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金融绿色保险评论正文

以数字化推动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2021-12-21 08:37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作者:王佳林关键词: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绿色投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快向纵深推进,绿色发展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不断上升,对绿色金融赋能支持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较快,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投资端和风险保障端发展失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从长期来看,随着绿色资产和绿色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绿色转型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大幅提高,绿色保险的支柱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绿色保险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绿色转型的现实需求,发展方向偏离风险保障主业,赋能支持作用难以满足绿色转型发展的要求。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约为214亿元,仅占当年财产险赔付金额比例的3.08%。

从保险工具本身来看,对绿色转型发展风险数据的积累,是提升绿色保险发挥风险保障、风险管理核心功能的重要基础和构建适配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的底层支撑。从数据维度、质量、深度等方面,持续提升绿色转型发展风险数据体系,将为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对于绿色保险来说,如何充分借助数字化重塑行业的有利时机,围绕绿色转型发展风险数据建立全新的可行发展路径,将成为疏通发展难点堵点、高标准赋能支持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招。

一、绿色保险发展面临数据支撑不足的严峻挑战

从行业特点来看,保险业是一个天然与数据密不可分的行业。不论是大数法则、还是风险精算技术,保险业务的核心逻辑都离开数据的深度支持,同时,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也制约着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但从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缺少数据支撑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绿色保险赋能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的主要挑战。

一是在时间维度方面,基础数据积累的年限较短。根据保险基本原理,对风险规模的估算,需要依靠对长周期数据的分析,以抚平短期扰动因素。但从时间来看,2015年,我国才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6年,开始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明确绿色保险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时间跨度来看,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至今,只有6年的时间,数据周期过短、基础数据不足,依据传统的数据积累模式和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对绿色转型风险准确测算和定价的基本要求。

二是在产业维度方面,专业数据积累的深度不够。不论是能源、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创新发展,都意味着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调整。由于产业链复杂、分工细化,因此,只有对这些产业底层的技术逻辑和运行逻辑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后,才能对其风险特征和趋势有着清晰、准确的判断。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大量新兴技术不断迭代出现,没有相应的数据积累,保险机构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搜集相关的专业数据,无法准确判断相关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风险规模和影响。

三是在发展维度方面,风险数据预测的能力不足。从目前来看,虽然“3060”目标为我国绿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路径不断清晰、明确。但总体而言,绿色转型发展要面临的风险挑战将不断衍生发展。由于缺少对新风险新特征数据的及时把握,保险机构不仅无法成为风险的管理者,反而可能将风险过度集中在自身,导致现有产品和服务面临难以估测的额外风险。

四是在经营维度方面,运营数据助推转型的效果不明显。从宏观趋势来看,绿色转型发展将会影响到各个行业,保险机构作为服务行业,也面临发展模式转型和市场业态变化。从路径来看,全体系的转型规划方案要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设计,但由于目前全行业针对绿色转型发展的市场建设还远远不足,大部分保险机构无法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来推动自身业务结构、管理结构、人员结构的调整,无法建立数据敏捷的运营机制,运营数据与机构发展相互支撑的业务模式无法发挥作用。

二、以数字化解决绿色保险数据困境的可行机制

面对当前绿色保险的数据难点,保险机构以往数据收集和积累的方式已经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从思维观念和应用工具上创新可行的新手段新模式。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为绿色保险打通数据环节的堵点塞点,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空间。

一是可通过数据实时抓取细化时间颗粒度,以精细化数据实现基础数据积累。受限于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的制约,在有效时间内,传统保险产品的数据时间维度,通常以年、季、月为基础,数据积累只能依靠时间跨度的不断增加,数据的时间颗粒度较大,数据积累过程较慢。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比如Pyton等程序,已经可以做到实时数据的抓取和传送,数据从生成到处理,可以做到与时间保持同频。通过将数据的时间维度降低至小时、分钟,甚至更低,可大幅提高数据体量。这对于数据收集来说,在单位时间内,数据积累的规模将是量级式的增长。随着数据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在更小单位时间内风险规模的测算和定价,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二是通过智能传感和监控技术,充分反映数据内含价值和数据变化的现实意义。从数据分析应用来看,数据本身并不具有实际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数据内含的产业逻辑和技术逻辑,以及数据变化体现出来的综合影响。这对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往数据的人工采集方式,在准确性、时效性方面难以满足绿色保险产品设计的需求,同时,由于对新行业新形势的理解不全面,可能在数据采集时就存在数据流失的问题,导致数据分析结果偏差。目前,在部分工业制造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型数字化传感器,已经实现数据采集、转化、存储、无线传输于一体,并可通过上位机实现远程测控和分布式无人值守在线监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传感技术及设备具备低成本、可规模化应用的特点。如果通过对生产运营全链条的全面部署覆盖,可以让保险机构以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方式实现对相关风险属性、类型和规模的分析和判断,并制定适配的绿色保险解决方案。

