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碳中和体系解读

2021-07-09 16:11来源:《华电技术》作者:张晋宾 周四维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低碳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 碳中和战略

3.1 欧盟绿色新政

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旨在提振经济,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将欧盟转变为一个公平、繁荣的社会及富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经济体,到2050年使欧洲成为全球第1个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大陆,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做到不让任何地方和任何人掉队,使欧盟占据全球领导者地位。

《欧洲绿色新政》推出的重要起因是全球气候变化,落脚点是推动欧盟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核心目标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图10为《欧洲绿色新政》的要点[34],主要包括以下“七大行动”。

img_10.jpg

图10 《欧洲绿色新政》要点

Fig.10 Key points in European Green Deal

(1)构建清洁、可负担、安全的能源体系: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占比75%以上,通过能效提升,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电力系统,快速淘汰煤炭,天然气脱碳,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及市场一体化等,确保2030年和2050年低碳目标的实现。

(2)构建清洁循环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占比20%,以绿色循环经济和数字经济应对挑战。

(3)推动高能效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建造和建筑升级改造:建筑能耗占比40%,以建造革新、建筑能效提升等手段应对挑战。

(4)发展智能可持续交通系统: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占比25%,通过可持续与智慧出行等手段应对挑战。

(5)实施“农场到餐桌”的绿色食品体系:大幅减少化学杀虫剂、化肥、抗生素的使用量,推动农场到餐桌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

(6)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制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和森林新战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发展海洋蓝色经济。

(7)创建零污染、无毒生态环境。

为实现2030年气候与能源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下降50% [Math Processing Error]55%),预计每年需2 600 亿欧元的额外投资,约占2018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

3.2 英国绿色工业革命

2020年11月,英国政府公布了《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旨在使英国成为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世界中心,并实现2050年前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推进海上风电:充分利用成熟技术,支持创新,到2030年,实现风电装机容量翻2番,达到40 GW(包括1 GW的创新型海上浮动风能)。

(2)推动低碳氢增长:到2030年,实现5 GW低碳氢产能,为住宅、交通和工业提供清洁燃料和供暖;供给产业、交通、电力和住宅领域;10年内建成首个完全由氢能供能的示范城镇。

(3)输送新的先进核电:一方面发展大型核电,另一方面开发小型模块化堆(SMR)和先进模块化堆。

(4)加速向零排放交通工具转型:从2030年开始,停售汽/柴油车,所有交通工具均应具有显著的零排放能力;从2035年开始,所有交通工具均应达到100%零排放。

(5)绿色公共交通、骑行与步行。

(6)飞机零排放与绿色航运: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使用,研发零排放飞机和清洁海运技术,使英国成为绿色船只和绿色飞机的家园。

(7)更绿色的建筑:使建筑能效更高并脱离化石燃料的使用。2028年前每年安装60万台热泵,未来住宅比当前标准降低75% [Math Processing Error]80%的碳排放。

(8)投资CCUS:到2030年实现每年捕集10 Mt二氧化碳的能力,投入10亿英镑以支持在4个工业群中部署CCUS。

(9)保护自然环境:到2030年保护和改善30%陆地面积;投入52亿英镑,实施为期6年的防洪和沿海防御计划。

(10)绿色金融和创新:到2027年,总研发投资提高到GDP的2.4%;下一阶段绿色创新旨在降低净零转型的成本,培育更好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并影响消费者行为[35]。

3.3 日本绿色增长战略

2020年12月,日本政府发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增长战略》,旨在促进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变革,创造“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产业政策,即绿色增长战略。为确保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该战略对14个产业领域分别设定了绿色增长实施计划和2021—2050年绿色增长路线图,其中14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如下。

(1)海上风电产业:装机容量2030年达10 GW,2040年达30 [Math Processing Error]45 GW;成本2030—2035年削减至8 [Math Processing Error]9 日元/(kW·h);国产化率2040年达60%。

