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政策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壮大清洁能源制造配套能力

2021-11-03 13:25来源:宁夏政府网关键词:源网荷储新能源电气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文件提出,坚持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发展的原则,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以国家首个新综合示范区为载体,以畅通产业链循环为重点,壮大清洁能源制造配套能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光伏制造,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风机制造,宁东基地氢能制备、储运、应用,石嘴山市、宁东基地储能及电池材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光伏制造居行业领先水平,风电制造能够支持区内及周边资源开发,氢能、储能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力争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殷切期望,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关键期,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等各项工作,我区制造业呈现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行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1.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制造业规模稳步壮大。

过去五年,自治区以扩大优质有效投资为抓手,推动实施国能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银川隆基光伏15GW单晶硅棒切片、杉杉能源(宁夏)5.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宁夏伊利千亿元奶产业链集群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十三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4%。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92.7亿元、利润总额152.2亿元,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3.7%和43.9%,发展速度、效益和质量同步提升。

2.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全区制造业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N型单晶硅棒制备、钽酸锂晶体晶片黑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共享装备铸造3D打印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发展,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CRH380动车组用牵引变压器等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俄输气管线特种阀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研制出年产2000万吨世界最大智能综采输送装备。“十三五”期间,培育国家和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98家、重点实验室36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218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达到30.2%。全区R&D经费总投入强度达到1.4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6.11%,位于全国18位,迈入二类创新地区。

3.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持续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壮链,形成煤电—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单(多)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开发,三元前驱体—正负极材料—动力电池—电池资源化利用,电石—氰胺化工—胍盐—医药中间体,高端纱线—氨纶—面料—衬衫—西服,优质奶种养加一体化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1448万吨,整治“散乱污”企业1495家,清理退出破产低效企业127家,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高。2020年底,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3.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4.8%,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9%,分别比2015年提高4.6、7.5、3.3个百分点。

W020211102650014568789.png

4.一批“行业标杆”企业脱颖而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完成规模以上企业首轮对标,涌现出64个对标标杆企业和49个对标进步企业,标杆企业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2.05%,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27.98%,管理成本平均下降25.75%,64.44%的重点产品能耗实现下降,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累计培育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60家,宝马兴庆、格瑞化工、恒丰纺织、杉杉能源等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小巨人机床、东吴农化、赛马水泥、科通新材料等74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天地奔牛、巨能机器人、隆基硅等45家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如意服装、青龙管业等4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14家,力成电气、共享智能装备等23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5.一批优势特色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迈出新步伐,东方钽业的“钠还原钽粉”和国能宁煤的“煤制聚丙烯”等5项产品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隆基硅单晶硅棒、硅片产能占全国市场的20%,天通银厦400kg级工业蓝宝石晶体质量全国领先。冶金有色领域,中色东方钽丝、钽粉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0%和25%,天元锰业电解锰产能占全国市场的40%,宝马兴庆铸造专用孕育剂等40多个品种长期占据中高端市场,碳化硅、煤基活性炭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0%、30%。精细化工领域,ADC发泡剂、水合肼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70%,氰胺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医药领域,启元药业盐酸四环素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泰益欣泰乐菌素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

6.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速崛起,集聚发展呈现新局面。

开发区优化改革全面推进,33个整合为22个,赋予开发区市县级管理权限37项,4个开发区设立一级财政,7个开发区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低成本化改造项目近150个,开发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启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产业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双轮驱动”,打造轴承小镇、智能终端双百亿产业园;石嘴山市创新产业链培育机制,推动建设智能制造、锂电池、长链聚酰胺等产业园;中卫市围绕中化锂电池、瑞泰科技等,推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吴忠市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打造中国自动化、配套产业和绿色精密铸锻三大产业园。

(二)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短板明显。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不足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仅30.2%,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只从事生产加工,无研发投入,不引进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全区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科技创新人才紧缺,每万人中研发人员数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2。

2.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产业基础体系和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优势主导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不牢、水平不高,长期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链主”企业规模较小,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成功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3.新兴产业培育滞后。

采掘、电力等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制造业贡献程度较低。2020年底,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到1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少。

W020211102650014644826.png

4.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制造业企业大多仍处于信息化应用起步阶段,信息化应用集中在财务和办公系统,生产、购销环节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分别为55.1%、51.2%、43.9%,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关键能力滞后。

W020211102650014706666.png

5.园区发展水平较低。

开发区普遍布局分散、实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土地开发强度不足,利用效率偏低,土地闲置低效、批而未供现象普遍存在,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46,低于国家0.6的最低标准,亩均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分别只有全国平均的36.73%、11.73%和8.9%。

W020211102650014777337.png

6.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1吨标准煤(按2015年价格计算),明显高于周边省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2倍;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2.13吨,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碳排放总量呈升高态势;固废产生量快速增长,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仅4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面临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双循环”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党中央做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我区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大循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制造业对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的适配性,依托庞大国内市场,拓展海外高端市场,持续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2.先行区建设带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旨在全面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发展,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我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寄予宁夏的重大历史使命,赋予宁夏的重大时代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关注、人民期盼,必将促进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3.新技术新经济启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信息、材料、能源、生物等领域技术出现群体性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为我区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宁夏制造“升级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挑战。

