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1-10-19 13:22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谈竹奎关键词:光储直柔新型电力系统南网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在所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建筑是能源电力消费和碳排放的主体之一。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建筑运行过程(不含工业建筑和建筑建造)所消耗的商品能源达1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其中建筑运行的电力消费量达1.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6%。建筑用电消费量仍在快速增长,近5年建筑用电量的年均增速超过了同期全社会总用电量的平均增速。
建筑领域电气化催生“光储直柔”配用电系统
建筑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体量巨大的建筑外表面和各类园区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极好空间资源。2018年建筑面积超过600亿平方米,屋顶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估计可安装超过800吉瓦的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超8000亿千瓦时。加上建筑南墙的光伏玻璃、光伏薄膜、园区分布式风机等技术的应用,可在园区和建筑领域开发的分布式能源市场巨大。因此,把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纳入建筑的总体设计,分布式能源设施作为建筑和园区的一部分,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是未来建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建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发展,建筑领域电气化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甚至1.5℃以下的目标,建筑领域需要达到2个“90%”,即建筑用能量中电的比重90%和建筑用电量中非化石电的比重90%。建筑电气化的技术路径不仅仅包括推进电能替代、提高建筑电气化率,还要促进建筑配用电系统的发展,提高其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适应未来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渗透和差异化的供电服务需求。未来的建筑配用电系统也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它将会与城市电网深度融合,为电网提供支持和辅助服务,使能源系统直接受益;会与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等互相协同,灵活整合多种能源;并且促进城市建设和新能源技术发展。
未来新型建筑配用电应具备“光储直柔”技术
未来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结构下,新型建筑配用电应具备4项新技术——光、储、直、柔。其中“光”和“储”分别指分布式电源和分布式储能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场景,作为建筑配用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直”指建筑配用电网的形式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中低压交流配电网改为采用中低压直流配电网;“柔”则是指建筑用电设备应具备可中断、可调节的能力,使建筑用电需求从刚性转变为柔性。
“光”是指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体的分布式发电,是未来建筑主要的可再生电源之一。光伏组件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建筑一体化变得更加可行。考虑到低碳发展机遇和技术拐点的即将到来,未来屋顶光伏、光伏玻璃、光伏薄膜、分布式风机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和园区中,并且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是指建筑中的分散式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资源和备用电源。建筑中应用的储能以用户内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通过物理储能、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电动汽车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充电时间参与配电网调节,还可以在关键时刻向电网放电以实现备用电源。储能与建筑配用电系统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建筑配用电系统的可靠性。
“直”是指建筑中的供用电形态以直流为主。随着建筑中电源和负载的直流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流配用电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形式。电源侧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等普遍输出直流电,用电设备中传统照明灯具正逐渐被LED替代,空调、水泵等电机设备也更多考虑变频的需求,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数字设备,都是直流负载。建筑内部改用直流配用电网,可以取消直流设备与配电网之间的交直变换环节,同时放开配用电系统对电压和频率的限制,从而展现出能效提升、可靠性提高、变换器成本降低、设备并离网和电力平衡控制更加简单等诸多优势。园区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的直流互联使得建筑和园区真正实现功率互济,相互支撑。未来随着“光”和“储”在建筑中的应用,低压直流配电技术将在建筑中得到持续关注和研究;建筑低压直流配电的生态环境也会逐渐成形。
“柔”是指建筑设备负荷形态具备可中断、可调节的特性。为了寻找建筑用户体验和电网灵活性需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建筑内设备的可调节性也能够为电力系统所用,成为一种潜在的灵活性资源。例如空调、热泵和供热供冷系统可以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和根据配电网供需情况调整来进行短期负荷功率调节,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洗衣机、洗碗机等也都具有延时启动、错峰工作的功能。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可能会调动起建筑设备柔性调节的积极性,一方面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参与其中的建筑用户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电网辅助服务市场、电力容量市场逐步开放,建筑甚至可以以虚拟电厂的角色参与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建筑设备柔性调节的收益更加多样。
发展“光储直柔”促进新型电力系统作用发挥
“光储直柔”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在建筑领域的新形态,除了促进建筑自身节能、提高建筑用电体验外,还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促进新型电力系统作用的发挥,对于解决城市电网面临的电网增容压力、可靠性提升压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提升分布式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建筑由碳消耗主力向碳中和主力转变
建筑是终端能源消耗最大单一主体,同时体量巨大的建筑外表面和园区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极好空间资源。6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按此计算,158.6万家公共机构将带来约70~80吉瓦的装机空间;60亿平方米工商业屋顶对应近350吉瓦装机空间;5亿农村人口计算屋顶对应480吉瓦左右装机空间。如此巨大的分布式能源,单纯依靠现有配电网无法全额消纳。在建筑上使用“光储直柔”新型配电方式,将大大提升建筑对自身光伏的接入和消纳能力,实现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甚至可以消纳外来风电光电,实现建筑由碳消耗主力向碳中和主力转变。
