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尽管漂浮式变电站对商业化规模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却并未获得与风机相同程度的关注度或全尺寸样机。
然而,随着第一批商用漂浮式风电场即将进入开发阶段,这一关键因素尤其值得行业关注。
近年来,海上漂浮式风电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随着原型机和示范项目的成功部署,该行业正迅速往商业化项目阶段过渡。虽然示范项目所产生的可直接输送到海岸的电量有限,但商业规模的项目则需要一个海上变电站(Offshore Substation, 以下简称OSS)。目前,全球唯一的漂浮式OSS建立于2013年,在日本福岛,总容量为16MW,无法与商业规模的风电场相提并论。
漂浮式风电场通常安装在水深超过60米的地方,这种水深条件下,固定式的单桩或导管架风机基础并不具有经济效益。对于OSS来说,固定式基础具有经济竞争力的临界深度大约为100米,这对于固定式油气平台来说并不罕见。对于第一批漂浮式风电场,在水深允许的情况下,固定式变电站(使用高的导管架基础)可以限制新技术(如高压动态电缆)固有的风险和成本。然而,在像加利福尼亚州这样的地方,海上风电规划区水深超过500米,固定式变电站并非最佳选择。
不同的概念
漂浮式OSS基础的不同设计概念与漂浮式风机基础的设计类似: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驳船式,甚至是单立柱式(Spar)。在所有类型的漂浮式基础中,根据系泊系统的类型、土壤条件和预期的环境荷载,可以使用不同的锚类型。
对于风机和OSS来说,倾向于考虑两者采用相同类型的浮式基础,从而利用设计、施工、安装甚至运维方面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OSS上的不同限制,这种协同作用其实很难实现。首先,OSS上部模块可能比风机重得多,而且重量分布也非常不同,OSS的重心较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浮体的稳定性和耐波性,从而需要不同的浮体尺寸,甚至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二,OSS有大量海底电缆的连接。典型的项目设置可能有十组以上场内电缆和至少一根输出电缆连接到OSS。这种密集的海底电缆配置对大幅度移位非常敏感,如果OSS偏离其原始位置太远,可能会损坏电缆。
经验证技术和创新的结合
尽管张力腿平台可以显著减少OSS结构的深沉和横摇,但所有浮式平台最终都会移动。相比固定式OSS,浮式装置的这种动态特性在设计上是一个挑战。虽然漂浮式OSS的大部分组件都是来自油气或海事行业的成熟技术,但仍需大量创新的两个问题是:海底动态高压电缆和高压设备。
为了将漂浮式的OSS连接到岸边,高压输出电缆需要是“动态的”,它将移动的结构(OSS)连到固定的物体上(海床)。与用于固定式OSS的标准高压海底电缆不同,动态电缆必须能够适应浮式OSS在风暴期间的极端位移,并有足够的疲劳性能来应对整个20年生命周期内的循环运动。这种电缆的电压可达66kV,但商业规模项目所需的更高电压的输出电缆仍在开发中。
对于在动态环境中的装置,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新要素是高压设备,特别是主变压器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HV GIS)。尽管大多数电力系统和中压设备已在油气和海事行业证明了其可靠性,但目前市场上的高压GIS和变压器设计并没有考虑安装到漂浮式OSS上需承受的反复加速度问题。该设备通常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地震运动,但漂浮式结构的运动具有更大的振幅和更多的疲劳周期,其并不能直接平移到漂浮式环境中使用。针对动态电缆和高压设备的创新,需要在商业规模项目实施前,在真实环境中进行验证和测试,这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
总结
像漂浮式风机一样,漂浮式OSS需要大量的创新,每项创新都伴随额外的风险和成本,尤其是对于开拓性项目。有一些方法可以减轻漂浮式OSS固有的风险,从而为开发人员和投资者提供足够的信心。首先,关键组件的测试和认证将确保设计基于行业最佳作法,并确保组件满足其设计标准,从而降低失效的风险。
另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是对OSS实施高度的远程监控,以保证设备的可用性,防止灾难性故障。这种状态监测可以应用于系泊缆、电缆、高压设备或任何其他关键部件。此外,为了防止灾难性故障,这种监测将起到预测性维护作用,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凭借在固定式海上风电、油气和电力传输方面的专业知识,DNV在开发漂浮式风电技术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关结构、稳性、变电站设计和锚泊的设计准则已经得到验证,而且开发出了尖端的监测技术,如智能锚泊(Smart mooring),这是一种用于检测锚缆故障的机器学习系统。此外,DNV还启动了一个关于漂浮式变电站的联合工业项目(JIP),以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标准和推荐作法。(作者:万春,DNV中国大区经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1、275MW!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4月2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旦华复能(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莒南沂唐新能源有限公司、莒南唐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收到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发的风电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根据公告,具体项目包括莒南沂唐1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交三航局中标广东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中标金额约2.87亿元,计划工期487日历天。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水深超过50米,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项目拟建设1台16兆瓦漂浮式风机,采用四立柱半潜式基础,结合动态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月19日,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浮体部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TLP)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粤东海域,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是我国首个应用TLP技术的深远海风电示范工程,将
1月17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动
1月11日,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中车在海上超大型风机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启航号”是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突破到20MW量级,风轮直径达到260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与高铁
发展FLNG和浮式风电产业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海洋能源领域,应将目光聚焦于深远海。这既出于国际合作的考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公示》。根据公示,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场址水深60~75m,场址中心离岸距离为16km,规划面积约15km2。本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00MW,拟安装12
12月12日,中国中车“启航号”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塔筒在中车兰州公司山东东营基地成功下线。此次下线的中国中车“启航号”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塔筒,是全球最大功率的漂浮式风电机组配套塔筒,标志着中车兰州公司风电塔筒制造业务在大功率塔筒领域实现了技术迭代升级与进阶创新的突破,将疆域拓展到更为
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为人类探索深远海能源开启全新篇章。“明阳天成号”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制,为全球首次在一个浮式基础上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投运于
