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1-11-23 11:29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赵岳恒关键词: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南网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党中央提出,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与常规电源相比,新能源电源提供大量电能,但不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这是新能源电源与其他电源的主要区别。新能源电源的大量接入,造成系统维持电力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电力系统灵活性不断降低,并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带来的消纳和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设多时间尺度的灵活性电力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供需的必要条件之一。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11%提升到22%以上,发电量占比已从5%提升到1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从12%提升到16%左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新能源将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继续以数倍于用电负荷增长的速度新增并网,2030年需达到25%,此后还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5%,绿色发电量占比90%以上,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绿色能源利用率均接近100%,基本消除了弃水现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云南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国13.3%,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云南“西电东送”送电量累计突破1万亿千瓦时,近100%为绿色能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撑。新能源将成为保障云南电力供应的增量电源主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云南省新能源远期将成为增量主体电源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继续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进一步发展水电铝材一体化等载能产业,在水电铝硅等绿色载能产业驱动作用下,云南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分别达到3000亿千瓦时、4900万千瓦,“十四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8.7%;预计2030年、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分别达到3600~4100亿千瓦时、5900~6760万千瓦,“十五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7%、3.8%,“十六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2.8%。
“十四五”期间,云南预计新增用电量1000亿千瓦时,新增用电负荷1670万千瓦。考虑已明确新增的水电、新能源,并考虑退役煤电因素后,2025年云南存在电力缺口462万千瓦,全年电量不足454亿千瓦时,无弃水电量。云南在中长期没有相对明确的新增大型电源的情况下,电力电量缺额将进一步加大。从“十四五”起,云南电力供需将由“十三五”的“丰余枯平”转变为全年电力、电量双缺,电力供应保障形势将日趋严峻。
云南新能源资源基础条件扎实、开发潜力巨大,除水电外,云南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也位居全国前列。在不考虑分布式光伏的情况下,云南省远景可开发资源约1.54亿千瓦,除已建成的新能源电源外,云南省未来可开发新能源资源约1.42亿千瓦,其中无环境制约因素、经济性较优的资源约6870万千瓦(其中风电2590万千瓦、光伏4280万千瓦)。
为保障未来云南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需要加快推进省内电源建设。云南干流水电除已明确的水电外,怒江中下游“一库十二级”梯级水电站受生态环保等因素影响,开发不确定性较大。在减碳发展大背景下,难以在已有指标外规划新增煤电,且云南自身电煤保障能力难以支撑大规模新增煤电。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保障云南电力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
应提前规划布局建设大量多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资源
新型电力系统最主要特征是新能源为主体。新能源电源发电电力与发电电量不匹配(不耦合)是新能源电源与其他电源的主要区别,为满足新能源电源的消纳需求,需要建设大量灵活性资源。在现有的电源结构和灵活性资源配置下,云南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需着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提前规划布局建设大量多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资源,笔者认为当前应从如下几方面重点研究。
一、云南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
随着云南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超短周期、短周期、日内调节、周调节需求将十分突出与迫切。
一是超短周期(毫秒至秒级)调节需求。因为大量新能源采用电力电子装备并网不能提供转动惯量,降低系统抗扰动能力,超短周期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且频率电压耐受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系统一次调频能力。而新能源实现一次调频一是通过预留备用容量,二是通过配置储能,新能源场站通过配置电化学储能,并通过相应的有功控制系统实现一次调频功能,从而提升电源调频能力,有利于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
二是短周期(分钟至小时级)调节需求。从概率统计结果来看,云南风电5分钟尺度上的平均波动仅为0.26%,最大波动接近2%;1小时尺度上的平均波动1.47%,最大波动接近8%;日间电量的平均波动8.19%,最大波动接近40%。光伏5分钟尺度上的平均波动为0.9%,最大波动接近6%;1小时平均波动7.72%,最大波动接近45%;日间电量的平均波动4.06%,最大波动接近20%。短周期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短时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带来的系统频率和潮流控制困难的问题。
三是日内调节能力需求。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较差,尤其是风电反调峰特性显著。负荷低谷时,风电出力往往处于较高水平;负荷高峰时,风电出力则处于较低水平,增大了系统峰谷差,给系统调峰带来巨大压力。云南省日最大负荷主要在晚高峰,此时光伏出力极低,无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日内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风电反调峰特性加剧系统调峰压力,以及光伏在负荷晚高峰无法顶峰等问题;同时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较差、加剧系统调峰压力的问题。
四是周调节能力需求。新能源易受气象条件影响,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长时间出力偏低的情况,如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光伏出力持续偏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风电机组会自动进入停转顺桨状态。多日、周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受极端天气影响而导致的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电力供应不确定性问题。
二、云南电力系统现有灵活性资源调节潜力
一是水电调节潜力。云南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水电主要位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已建水电站整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澜沧江流域已建水电站整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好。云南中小水电站以径流式为主,仅具备周调节能力或无调节能力,调节性能较差,少数中小型支流上也具备修建龙头调节性水库的条件。
二是煤电调节能力。云南全省目前统调燃煤机组1240万千瓦,考虑退役160万千瓦装机后(宣威电厂120万千瓦、阳宗海电厂40万千瓦),剩余装机108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云南在役燃煤机组在设计阶段基本没有考虑深度调峰工况,调节性能较差,供热机组技术最小出力率在53%~77%之间,非供热机组技术最小出力率在49%~60%之间。
三、云南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构建方案
结合云南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及电网主网架形态,云南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建设方案可考虑从电源侧、电网侧和需求侧分别进行规划与建设。
