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学术报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家能源局、行业学协会、国家电网公司、产业单位、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70余家单位百余位领导、专家通过现场、线上方式,共同见证3个创新联合体成立。会议由中国电科院董事、总经理(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继业主持,中国电科院董事长(院长)、党委书记赵鹏出席并致辞,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高克利出席会议。
今年年初,中国电科院将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列为2021年院重点工作任务,以自主可控、开放合作为原则,围绕高质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以电科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引得来”、“落得下”,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核心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技术及必要延伸技术,策划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电氢耦合技术、新型电力储能技术、低碳绿色装备技术、电网数字化技术5个创新联合体,首批成立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电氢耦合技术、新型电力储能技术3个创新联合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技术战略需求、能源电力行业重大技术需求及基础前瞻技术、国家电网公司重大技术需求及生产应用,以申报科技项目、承担攻关任务以及成果推广应用等方式开展合作,打通创新链条,加速科研成果研发及转化,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
赵鹏在致辞中强调,组建创新联合体,将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电氢耦合技术和新型电力储能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强化颠覆性、开拓性技术研发布局,提升创新创造的内在动力,服务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处长王晓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科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具备很强的综合科研实力。由中国电科院牵头,联合国内一流高校,顶尖科研院所,国内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氢能技术研发机构、知名储能电池生产/系统集成产业单位和资源禀赋优异的示范应用单位,围绕高质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成立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创新联合体、电氢耦合技术创新联合体、新型电力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是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整合科技支撑力和产业带动力,打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创新联合体、电氢耦合技术创新联合体、新型电力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创新联合体介绍方案。各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参与和见证了创新联合体成立和启动仪式。
刘永东在致辞中表示,新型电力储能、海上风电友好并网和电氢耦合等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正在推进电力行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形成,中电联未来将重点关注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积极参与联合体的相关活动。同时,中电联作为电力行业标准化归口管理机构,正在开展包括新型储能标准等体系路线图研究,未来将更加深入的跟踪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外标准化组织技术交流,加强重要领域关键标准研究,着力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规范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刚在致辞中表示,创新联合体是一个广阔而开放的舞台,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具备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电科院牵头的3个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可全面优化整合海上风电友好并网、电氢耦合、新型电力储能技术的研发资源、产业市场资源以及社会服务资源,实现行业全链条的技术突破和重大变革,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对于推动海上风电从初步开发到大规模有序并网、氢能利用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商业化应用、新型电力储能从示范应用到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刘亚芳在致辞中表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要靠科技创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涉及行业领域广,涵盖技术专业宽、涉及产业链条长。目前,相关研发和创新力量和技术创新资源存在投入分散、重复、低效和条块化分割等现象,需要推动全局性的变革,依靠能源电力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整合“产、学、研、用”资源,高效发展。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立的3个创新联合体,对于推动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提高新型电力储能技术、海上风电友好并网技术、电氢耦合技术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抢占技术制高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水平构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郭剑波院士从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体制、运行安全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指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和安全稳定措施,海上风电、储能和氢能在破解以上难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这些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统筹规划、理清市场机制等建议。
吴锋院士重点从材料、工艺、机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电池各类体系的技术现状、研发方向和攻关目标,理论清晰、数据详实、讲解透彻,高度总结和概括了我国电化学储能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也为未来电力储能关键材料和器件技术指明了方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电科院将与成员单位一道,以本次成立大会作为新的起点,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能源电力科技前沿,勠力同心,敢闯敢试,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
北极星储能网讯:2025年7月8日,远景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以下简称“远景赤峰项目”)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通过世界上首个2GW级100%新能源、100%电力电子设备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重构了新能源条件下的工业能源逻辑,标志着“新
近日,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这座扎根云南临沧的巨型能量枢纽,成功跻身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行列,更以其令人惊叹的"奇点速度",为我国储能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01.实力进阶:一期硕果累累,二期再创辉煌每一次合作,都源于实力的见证与技术的突破。
7月8日,中国电气装备召开数字化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数字化工作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思路,全面部署转型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集
2025年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内蒙古赤峰投产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不仅是一项重大工程成果,更是全球能源系统迈向零碳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开创新石油时代的战略体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是绿色氢氨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运营的重要里程
