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动力电池企业扎堆进军储能

2021-08-26 08:2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储能市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国轩高科与晶科能源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开拓全球“光伏+储能”市场,聚焦光伏、储能领域。实际上,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储能已渐成趋势。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的落地将有利于储能、新能源、锂电池等领域发展。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于8月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向储能领域扩张。

政策催生市场

电池企业正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项目。今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攻克了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掌握了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统一调控、电池能量管理等系统集成技术,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福建晋江的储能电站,宁德时代表示,“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公司未来三大发展方向之一;派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大型储能产品布局;亿纬锂能也于近期宣布,拟投资新建年产3000万千瓦动力储能电池项目。

除动力电池企业外,也有部分车企开始将发展目光聚焦于储能领域。例如,特斯拉于6月宣布在中国开设第一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据了解,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发电后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最终可供纯电动车日常充电。

“动力电池公司进军储能领域是顺理成章的事,特别是像宁德时代这种已经拥有了一定体量规模优势的企业;车企方面,特斯拉现在除了布局储能以外,也在布局光伏发电。”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动力电池企业进军储能领域本质上是政策催生市场的结果。如果企业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并且相关监管部门严格管理项目安全,进行初期的行业引导,这样的现象应该得到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指出。

具备先天优势

国盛证券曾表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将,需要大量储能平滑负荷曲线以保证电网稳定性,储能迎来发展机遇。在储能产业链中,电池是成本占比最大、壁垒最高的环节,2030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需求约1亿千瓦,占锂电池总需求量的比例约5%。有业内人士曾指出,预计未来5年将会有3亿千瓦左右的储能电池应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头并进更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动力电池企业在储能领域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曹广平告诉记者,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初步具备在消费电子领域、车辆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并且产品技术、工艺和质量水平也得到了用户的验证以及市场的洗礼。“可以说动力电池企业具备了向电力储能这个新领域进军的基础条件,但是要达到完全的开发和生产、施工、维护水平,还为时尚早。”

“通常电池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两类,很多跑车、性能汽车大部分装功率型电池,而储能电池属于能量型电池。现在这两种电池的生产工艺、设计方面的很多技术,以及生产线都是可以共享的,所以动力电池企业进军储能领域有技术人员、有工厂、有场地,有资金的先天优势,其他企业想进入储能领域还是会存在很多壁垒的。”张翔表示。

专业要求更高

另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虽然动力电池企业在储能领域具备发展优势,但也存在诸多挑战。“比如一个电力储能电站的电芯数量,远大于车辆动力电池包内的电芯数量,甚至大出几千几万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着火概率很低的电芯,在数量超大的情况下组成超大系统,整个电站着火的概率会陡增。在新的场景需求下,要严格提升产品工艺,改进产品质量到更高的水平。另外符合现场的新的电池成组、安全设计、隔离方式等要进行创新并严格进行试验。”曹广平指出,“动力电池企业进军储能领域也将对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符合具体运行环境的专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目前“新能源+储能”已经成为标配,但在没有完整的盈利机制和收益保障下,配储成为一种成本负担。“目前储能的国家补贴还不明确,这也是动力电池进军储能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张翔说。


原标题:动力电池企业扎堆进军储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市场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