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对于碳中和,有些基本问题还是要分清的,有些假问题常常冒出来干扰真问题的分析。以下是笔者结合近期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碳中和与能源供给安全,是什么关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先思录” ID:foresight-thinking 作者:尹明)
有人认为“今天大力搞双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去石油化,减少石油对外依赖”。“石油化”和“去石油化”是创新出的名词,也没有见到具体解释,可能是想说“减少石油消费量”。有人认为,中国“去石油化”的理由是因为“三桶油不能满足石油供给”。到目前为止,笔者也未感到石油不够用,或见到此类现象发生。笔者理解这些人所提的“供给”应该是指“国内生产”,与“国际进口”相对应。按照这个逻辑梳理下去,“去石油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石油需求,进而减少石油国际进口量,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正是基于此逻辑,有些人进而提出,“我们搞碳中和,内在的一定要以减少石油需求降低石油依赖为最紧迫的追求”。“最紧迫的”肯定是指近期或眼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石油断供风险,属于能源安全议题。将应对境外石油进口随时可发生的断供风险,作为我国碳中和这个长期战略的内在要求,暴露出文章用长远战略思维解决小概率石油断供风险问题的逻辑。这完全混乱了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的概念与关系。
我们用碳中和这项长期战略工作,付出如此高的转型代价,去解决战时石油断供这类小概率风险,是否合适?换句话说,碳中和与能源供给安全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碳中和主要针对和平时期的常态,能源供给安全针对的是战时或准战时的油气进口被断供这类非常态小概率的事件(参考“先思录”发表的《将“能源替代”上升为“能源备份”国家战略》)。而碳中和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联合国都承认和积极推动的人类“地球村”的关爱活动。将这两个事情联系在一个情境下去分析,总觉得不是一类问题。毕竟,真要是发生进口能源断供的话,估计也没有人在会考虑什么减碳不减碳了,“不管粗粮细粮,先吃饱肚子、有了气力再说”。
2.石油与煤炭,谁先谁后?
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原材料。笔者认为,分析和讨论碳中和,要分清石油作为燃料与作为原材料的差异性。对于石油而言,对其燃料功能的替代,易于对原材料功能的替代。人类在未能找到石油在化工领域原材料的非碳基替代品之前,是不可能实现完全物理脱碳的。而这点又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人类就是碳氢体,让人类切断与碳的联系是多么多么地“不可想象,甚至是不道德”。
由生产、炼化、储运、使用等各环节组成石油体系封闭性相对较强,使用边界清晰,主要用于液态燃料和化工原料。基本上,石油与煤炭之间属于弱替代关系,是两个独立性非常强的能源品种体系,各自运行,根本不存在先谁后谁的问题。非要有个先后的话,从对碳排放贡献度角度看,先对贡献度最大的“开刀”更合逻辑。
前文已经提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88%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根据王庆一先生编著的《2020能源数据》,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57.7%、石油19.6%、天然气8.3%,石油占比小于煤炭。在排放效果上,根据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石油、天然气的CO2 排放系数分别为是煤炭的0.818和0.593倍。可见,中国应该优先去考虑煤碳,稳妥考虑油气,才可能在初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主要作为燃料的煤炭,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而主要作为原材料的油气,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需要技术、工艺、流程与资本等多方要素的更强的协同与融合,“骨头太硬,现在的刀还不够硬,需要慢慢来”。
3.能源生产单位与使用单位,谁是去碳工作的主体与方向?
抓着能源生产单位搞去碳,是抓错了主体抓错了方向了吗?在理解了双碳工作与能耗双控的区别和联系后,很容易发现该句话所表达的观点机械性与片面性。在双碳工作中,能源生产单位和能源使用单位发挥什么作用?笔者认为,后者决定能源需求量规模,在减少不合理用能上作用重大;前者决定供给,包括供给能力及上游能源来源(煤气油风光水核等时间、空间组合)。能源使用单位在决定用能的物理碳排放水平(不包含通过碳汇或购买配额等实现的碳排放抵消)上作用是有限的。能源系统碳排放规模更多是由能源生产端决定的。即使是能源使用单位非要点“全绿能源套餐”,也是需要能源生产单位通过资源开发转化,有时也需要再配合一些金融手段来实现。因此,双碳工作需要能源生产单位与能源使用单位两头都要抓,协同起来才可以,忽视任何一头,都不会取得好效果。在此方面,可参考“先思录”发表的《换个角度理解我国的“减碳承诺”》。
4.“碳排放的增加”是反映经济总量增加的重要指标吗?有人认为,碳排放的增加是反映经济总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为抑制碳排放的增加,很容易造成直接抑制了经济活动量的增加,直接抑制了经济活动。这种观点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博物馆”级别观点。拿碳排放作为反映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指标,应该指的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情况,资源驱动的社会,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紧密耦合。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但同时,欧美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经济逐渐与能源消耗脱钩,碳排放量实现达峰并出现下降,也证明了碳排放作为反映经济总量增长的局限性与不科学性。现在是一个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的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化严重,而不是传统的资源驱动的社会。一度电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不同的。“先思录”发表过《从“1度电的价值”说起》,对此有详细的分析。对于正处于新发展阶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拿碳排放的增加作为反映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指标,基本上属于还没有认清当前由传统工业时代向数字信息时代转型的时代大背景,没有真正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落伍了,该进“博物馆”了。从专业的角度看,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间,至少还需要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煤气油风光水核等比例)作为链接。经济规模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同时能源结构清洁水平更快提高的话,碳排放总量也会降低的。这不就是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吗?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吗?
