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电力行业前景展望:变局与应对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马莉 李晓冬 武泽辰 李睿)
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传统电力系统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等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电力行业发展进入关键转型期,既面临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等多方面挑战,也迎来行业繁荣发展重要机遇,亟需探索转型可行路径及重大问题解决之道,为电力行业中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一、结构之变: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构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进行了专项部署,要求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电力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要立足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情,统筹协调好各类能源发展,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降碳。
(一)机遇与挑战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担起电力保供重任。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新能源发电并网比例将会进一步攀升,我国电源结构将逐步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机组为主向具有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为主过渡。但由于新能源出力与气象条件相关,新能源低出力与负荷特性匹配程度较差,对电力保障贡献度低。尤其是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短缺风险更为突出。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新型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将持续降低,维持电网安全稳定的物理基础被不断削弱,功角、频率、电压等传统稳定问题也面临挑战。同时,我国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偏低,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存在安全挑战。
全社会整体供电成本面临上升压力。为适应“双高”“双峰”形势下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电力系统灵活性电源投资、系统调节运行成本、大电网扩展与补强投资、接网及配网投资等均将不断升高。未来新能源发电下降成本很难完全对冲消纳新能源上网所付出的系统上升成本。加之我国新能源资源与用能需求逆向分布,仍需要电能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成本将被进一步推高。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电力企业占领科技制高点创造了重要机遇,将推动我国电力企业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在新能源产业相关科技创新中也不断突破,风电制造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光伏产业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逐步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科技创新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支撑,这将倒逼我国能源电力企业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加快抢占全球能源电力科技制高点,为面向全球树立“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建设”样板创造重要机遇。
(二)应对建议
遵循电力系统的技术特性和客观规律,走中国特色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立足我国国情实际,并充分考虑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密集程度高、路径依赖较强等特点,用好存量资产价值,深度挖掘成熟技术,循序渐进实现平稳过渡。远期,随着新能源,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氢能等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加速突破和成熟应用,逐步完成全新形态的电力系统构建。
加大产业链全环节关键技术创新力度,化解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之间的难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研发模式由以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转变,推动创新领域向源网荷储全链条纵向延伸。
二、机制之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
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这为加快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机遇与挑战
市场交易快速扩容推动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工商业用户市场化电量由原本的约40%,快速向100%靠拢。叠加“放管服”改革政策,市场准入不断放宽,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市场主体入市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煤、电价格以市场化方式联动,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煤、电价格市场化、规范化联动机制,通过放宽电价上限,理顺电价传导机制,有效引导用户接受市场价格的正常浮动,保障市场主体可持续经营。未来,随着全形态电力市场体系和成本疏导机制的建立,电能成本、调节成本和容量成本能够通过市场有效回收,绿色价值收益也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电力市场建设需要立足国情,面临统筹优化配置、保障供应、支撑转型等多重目标的挑战。我国能源供需逆向分布,新能源发展地域不均衡,决定了必须引导电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实现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但是以省为实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电力供应格局决定了我国电力市场体系省间、省内市场“两级运作”。加之,我国坚持优先保障民生用电,居民和农业用电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计划和市场并存的双轨制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双碳”目标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责任重大,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体系。
(二)应对建议
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发挥电力市场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充分考虑新能源发电边际成本低、系统消纳成本高的经济属性,以及波动性、随机性较大的物理特性,进一步提升中长期交易的灵活性和精细程度,鼓励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落实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以市场机制承接原有计划方式,构建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市场机制体系,推动新能源“小步快跑”参与电力市场。
完善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市场机制,保障电力供需能力和调节能力充裕度,引导发电合理投资。发电侧逐步建立容量市场,合理反映机组为系统提供安全支撑的容量价值。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辅助服务市场体系,针对新能源特性创新设计转动惯量、快速爬坡等新型辅助服务品种,推动辅助服务成本向用户侧疏导。探索需求侧参与市场交易机制,通过双边交易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利用市场竞争促进需求侧“移峰填谷”。
加强电力市场与一次能源市场、碳市场协同。电力市场反映用能成本,是能源系统衔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电力市场需要与一次能源市场有效衔接,在价格机制、合同履约等方面做好协调。此外,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联系,两个市场以火电作为共同的市场主体,通过价格进行连接,共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两个市场需要在市场空间、价格机制、绿色认证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
三、生态圈之变:新兴主体不断涌现
随着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广泛应用,源网荷储双向互动、需求侧智能控制等成为可能,奠定了电力行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用电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孕育出一大批新的行业增长点。加之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社会资本纷纷跨界布局电力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电动汽车、综合能源、储能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生态愈加繁荣。
(一)机遇与挑战
需求侧资源在电力电量平衡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市场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电力系统主要以发电侧提供灵活性出力的方式实现供需实时平衡,但是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接入大幅度提升了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必须充分挖掘需求侧可调节资源,通过改善需求侧调节能力与负荷特性,增强系统的供需实时平衡能力。我国工业大用户、空调、电采暖、电动汽车等负荷需求侧响应市场潜力巨大,综合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业务大有可为。
