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其中,涉及氢能部分内容为:
第一章坚决扛起重大历史使命
一、“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成功获批全省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市,大同轻飞、大同雷森等项目相继落地。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秦淮等一批大数据项目建成投运。“一园两城”格局初显,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与“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相继开园,完成品牌特色载体建设,为集聚高端优质人才、推动产业加速发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大引擎。
能源革命实现多点突破。电动大同正式启动,全市氢能公交车100台,氢能物流车22辆,新增电动公交300台,首座光储充检氢一体大型综合能源场站即将竣工。
第二章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重大目标
二、战略定位
能源革命综改示范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立能源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全产业链思路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储能、氢能产业基地,加快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占比,成为全国绿色电力输出基地,现代绿色能源生产、供应、消费、管理基地及创新与示范应用的综合示范城市。
三、主要目标
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继续发挥好火电“稳定器”的作用,提高绿电送京能力,能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比较优势;风、光、生物质、地热、氢能等绿色能源长足发展,多能互补体系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消费全面提标,清洁低碳用能模式基本形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第三章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一、搭建一流创新平台
推进建设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和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科研机构创新链对接,争取在同合作建设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聚焦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一园两城”,加快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省级示范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推动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等应用型研究平台尽快投运。支持晋能控股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心)建设。
第四章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铸就转型发展新基底
一、做优煤电能源“压舱石”
建设火电和新能源双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立足电力外送基地战略定位,继续发挥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供应中最经济可靠的“稳定器”作用,确保煤电的基荷电源地位不变。加快煤电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火电和新能源双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到2025年,火电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新增1000万千瓦。新能源电力装机占电力总装机50%以上。
二、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新能源产业。氢能产业,坚持龙头建链,依托综合投资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涵盖制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制造的全产业链。
三、做精六大支撑产业
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加快宁德时代、城市动力等资源集聚,推进新研氢能、深圳雄韬、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产品等研发制造类项目建设,实施启迪新荣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浑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以及清华启迪农村生物质能重大项目,建设国内新能源综合利用推广示范的标杆城市。
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科技服务业提升工程。以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和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为重点,建设科技服务综合体,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五、构建新型产业促进机制
创新产业政策引导机制。针对新能源产业,制定“电动大同”计划,制定氢能产业促进政策,建立氢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互助机制,创新储能应用场景,建立以“示范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生产支撑创新”的产业培育机制。
第五章聚焦推动“六新”突破,培育转型发展新航向
四、打造新装备
支持本地企业强化新装备研制。围绕交通运输,重点开发大轴重交流货运电力机车、城际及城轨车辆、储能式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养护机械、氢燃料及纯电动客车、特种车辆、物流专用车等。
新能源装备制造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山西隆基乐业3GW单晶电池基地、大同隆基乐叶1.5GW单晶组件、西安隆基光伏电池板组件等项目。招引3-5家制氢、储氢、加压、充氢、氢燃料电池等氢能装备制造企业,招引1-2家光伏配套零部件制造企业或必要设备维修保养企业。
汽车制造重大项目。对接龙头企业,了解企业扩建整车或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需求,聚焦高压氢气加注压缩机组、新能源汽车高压阀及接口、新能源汽车氢化纯化装置、新能源汽车氢喷射器等氢燃料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招引3-5家装备制造企业。
五、研发新产品
扩大集成产品供给。重点面向能源、智慧城市、信创产业、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生产制造条件,吸引企业在同布局整机产品系统设计和集成组装,形成“北京研发设计+大同生产制造+大同示范应用”的产业区域布局链,争取在光伏、储能、氢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增强大同集成产品供给能力。
第六章加强建设产业承载平台,构建转型发展新阵地
一、推进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一区多园”协同联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园,以“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为依托,建设能源先进制造产业创新集聚区。
三、推动若干产业集聚区特色发展
推进浑源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古城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灵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大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战略支点建设,加快通航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大数据产业园区、中银纺织产业园区等产业载体建设。
第七章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做好现代能源新文章
一、构建高效多元供应体系