希望我们在讨论碳中和这类严谨问题时,回归到尊重常识,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3日,海博思创与欧洲大型储能项目开发商Repono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2027年前共同推进总规模达1.4GWh的电网级储能项目落地,进一步加速欧洲能源转型步伐,助力构建韧性强、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体系。此次战略合作是中欧储能产业合作的典范。Repono将充分发挥其在项目开发、选址、电网接入及许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十四五’期间,煤电供热板块累计亏损超千亿元。”炎炎夏日,会议室里却因讨论热电亏损的议题,而平添了几分寒意。“在‘双碳’目标下,热电正面临三重攻坚,一是煤电需从基础电源转向调峰电源的定位重构,二是多能互补系统中新能源消纳与供热稳定的平衡难题,三是数字化技术如何深度赋能传统机组智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代表编制团队发布了《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能源互联网总体上经历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
在局势风云变幻、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始终是全球瞩目的焦点。日本,作为面临显著能源短缺挑战的工业强国,正积极寻求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完善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如何快速构建高效的再生能源产业链?深化与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合作,成为
近日,广东丰顺县印发《丰顺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根据方案,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新建学校、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达到50%,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农房等能装尽装。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显著提高分布式光伏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
6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建立无锡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制度,统筹市级、区级虚拟电厂和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具体场景虚拟电厂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新型储能、分布式光
政策助力虚拟电厂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碳中和,碳达峰”深入推进,新型电力能源发展日益壮大。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能源战略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蓝图指引中,明确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5000万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7日,广东梅州丰顺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政策支持。电价方面,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参与绿电绿证交易,获得相应收益
近日首创环保集团与新奥能源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生物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气展开深度合作。这次“焚烧+能源”的合作不仅是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创新实践,更是在国家政策引导的大背景下,首创环保集团从源头进行甲烷减排的一次探索。聚焦甲烷控排创新合作模式垃圾的厌氧发酵过程会产生大
6月29日,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输水发电系统正式开工,标志着电站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巴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若羌县委书记黄新平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新华若羌抽蓄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斌致辞。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和地下发电厂房系统等组成。作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十四五’期间,煤电供热板块累计亏损超千亿元。”炎炎夏日,会议室里却因讨论热电亏损的议题,而平添了几分寒意。“在‘双碳’目标下,热电正面临三重攻坚,一是煤电需从基础电源转向调峰电源的定位重构,二是多能互补系统中新能源消纳与供热稳定的平衡难题,三是数字化技术如何深度赋能传统机组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
6月27日,阳明湖“近零碳”服务区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这是江西首个“近零碳”服务区光伏发电项目。上述项目位于江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的阳明湖服务区,由江西省交投新能源集团投资建设,总装机容量5.05MW。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500万千瓦时,
为规范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天津市组织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实施。(一)修订《管理办法》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
6月3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的公告》。全文如下: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的公告沪环境交〔2025〕23号为进一步丰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方式,满足交易主体需求,维护交易市场秩序,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6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建立无锡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制度,统筹市级、区级虚拟电厂和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具体场景虚拟电厂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新型储能、分布式光
近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至中卫段)全线贯通投产。该线路全长1745公里,占西气东输四线总长过半。至此,中国天然气一次管输能力已突破40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通道。工程采取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为规范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天津市组织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实施。(一)修订《管理办法》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操作指引2.0(精编版)》。详情如下: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上,南方电网公司宣布启动内部碳市场建设,将逐步开展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构建抵消机制、内部碳信用机制、交易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上线内部碳市场
“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系统谋划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领域“1+N”政策体系,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
当河西走廊的风电群与陇东光伏基地形成“风光矩阵”,当甘南水电与储能电站构建起柔性调节网络,甘肃这个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4%的西部省份,正通过电力现货市场的创新实践,绘制出“绿电西发东送、市场驱动消纳”的能源转型新图景。自2024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以新能源场站报量报价、用户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这是记者25日从“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本文是《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系列解读之六。从政策制度设计出发,系统解析绿色用电的核心机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相关主体在“获得电力2.0”时代实现精准发力与价值重塑。(来源:微信公众号“春观能源”)在“双碳”战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