近年来,随着东北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系统频率控制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10月东北电网曾出现晚峰时段因新能源出力快速下降,叠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40分钟爬坡需求达到近十年罕见的801万千瓦,在全力调用爬坡资源的情况下,仍出现频率长时间波动问题。东北能源监管局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双碳”时代,水电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后大坝时代。世界反坝运动兴盛一时,却恰逢中国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能资源开发。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问题一度将中国水电推入舆论旋涡,“让河流自由流淌”的反对声浪甚嚣尘上。(来源:能源新媒文/郑威廉)2011
近日,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这座扎根云南临沧的巨型能量枢纽,成功跻身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行列,更以其令人惊叹的"奇点速度",为我国储能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01.实力进阶:一期硕果累累,二期再创辉煌每一次合作,都源于实力的见证与技术的突破。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重点任务方面,《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6月1日,引发市场巨震的江苏分时电价新政正式施行。该新政《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调整幅度大、影响面广,以至于4月25日发布之时,江苏工商业储能圈直呼“天塌了”:峰谷价差显著收窄,峰谷套利空间大幅压缩。江苏是工商业储能项目最优质
7月10日-12日,金时科技亮相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装备展览会(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E10展位),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与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能源低碳转型。核心技术: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金时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中国电建电建新能源公司湖南岳阳龙泉山300MW/15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EPC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公田镇飞云村,建设规模为1×300MW/1500MWh,压缩时长8h,发电时长5h,设计使用年限50年。计划总工期24个月,允许联合体投标。以下为招标原文:中国电建电
7月8日,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新宇,智光储能总经理付金建等领导与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博一行会面交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双方在级联高压储能技术领域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储能产业
7月8日,俊美储能技术(阜新)有限公司发布了彰武县65MW/260MWh全钒液流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本标段合同估算价78000万元,折合单价3元/Wh。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编者按绿氢之新,新在定位。绿氢之难,难在创业。在全球加速奔向碳中和的时代洪流中,绿氢正从实验室和示范项目快步驶入产业化赛道,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阵地。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
6月6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中国能建重大科技项目“氢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验收评审会。项目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开展了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攻关,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评审专家来自国内知名科研单位、氢能产业头
“十五五”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新形势新挑战,规划的目标、边界、要素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从源侧看,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新增新能源装机3.6亿千瓦,预计“十五五”年均仍将保持2亿千瓦以上的增量。新能源发电具有“时-
需求侧能效管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能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通过优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优势,降低综合能源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能源数据,提高需求侧能源和设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内氢能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x2014;#x2014;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项目成功产氢,标志着我国首套ALK(碱性)与PEM(质子交换膜)联合制氢系统正式落地。该项目不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开创了国内岩穴储氢技
氢启绿色未来!新能源制氢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引擎,更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破局利器。凭借电氢灵活转化与储能调节的双重优势,可以大幅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精准平衡电力供需,助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2025年4月24日,由南瑞继保牵头编制的《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技术导则》初稿讨论会在北京顺利
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建院10周年暨第三届能源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后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能创十载,智绘未来”为主题,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主持。来自国家部委、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代表
团队研究方向:围绕电氢耦合系统合理配置及运行优化技术、高比例新能源多直流送端电网协调控制技术以及多资源跨时空综合调节与运行优化技术开展探索与研究,力争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等多层次解决源网荷运行优化与协调控制难题。团队成果展示:●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7
12月17日,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电科院、北京四方继保三家单位联合举行的会议上传来消息,目前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项目已完成五端口能量路由器等核心设备研制,下一步计划开展功能测试。(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唐瑾瑾柴颖)“电—氢—电转换效率令人印象
近日,新工绿氢获得明阳智能的战略投资。明阳智能,是世界风电和氢能双龙头企业,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领军企业,致力于“创新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的使命和实现能源的绿色、智慧和普惠。新工绿氢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电氢能源技术装备研发的高新科技企业,在业内首创了“移动加能+离网加能+应急加能”和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从国家层面为氢能产业制定了顶层设计。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颁布,氢能正式被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这标志着国家在法律层面对氢能作为能源的认可,氢能的能源属性得到进一步明确,将建立起完善的氢能管理体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