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尽管漂浮式变电站对商业化规模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却并未获得与风机相同程度的关注度或全尺寸样机。
然而,随着第一批商用漂浮式风电场即将进入开发阶段,这一关键因素尤其值得行业关注。
近年来,海上漂浮式风电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随着原型机和示范项目的成功部署,该行业正迅速往商业化项目阶段过渡。虽然示范项目所产生的可直接输送到海岸的电量有限,但商业规模的项目则需要一个海上变电站(Offshore Substation, 以下简称OSS)。目前,全球唯一的漂浮式OSS建立于2013年,在日本福岛,总容量为16MW,无法与商业规模的风电场相提并论。
漂浮式风电场通常安装在水深超过60米的地方,这种水深条件下,固定式的单桩或导管架风机基础并不具有经济效益。对于OSS来说,固定式基础具有经济竞争力的临界深度大约为100米,这对于固定式油气平台来说并不罕见。对于第一批漂浮式风电场,在水深允许的情况下,固定式变电站(使用高的导管架基础)可以限制新技术(如高压动态电缆)固有的风险和成本。然而,在像加利福尼亚州这样的地方,海上风电规划区水深超过500米,固定式变电站并非最佳选择。
不同的概念
漂浮式OSS基础的不同设计概念与漂浮式风机基础的设计类似: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驳船式,甚至是单立柱式(Spar)。在所有类型的漂浮式基础中,根据系泊系统的类型、土壤条件和预期的环境荷载,可以使用不同的锚类型。
对于风机和OSS来说,倾向于考虑两者采用相同类型的浮式基础,从而利用设计、施工、安装甚至运维方面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OSS上的不同限制,这种协同作用其实很难实现。首先,OSS上部模块可能比风机重得多,而且重量分布也非常不同,OSS的重心较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浮体的稳定性和耐波性,从而需要不同的浮体尺寸,甚至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二,OSS有大量海底电缆的连接。典型的项目设置可能有十组以上场内电缆和至少一根输出电缆连接到OSS。这种密集的海底电缆配置对大幅度移位非常敏感,如果OSS偏离其原始位置太远,可能会损坏电缆。
经验证技术和创新的结合
尽管张力腿平台可以显著减少OSS结构的深沉和横摇,但所有浮式平台最终都会移动。相比固定式OSS,浮式装置的这种动态特性在设计上是一个挑战。虽然漂浮式OSS的大部分组件都是来自油气或海事行业的成熟技术,但仍需大量创新的两个问题是:海底动态高压电缆和高压设备。
为了将漂浮式的OSS连接到岸边,高压输出电缆需要是“动态的”,它将移动的结构(OSS)连到固定的物体上(海床)。与用于固定式OSS的标准高压海底电缆不同,动态电缆必须能够适应浮式OSS在风暴期间的极端位移,并有足够的疲劳性能来应对整个20年生命周期内的循环运动。这种电缆的电压可达66kV,但商业规模项目所需的更高电压的输出电缆仍在开发中。
对于在动态环境中的装置,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新要素是高压设备,特别是主变压器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HV GIS)。尽管大多数电力系统和中压设备已在油气和海事行业证明了其可靠性,但目前市场上的高压GIS和变压器设计并没有考虑安装到漂浮式OSS上需承受的反复加速度问题。该设备通常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地震运动,但漂浮式结构的运动具有更大的振幅和更多的疲劳周期,其并不能直接平移到漂浮式环境中使用。针对动态电缆和高压设备的创新,需要在商业规模项目实施前,在真实环境中进行验证和测试,这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
总结
像漂浮式风机一样,漂浮式OSS需要大量的创新,每项创新都伴随额外的风险和成本,尤其是对于开拓性项目。有一些方法可以减轻漂浮式OSS固有的风险,从而为开发人员和投资者提供足够的信心。首先,关键组件的测试和认证将确保设计基于行业最佳作法,并确保组件满足其设计标准,从而降低失效的风险。
另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是对OSS实施高度的远程监控,以保证设备的可用性,防止灾难性故障。这种状态监测可以应用于系泊缆、电缆、高压设备或任何其他关键部件。此外,为了防止灾难性故障,这种监测将起到预测性维护作用,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凭借在固定式海上风电、油气和电力传输方面的专业知识,DNV在开发漂浮式风电技术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关结构、稳性、变电站设计和锚泊的设计准则已经得到验证,而且开发出了尖端的监测技术,如智能锚泊(Smart mooring),这是一种用于检测锚缆故障的机器学习系统。此外,DNV还启动了一个关于漂浮式变电站的联合工业项目(JIP),以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标准和推荐作法。(作者:万春,DNV中国大区经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4日,时代新材自主研发的TMT118AA陆上风电叶片在江苏盐城顺利下线。该款叶片长118米,扫风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的面积,是时代新材目前生产的长度最长、功率等级最高的陆上风电叶片。该叶片将适配12.5MW整机,风机满发运行1小时,可使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行驶9万多公里。以年均风速7.
汇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风向——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
近日,高空风电技术创新企业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临一云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中科创星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设备采购、产能提升、研发推进和团队扩充等。随着传统陆风和海风的边际收益递减,高空风力发电迎来了战略机遇期。目前,世界上的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可分为空基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和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于汕头盛大召开。会议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就如何共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能源蓝图,创新平台共铸风
日前,欧洲风能协会发布由欧洲风能技术和创新平台(ETIPWind)编制的《风能技术五大发展趋势》,该信息图为欧洲风能协会根据2024年6月组织的ETIPWind年底第二次研讨会上收集到的各方意见汇总而成。五大技术趋势,包括:1.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自动化,以加快风能部署;2.优化风电机组性能
10月25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项目获批复,意味着继三峡如东海上风电、青洲五/七海上风电之后,国内又一个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站在近海资源逐渐饱和、远海风电开发比例大幅上升、国家深远海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的当下,除了机组大型化、深远海船舶装备等一
构网型技术,成为近几年与新能源相关的各类新闻和展会的一个热点。风电整机和部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已有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并完成了现场测试。那么,当前构网型风电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如何?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多远的距离?围绕这些问题,《风能》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风能事业部(下称“阳
近日,金风科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集电环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金风偏航集电环技术”),在新疆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当前,偏航集电环技术已在风电行业实现广泛应用,为风电行业可靠性提升作出建设性贡献。为了即时适应风向变化进行发电,风电机组
近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4年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复》,由我院牵头申报的“福建省海上风电前沿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41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正式获批。该中心的获批,填补了福建海上风电领域工程研究中心的空白,在突破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产业链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
大型风电场导致下游风速变慢?对于风尾流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是不是被低估,业界看法出现了明显分歧。(来源:微信公众号“风电世界”)两年前,总部位于美国的技术服务提供商ArcVeraRenewables,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常用的工程尾流模型大大低估了外部尾流造成的能量损失。据ArcVera称,该研究通过设计常
近年来,随着我国风电企业不断探索开发深远海风电项目,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2021年,三峡能源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该工程先后攻克了换流站建造、直流海缆研发、国产化换流阀研发应用、设备适海性设计和测试等技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