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8日,甘肃召开关于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专场发布会。甘肃省能源局王永杰介绍,截至4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达6720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64.7%,排名全国第2;与此同时,调峰能力持续提升,其中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54万千瓦。
接下来,还要求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调峰煤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抽蓄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1000万千瓦。
积极培育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就地消纳项目,促进新能源电力就近就地消纳。
据悉,今年2月,甘肃省政府曾发布《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甘肃省能源局副局长王永杰介绍了相关情况:
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政策供给,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力推动陇电外送通道建设,统筹布局煤电、新型储能等调峰资源,新能源产业实现跃升发展。
一是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推进新时代甘肃能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甘肃省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构建了全省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图”。
二是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截至4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达6720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64.7%,排名全国第2;2024年全省新能源发电80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5.4%,排名全国第2。
三是调峰能力持续提升。坚持“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统筹布局调峰资源,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煤电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核准开工玉门昌马等8个抽水蓄能项目,装机总规模1128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54万千瓦;建成投运光热发电装机52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四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按照打造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三条全产业链,培育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两个新增长点的思路,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逐步建成西部乃至全国产业链条最完整、聚集效应最明显、辐射能力最强劲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超过83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千亿元,成为省内第四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国家所需”,发挥“甘肃所能”,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提升甘肃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作用,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研究出台了《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对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新能源供给、消费、科技、体制、合作五个维度,提出22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千亿元,到2030年底装机达到1.6亿千瓦,产值超过2000亿元。
一是建设全国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在加大沙戈荒基地开发力度,加强抽蓄、储能、煤电等调峰资源规划布局,配套建设坚强智能骨干电网等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超大型风光电基地、推动资源多元化开发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发展先进节能煤电、推动电网网架提质升级等五条具体举措,力争形成超大规模新能源发展格局。
二是建设新能源消费转型引领区。按照大规模开发建设和高比例消纳利用同向发力的思路,提出了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推广就地消纳用能新模式、推动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用能结构绿色转型和培育本地优质用电负荷等五条具体举措,持续提升全省绿电使用比例和新能源利用率。
三是建设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区。提出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化装备制造产业布局、构建设备改造升级和循环利用体系、加大装备制造技术攻关力度、加强新能源发电科技支撑等五条具体举措,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上下游“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体系。
四是建设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区。提出推进电力市场建设、优化电价形成机制、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完善电力安全治理体系等四条具体举措,加快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新能源体制机制,引导新能源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是建设能源多边合作试验区。提出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促进省际间协同互济发展等三条具体举措,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与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加大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向西出口力度,提升我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国内影响力。
甘肃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陈龙表示,甘肃将按照《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举措,以建设“五个功能区”为目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一是着力提高消纳水平。发挥地处战略纵深腹地、工业体系完整、能源及矿产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招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大数据等上下游产业落地,不断培育本地用电负荷。积极培育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就地消纳项目,推进电解铝、冶金等高耗能行业高比例绿电消纳和绿证应用,促进新能源电力就近就地消纳。
二是着力推动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动酒泉向特大型风光电基地迈进,形成超大规模新能源发展格局。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光热+等项目建设,实现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
三是着力壮大产业集群。以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招引风机齿轮箱、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项目落地,加快培育新能源相关设计、施工、运维、物流等配套服务产业,及早布局老旧风机、光伏组件、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两千亿元。
四是着力增强调峰能力。以强化电力支撑和满足调峰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区热电、庆阳电厂等支撑性调节性内用煤电项目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新增煤电建设指标。加快已核准张掖皇城、天水黄龙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力争到2030年,调峰煤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抽蓄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1000万千瓦。
五是着力培育绿氢产业。充分发挥氢能在电力系统中消纳、储能、调峰等作用,加快布局氢能产业,研究制定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谋划实施绿电交易、新能源直供、离网运行等多种模式的绿电制氢项目,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试验,探索拓展多途径绿氢应用市场,推进绿氢在工业、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应用,培育发展氢能上下游一体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河西“绿氢走廊”。
六是着力拓展国际市场。树立“走出去”开放意识,利用国家支持我省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鼓励能源企业积极开展境外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运营,加快技术和装备向中亚等地区输出,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向西拓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7月14日,国家电投浙江公司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伍浩一行赴正泰杭州园区,围绕新能源产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深入考察调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等热情接待。伍浩一行走进正泰创新体验中心,了解企业发展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含储能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位于五十一团唐驿镇四连,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预计年均发电量3.5亿度,项目所发绿色电力将全部在师市电网内消纳,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为集聚源网荷储优势资源,建立行业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能源企业在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拟在业内发起成立“源网荷储数智化发展产业联盟”。联盟宗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联盟作用集聚优势交流互鉴信息共享发起单位北极星电力网、周口市元坤供电有限公司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7月14日,国家电投浙江公司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伍浩一行赴正泰杭州园区,围绕新能源产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深入考察调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等热情接待。伍浩一行走进正泰创新体验中心,了解企业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原文如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五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宁东经济发展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
先说两个商业案例:-欧洲最大的虚拟电厂运营商NextKraftwerke,设立于2009年,在2021年被壳牌收购。创始人JochenSchwill在出售公司以后,成立一家名为SpotmyEnergy的家庭能源管理公司,以智能电表为入口,并响应价格信号。-著名的奥的斯电梯创公司,创始人ElishaOtis因为白喉症不到50岁就去世。他发明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到写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已从概念走向现实。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3月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
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将助力内蒙古构建系统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促进绿色消费,同时也为内蒙古融入全球绿色经贸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电解铝、纺织品(山羊绒产品)领域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自治区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鼓励使用绿电替代传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国能发监管规〔2021〕61号),首次提出增设爬坡和转动惯量辅助服务新品种。2024年3月,《山东电力爬坡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试行)》开始执行,标志着国内首个爬坡辅助服务市场在山东电网启动运行,爬坡辅助服务的价值开始得到量化补偿,这对于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7月14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赴京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焰座谈,就深化水利水电、抽水蓄能、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张焰对谭华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说,当前,中核汇能正深入贯彻落实“3060”碳达峰、碳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