增加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促进电网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
电力系统是一个超大规模的非线性时变能量平衡系统。传统电网用一个精准实时可控的传统发电系统,去匹配一个基本可测的用电系统,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滚动调节,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但是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源随荷动”的运行模式。在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中,因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影响巨大,“天热无风”“云来无光”,发电出力无法按需实时控制。在用电侧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以后,用电负荷预测准确性也大幅下降。这意味着,无论是发电侧还是用户侧都不可实时精准控制,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运行需求,因此需求侧负荷的可调节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光储直柔”这种新型配电方式,既连接了分布式电源,又连接了柔性(弹性)负荷,是实现需求响应的最佳载体。此外,光伏的发电峰值跟公建用电负荷峰值在日分布和季度分布上均有一定的同步性,“光储直柔”也成为实现分布式发电和负荷就地平衡的最佳技术手段。通过“光储直柔”能够最大限度调动负荷的可调节能力,实现建筑园区中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互动,甚至将园区中灵活可调的资源聚集起来,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促进电网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
建筑电力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升,为电网和用户均带来巨大的好处。结合建筑的用能需求和负荷特性优化的运行调度策略,可大幅降低建筑的负荷峰值,缓解负荷逐年增长的压力,在电网侧可以有效缩小电力负荷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延缓电网投资;在用电侧可以减少建筑对外部能源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减少用电损耗。
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可靠性由电网独担向电网与用户互担转变
增强和保障电网供电可靠性一直都是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调度的关键目标,电网企业在保障供电可靠性方面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据统计,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826%,
其中城市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946%,即平均停电时间为4.72小时/户,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现阶段供电可靠性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电网侧电力设施冗余配置实现,但随着可靠性提高,电网投资呈指数级增长,这不仅使电网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投资压力,也制约了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光储直柔”这种新型配电方式,本身具备网源荷储等基本要素,可以构建一个独立运行的微电网。利用“光储直柔”接入简单、调控灵活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升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建筑“光储直柔”可以利用自身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包括电动汽车),独立支撑建筑用电一段时间,从而能够解决配电网99.9%以外的供电可靠性,实现“99%+X”的可靠供电模式,甚至可以为周边建筑在停电时提供应急电源和相互的电源支撑。
在建筑上应用“光储直柔”,除了能够实现上述三个转变外,还具有显著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电源品质、降低能量损耗等优势。随着“光储直柔”技术发展,未来建筑将成为融用电、发电、调节和储电一体的绿色新型建筑,“光储直柔”也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在建筑领域的新形态。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0日,深圳市住建局公布了深圳市2024年度(第二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名单,共计26个项目上榜,总装机容量9929.34kWp。详情如下: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布深圳市2024年度(第二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4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上海杨浦区政府机关光储直柔示范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该项目招标最高限价356.46万元。项目不接受组成联合体投标,且仅面向中小型企业采购。原文如下:杨浦区政府机关光储直柔示范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项目概况杨浦区政府机关光储直柔示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9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海南省建筑光伏系统建设技术标准》。文件指出,在设计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时宜预留储能系统的接口,当储能容量超过200A·h时,宜设置专用的蓄电池室。建筑光储直柔系统单次调节能力的最大负荷调节容量比例应高于10%,宜高于20%;调节电量比例应大
2022年以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充分展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领域取得的应用成效,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
8月12日中午,王再军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临空市民中心进行充电,而他用的正是昨天屋顶的光伏板发电后“保存”下来的电。虽然烈日炎炎,但临空区内的用电负荷并没有随着当日气温升高而上涨。这就是“光储直柔+多能互补”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廊坊临空经济区主动融入国家“双碳”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零碳
9月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新乐市储能装备系统集成产业项目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项目、新建智能化电力装备智慧工厂之光储直柔项目、华能西柏坡百兆瓦级(县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等6个项目在列。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的
站在北京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北京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的可视大屏前,光伏发电量、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汽车充电桩等用电数据及综合优化算法的实时运行情况和优化结果等尽收眼底。这块大屏正是西门子SmartECX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的“智慧”体现。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高近10%,用能效率较传统
8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24〕45号),其中提到持续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积极推广光热建筑应用,并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和开发区标准厂房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符合条件的既有公共建筑和厂房屋顶加装光伏系统。同时,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