一是电源侧灵活性资源构建。主要包括火电灵活性改造、水电扩机、抽水蓄能、新能源侧配套电化学储能等。此外,新能源侧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主要满足新能源电源一次调频(毫秒级、秒级)、二次调频需求,平抑短期(分钟级)出力波动,少量提高新能源电源保证出力。初步建议:云南省新建风电按照装机容量的10%~15%、连续储存2小时,新建光伏按照装机容量的15%~20%、连续储存2小时,配套建设储能。
二是电网侧灵活性资源构建。主要包括通过跨省跨区调峰及备用协同等。跨区互联电网运行方式将更加灵活、有力支撑清洁能源高效配置。与调节电源、储能等相比,互联电网虽然本身不生产和消耗电力,无法直接参与供需平衡,但通过在空间维度实现互联互济,有效挖掘并利用不同区域间的净负荷时序互补特性,可产生与其他灵活性调节资源类似的效果。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各通道输电功率可随各区域新能源可调出力与负荷需求等因素进行逐时调整变化,通过合理安排跨区域电力配置方案,可有效降低各区域净负荷波动。
三是需求侧灵活性资源构建。主要包括有序用电、需求侧响应等。需求响应将更加高频度地参与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当前需求响应的典型运行方式是针对负荷曲线削峰填谷,且通常仅在夏季峰荷时段与春节低谷时段开展。未来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背景下,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将更加常态化、精细化、自动化,其主要价值将由缓解极端时段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转为促进新能源消纳。
源、网、荷、储是能源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各环节不同元素间将存在更多协调互动。系统调度将以整体最优为目标,统筹安排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运行策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特点,以灵活高效的方式共同推动系统优化运行,促进清洁能源高效消纳。随着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建设,电网运行方式将更加灵活优化,需求响应和各类新型储能将更加高频地参与电力供需平衡,灵活性资源的类型日益多元。在电源侧,煤电和水电是优质的灵活调节电源,同时可通过合理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结合灵活性改造激发煤电调节潜力。在电网侧,可统筹送受端的调峰安排,制定更加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鼓励跨省、跨区共享调峰与备用资源。在负荷侧,可大力发展需求响应,设计合理的激励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峰谷电价和尖峰电价机制,结合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实时电价。在储能侧,可在条件适宜地区稳步推进抽水蓄能发展,鼓励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投资建设。
(作者赵岳恒为云南电网公司规划部专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金秋十月已过,寒冬腊月将来,输配电上市企业陆续披露了三季度业绩报告。自今年年初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能源市场的转型变革,众多输配电网上市企业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与前瞻的技术创新,交出了亮点纷呈的业绩报告。北极星输配电网统计了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等16家输配
11月8日,2024年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面向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方法研究开发服务招标,预计采购金额210万元。本项目将面向电力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体系研究,主要包括评测指标体系、多样化测试数据集等。在标准方面,围绕大模型基础能力和场景能力两方面,构建可实践、可度量、
2024年,是中国带电作业70周年。1954年5月12日,带电作业在中国辽宁鞍山创始,从此,我国带电作业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笨重到轻便、从低压到高压、从人工到自动化,得到不断发展完善提升,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创造诸多“世界第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广东的带电作业可以追溯到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尽职免责清单(第一稿)》(以下简称《清单》)全面编制完成,形成尽职免责情形1350条。各单位基于公司尽职免责框架,按照“理情形、定条款、作衔接、举案例”的步骤,辨识出场景化的尽职免责情形,并对逐个场景提供具体的案例,确保贴合实际、科学合理。据悉,公司法规部于9月13日组
11月7日至8日,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新华通讯社共同指导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北京举行。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作了题为《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加快塑造能源电力生产力新质态》的发言。其间,《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入选《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分
近日,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研发的全网首个“SABT机器狗”投入应用,该成果可自主完成红外和可见光双目巡视、温湿度及位移传感、深度相机及激光导航、多种目标识别等“视觉+听觉+感知”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全覆盖巡视。据了解,“SABT机器狗”拥有四项首次研发或应用技术,包括变电站SLAM自主导航、特
近日,广东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完成基线版场景验收。在珠海横琴“电鸿”示范区,澳门新街坊小区改造后的电表均显示了“电鸿”字样。工作人员对着电表一扫一碰,电表的信息就传送到了手机端。1300多户澳门“新横琴人”只需在“南网在线”APP上动动手指,便可获取丰
11月8日,中国华电党组副书记、董事祖斌在总部会见南方电网党组副书记、董事刘启宏,双方就如何加强境外企业跨文化融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交流。祖斌对刘启宏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国华电境外企业基本情况以及跨文化融合推进实施情况。他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分析驻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8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秘百余名代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合作新机遇研讨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成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注入新活力。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长安赫尔·曼努埃尔·马内罗在开幕式上高度评价秘中经贸合作,他认为来自中国的投资和
11月6日,广西贺州市望高电动汽车超级充电站全面焕新升级,正式投入使用。该站是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在全区投资建设的容量规模最大的重卡超充站,总容量达4680千瓦。据悉,广西贺州市望高电动汽车超级充电站是南网首条电动重卡超充走廊核心电能补给站点。该站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23年5月建成
11月7日,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及南方电网公司指导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旗舰超充站—莲花山超充站完成试运行,正式开放运营。这也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电力魔方+电鸿”多元综合示范站。同时,该站“装备包”中具备27个车网互动(V2G)等功能的充电桩,可同时满足46辆车充放电,使之
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最近盯上了一个新的商业帝国,比动力电池“大十倍”!这个新的商业领域就是“零碳电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尽管去年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增长33%,增速已经甩开动力电池业务,但曾毓群的野心不止于储能。他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公司将与太阳能
为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好华北区域“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华北能源监管局在前期召开推动会议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近日,华北能源监管局统筹安排线上协调会和现场座谈会,按照“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管网”分行业、分批次与33家能源企业