推动新能源开发与“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以系统经济接纳能力等作为关键考量要素,合理确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力度与时序,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就地消纳比例,保障电力供应与能源安全。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整合全市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光伏发电开发,坚持优先分布式开发和优化集中式开发相结合,以分布式推动与建筑、交通、农业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以集中式推动利用采煤沉陷区、盐碱地、荒山荒坡等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推进农光互补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风电开发,由大规模集中开发向分散式开发转型,有序推动优质风资源区域风电项目开发和低风速资源区域风电项目开发,到2025年,力争全市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600万千瓦。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强微电网等配套能力建设,鼓励发电企业按照自发自用为主、余量上网模式,实现就近消纳;推进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施,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电源打捆消纳。结合“新能源+储能”调峰调频、后备电源、电能质量治理、构建微网系统等优势,以提高电源调节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为前提,推动储能在风电场、光伏电站、重要负荷中心、独立电网、微电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创建“新能源+储能”示范市。有序布局制、储、加、运、输、用氢全产业链发展。
完善绿电输送网络。加强电力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加快电网优化改接,实现多种能源削峰填谷智能调节和多能耦合,初步形成“发输(配)储用造”清洁电力产业结构,打造国家级“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示范基地。根据京津冀电力增长需求以及电网通道建设规划,优先推动京能千万千瓦级绿电送京,加快“点对网”环首都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以绿电、氢能为外送介质,确保首都及京津冀能源安全。
建设氢能示范市。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电网灵活调峰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格局,提升氢源保障能力。科学布局氢能高精尖项目和创新项目,建设集氢能供应、氢能技术研发、氢能装备制造为一体的“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示范区。推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进行工业化示范。到2025年,培育氢能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7-10家,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氢能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构建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氢能。重点推进京能集团绿氢综合一体化示范项目、大同氢雄云鼎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大同新研氢能氢燃料电池、上海重塑科技大同北方总部基地、中植大同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构建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集群,建设“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示范区。
三、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发展
聚焦突破能源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氢能,重点推进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大规模长距离气氢管道输送等技术升级。
推动能源技术融合应用。建立新能源和氢能领域新技术应用成果库,每年定期组织技术产品交流、供需对接和展览展示等活动。在“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大数据”、高效清洁发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制氢等方面,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阳高光热示范项目,继续扩展风电供暖示范,争取由示范试点到扩大推广范围;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推行“零碳”产业园示范。
四、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绿色能源改革。制定实施储能、氢能产业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抓住“新能源+储能”试点机遇,主动先行先试,结合山西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运行情况,研究储能商业模式与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储能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电力和微电网等场景,逐步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
第九章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塑造先行先试新优势
二、深化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统筹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设立新能源、氢能、储能、文旅等新兴产业子基金。
四、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主动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碳排放达峰系列行动,以市场化机制和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提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降低碳排放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7日,国蒙氢能科技(巴彦淖尔)有限公司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绿电制氢项目(一期)EPC招标结果公示:项目名称:国蒙氢能科技(巴彦淖尔)有限公司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绿电制氢项目(一期)。建设地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经四路西,中轴路北,经三路东,远鑫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7月15日,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明斯恩泽”)完成企业名称变更,正式更名为“恩泽(广东)氢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恩泽氢能”)。康明斯恩泽氢能成立于2021年12月,由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发起设立的恩泽基金与康明斯按50:50比例共同出资组建。康明斯恩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安徽省第三批氢能环卫车批量投运交付仪式在六安市金安区举行。本批共交付8辆18吨氢能环卫洗扫车,开创了安徽省氢能环卫批量化运营的新局面。运营车辆为18吨燃料电池洗扫车,由明天氢能联合中联重科盈峰环境联合开发,搭载明天氢能公司101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百公里氢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记者走进该公司,率先一睹这款新车的独特风采。在北方稀土贮氢公司办公楼门前,一排排氢能电动两轮车整齐列队。蓝绿相间的车体色彩明快亮眼,车筐里的橙色头盔尤为醒目,车身一侧的包钢集团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车头嵌入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绿氨技术创新企业中科亿氨新能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亿氨”)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中科创星投资。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设备采购、市场推广和团队扩充。据悉,中科亿氨成立于2025年2月,以“做绿氨行业引领者,用世界领先科技,创造洁净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6日,国华投资国华(如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制氢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豫东垦区老海堤东侧、内部农路南侧。制氢规模为1500Nm³/h,制氢站与集中式光伏就近布置,采用集中式光伏所发绿色电力进行制氢,提升绿氢制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除已上市氢能企业增发募资外,氢能产业链共计超过20家企业获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减少,具体包括:考克利尔氢能、卡文新能源、云韬氢能、骊能新能源、新工绿氢、未势能源、氢合科技、科安创能、艾氢技术、锦美氢源、镁源动力、天芮科技、青鳐科技、聚智合众、协
