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电力消费增速也进入新状态。但是我国仍然是实际上经济发展较少的较快国家,维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需要强大的电力保障和支持。因此,电力消费增速总体上维持平稳增长态势,这是基本面和基本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仅仅是一个外部扰动因素,是一个短期性修复时期,而不是阶段性发展周期。进而,2020年下半年及至2021年,经济恢复较快,无须类似发展周期的阶段性长时间筑底。但是,趋势上的2021年发展增速未改,尤其是疫情突发,地方和企业生产能力未少、发展指标未减,两年迭加,峰值凸显,情有可原。至于说到国外订单影响,那也是在生产能力范畴之内的因素,也就是说,考量生产能力即可涵盖国内外所有增量和存量。换句话说,生产能力是预期,国内市场不足国外订单补,但其总量还是相对稳定的。不妨,从疫情前后的电力消费趋势,尤其2021年以来的变化状况,可以窥见一斑。
(一)从电力消费总量上看,仍然在增长区间通道
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的缓解,生产生活秩序快速回复,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月恢复,尽管也有散发疫情,但不影响经济复苏的整体进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1 2019年以来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月增速走势
受能源双控、火力发电受燃料供应紧张、来水偏枯等多重因素影响,8月份用电量明显回落。但从近两年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速来看,整体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经济运行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恢复态势,发展韧性持续显现。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实施,我国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电力消费也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2 2019年分月用电量增速和2020-2021年分月用电量平均增速
从2019-2020年的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看, 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最高负荷平均值低于上年,但2021年最高用电负荷增长明显,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区域最大用电负荷分月增速都在10%-30%之间。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拉动下,叠加1月寒潮与5月以来高温天气影响,以及今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产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电网负荷电量增长迅猛。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西南、南方等4个区域电网用电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2021年6月、7月的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分别达10.5亿千瓦和11.9亿千瓦,接近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12.7亿千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3 2019-2021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变化
(二)从产业发展替代上看,电力消费量变化明显
从分产业的用电走势看,第二产业受疫情影响较第三产业小,恢复也较第三产业快,国内散发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较为明显,三产用电量波动较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4 2019年以来全国全社会分月用电量增速变化情况
从产业内部看,疫情后第二产业放缓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的下降速度,2020年仅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不升反降,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上升0.4个百分点。从行业内部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的增速,超过四大高耗能产业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主要力量。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的提高,将持续推动电力负荷峰谷差,随着冬季采暖范围的不断扩大,“十四五”期间,夏季和冬季日负荷双高峰的特征将更加突出,增加电力平衡和调峰的难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5 2020年以来制造业、四大高耗能及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分月用电量增速变化
(三)从分省分地区差异上看,区域相对稳定被打破
分地区看,2021以来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主要力量西部地区,在能源双控背景下,由于高耗能产业放缓发展速度,用电量增速下降,而东部、中部凭借高端制造业及对外贸易剧增成为拉动全国电力消费的主要力量。事实上,2018年以来,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局部时段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疫情后,在满足自身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下,在电煤价格高涨的背景下,还要保持对中东部地区不断增加的外送电量,也是今年缺电范围扩散的重要因素,区域不平衡程度继续加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6 四大地区月度用电量累计增速
02
电力生产受阻是2021年缺电的潜在因素
电力消费强劲且结构变化明显,唯有电力生产适时跟上并作出相应调整,方可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尤其电力当下仍然不能大规模储存,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但是电力建设有个过程,其出力相对平稳,传统能源还受到燃料供应约束,新能源又受到自然资源影响,特别是面临结构剧烈变化加载量增后,电力生产难免力不从心,2021年以来,乱象就不断显现,并持续加剧。
(一)火力发电表现强劲,但因燃料供应阻塞而动力不足
在电力消费增长的拉动下,火电发电量和增速快速上扬,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结束连续三年下跌的趋势触底上扬。今年1-8月,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2988小时。其中,燃煤发电为3089小时,较同期提高293小时;燃气发电为1849小时,较同期提高137小时。火电发电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上扬。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7 2019年以来火电发电量增速
从各省份煤电利用小时同期变化看,除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辽宁外,全国27个省份的煤电利用小时均提高,其中广东、四川、重庆煤电发电利用小时分别大幅上涨831小时、809小时和768小时,增长排前三位。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河北等5个省份煤电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分别下跌96小时、85小时和8小时,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下跌75小时,河北下跌8小时。截至2021年8月底,东北三省煤电装机合计7520万千瓦、并网风电2353万千瓦、并网光伏1101万千瓦,而8月份东北区域最大用电负荷6445万千瓦。不难看出,东北三省供给侧出现电量短缺。发电量不足,拉闸限电关键原因是电力燃料紧缺,以及新能源在高峰时段出力不足。东北燃煤电厂当前过半机组正进行集中秋检或非计停检修,叠加库存多处于低位,冬季保供压力巨大,煤价过高亏损严重等导致统调煤电的有效出力容量较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8 2021年1-8月全国各省份煤电利用小时较同期变化情况