(2)氨燃料产业:2030年火电厂掺烧20%的氨,2050年纯氨燃料发电;2030年氨供应价格目标为10 日元/m3(标态)。

(3)氢能产业:氢供应量2030年达3 Mt,2050年达20 Mt;力争在发电、交通、钢铁、化工等领域将氢能成本降到2030年30 日元/m3(标态), 2050年20 日元/m3(标态)。

(4)核能产业:到2030年成为SMR全球主要供应商;研发高温气冷堆,到2050年核能制氢成本降至12 日元/m3(标态);研发核聚变,2040—2050年实现实用化规模示范。

(5)汽车和蓄电池产业:未来10年加速电动汽车普及;力争2050年实现合成燃料成本低于汽油;研发下一代电池,增强蓄电池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6)半导体和信息通信产业:通过数字化推动能效需求管理和碳减排(即数字化绿色);支持数字设备和信息通信产业的节能和绿色化(即绿色数字化);2030年所有新建数据中心节能30%,2040年实现该产业碳中和目标。

(7)船舶产业:2028年前实现零排放船舶的商用;2050年实现全部船舶的氢、氨等替代燃料转换。

(8)物流、人流和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全面建设碳中和港口;部署智能交通,推广绿色出行,实现低碳排放的交通运输社会;打造绿色物流,提高交通网络枢纽运输效率,推动低碳化;实现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零碳排放;通过推广智能建造和提高工效,施工现场到2030年实现每年减少32 000 t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9)食品、农林和水产业:大力推广CH4和N2O等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推进农林业机械化、渔船电气化、氢能化,打造智慧农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农田、森林和海洋固碳技术,到2050年实现该产业碳中和。

(10)航空业:推动电气化、绿色化发展,约2030年进行混合动力系统电动飞机技术示范,稍晚进行氢动力飞机技术示范;2050年全面实现电气化,碳排放较2005年减少一半。

(11)碳循环产业:研发各种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生产成本目标:2030年碳制混凝土,30 日元/kg;2030年碳制藻类生物燃料,100 日元/L;2050年碳制塑料原料,100 日元/kg。碳分离及回收成本目标:2030年低压废气,2 000 日元/t CO2;高压废气,1 000 日元/t CO2;2050年直接空气捕集(DAC),2 000 日元/t CO2。

(12)住宅和建筑业及下一代太阳能产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等技术对电动汽车、空调等进行能量管理;推广全生命周期负碳住宅和零能耗建筑物及住宅,普及和扩大木结构建筑、高性能建材/设备的研发及应用,加快研发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如钙钛矿电池等);2030年增量住宅/建筑实现零能耗;2050年后存量住宅/建筑实现零能耗。

(13)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如普及和推广废弃物发电、热利用和沼气利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为零。

(14)生活方式相关产业:普及零排放建筑物和住宅,部署先进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共享经济;2050年实现碳中和、弹性、舒适的生活方式。

实施绿色增长战略,预计到2030年、2050年会分别带来年均90万亿,190万亿日元的经济增长[36]。

3.4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1]。2030年前碳达峰是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是2021年的重点任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37]。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2)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碳达峰(“十四五”时期,碳强度下降18%;到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3)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 200 GW以上),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4)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力度。

(5)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十四五”时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 亿m3)。

(6)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为实现碳中和,高盛公司预测需为清洁技术基础设施投资16 万亿美元[38],而国内机构预测需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约138 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31]。

3.5 其他

美国政府于2021年2月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后,2021年3月31日又公布了约2.3 万亿美元的《美国就业计划》,其目标之一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计划为电力基础设施投入1 000 亿美元,以确保203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中和(包括建立能效和清洁电力标准;建立更具韧性的输电系统,搭建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性加速器;投资电动车市场,启动大规模储能、CCS、氢能、先进核能、漂浮式海上风电、生物燃料/生物产品、量子计算、电动车等方面的示范项目等)。该计划尚待美国国会批准。

