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8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提出:
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支持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自贸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粤港澳环境科技合作,建设美丽湾区。推动海南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加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低碳发展。陕西、湖北、河南、山东自贸试验区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绿色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协同配合。鼓励福建、广西等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支持自贸试验区低碳发展,鼓励基础较好的片区建设近零碳/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坚持节能优先,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鼓励自贸试验区新(改、扩)建设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优先使用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满足新增用能需求。推动能源梯级利用,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规模化示范,促进储能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海南建设清洁能源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绿色能源供应模式试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试点建设一批兼具天然气、储能、氢能、快速充换电等功能的综合站点。探索开展规模化、全链条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推动沿海沿河自贸试验区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鼓励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积极推广应用电动和天然气动力船舶。
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地方自主开展林业碳汇等具有明显生态修复和保护效益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鼓励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鼓励自贸试验区利用现有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碳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
全文如下:
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环综合〔2021〕44号
各有关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决策部署,加强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和制度,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贸易、投资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将自贸试验区打造为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示范样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让绿色成为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底色。
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打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高地。
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深化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引领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架构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和开发格局较为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升,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处于领先水平,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和制度创新成果。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布局。自贸试验区的开发应当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能耗双控在产业布局、环境准入等方面的应用,引导自贸试验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自贸试验区应当对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五)打造先进绿色制造业。加快提高自贸试验区制造业的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再制造基地。上海等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研发应用,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动生产原辅料、能源的绿色替代。湖北等中西部地区、辽宁等东北地区自贸试验区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跨区域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搬迁退出不符合发展定位的工业企业。建立健全绿色认证和评级体系,鼓励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工厂,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培养“互联网+”绿色环保产业模式,支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六)推动发展现代绿色服务业。推动绿色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打造绿色低碳货运冷链。鼓励发展网络平台道路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发展绿色仓储,鼓励支持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材料、节能技术装备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加强快递物流包装绿色治理,加大绿色循环共用标准化周转箱推广应用力度。
(七)深入推进绿色贸易。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维修业务,研究扩大维修产品目录。研究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鼓励自贸试验区积极扩大先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低碳技术进口,以及研发设计、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
(八)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为重点,推广环境标志等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整体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支持自贸试验区龙头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供应链产品。鼓励自贸试验区行政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产品、设备和设施。
(九)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支持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自贸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粤港澳环境科技合作,建设美丽湾区。推动海南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加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低碳发展。陕西、湖北、河南、山东自贸试验区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绿色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协同配合。鼓励福建、广西等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三、加快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打造低碳试点先行区
(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支持自贸试验区低碳发展,鼓励基础较好的片区建设近零碳/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坚持节能优先,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鼓励自贸试验区新(改、扩)建设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优先使用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满足新增用能需求。推动能源梯级利用,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规模化示范,促进储能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海南建设清洁能源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绿色能源供应模式试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试点建设一批兼具天然气、储能、氢能、快速充换电等功能的综合站点。探索开展规模化、全链条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十一)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推动沿海沿河自贸试验区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鼓励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积极推广应用电动和天然气动力船舶。
(十二)加快基础设施低碳改造。各自贸试验区加快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完善车用天然气加注站、充电桩布局。新建码头(油气化工码头除外)严格按标准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电设施,加快推进现有码头岸电设施改造。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海运转水运和多式联运,提高岸电使用率。鼓励新(改、扩)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探索构建低碳、零碳的建筑用能系统,优先使用节能节水设备。积极推广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气候风险评估机制,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