资源大省内蒙古则是由于能源双控。近年,内蒙古依靠低电价优势助推高载能产业快速发展,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高耗能产业快速崛起不断推升全区工业用电水平,但同时导致能耗不断超标,“十三五”内蒙古全区单位GDP大幅上升,能耗增量严重超控,两项指标全国倒数第一。2020年,内蒙古新增能耗总量约为8000万吨,超过国家给下达指标约4000万吨。这一能耗现状显然与国家低碳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内蒙古不得不放缓依赖高耗能拉动经济增长的步伐,电力消费增速则应声下跌。2020年,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全国前三位,而2021年1-8月,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全国垫底,增速仅为3.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9 2021年以来河北、内蒙古、东三省煤电发电量增速走势
从气电看,气电装机较高的省份中,江苏、上海、天津的气电利用小时反而降低,这与燃气供应不稳、价格飙升直接相关。国际供应端OPEC及盟友缓慢放松产量限制,市场收紧,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创7年来新高。中国液化天然气LNG价格9月底至6086.2元/吨,较今年4月底价格上涨一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10 截止2021年8月底燃气装机情况和2021年1-8月燃气发电利用小时同比变化情况
广东因燃气供应紧张,部分燃气机组缺气停机。7月以来最大缺气停机约占燃气机组总容量32%。近期缺气情况有所缓解,缺气停机容量下降,但受上游气源供给及价格居高等因素影响,后续供应形势仍不乐观。
(二)新能源发电加快发展,但因自身特性约束而难以顶峰
水力发电方面。2021年进入汛期后,各月全国降水量同比均有所减少。澜沧江、红水河、乌江、金沙江较多年平均分别偏枯23%、27%、4%、2%,较年计划分别偏枯5%、23%、-16%、3%。1-8月,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1.2%,水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78小时。其中,6、7、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同比分别减少18.8%、1.0%和12.4%,而水电发电量增速为-5.6%、-4.3%和-4.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11 2019年以来水电发电量增速
截至8月底,南方区域天然来水可发电量252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64亿千瓦时。预计四季度,总体来水形势不会乐观,三季度部分省市的水电机组由于长时间满负荷运行,已接近大坝发电死水位,后期无法发电的风险大概率存在。风、光发电方面。今年以来,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和发电始终保持加快的增速,绝大部分省份风、光发电量占本省发电量比重有所增加,但与装机比重相比差距较大。受发电特性影响,当前风光发电在电力消费快速增长背景下,能够支撑增量的能力有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叶春能源
图12 2021年1-8月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变化情况
(三)跨区跨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但因省为实体而难以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交易制度及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1663.3亿千瓦时。其中,全国电力市场电力直接交易电量247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3%,占电网企业售电量比重为40.3%。市场化规模不断扩大,可平均销售电价近五年来不断下降。其中,政策性降电价以及限制上限的煤电市场化电价(基准价+浮动电价)让煤电发电企业举步维艰。从国网、南网、内蒙古电网区域市场交易中心的交易电量及增速看,受电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交易电价浮动限制,发电侧参与市场意愿明显下降。今年8月份,国网区域交易电量增速为负;内蒙古电网更是连续4个月为负值,并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近日广东、广西、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发布正式文件,允许市场交易电量的价格浮动区间,上限可以达到火电基准电价上浮10%,以缓解火电发电成本倒挂窘境。但根据目前的电煤价格,上涨10%对缓解大范围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有限。
03
电力供需失衡引发2021年拉闸限电
通过以上电力消费和电力生产分析可以看出,电力供需状况自2018年由宽松的形势向局部紧张全国紧平衡转变,全国省份缺电端倪就时有显现,不断加剧,期间加载疫情推动,及至2021年爆发。
(一)从全国分析,仍然维持紧平衡态势
从目前全国范围看,随着夏季结束、天气转凉,用电负荷日趋平稳,电力供需形势将从全网紧平衡、局部有缺口,逐渐转向全网整体保持平衡。但随着四季度传统国际贸易订单的上涨,以及冬奥会即将举行,迎峰度冬期间,若电煤供应充足,则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
(二)从地区分析,宽松差异性比较明显
分区域看,今年迎峰度冬期间,华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电网电力供需偏紧,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缺口;东北和西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电网调峰与保供热矛盾突出;西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较为严峻,缺口较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均存在电力缺口。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预测情况来看,在国家不断加强能源双控的力度下,“十四五”仍将保持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局部时段限电或将成为常态。诚然,电力供需失衡是造成缺电的直接原因,但是影响电力消费和生产的深层次原因很多,而且交相迭代。理清这些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去改革,从政策和市场上去完善,抽丝剥茧,才能务实推进问题的解决,促进电力乃至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广西新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从广西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能源结构转型在八桂大地山水间描绘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绿色图卷。新能源版图加速扩大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莫村,一座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截至6月底,全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江西省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压实并网安全责任,指导并网项目严格执行接入技术规范,落实“四可”等技术要求。要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优质并网服务;主动配合当地能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7月16日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获悉,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快速攀升。7月16日21时25分,四川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7224万千瓦,首次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四川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居民制冷负荷显著增加,带动全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战略背景下,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售电主体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直接联系电力用户的关键环节,售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保障能源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与规则的演进,售电市场也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856号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第9条“创新服务
