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0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及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电投新一代燃料电池、国氢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
重点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推动力神百亿瓦时动力电池扩产、环欧半导体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切片、爱旭太阳能电池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推进英利高效组件智能制造产业线等项目,加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突破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高效叠瓦组件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电投新一代燃料电池、国氢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8%。
关于印发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的通知
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特此通知。
天津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章)
2021年5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打造制造强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制造业对天津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夯实根基。
(二)工作目标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升。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强度显著提升,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0%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
绿色集约转型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效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二、重点领域
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一)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
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天津智港”。到2023年,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7%。
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动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昇腾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服务器产业化等项目研发建设。加快发展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医疗等领域产品集成及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一批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线扩产(二期、三期)、飞腾芯片研发总部、华海清科扩能、立联信中国新工厂、环欧半导体智能化切片、杰泰高科激光雷达传感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推动本市国产操作系统在国产替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终端设备产品体系。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4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00亿元,年均增长10%。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实施金耀药业软吸雾剂、药明康德北方基地二期、中新药业滴丸智能制造基地、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津村盛实制药高品质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北辰京津医药谷,加快建设细胞工程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二期等重大平台,积极创建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加大原创药开发力度。到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820亿元,年均增长9.5%;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达到2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达到3家,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和服务能力。
新能源产业。推动力神百亿瓦时动力电池扩产、环欧半导体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切片、爱旭太阳能电池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推进英利高效组件智能制造产业线等项目,加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突破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高效叠瓦组件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电投新一代燃料电池、国氢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8%。
新材料产业。加大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力度,加快建设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忠旺高精铝材、中电科半导体新材料、中沙26万吨/年聚碳酸酯、渤化集团含氟有机新材料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石化可降解塑料研发制造,加快建设新材料中试基地(平台)、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基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8%。
(三)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加大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迪信通惠普智能制造基地、长荣控股新型智能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百利集团智能伺服压力机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机器人、专用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着力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和关键产品。加快临港海洋装备核心区建设,成为国内海洋装备制造领航区。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7%。
汽车产业。大力推进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恒大新能源汽车、一汽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1.5L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新的整车项目,配套发展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提升本地配套率。加快建设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一期智能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天津港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应用等项目,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发展高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8%。
石油化工产业。推动中石化120万吨/年乙烯、“两化”搬迁改造、PPG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积极引进轻烃综合利用一期丙烷脱氢及下游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湿电子化学品、催化剂、油田化学助剂、高端汽车涂料、高端润滑油等产品,提升高端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发展能级。依托乙烯和丙烯等中间产品原料基础,加快从烯烃源头到制品加工的环氧全产业链布局,建设环氧乙烷/环氧丙烷(EO/PO)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基地,推动产业向下游高端聚烯烃、改性塑料等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石油化工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7.5%。
航空航天产业。重点推动空客新总装线项目建设,加快空客A350交付中心、波音材料公司航空零部件项目,扩大飞机产品品种和规模;推动哈飞民用直升机项目落户,发展西飞机身装配等本地零部件配套项目。开展新型无人机、大载重无人直升机等新型号研发,加快推动滨海新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提升运载火箭和超大型航天器研发制造能力。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0%。
(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冶金产业。加快天钢特殊钢深加工、天津钢铁节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模式绿色化。依托新天钢、荣程、金桥焊材等重点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钢结构、海洋工程、能源和金属材料等下游行业的主导材料和产品。推动高强高韧铝合金、抗疲劳铝合金、耐蚀铝合金、高质量钛合金等稳定生产,建设全国先进的轻量化合金、高端焊接产业基地。
现代轻纺产业。加快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食品行业发展。大力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家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中高端家具智能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中心、时尚创意中心、高端制造中心,打造优势拳头产品。加快建设富士达等自行车制造项目,推动创意设计、品牌营销与自行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5.5%。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支撑
加快重点产业创新。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中央处理器(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终端设备五大领域,深入推动单克隆抗体仿制药、疫苗、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药物研发,积极攻关智能机器人、高性能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着力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国家级城际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海河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培育形成更多“独门绝技”。大力发展合成生物、量子科技、下一代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进材料、生物、现代中药、细胞、基因编辑等领域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研发成果。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催生更多自主创新成果。