在陕西,国内先进的氢燃烧领域规模化研发测试研究院签约落户西咸新区;在榆林市,全球规模领先的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装置5月转入稳定运行;在“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上,一辆辆氢能重卡日夜穿行……氢能来源丰富、绿色低碳。作为全国重要煤化工基地,陕西氢产能超200万吨/年,如何发挥最大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湖北政务服务网消息,6月28日申报的三峡氢谷枝江氢港综合体项目(2506-420583-04-01-276936),备案证状态为“已注销”。公告显示,该项目单位为伟得(宜昌)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99亿元,计划2025年9月开工。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分布式50兆瓦光伏电站,10兆瓦氢储能电站,2000KG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6日,蜀道装备公司与林德氢能燃料技术有限公司(林德氢能)及其代理商成都蔚蓝新能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蔚蓝新能能源)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围绕高压氢气、液氢等氢能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提升加氢站关键设备技术创新,携手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加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7日下午,投资5亿元的江苏恒氢民用大型液氢储存装置生产项目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该项目利用开发区低效用地50亩,新建厂房2.4万平方米,引进先进制造装备,致力于打造年产100套民用大型液氢储运装备的智能化基地。产品的卧式设计和稳定的绝热系统将保障液氢储存和运行过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对通行山西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补贴的通知(试行),并详细说明了氢能货车通行费补贴实施流程。原文如下:关于对通行山西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补贴的通知(试行)为支持我省氢能货车规模化应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节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山西发布了《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对通行山西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补贴的通知(试行)》,此前,山西吕梁市已经全部在市内实施收费公路对氢能货车免费。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氢能高速免费的省级区域已经有9个,其余省份分别为:辽宁、山东、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工信厅联合印发《山西省氢能产业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在太原地区构建高纯度工业副产氢规模化生产基地,同步推进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工作。为构建经济高效的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山西省将充分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太原等工业园区(矿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山西省吕梁市孝义经济开发区发布了题为《孝义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促发展优化营商添活力》的文章。文章指出,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据悉,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和省校合作基地,开发区引进20余名高精尖人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山西省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山西省氢能产业链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为推动实施《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原文如下: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用途广泛等优点,我国于2019年首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明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1日,“晋创谷·朔州”揭牌仪式在平鲁经济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后,与会领导观看了“晋创谷·朔州”专题片、氢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和煤基固废高值循环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年产500台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线、100标方PEM绿电制绿氢及一体化甲烷示范站、氢能重卡和氢能MPV示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山西省级产业链整体营收突破8000亿元,链主企业达到45家以上,链核企业突破120家,产业链企业突破800家;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为推动《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实施,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省工信厅联合印发《山西省氢能产业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包括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基础
近日,吕梁市氢能产业合作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吕梁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出席并讲话,吕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尹新明作招商推介。本次大会以“氢聚未来绿动吕梁”为主题,吸引了氢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企业代表等120余人参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山西吕梁孝义市召开氢能专班工作推进会,研究破解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题,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孝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清智指出,今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年”,鹏飞集团氢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年产10万辆新能源、氢能源工程车辆制造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