三是通过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系统提升数据预测分析的综合能力。对于保险机构来说,风险测算、特别是远期风险的综合预测分析,决定了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模式,因此,一直以来,风险分析能力都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地震、台风等灾害保险、环境风险以及伴随转型出现新类型风险,涉及宏观、气候气象、地理等多个领域,指标数量众多、关系复杂,数据体量巨大,需要较高的风险预测能力,才能相对准确的判明风险规模和变化趋势。传统模式下,提高风险预测能力,主要依靠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和计算方法的改进。但这两种方式本身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天花板”。尤其是改进计算方法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保险机构的资金投入来说,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但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风险预测分析的逻辑完全改变。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纳入分析,不仅可以加强原有数据的关联性和解释能力,同时,更广泛的数据维度,还可以提升数据的综合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本地的算力障碍,通过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硬件约束的问题,并可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四是通过数字化运营改造,推动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重塑。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工具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保险业的数字化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过总体来看,仍处于电子化深度应用向数字化初步应用的阶段。比如,通过业务人员的手持联网设备,实现承保、定损、赔付等工作流程等。但数字化运营的本质,应该是通过外部数据的变化,比如政策趋势的变化、市场规模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等,推动保险机构内部数据体系响应,进而带动在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模式、预算费用等全流程的工作安排及部署的及时调整。实际上,这是以内外数据联动,形成业务自动化调整的过程。比如,气候以及环境领域外部数据的变化,意味着对相关保险标的的风险趋势会带来明显影响,保险机构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决定了在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质量,对经营效益和客户体验都会形成直接影响。目前,类似的数字化转型工具和产品,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从长期来看,数字化改造将成为提升绿色保险发挥保障功能的必经环节。

三、推动绿色保险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我国绿色保险的探索发展起步较早,2007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印发《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试点,2013年,原环境保护部、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相比,绿色保险发展差距明显,特别是在风险保障端,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随着绿色转型发展的风险保障要求不断上升,绿色保险要想快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适配绿色转型发展需求,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方法,难以实现这个目标。从发展经验来看,数字技术在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后,由数字化重塑行业模式形成的创新驱动力,可推动行业深刻变革。从长期来看,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持续创新能力,将是绿色保险实现供给侧改革和跳跃式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是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将数字化融入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长期以来,保险业发展路径依赖的特征明显,经营模式、业务模式整体相对固定。风险厌恶的行业氛围,导致行业对新事物接受度较低。这也是在绿色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全局性变革下,不论是绿色保险产品创新、还是服务创新,都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原因之一。从长期来看,绿色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开放理念加快引入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数字科技作为最具包容开放理念和创新力的模块,具有重塑行业发明模式的力量,这是多个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经验。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数字科技的赋能支持。从实践路径来看,绿色保险需要跳出传统的固有思维,不只是将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外部工具或者技术设备,而是将数字技术内含的开放理念和创新理念,吸纳入绿色保险设计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推动绿色保险更加开放的将新技术新手段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以数字化的思维模式重塑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迭代速度,以更好适配于绿色转型发展快速推进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

二是深度应用数字科技,以数字化重建业务模式的底层逻辑和技术逻辑。根据目标导向,绿色转型发展将会带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将会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路径,特别是在“3060”目标提出之后,变革和重塑的过程还会不断提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部分传统风险会出现新特征,还会持续产生大量的新风险,都需要绿色保险提供适配的产品和服务,从风险管理层面有效降低结构转型过程中摩擦成本和交易成本,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有序平稳推进。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保险机构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住宏观发展新动态、产业发展新趋势、企业发展新动向,具备对风险测算的自动化体系,包括数据、模型、算力等,具有快速生产适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备提供定制化服务的敏捷机制等等(这方面银行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比如说千人千面、信贷工厂等)。从路径来看,推动保险机构在这些方面建立起成熟的体系和模式,已经不是简单的应用数字科技对业务流程的改造、销售模式的升级,而是需要重塑业务底层支撑的技术逻辑,甚至要重建风险测度的评估和分析模型,对保险的基本原理进行创新研究,以满足风险管理的新趋向和技术迭代的新需求。这对于保险机构来说,是一次由内向外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再造,需要深度借助数字科技对行业转型的驱动作用,

三是持续开发数字科技,用数字化指引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以需求为导向是绿色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则。从绿色转型发展的趋势来看,围绕绿色转型发展的风险保障需求较大,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众多,但市场供给不论是在规模层面、还是品种层面,再或者质量效益层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供需脱节情况。当前,当务之急是加快推动绿色保险供给侧改革,在现有数字科技工具和产品基础上,不断开发适配于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新技术新引用,推动绿色保险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对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各类风险保障需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底层技术,贯穿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全流程,动态分布资源,支持突发性的、高运算量的业务场景,不断提升保险产品运营服务能力和风控管理水平,有效整合和衍生绿色保险上下游的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持续完善客户服务生态,通过服务交互系统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挖掘客户需求,迭代优化相应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四是加大数字科技创新,把技术驱动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内生驱动。从发展趋势来看,绿色转型发展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绿色产业都将在加速迭代过程中,创新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这也意味着会衍生而出的新的风险类型,需要新的风险保障工具和服务,这对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数字科技与保险的深度应用,可以有效应对绿色转型过程中衍生的新风险,有助于研发设计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绿色保险积极应对绿色转型风险的重要工具。从长期来看,应对绿色转型发展衍生的新风险,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重要作用,以数字科技为基础,不断创新研发适配于绿色转型发展的绿色保险科技产品,持续创新设计新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风险保障新需求新趋势,持续推动绿色保险与绿色转型发展进程保持同步同频。


原标题:以数字化推动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保险查看更多>绿色金融查看更多>绿色投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