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完善先进操作系统、现代中药等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合成生物学、组分中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试点落地,系统布局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本市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到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比达到80%以上。支持以领军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
(二)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各个产业倾力打造1至2条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集中攻坚1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研发创新,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积极争取承接一批国家级重点产业基础项目,支持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加快解决共性基础问题,增强自主保障能力,加快实现产业化突破。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构建新型集群发展促进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京津冀代表性产业,规划共建一批跨区域产业集群,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三大行业和绿色制造、安全生产两大重点领域,重点推进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企业加快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3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和典范城市。
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新场景。加快培育制造业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加快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带动形成5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推出一批全国知名的创新标杆,上云用云工业企业达到1万家。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实施千兆5G和千兆光网提升工程,建成5G基站数量不少于5.5万个,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全国一流5G城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和内网改造,聚焦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3至5个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50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电网、35千伏电网工程新建扩建,打造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支撑滨海新区率先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四)实施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优质企业梯次培育。着力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围绕产品集成度、生产协作度高的产业链,培育一批领航企业。促进企业技术质量双提升,加快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到2023年,累计培育60家市级单项冠军、800个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优质品牌打造。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标准、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打响天津制造品牌。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全面提升消费品工业供给质量。支持开展质量标杆经验推广活动,推广卓越管理、精益管理等质量管理先进技术和方法,提升产品稳定性、质量可靠性。
强化优质人才引育。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支持政策,引进高端人才。发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精准引进人才和项目,充分释放对人才和项目的“虹吸效应”。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涵养产业基础人才,支持院校、企业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培养“海河工匠”高技能人才。
(五)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
突出特色产业。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确定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原则,明确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支持,开展梯次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主题园区。到2023年,建设30个有灵魂、有特色的市级主题园区,打造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发展的标杆。
明确特定空间。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明确特色主题园区发展空间,推进特定产业向特定空间聚集。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推进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支持主题园区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模式,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
拓展园区功能。推进产业与城市、人文等功能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品牌综合楼宇或产业社区。就地就近建设人才公寓、青年公寓,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主题园区交通配套。突破传统园区治理模式,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园区治理,提升园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园区发展核心竞争力。
(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等,建设30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强化绿色监管和服务,建立实施“有进有出”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动态管理机制。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企业能源动态监测、精准控制、优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绿色制造系统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
稳步提升工业能效。推进结构节能、强化技术节能、提升管理节能,推广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及“能效之星”产品,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培育一批节水型工业企业和水效领跑者。
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以电力、冶金等行业为重点,推进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余热余压及废气综合利用。围绕废钢铁、废塑料等领域,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试点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
发挥天津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市区联动
强化产业联动,各区要按照全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十大重点产业链,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明确主导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强化政策联动,在全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等有关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各区要积极配比政策,突出政策协同叠加效果,促进项目落地。强化招商联动,发挥各区招商工作主观能动性,形成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强化载体打造联动,引导各区按照市级标准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储备一批,积极打造特色主题园区。
(三)加大精准招商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动总投资4800亿元的300余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三个环节,加强与项目主体企业的对接洽谈,推动项目落地。用好世界智能大会等平台,大力扩充项目储备,动态更新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推动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进更多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股权投资机构,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依托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项目支持力度,助力优质企业成长。鼓励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在立项、规划、报批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产业层级和用地效率。
(五)推进协同开放
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产业转移平台和京津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强化载体承接能力,引进和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求,加强产业协同联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制造业“引进来”、“走出去”。
(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推动“一制三化”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制度,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扩大“多证合一”改革覆盖面,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办理流程,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尊重爱护企业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安商亲商兴商氛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与广州公交集团于广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新能源技术、智能运维、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新共识,同时,我所旗下武汉威迈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与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签订共同建设大湾区新能源船应急保障中心合作协议。所长桂文彬,副所长李明勇,广州公交集团党委
11月18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与普洛斯中国在上海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在氢能产业生态领域的合作,携手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专长,通过协调资源配置、开展业务合作,在氢能产业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氢内燃机实车示范运行工作在天津正式启动。活动现场,潍柴13L及8L氢内燃机亮相。区别于以往国内展出的进气道喷射氢内燃机,潍柴展出的8L氢内燃机是国内首次亮相的重型商用缸内直喷氢内燃机,标志着潍柴在清洁能源利用与环保动