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京拉开帷幕。日立能源携近20项全球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参展,旨在携手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部署,进一步挖掘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在全球能源结构重塑的进程中,海上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
近日,日本一台漂浮式示范风机即将退役的消息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台7MW海上风机是“福岛先锋”漂浮式试验项目中单机容量最大的一台,但由于主机故障频发、运维成本高昂,运营方不得不决定将其拖回港口实施退役。(来源:微信公众号“欧洲海上风电”ID:EU_offshore作者:欧洲海上风电)这台风机的利用
近日,日本一台漂浮式示范风机即将退役的消息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台7MW海上风机是“福岛先锋”漂浮式试验项目中单机容量最大的一台,但由于主机故障频发、运维成本高昂,运营方不得不决定将其拖回港口实施退役。这台风机的利用率只有3.7%,远低于30%的商业化利用率标准。而另外两台5MW和2MW风机的利用
近几年国家空气污染情况特别严重,中央出台了很多治理标准,减少碳排放和燃煤的比重。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应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给予大量补贴,为此,很多企业快速反应,在国家能具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有利地形铺开了战场。结果是土地有限,发电容量受限,投资大,收益低。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自
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传统的煤炭发电已经造成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治霾是最大的民意,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自然就成为大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陆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已满足不了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需求。大家渴望清洁能源的使用,大自然也给予了优
日本漂浮式风电机组示范项目开发联盟宣称其2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预计2013年11月份开始运行。该联盟包括丸红株式会社(项目组织者)、东京大学(技术指导)、三菱集团、三菱重工、日本造船联合公司、日本三井工程造船公司、日本新日铁住友金属公司、日立集团、古河电气、清水和日本瑞穗信息综研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由日本经济贸易及产业省发起,2012年三月份对外发布消息。由于福岛核事件问题,日本政府计划检测大型漂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可行性。截止到目前,该联盟已经为一座66千伏的漂浮式变电站和一台2兆瓦下风向漂浮式风电机组连接好了一条特高压海底电缆和动力电缆。如果气象和海
近日,兴蓝风电发布严正声明:XE、XD、HE系列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该产品”)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曾用名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哈电风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并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该产品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技术文档及相关成果拥有完全所有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企查查APP显示,4月11日,明阳天成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瑞,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明阳智能全资持股。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8,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及塔架附属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车株洲所预中标,中标价格为32.26亿元。4月15日,河北建投祥云岛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预中标,中标价格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下达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91个电力能源项目,整理如下:一、建成投产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兆瓦二期扩建工程风电、光伏项目(9项)三峡新能源万安弹前01.03风电项目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时代绿能奉新县赤田
在中际联合,有着独特的企业哲学。我们的工程师们秉持着“不接受‘差不多’”的文化理念,每一个数据、每一次测试都追求极致。他们深知,自己多付出一分努力,就能为客户多带来一份安全,这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好的产品首先需要好的设计,但严格的测试同样必不可少。这台被誉为“工业体检仪”的六自由
2025年3月24日,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海风全重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夏长亮院士,副主任罗安院士、高翔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欧阳晓平院士、王耀南院士、向锦武院士等19位委员,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湖南省
3月27日,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开展交流座谈,双方深入交流深远海风电项目合作有关事宜,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油工程执行副总裁张超,浙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戴豪波,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建根出席会议。张超表示,海油工
近日,阳光电源传动变频器在阳江某电机试验台项目中正式投产使用。作为目前国内功率等级最高的传动装备之一,该项目中的阳光传动变频器,最大运行功率可达100MVA。截至目前,这台“传动巨擎”已配合试验台完成四项型式试验及多项超速、过载实验,其卓越表现再次验证了阳光电源传动变频器的技术领先优势
为整合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6日上午,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0余家绿色能源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近300人出席大会。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专班牵头市领
为整合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6日上午,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0余家绿色能源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近300人出席大会。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专班牵头市领
团队对现役机组普遍存在的功率特性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风电机组偏航对风、桨距角、叶尖速比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机组控制优化技术研究,开发智能控制优化系统,有效提升机组发电效能。——国家电投能研院(上海成套院)风电技术中心尹凡夫2025年3月18日-1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中国电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