、乙烯、丙烯腈综合利用等项目,引进和研制乙烷制乙烯、催化裂解、高性能聚乙烯、聚氨酯等高端产品和项目,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一体化水平。到2023年,初步形成以烯烃为龙头和主导的产业集群,引育若干关键核心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5个以上。带动石油化工产业规模达到2200亿元。
(十)航空航天产业链。发挥大飞机总装、交付和运载火箭制造领域优势,夯实超大型航天器领域基础,重点推动扩大空客飞机产品品种、规模和关键配套协同,开展新型无人机、大载重无人直升机等新型号研发,提升运载火箭和超大型航天器研发制造能力。推动“两机”专项、探月、探火、空间站等航空航天重大专项任务顺利实施,推进AC300、AC310型直升机、卫星大部件装配机器人系统等30项重点科研攻关任务。到2023年,建成空客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以及国家级大型航天器总装试验基地、国家探月和探火等重大工程项目生产研发基地、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商业小卫星制造基地,形成火箭及超大型航天器、卫星装备及应用全产业链。
四、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库,聚焦十大产业链前30至50名综合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链资源垂直整合,培育若干主导产业生态的产业链领航企业,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壮大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形成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格局。坚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深入实施撮合对接活动,提升协作配套水平,畅通产业链循环。
(二)打造重点园区。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的原则,每条产业链打造3至5个重点产业园区,明确主导产业,设立准入标准,打造公共平台,强化产品认证、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综合公共服务,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信创谷”“北方声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医药谷”“细胞谷”以及氢能、北辰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主题园区,成为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的标杆。
(三)搭建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先进操作系统、曙光国家先进计算、国家合成生物等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积极申报光电化学低碳能源、功能晶体材料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建设海河实验室,构建原始创新策源体系。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产业化突破。
(四)加大人才引育。紧扣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以10条产业链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资助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吸附力。充分发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引进产业链急需的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队伍。支持院校、企业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细化人才政策,在随迁落户、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五)强化项目支撑。围绕重点打造的10条产业链,首批安排成熟项目总投资3481亿元,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业强基、高质量发展项目,严格建设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精准招商引资,以产业图谱为引导,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瞄准总部经济、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敲门招商、应用场景招商、载体平台招商,加速产业链重点企业聚集,引进高端优质项目,构建形成梯次接续、动态推进的项目储备格局。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链长制”。充分发挥天津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市领导同志担任10条产业链的链长,市级部门和产业链重点区(功能区)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链长,共同负责推进产业链各项工作。实施“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工作方案,明确产业链重点环节、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招引目标、主题园区等,定期会商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新动能引育政策和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促进产业链和政策链相互支撑。坚持以用促业,推进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新产品应用,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应用场景,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鼓励产业链优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三)开展撮合对接。持续开展接链、护企、促需专项行动,市、区两级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撮合对接活动,嫁接各类资源要素,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问题分析和跟踪服务,持续为企业解难纾困。
(四)推进产业协同。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出台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探索实行产业协同链长负责制,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三地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由三地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联合链长,共同培育扶植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产业布局优化,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五)开展统计监测。建立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统计监测目录,明晰产业边界,搭建产业链企业库,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分析,加强产业链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实施、技术创新进展、政策落实情况,完善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做好跟踪分析、监督检查、量化评估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第六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其中包含焦炉煤气制取氢气技术规范,该规范起草单位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沃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月21日,北极星氢能网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内蒙古能源领域在煤炭外运量、煤炭保供任务量、电力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外送电量、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煤制气产能等10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再新增5个全国第一,即煤炭产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绿电交易规模、煤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位于白云区沙亭岗政府储备地块中的规划加油加气站用地及社会停车场用地成功摘牌!将建设成为白云区首宗加油加氢综合能源站!本次摘牌地块位于太和镇沙亭村用地面积约0.9公顷,临近新广从快速路,依托广州民营科技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新能源应用场景广阔。与传统的加油站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航天科工空天动力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空天动力研究院)氢能动力团队携手氢能装备龙头企业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氢云研究院,于近日成功完成40kg级氢燃料涡轮发动机地面整机试验验证。这一关键试验不仅标志着空天动力研究院在氢能航空领域取得重
近日,160部全新醇氢能源公交车陆续在天津市投入使用,该车型兼具传统燃油公交车续航里程长和纯电动公交车绿色环保的优势,更加适应多样化的公交应用场景。此次更新的醇氢能源公交车是以甲醇为燃料进行发电,由电能为车辆提供增程动力,醇氢燃料电池系统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产生水和少量的二氧化碳,能
1月21日,京城股份公布,预计公司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约人民币630万元到人民币750万元,同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公司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约470万元到人民币560万元。公告称,预期盈利主要原因:一是公司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品
近日,由四川专精惠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汇安云联科技西北运营中心项目于近日正式签约。该项目将在泾河新城设立西北运营中心,面向西北地区开展商贸及供应链金融业务。项目将结合泾河新城优势产业,聚焦光伏、氢能、茯茶及茯茶衍生品、智能家居等领域,开展相关产品的推广、销售及供应链金融等业务
2025年开年仅半月,氢能项目动态不断,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已有9个项目获批,4个项目签约,5个项目开工,2个项目进度刷新,5个项目投产或投用。获批/公示1月2日,全国首座商用制氢加氢加油充电智慧综合能源母站获批。该项目集成了制氢、加氢、加油、充电及非油品销售五大功能于一体,将实现能源
近日,六安东都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停车场服务、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六安新开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化(600028)旗下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部署,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安全有序建设及运营,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宁东经发局、宁东氢能中心,组织区内氢能领域行业及安全专家,赴宁东基地对重点绿氢制储加运企业进行服务