4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方法或技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仅涉及能源、采矿、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而且还涉及农林牧渔业及各类服务业,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全球2016年温室气体总排放约为75.0 Gt CO2e(基于20年GWP,包括CO2,CH4,SF6,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39],主要排放源占比如图11所示;2016年全世界牛类(包括奶牛)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达7.9 Gt CO2e (基于20年GWP),比美国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多0.1 Gt CO2e[40]。

img_11.jpg

图11 全球温室气体分类排放源占比

Fig.11 Break-down of global GHG emission sources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方法或技术如下。

(1)需求侧控制及资源循环:一是节约资源,二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即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做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工业领域可通过设备再利用以及金属回收、塑料再生等再循环,降低对资源的需求;利用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发电;采取共享交通、绿色出行、少食牛肉等低碳生活方式等。

(2)能效:国际上通常认为能效是满足人类需求的第一能源,通过能效提升(如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或废热回收利用等),可降低建筑物、工厂或基础设施的能源强度。能效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IEA)将能效与可再生能源、CCUS等除碳技术并列为三大碳中和手段。

(3)电气化与碳中和电源或低碳电源及新型电力系统:1)大力提高工业、交通、建筑、日常生活等用能终端的电气化水平(如将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当前的25%提升到75%);2)用碳中和电源或低碳电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光热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或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等)逐渐取代化石燃料电源;3)采用一体化、新型输电/配电等构成新一代电力系统,以适应碳中和的新需求(如图12所示)。

img_12.jpg

图12 新一代电力系统示意

Fig.12 Schematic new-generation power system

(4)以碳中和氢/氨或低碳氢/氨为燃料或原料:用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或蓝氢(化石燃料制氢+CCS)或绿氨(可再生及无碳制氨)替代碳密集型燃料或原料。当前采用绿氨可有效降低大规模输氢的难题。

(5)以生物质(包括固态生物质、液态生物质、气态生物质等)作为燃料或原料: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如生物质颗粒、沼气、生物甲烷、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代替不可再生燃料或原料,如在化学品生产中采用生物基原料。

(6)储能:分为由电化学类(锂离子电池、钠流电池、电化学电容等)和机电类(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重力等)等构成的双向电储能,由高温显热、相变、低温存储、热光伏、热化学等构成的储热,由氢、氨等化学载体构成的化学储能等。1)可解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可调度问题,增加其灵活性;2)可用于平抑电力系统功率波动、实现削峰填谷、改善电力品质;3)性价比、安全性等进一步提升,可解决电能难以大规模存储的难题。

(7)主要温室气体的捕集和储存或利用技术及其市场管控手段:1)利用技术手段,捕集生产过程中排放或泄漏的CO2,CH4等主要温室气体,也可以直接从大气捕集这些温室气体并加以储存或利用,以达到温室气体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的目的,如CCS,CCUS,BECCS,DACS等;2)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或国际惯例等,尽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主要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MRV)体系;3)通过碳税、碳配额制、绿证及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手段,进行碳排放的管控。

(8)土地利用或农业、畜牧业方式的改良:改变土地使用或农业、畜牧业的习惯做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通过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实现负排放;或改变牲畜饲料,减少牲畜的CO2及CH4排放量等。

(9)数字技术:AI、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及其他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的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交通、智能工厂等,可提高能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品率等;数字技术赋能需求侧响应、车辆到电网(V2G)、碳足迹监视及溯源等新场景;能源区块链在可再生能源监管、能源控制、充电桩共享等方面的应用。

(10)其他创新性、新兴/颠覆性低碳或零碳或负碳技术/工艺:创新工艺,如电化学生产工艺,采用非化石原料(水泥原料改变等);新兴/颠覆性技术,如CO2转水晶、CO2转岩石、CO2转燃料、CO2转纤维等。