2024年1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交大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新民、交大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姜学松等领导一行五人莅临纳尔股份参加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董事长游爱国、投资顾问李子强、纳尔研究院院长丁力等一同出席。在双方的共同见证下,纳尔股份与上海交
为进一步加强重药物流绿色环保建设,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重药物流2024年采购的3台氢能源车近日已投入使用。氢能源车的工作原理是氢气和氧气通过燃料电池系统直接产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流,直接驱动车辆行驶。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清洁环保、性能稳定、用车成本低、营运效率高等诸多优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经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许可的大唐国际唐山光氢储和氢能综合应用一体化示范制氢加氢项目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完成。这是唐山市气象局首次针对制氢加氢项目实施行政许可,开启氢能产业发展“全程护航”模式。唐山气象部门的行政服务人员和防雷技术人员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
近年来,鄂尔多斯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氢能生产应用示范基地重要部署,紧紧围绕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市场化临界点战略机遇,扎实推动“一链、两网、三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交通、化工、电力等领域绿色氢能替代应用,加快构建我市绿色低碳体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阳光氢能(包头)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威,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阳光电源旗下阳光氢能科
11月20日,华电包头氢能170MW680MWh储能系统交流升压一体舱采购项目公开竞争性谈判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内容为变流升压一体舱。供应商须提供自2023年00(以合同签订时间)至报价截止日,至少2个储能一体机或逆变一体机或变流升压系统(包含变压器、开关柜、壳体)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4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总投资50亿元的绿色新能源项目正式签约。县委书记欧阳明华,中鹏未来有限公司副总裁邓立众出席签约仪式。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正风主持签约仪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陈斐敏,副县长吴伟华出席签约仪式。仪式上,欧阳明华指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4日,总投资50亿元的绿色新能源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西九江彭泽县行政中心16楼会议室举行。据了解,中鹏未来有限公司绿色新能源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建成后年产绿色甲醇65万吨,实现年产值30亿元;其中首期投资8亿元,首期建设达产
为进一步加强重药物流绿色环保建设,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重药物流2024年采购的3台氢能源车近日已投入使用。氢能源车的工作原理是氢气和氧气通过燃料电池系统直接产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流,直接驱动车辆行驶。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清洁环保、性能稳定、用车成本低、营运效率高等诸多优势
11月15日,由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建设的0.5吨/天小型撬装液氢试验平台正式开工。项目采用高效、低能耗的液化系统,为液氢生产提供可靠的冷量保障,同时配置液氢薄膜罐和球罐的组合方案,大幅提升了液氢储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通知》,2025年奖补资金总共16.25亿元。其中,前五市分别为唐山39830万元;上海31349万元;郑州26368万元;北京24308万元;天津11207万元。其中,第二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支持燃料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再度揭晓。高功率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功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项目优秀创新成果。详情如下:项目名称:高功率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人:易培云等奖励等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1和563辆,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8.8%。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79辆和4695辆,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
11月15日,现代汽车将携旗下氢能、电动化及高性能N品牌在内的多款产品集中亮相2024年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展现现代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在华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现代汽车最新氢燃料电池概念车INITIUM也将继10月全球发布之后首次亮相中国。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家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清能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清能通胜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能通胜”)隆重举行大功率燃料电池及加氢制氢核心装备产业基地投产仪式。清能通胜位于伊金霍洛旗空港物流园区,凭借清能股份二十余年在燃料电池及新型电解制氢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批量化生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三季度,国家及地方层面共计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性政策条例37条,其中便包括吉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吕梁市对氢能车辆高速费进行减免的政策。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很多终端用户的眼中,真正能让氢能车辆推广普及的要素不见得是初期成本,而是使用成本。而氢能车辆目前最好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原内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吉凯恩就固态储氢系统展开合作,主要负责促进该系统在中国区域的营销。该合作将在合作有效期内结合市场情况适时推进。2023年,公司子公司焦作同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5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未来,公司将继续联合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由国氢科技济南绿动牵头实施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大载重长续航无人机用燃料电池研发及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济南召开。在启动环节,济南绿动有关负责人作为项目牵头人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概况、目标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内容
11月15日,由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建设的0.5吨/天小型撬装液氢试验平台正式开工。项目采用高效、低能耗的液化系统,为液氢生产提供可靠的冷量保障,同时配置液氢薄膜罐和球罐的组合方案,大幅提升了液氢储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通知》,2025年奖补资金总共16.25亿元。其中,前五市分别为唐山39830万元;上海31349万元;郑州26368万元;北京24308万元;天津11207万元。其中,第二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支持燃料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1和563辆,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8.8%。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79辆和4695辆,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如下:原文如下:省经信厅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现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此前在10月9日,湖北省经信厅曾发布本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建成加氢站100座,氢气总产能达到150万吨/年。全面扩大氢能在交通、工业及储能发电领域试点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5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唐山市支持新能源体系建设若干政策(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根据《政策》,唐山市将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供氢网络和氢能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落实加氢站建设补贴,并提高氢能货车的路权。具体情况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4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共40条。原文如下: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高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北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通告,文件支出,将针对氢能源等新能源载货汽车实施分车型、分时段、分区域的通行便利措施,以有效促进降本增效并加速货车新能源化。《通告》规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日,成都经信局官网发布了《拟承担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的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其中,东方电气、四川荣创、成都新研,负责500台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推广项目。文件显示,2024年度成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共分为5中类型,分别为:燃料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临港新片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建设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奖励标准如下:1.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多拉快跑”。行驶里程超过1.25万公里的中型货车、机场用车、港口用车,经认定后奖励1万元/辆;行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