近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2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亿到-11.5亿。业绩变动原因说明本报告期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煤炭、焦炭的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趋势,同时受下游钢铁市场行业影响,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不及上年同期。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
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规划总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布局发展氢能产业的重点区域,截至目前已落地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氢能叉车制造、氢气制备研发等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十余家,多个国际国内重点项目正加紧推动,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氢能核心产业链不断完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第一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分别牵头的《嘉兴市氢能交通综合创新应用试点》与《打造氢能物流产业链示范应用场景》两个项目脱颖而出,被列入第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津发改委发布天津市第一批加氢站建设补贴资金项目清单,其中共计三个项目入选,补贴金额为478.74万元。原文如下:关于我市第一批加氢站建设补贴资金项目清单的公示按照《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津政办规〔2020〕2号),我委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加氢站建设补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据了解,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运作最为灵活、通关最为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批复设立的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56平方公里,将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氢能等标志性产业链,为我市做大做强海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交通集团首批氢能源客车在天津港保税区投入运营。该种车型绿色环保、运营效率高,将助力该集团打造“高质、高效、高能”绿色交通客运体系。氢能产业是天津港保税区落实新动能引育、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氢能源车辆作为零碳能源,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解决方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7日,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氢燃料电池49T半挂牵引车采购及租赁结果公示,据悉此次采购10辆,天津临港海洋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氢鸿运力(天津)有限公司联合体获得中标。公示文件显示,采购价格1300万元,3年租赁价格合计540万元。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氢燃料电池49T半挂牵引
近日,天津市首座“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站──中国石化天津石油西十四道加能站投用。该加能站位于空港经济区西十四道1号,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与普通加能站不同的是,红白相间的罩棚旁标注了氢气化学符号“H2”,这意味着,在加油、充电、加LNG、购物的基础上,还可提供加氢服务。此外,加能站的闲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3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氢能方面指出:交通领域协同增效行动。推进港口清洁作业、关键环节升级改造和岸电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岸电服务水
12月29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二、重点任务(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增效1.优化重点行业原料结构。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工业副产石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天津市公示2022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项目,其中包括天津锦美氢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分布式碳电极水解离制氢装置。原文如下:关于2022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项目的公示按照《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
3月1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拓宽可再生能源消纳途径,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制氢、制冷、供热等,实现灵活转化利用。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汇聚优势科技资源,开展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创新平台建设
近日,160部全新醇氢能源公交车陆续在天津市投入使用,该车型兼具传统燃油公交车续航里程长和纯电动公交车绿色环保的优势,更加适应多样化的公交应用场景。此次更新的醇氢能源公交车是以甲醇为燃料进行发电,由电能为车辆提供增程动力,醇氢燃料电池系统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产生水和少量的二氧化碳,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7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度镇海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补贴情况公示》。根据公示,宁波镇海区2024年度拟发放的资金补贴为1100万,共有11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享受补助,主要由三家车辆运营公司分享。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镇海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8日上午,在镇江海事局维护保障下由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助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全回转拖轮“氢电拖1”轮顺利下水。据悉,该船船长39米,宽11米,设计吃水4.2米,采用全球首创的“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动力模式打造出全新的
1月20日,陕西氢能与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座谈交流。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任晓光,陕西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出席座谈会。黄晔对任晓光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公司发展思路、科技创新、产业布局、2024年重点项目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安排等。黄晔表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拥
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共有112项绿色技术推广,其中涉及氢能技术4项,分别为氢能交通、氢冶金、氢燃料电池等方面。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实施,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浙江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鲲华”)抢抓机遇,依托当地氢能资源和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谋划氢能市场的产业布局,把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实走宽。“氢”能绽放,拓展交通应用场景涂装绿色和“H2”标识
氢能行至天下,示范国能领跑。1月,随着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在能源金三角、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集群运营的首批氢能乘用车陆续交付开跑,由中国氢能联盟发起的中央企业氢燃料电池多场景应用示范“氢行计划”正式落地。至此,国家能源集团已实现我国首个中央企业氢燃料电池多场景应
2025年1月16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北汽福田常务副总经理、工程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鹿政华,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张敬贵,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主任郎志强、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刘嘉靖等相关负责人出席签
1月18日,100台搭载国氢科技自主“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欧曼星翼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北京正式交付。国氢科技党委副书记、董事张银广,国氢科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王勐,福田欧曼事业部党委副书记林珏坛等领导出席交车仪式。此次交付的百台氢能重卡搭载国氢科技自主“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系统额定功率24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6日,新工绿氢自研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平台V1.0版正式发布。该平台按照GB/T24554-2022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34872-201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技术要求、GB/T18216.4-2007等要求设计研发。测量范围覆盖5KW-2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该平台是用于评估和优化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6日,重庆氢潼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正式投用。在氢潼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及多功能实验室已建成,一条年产200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柔性产线正有序运作。氢潼新能源研究院公司聚焦氢能和燃料电池系统研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