另外有3点需要说明:(1)对于中国等大型经济体,目前的成熟技术还难以支撑全面的碳中和,需通过深度投入研发、进一步科研创新、全面市场化等组合拳来确保碳中和目标按期实现(如N2O,CH4和氟类等温室气体,初期减排成本较低,但深度减排尚缺乏有效技术支撑,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点);(2)在具体应用中,有时是多个方法或技术的综合应用,如采用生物质作为燃料(视为零排放)+CCS实现负排放(BECCS);(3)需通过对技术成熟度、性价比、市场化程度等的综合研判,按照集中攻关一批、示范试验一批、应用推广一批的路径,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应用,如近期应用能效、电气化、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中期应用氨、氢、电动飞机等,远期应用核聚变等颠覆性去碳或深度碳利用技术等。

5 结束语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深层次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经济社会低碳或零碳转型是世界大势。

各级政府、行业及全社会,应响应习近平主席及党中央指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紧迫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积极部署和行动,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IPCC. 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2[EB/OL]. [2021-05-01]. /wiki/Carbon_neutrality.

URL [本文引用: 1]

[6]

DARBY M, GERRETSEN I. Which ries have a net zero carbon goal?[EB/OL]. (2019-06-14) [2021-05-01]. /2019/06/14/ries-net-zero-climate-goal/.

URL [本文引用: 1]

[7]

Ministerio de Ambiente y Desarrollo Sostenible de la Argentina. Segunda contribución determinada a nivel nacional de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DB/OL]. [2021-05-02]. https://www4.unfccc.int/sites/ndcstaging/PublishedDocuments/Argentina%20Second/Argentina_Segunda%20Contribuci%C3%B3n%20Nacional.pdf.

URL [本文引用: 1]

[8]

FARAND C. Austria swears in coalition government with strengthened climate plan[EB/OL]. (2020-01-07)[2021-05-02]. /2020/01/07/austria-swears-coalition-government-strengthened-climate-plan/.

URL [本文引用: 1]

[9]

GERRETSEN I. Brazil sets 'indicativ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EB/OL]. (2020-12-09)[2021-05-02]. /2020/12/09/brazil-sets-indicative-goal-carbon-neutrality-2060/.

URL [本文引用: 1]

[10]

FARAND C. Canada sets out to enshrine 2050 net zero emissions goal in law[EB/OL]. (2020-11-20)[2021-05-02]. /2020/11/20/canada-sets-enshrine-2050-net-zero-emissions-goal-law/.

URL [本文引用: 1]

[11]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EB/OL]. (2020-09-22)[2021-05-02]. http://m.xinhuanet.com/2020-09/22/c_1126527652.htm.

URL [本文引用: 2]

[12]

TIMPERLEY J. Denmark adopts climate law to cut emissions 70% by 2030[EB/OL]. (2019-12-06) [2021-05-02]. /2019/12/06/denmark-adopts-climate-law-cut-emissions-70-2030/.

URL [本文引用: 1]

[13]

MATHIESEN K. EU agrees 'climate neutral' target for 2050, but Poland stands alone[EB/OL]. (2019-12-13)[2021-05-02]. /2019/12/13/eu-sets-climate-neutral-target-2050-poland-stands-alone/.

URL [本文引用: 1]

[14]

Submission by Croatia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DB/OL]. (2020-03-06)[2021-05-02]. 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HR-03-06-2020%20EU%20Submission%20on%20Long%20term%20strategy.pdf.

URL [本文引用: 1]

[15]

DARBY M. Finland to be carbon neutral by 2035. One of the fastest targets ever set[EB/OL]. (2019-06-03)[2021-05-02]. /2019/06/03/finland-carbon-neutral-2035-one-fastest-targets-ever-set/.

URL [本文引用: 1]

[16]

FELIX B. France sets 2050 carbon-neutral target with new law[EB/OL]. (2019-06-28) [2021-05-02]. /article/us-france-energy/france-sets-2050-carbon-neutral-target-with-new-law-idUSKCN1TS30B.

URL [本文引用: 1]

[17]

DARBY M. Hungary sets 2050 climate neutrality goal in law, issues green bond [EB/OL]. (2020-06-04)[2021-05-02]. /2020/06/04/hungary-sets-2050-climate-neutrality-goal-law-issues-green-bond/.