(十三)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地方自主开展林业碳汇等具有明显生态修复和保护效益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鼓励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鼓励自贸试验区利用现有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碳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环境安全区
(十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沿海沿河自贸试验区积极参与“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强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疏浚土综合利用,探索海洋绿色发展新模式。支持海南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保护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加强各类海洋保护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城市生态修复,推进公园绿地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完善绿色生态网络。
(十五)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支持开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试点,因地制宜推广建设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绿岛”项目。强化源头替代,鼓励新建项目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推动现有企业进行源头替代。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在周边重要河流合理划定生态缓冲带,实施保护修复。高标准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有序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交通、施工等噪声、扬尘管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无废区”。
(十六)提升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效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推进生态环境“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监管”,依法推动联合监管、动态监管、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注重“柔性”执法,指导地方适时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十七)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网络,督促排污企业落实自行监测责任。加强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配套管网、收运储体系建设。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强化油气输运、重化工储运等高环境风险片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制度创新示范区
(十八)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支持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对依法合规、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支持自贸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示范,深入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排污口监督管理、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制度改革。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十九)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培育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机制。鼓励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探索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业务,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支持安徽自贸试验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湖南等自贸试验区完善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与智慧环保建设,推进建立全领域、全要素智慧环保和决策支撑平台。鼓励跨国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环境技术研发中心。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转移转化示范。指导安徽自贸试验区做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重大科技研究。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完善长江“生态眼”多源感知系统。
六、全面对标接轨,树立环境国际合作样板区
(二十一)对标国际环境与贸易规则及实践。积极落实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等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有关生态环境条款。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标和参考国际高标准自贸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积极探索实现环境与贸易投资相互支持的新模式。
(二十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有关自贸试验区积极搭建生态环境合作平台,开展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加强黑龙江等边境自贸试验区环境管理与合作,防范跨境水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加强对引进种质资源的隔离与监管,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口管理,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等的调查、监测和编目,构建自贸试验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领域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资节能环保项目。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工作。
七、实施保障
(二十三)落实主体责任。各自贸试验区要发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要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二十四)加强指导支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与帮扶,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有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研究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需要和新问题,出实招、解难题、强基础,推动自贸试验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十五)做好宣传推广。鼓励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动好经验、好做法以立法和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各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应会同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及时总结经验与成效,做好宣传解读,推广应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要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介生态文明思想,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附件:各有关省(区、市)名单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5月17日
(此件社会公开)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1年5月28日印发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和财政厅发布关于2025年第一批省重大创新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通知显示,在重点研发专项验收项目清单中,亚普汽车部件(开封)有限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用70MPa高压瓶阀和减压阀开发项目,被开封市科技局验收通过。详情如下: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山西建投安装集团吉林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土建施工已全部收官,安装整体完成率已达90%,并于5月6日实现关键节点突破——电解水制氢、氢气增压机装置、氢气球罐、气化循环水、制氢循环水等5套装置顺利中交。该项目位于吉林西部(洮南)绿色能源化工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陕西氢能双翼科技有限公司多元耦合氢能“制储输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储”项目通过备案。该项目总投资14.84亿元,计划2025年8月开工。项目第一阶段拟建设一套兰炭尾气制氢装置,配套15万吨/年氨储氢装置,年制氢储氢总量约3.38万吨/年;第二阶段拟建设1万吨/年有机废弃物
4月22日,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发布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使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节约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抽采,探索氢能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氢气管道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项目资金约为266万元,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9日。详情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竞争性磋商公告,预算金额64.8万元,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八大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形成《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课题研究主报告,并围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第十三批、第十四批、第十五批施工、设备项目集中招标中标结果公告。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其中能源建设规模80万千瓦,并新建制氢、储氢及一套18万吨级合成氨装置。该项目建设50套200Nm/h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发布电解槽制氢测试系统等采购项目采购公告,根据公告显示,采购范围为电解槽制氢测试系统等2项,交货地点位于甘肃矿区。详情如下:
2025年4月30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城镇基础设施分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大厦A705会议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氢能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本标准”)启动会暨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由赵立明副秘书长主持。主编单位四川轻绿科技有限公司杨坤总经理、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王建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式推进“吉林-松花湖-北大湖氢能市域列车”项目。该项目以氢能源为动力,计划构建连接吉林市区与松花湖、北大湖两大滑雪场的快速交通网络。吉林市委书记胡斌指出,该项目是推动城区与景区联
当地时间5月6日,被誉为能源界“奥斯卡”的欧洲智慧能源展会大奖(ThesmarterEAWARD)在德国慕尼黑公布。隆基BC二代组件Hi-MOX10和隆基氢能3000Nm³/hALKG系列电解槽分别斩获“创新太阳能技术”和“全球杰出项目”大奖,成为唯一一家获得两个奖项的中国清洁能源企业,标志着隆基在“绿电”+“绿氢”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女士指出,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
4月29日,建投能源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10亿元,期限为3+N年,票面利率2.20%,较同期限LPR低90BP,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2个百分点,助力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建投能源创新采用“发行后定规模”的发行方式,可根据市场投资者认购情况调整发行规模,灵活应对市场风险。本次融资紧密围绕科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辅助服务的支撑。近日发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明确了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制度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规则》出台的重要意义有
近日,继天合储能在北美和中国连获储能大单之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BNEFEnergyStorageTier1List2Q2025),天合储能以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光储深度融合,并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化交付实力,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超高的可融资性登榜。这也是天合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多元化布局、一体化施策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市发展改革委聚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制氢储能和储热储冷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先后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支柱型雁阵集群、十强产业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针对辅助服务市场的总体原则、设立流程、品种功能、交易组织、费用结算、市场衔接、风险防范、监管评估等全流程提出了针对性要求,通过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更好发挥电力辅助服务保安全、促消纳、助转型作用。《规则》共十二章六十七
文丨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7日,皖能新疆墨玉县100MW/400MWh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招标发布,招标人为安徽省皖能聚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招标项目预算27170万元,折合单价约0.68元/Wh。项目占地面积约64亩(以实际勘界为准),新建100MW/400MWh独立储能1座,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电压等级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7日,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田市立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田市立新”)、民丰县立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丰县立新”)、皮山县立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皮山县立新”)取得由和田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发的《新疆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华塑科技联合设立的孙公司正式落地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锌镍电池研发制造。据悉,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华锌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华塑科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万、出资比例为60%,大锌能源认缴出资200万元、占
4月28日,全国首个农村配电台区“车网互动”微电网在江苏省成功投运。该项目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杨港居,整个微电网系统设有30千瓦的车棚光伏发电装置,4座80千瓦的“V2G”直流充电桩、6座7千瓦的普通充电桩,1台100千瓦时的储能柜和1台STS开关并离网柜。据介绍,该装置通过智慧微网,除满足周边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EconiQ550kV无六氟化硫(SF)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将技术扩展到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彰显了日立能源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导力·全新开关技术将不仅能确保电网的可靠性,还可以显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日立能源将持续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展开合作,携手推进可持续、环保高效能源解决方案的应用,为中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全球的庄严承诺,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这标志着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路径正在拓宽。实现“双碳”目标挑战巨大。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且留给我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远少于发达国家。但是,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发展新技术、推动高质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原文如下: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各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科研单位院所、行业协
日前,山东梁山县公布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2025年5月份变电站、公用线路、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全部为红色。原文如下:关于梁山县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公开发布的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新能源科学有序安全发展,促进分布式光伏
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太阳能专业盛会#x2014;#x2014;Intersolar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智慧能源领域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士达携旗下光、储、充、全系创新产品及技术成果重磅亮相B4.330展台,并全球首发BluePulse工商业光储解决方案和BlueSpark户用光储一体机解决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祁奎发表了题为《风光氢储一体化数智平台及制氢电源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深度剖析绿氢产业发展痛点,并分享英特利的创新实践成果。湖北英特利电气有
北极星氢能网讯: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中国电建河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董舟团队成员刘维安在会议上分享了《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舟团队-刘维安当下全球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5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全面战略计划,旨在彻底结束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与价格稳定。根据该计划,欧盟将在2027年前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逐步淘汰俄石油与核能供应,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自2022年5月启动REPowerEU计划以来,欧盟对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时代浪潮下,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后勤部联合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共同开展上海路215号大楼用能设备信息动态更新及重点区域能耗核查工作,着力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标杆。上海路215号综合能源托管项目自2023年3月启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