绿证核发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印发以来,云南能源监管办认真发挥派出机构牵头作用,全力助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云南能源监管办通
7月16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有序推进以下4种类型的绿电直连项目:1.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2.存量负荷在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前提下开展绿电直连,通过压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有降碳刚性需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有序推进以下4种类型的绿电直连项目:1.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2.存量负荷在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前提下开展绿电直连,通过压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为了推动建立符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特色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内蒙古将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为重点,在电解铝、纺织品(山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98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答复文件明确,“十四五”以来,能源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夯实能源工作法治保障体系。推动电力行业绿色发展法治保障,对于促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
四川正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示范区。国网四川电力深入推进电力数据共享共用,开发系列能源电力大数据产品,提升负荷预测准确率和碳排放量测算精准度,服务公共机构、重点企业等节能降碳。7月2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工作部员工应用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的“电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7月,广东天气进入“蒸笼模式”,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战时”阶段。7月4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城中村“战时”保供八条核心举措(以下简称“八条核心举措”),以梳理整治城中村的供电薄弱环节、配齐配足驻点抢修人员和物资等手段,确保打赢城中村民生保供硬仗。建立高温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遂宁市人民政府发布致全市人民节约用电倡议书,现向广大电力用户发出节约用电倡议,公共机构带头节约用电,家庭社区绿色低碳用电,商业场所科学高效用电,工业企业主动节能提效,景观照明科学合理用电,详情如下:致全市人民节约用电倡议书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朋友:为
华灯初上,霓虹璀璨。走进围场县木兰夜市,各类美食众多,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在斑斓夜色下为老百姓带来了休闲与惬意。7月9日,围场公司围场镇供电所组织服务人员对县域夜市所在地周边商铺的用电情况精心“把脉”,针对发现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保证夜市商户安全用电,服务“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12日14时50分,廊坊电网负荷攀升至796.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5.2%。面对严峻考验,国网廊坊供电公司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目前,廊坊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供应有序,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浙江温州平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印发《平阳县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补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根据市级指令在规定时段内使用用户侧柴油发电机组顶峰发电的工业企业用户,给予2元/千瓦时的补贴。根据市级指令在规定时段内使用电化学储能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电网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应对夏季用电“尖峰时刻”,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挖掘多尺度可调节负荷资源,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国家电网各单位研判供需形势,细化应对策略,做到分时电价调节、节约用电引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代理合同(2025版)》意见的通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依托广东电力市场零售合同标准范本,修编了本范本,优化调整签约主体范围,扩充完善使用说明条款,简化需求响应代理套餐模式,对等增加双方权利义务,细化明确交易模式说
为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关于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的各项要求,近日,山西能源监管办会同山西省能源局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形势,安排部署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生产和电力保供工作。会议指出,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用电负荷将达到4200万千瓦,同比增幅7.8%,加之汛情预计偏重,山洪内涝和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
2025年4月份,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公布了《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细则》和《浙江电力领域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方案》两份征求意见稿,同时配套发布了浙江虚拟电厂注册的相关规则。(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这代表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在浙江的落地细则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