URL [本文引用: 1]

[18]

APPUNN K, WETTENGEL J. Germany's climate action law[EB/OL]. (2021-04-29)[2021-05-02]. /factsheets/germanys-climate-action-law-begins-take-shape.

URL [本文引用: 1]

[19]

GERRETSEN I. Japan net zero emissions pledge puts coal in the spotlight [EB/OL]. (2020-10-26)[2021-05-02]. /2020/10/26/japan-net-zero-emissions-pledge-puts-coal-spotlight/.

URL [本文引用: 1]

[20]

JAMES S.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zero carbon) amendment bill[EB/OL]. [2021-05-02]. /2016/06/14/how-will-norway-go-carbon-neutral-from-2030/.

URL [本文引用: 1]

[22]

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 future[DB/OL]. [2021-05-02]. 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ingaporeLongtermlowemissionsdevelopmentstrategy.pdf.

URL [本文引用: 1]

[23]

South Africa's low-emiss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2050[DB/OL]. (2020-02)[2021-05-02]. .za/sites/default/files/docs/2020lowemission_developmentstrategy.pdf.

URL [本文引用: 1]

[24]

GERRETSEN I. South Korea formally commits to cutting emissions to net zero by 2050[EB/OL]. (2020-10-28)[2021-05-02]. /2020/10/28/south-korea-formally-commits-cutting-emissions-net-zero-2050/.

URL [本文引用: 1]

[25]

FARAND C. Spain unveils climate law to cut emissions to net zero by 2050[EB/OL]. (2020-05-18)[2021-05-02]. /2020/05/18/spain-unveils-climate-law-cut-emissions-net-zero-2050/.

URL [本文引用: 1]

[26]

DARBY M. Sweden passes climate law to become carbon neutral by 2045[EB/OL]. (2017-06-15)[2021-05-02]. /2017/06/15/sweden-passes-climate-law-become-carbon-neutral-2045/.

URL [本文引用: 1]

[27]

Switzerland's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clarity, transparency and understanding in accordance with decision 1/CP.21 of its d and enhanc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2021—2030)[DB/OL]. [2021-05-02]. https://www4.unfccc.int/sites/ndcstaging/PublishedDocuments/Switzerland%20First/Switzerland_Full%20NDC%20Communication%202021-2030%20incl%20ICTU.pdf.

URL [本文引用: 1]

[28]

LO J. Stuck in the dle: Ukraine aims for net zero but struggles to access finance[EB/OL]. (2021-03-25)[2021-05- 02]. /2021/03/25/stuck-dle-ukraine-aims-net-zero-struggles-access-finance/.

URL [本文引用: 1]

[29]

UK becomes first major economy to pass net zero emissions law[EB/OL]. (2019-06-27)[2021-05-02]. /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1/01/27/executive-order-on-tackling-the-climate-crisis-at-home-and-abroad/.

URL [本文引用: 1]

[31]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

[R]. 北京: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2020.

[本文引用: 2]

[32]

IPCC. AR4 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EB/OL]. [2021-05-01]. /news/news/30-cities-say-their-greenhouse-gas-emissions-have-peaked--4662.

URL [本文引用: 1]

[34]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Z]. 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 2019.

[本文引用: 1]

[35]

Department of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 The ten point plan for a green industrial revolution[EB/OL]. (2020-11-18)[2021-05-02]. /politics/2021lh/2021-03/13/c_1127205564.htm.

URL [本文引用: 1]

[38]

Goldman Sachs Research.

Carbonomics:China net zero——The clean tech revolution

[R]. New York:Goldman Sachs, 2021.

[本文引用: 1]

[39]

McKinsey & Company.

Climate math: What a 1.5-degree pathway would take

[R]. New York:McKinsey & Company, 2020.

[本文引用: 1]

[40]

McKinsey & Company. The 1.5-degree challenge[EB/OL]. [2021-05-05]. /business-function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interactive-the-1-point-5-degree-challenge.

URL [本文引用: 1]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低碳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