受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委托,中电联牵头开展《“十五五”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编制研究工作。11月12日,中电联在北京组织召开编制研究工作推进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阎秀文副司长到会并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安排。推进会上,华北监管局、中国电科院、国网国调中心、南网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如何迎战新型电力系统下变化无常的供需关系,是浙江迎峰度冬面临的新难题。从电力账户看,35万户高压、441万户低压非居民电力客户散落各地,构成了浙江的工商业版图。今年上半年,浙江全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超8成。近距离观察浙江企业,潜藏在负
近日,位于新疆南疆的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进行投运前的验收消缺工作。眼下,电力工人奋战在工程一线,有序进行地面和高空作业。该工程所处的南疆片区是国家电网确立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三个地区级示范区之一,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有效支撑南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
11月12日,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技术论坛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链筑产业未来”为主题,围绕融通内外、畅通供需,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更好推进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出
近年来,我国能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稳妥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供给显著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和美丽中国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党中央
11月13日,南网总调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项目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具体包括:任务1:南方五省区灵活调节能力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灵活调节能力的定义、需求与场景根据灵活调节能力的根本作用和电网运行要求,明确灵活
11月7日,在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组仿真机、上位机全速运行,实验人员专注地测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各类参数。“目前,我们的新能源发电场站实测建模率已达到了80%,提前近两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该实验室技术带头人、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说。确保电力系统安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开创性、系统性工程,也必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变革。(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邹磊)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路径。我国能源和工业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nbsp;作者:王伟特约撰稿人陈光贾雪枫)如今,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8月公
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设备是电力传输到用户的重要节点,其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供电质量和安全。配变若长时间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一方面会降低设备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线路故障。因此,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对供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为例,因农业人口较多,地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电能是未来能源消费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环节之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随着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发电侧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建立“源-网-荷-储”的一体化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南方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在南方区域2030年前基本建成、在2060年前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大力发展抽水蓄能,规划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分别新增装机600万千瓦、1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力争到2035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装机容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电力行业承担着主力军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总体上看,新型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封闭系统,而是开放、互联的网络,面临更多安全风险。而电力基础设施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亟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是未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主体,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摘要:近几年,国网在华东、华北、华中等负荷受端地区大规模建设精细化切负荷系统,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将切除的负荷开入深入到用户侧进线开关。南网也在深圳试点建设了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切除的是配网环网柜的负荷开关。这些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切负荷终端数量庞大、主站和切负
摘要:近期南网范围内某220kV线路跳闸导致新能源片区电压与频率升高事件表明,新能源大量接入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我们应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主动思考、出谋划策...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作者:黄超、郑茂然、田君杨、沈梓正、黄鹏飞、蒋连钿(广西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科)1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引领之下,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中心,电力系统承担着能源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成为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配电网涵盖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具备能源互联网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配电网直面终端用户,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高比例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出巨大挑战。为解决系统中海量新能源的可靠接入与消纳问题,需要通过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电力系统全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数字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观、可测、可控”是关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格局的变化将深刻改变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运行特性等电力系统的形态特征。随着火电等调峰调频调度性良好的传统电源逐步退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配合模式将从电源跟踪负荷变化转变至电源与负荷双向协同模式,从一维模式转变至二维模式,电网的运行规则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