8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朝阳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推广光储直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智慧交通、交通能源融合技术。主要目标到2024年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初见雏形,基本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制定并出台减污降碳
8月12日中午,王再军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临空市民中心进行充电,而他用的正是昨天屋顶的光伏板发电后“保存”下来的电。虽然烈日炎炎,但临空区内的用电负荷并没有随着当日气温升高而上涨。这就是“光储直柔+多能互补”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廊坊临空经济区主动融入国家“双碳”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零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指出,支持在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等高耗能、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重点电力保障区域合理布局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实际投资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鼓励有条件的仓储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首先在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出现,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绑定。其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在此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正逐步凸显其在构建清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服务支撑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车网互动新生态的“柳州模式”。车网互动是将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对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设备是电力传输到用户的重要节点,其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供电质量和安全。配变若长时间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一方面会降低设备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线路故障。因此,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对供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为例,因农业人口较多,地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电能是未来能源消费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环节之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随着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发电侧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建立“源-网-荷-储”的一体化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南方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在南方区域2030年前基本建成、在2060年前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大力发展抽水蓄能,规划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分别新增装机600万千瓦、1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力争到2035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装机容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电力行业承担着主力军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总体上看,新型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封闭系统,而是开放、互联的网络,面临更多安全风险。而电力基础设施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亟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是未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主体,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摘要:近几年,国网在华东、华北、华中等负荷受端地区大规模建设精细化切负荷系统,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将切除的负荷开入深入到用户侧进线开关。南网也在深圳试点建设了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切除的是配网环网柜的负荷开关。这些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切负荷终端数量庞大、主站和切负
摘要:近期南网范围内某220kV线路跳闸导致新能源片区电压与频率升高事件表明,新能源大量接入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我们应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主动思考、出谋划策...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作者:黄超、郑茂然、田君杨、沈梓正、黄鹏飞、蒋连钿(广西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科)1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引领之下,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中心,电力系统承担着能源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成为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配电网涵盖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具备能源互联网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配电网直面终端用户,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高比例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出巨大挑战。为解决系统中海量新能源的可靠接入与消纳问题,需要通过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电力系统全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数字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观、可测、可控”是关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格局的变化将深刻改变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运行特性等电力系统的形态特征。随着火电等调峰调频调度性良好的传统电源逐步退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配合模式将从电源跟踪负荷变化转变至电源与负荷双向协同模式,从一维模式转变至二维模式,电网的运行规则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