1.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从国际看,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安全受到贸易摩擦、疫情防控等诸多威胁,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从国内看,制造业受到需求放缓、市场饱和、成本上升等影响,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境外转移,面临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两个弱循环的局面。从区内看,受宏观环境影响,制造业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较高,企业预期不稳,对制造业项目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明显制约。

2.碳达峰、碳中和对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区制造业“两高一资”特征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面临着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挑战,保护生态与追赶发展的双重压力。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需要在未来十年内落实。实现碳达峰要同时满足单位GDP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GDP年度增长率和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年度增长率两个必要条件。宁夏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相比中东部地区面临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节能减排要求。

3.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和周边同质化竞争加剧。

从周边区域看,我区与内蒙、陕西、甘肃等地区相比,电力、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成本等条件相近,但发展空间较小,煤炭、硅石等自然资源配套能力相对不足,在大工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引进上居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我区与一些周边地区产业类同,面临着相同的产业转型压力,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均相对滞后,部分传统产业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外迁趋势,产业承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我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突出重围的困难。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扎实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研究制订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2.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加快创新机制改革,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产业人才支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制造业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坚持系统观念,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强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系统协同,促进产业、技术、人才、金融的系统协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方向、集中项目、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4.需求牵引、供需联动。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扩大有效投资牵引制造业供给,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制造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实现制造业供需良性互动。

5.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进产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一批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快速提升,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国际国内供应链价值链中地位显著提高,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规模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形成新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制造、现代煤化工、冶金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创新质量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1.2%左右,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45%,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50个左右,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左右。

——结构质量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别达到70%和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出口额年均增长7%以上。

——融合质量长足进步。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取得明显进展,融合发展水平处于西北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0%,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各50个以上。

——效益质量明显提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左右;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年均提高10%左右;主要制造业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制造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10个以上。

——生态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累计下降18%、1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3%以上。

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主要预期指标

企业微信截图_16359170101650.png

(四)空间布局。

根据全区“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对全区资源配置及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统筹协调与优化调整,形成“一带两轴、一核四区多节点”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带两轴。以黄河沿线城市和产业园区为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十”字型高铁网,联动城镇改造和新区开发,强化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畅通、循环发展。

一核心四片区多节点。一核心即以银川市为核心打造制造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聚焦先进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布局,集聚全区优势资源,推动经济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对各地的辐射效应,带动全区制造业升级进位。四片区即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太阳山开发区、盐池工业园区、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等为一体的支柱产业优化提升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现代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以石嘴山市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冶金、电石化工等产业;以中卫市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创新试验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以固原市为重点的绿色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等产业。多节点即以开发区为重点,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集聚各类要素,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集中,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带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发展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向产业链两端、价值链高端延伸拓展,培育形成千亿级新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和5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1.新材料。

发展思路: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沿黄城市群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及创新发展核心区,形成银川市光伏和电子信息材料、石嘴山市碳基和电池材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等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钽铌铍钛稀有金属、铝镁合金、特殊合金为主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以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特色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以碳基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主的电池材料,开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新材料向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实现路径:

——高性能金属材料。围绕稀有金属、铝镁合金、特殊合金等金属材料,积极拓展下游新应用领域,加快推进金属材料向精深加工延伸发展,推动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打造全国金属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专栏1高性能金属材料

(1)稀有金属材料

主要产品:集成电路用12英寸高纯钽靶材、高压高可靠电容器用钽粉、生物医疗用钽材料、化工防腐用钽涂层、粒子加速器用高纯铌材、低温超导用铌钛合金、钽铌特种合金涂层、舰船用大规格钛及钛合金、5G通讯用高纯铍铜箔带材、航空航天用铍铝合金、稀土磁性材料等。

重点园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重点项目: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铍铝合金、宁夏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银粉、宁夏德运创润钛业有限公司年产300吨高纯钛、宁夏红日东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000吨高品质钛合金粉、宁夏君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50吨新型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铂钯金新材料等项目。

(2)铝镁合金材料

主要产品:精铝、高性能铝合金板锭、高性能变形轻合金和铸造轻合金材料、轨道交通铝合金型材、汽车车身铝板及锻件、车用轮毂、车用铝镁合金重力铸件、大规格车厢铝材、电子信息用铝材。

重点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铜峡工业园区、中宁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宁创新材料高性能铝及铝合金加工、宁夏维尔铸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汽车(变速箱用)铝镁合金重力铸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枕梁制动盘、轴箱、变速器箱体)、特高压输配电关键铝合金零部件等项目。

(3)特殊合金材料

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火箭壳体、核能电力装置、半导体芯片、装备用管阀件等领域的耐高温、高强度、高耐蚀等特种合金材料。

重点园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宁夏中宁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纯锰合金、宁夏科通冶金工贸有限公司4.5万吨特种合金、昇力恒(宁夏)真空科技股份公司年产1000吨高性能合金材料VAR生产线等项目。

——化工新材料。发挥我区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原料优势,加快向下延伸发展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特色精细化工等化工新材料,不断提升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电气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