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绿氢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1-09-24 09:17来源:第一元素网关键词:绿氢氢能制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所有能源类型中,氢能具有其他能源难以比拟的优势:热值高、零排放、无毒无味,又可以作为能源之间相互转化的中间介质。因此,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氢能的脱碳属性被各界寄予了厚望。

于是,地方政府的热情倍增,各路资本迅速入局,企业更是摩拳擦掌,氢能——这个长期以来以化工原料身份出现的气体,在减碳背景下,其身份和角色无意间被重新做了定位。

氢能虽好,但它并不独立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氢是典型的二次能源,它需要从其他能源转化而来,如果氢能制备的过程中增加了碳排放,那么氢能本身的脱碳功能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正因为此,被称为绿氢——来自于可再生电力制备的氢气,被赋予了巨大的道德价值,因为在生产绿氢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没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因此,相比灰氢和蓝氢,绿氢无疑是最具前景的技术方向。

然而,当前绿氢的产量却非常稀少。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来自于可再生电力的制氢量仅占氢能总产量的1%,而大部分的氢能来自于化石能源:全球氢能的76%基于天然气和化工副产制氢,23%基于煤炭制氢。

绿氢的困局并非全部来自于制氢技术,几十年前,电解水制氢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等一些特殊的领域。阻碍绿氢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制氢成本的居高不下,同样制取一方氢气,绿氢的成本是灰氢的3-5倍,是蓝氢的2倍以上。

专家看来,在目前5度电制备一方氢气的条件下,这种氢气要在市场中获得经济性和竞争力,需要将电价控制在0.3元/千瓦时,甚至更低,而当前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平均电价仍在0.5元/千瓦时以上。

这个巨大的电价差距,短期内很难得到弥补,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在快速下降。但3-5年之内,可再生能源电价能够快速下降的区域,大多是一些偏远地区或电量难以消纳的区域。而这些区域,氢能往往也无用武之地。

不仅在中国,欧美国家的绿氢产量也很少。在氢能普遍被看好的欧盟地区,当前氢气产量绝大部分也来自于化石能源——天然气。据欧洲氢能研究机构测算,“天然气+CCUS”组合的蓝氢生产成本约为1.5-2.9美元/千克,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高达3~7.5美元/千克。

尽管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提出了宏大的绿氢计划,但受制于成本的高企,绿氢产业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有人判断,在绿氢广泛普及之前,蓝氢可能会存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

而在中国,天然气不仅稀缺而且价格不具竞争优势,这也为蓝氢在国内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使得很多地方政府携带着生产灰氢的煤炭进入氢能行业,毫无疑问,这与氢能脱碳的初衷相违背。

绿氢,看似美好,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不仅有赖于制氢技术的进步,还要期待可再生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