用户类型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电力企业创新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品质面临更高要求。从用户类型看,可再生能源开发由集中式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转变,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型设施大量使用,用户从单向接受服务向“产消合一”转变。从消费方式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用户需求也随之从“用上电”向“用好能”转变,更加重视用能的清洁性、经济性、便捷性、交互性和高品质。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举措频出,电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政策新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向,对突破经济发展瓶颈、获取长期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电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承担重要角色。政府部门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各类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各项支持政策叠加驱动。例如储能,去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先后出台支持政策,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项目建设,鼓励储能多元发展。
(二)应对建议
行业领军企业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在新兴产业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电力行业主流战略新兴产业均处于初创期,市场前景广阔,但商业模式、盈利机制不甚清晰。领军企业要尽快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打开新局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借鉴的项目解决方案。同时,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以开放协作方式带动上下游设备制造商、科研院所、金融服务公司等协同发展,推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共同塑造现代化、高级化电力行业新兴产业价值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圈。
强化引导,规范竞争秩序,避免新兴产业陷入资本驱动型发展的逻辑。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经历过资本追逐期,网约车、社区团购、共享单车等互联网新兴业务前期均通过补贴等方式实现粗放式规模扩张,获取市场支配地位。电力行业新兴产业发展对电力保供具有重要意义,放任资本入局,可能导致无序竞争,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要前瞻性开展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力度,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治理之变:一、二次能源政策趋向协同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各项部署的落实,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同步加快推进,电力行业结构、机制、生态圈发生深刻变革,需加快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二次能源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在推动一次能源安全有序清洁化利用的基础上,平稳渐进地过渡到存量替代的阶段,走符合我国国情的保供应、促转型之路。
(一)趋势
能源安全保供要求将推动一、二次能源政策走向协同。兼顾保供与转型,需要能源政策乃至生态安全等政策的协同。尤其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构建,煤电将逐步从电力电量供应主体转为调节支撑提供者,为系统提供调峰电力和容量支撑,并发挥转动惯量、应急备用等作用,调节和备用成本将逐渐成为主要成本。长期来看,煤电度电平均成本将呈上升趋势,煤电企业经营压力和电力短缺风险长存,必须统筹考虑各类能源的保供与转型。
电力监管趋于更加严格,重点领域监管将时刻“到位”,践行“违规必罚”。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电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不断加快,体系更加健全。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力加快向交通、环保、国际贸易、消费等领域渗透,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外部性”显著增强,电力行业更加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电力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规范运作和开放透明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
数字技术成为解决监管需求扩张与监管力量不足的重要工具,将大幅提升监管效率。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活跃度不断提升,数量巨大、来源广泛的大数据为电力监管带来新机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监管部门能够充分、及时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运行状况。未来的电力监管将建立在全场景、全领域、全业务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从多渠道收集的海量监管信息中智能过滤数据,筛选线索,排查风险,聚焦问题,实现非现场、低成本、全覆盖的数字化监管。
(二)建议
统筹考虑保供应、促转型,建立各类能源统筹协调的能源治理体系。一次能源方面,持续加强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价格监测和宏观调控,通过建立大宗商品储备制度、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实施电煤临时价格管制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煤炭增产保供,确保煤电企业可持续经营。电力方面,细化落实电价改革政策,妥善解决交叉补贴,进一步畅通电源成本向终端传导的市场化路径。此外,充分发挥煤、气、水、核、风、光、储等多能互补优势,构建多元化电源体系,更加清洁低碳地满足中长期电力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政企联动共同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释放电力数据服务行业监管、社会治理和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倍增效应”。一方面,要打通政企平台间数据壁垒,促进政企信息数据更加深入融通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业务协同。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要素在开发、运用等方面仍是新事物,电力数据价值挖掘要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企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为边界,切实防范网络风险。
电力企业要主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主动适应监管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行业体制已全面加速从计划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要将市场化、精益化、合规化等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和经营发展理念,持续动态优化适应监管的政策合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此外,还要主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做到及时准确、应披尽披,提高行业的透明度。
五、结语
我国能源电力体系正经历着系统性、根本性、革命性变革,兼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与能源体系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政府、社会和能源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
北极星储能网讯:2025年7月8日,远景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以下简称“远景赤峰项目”)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通过世界上首个2GW级100%新能源、100%电力电子设备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重构了新能源条件下的工业能源逻辑,标志着“新
近日,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这座扎根云南临沧的巨型能量枢纽,成功跻身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行列,更以其令人惊叹的"奇点速度",为我国储能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01.实力进阶:一期硕果累累,二期再创辉煌每一次合作,都源于实力的见证与技术的突破。
7月8日,中国电气装备召开数字化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数字化工作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思路,全面部署转型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集
2025年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内蒙古赤峰投产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不仅是一项重大工程成果,更是全球能源系统迈向零碳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开创新石油时代的战略体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是绿色氢氨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运营的重要里程
近年来,随着东北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系统频率控制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10月东北电网曾出现晚峰时段因新能源出力快速下降,叠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40分钟爬坡需求达到近十年罕见的801万千瓦,在全力调用爬坡资源的情况下,仍出现频率长时间波动问题。东北能源监管局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双碳”时代,水电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后大坝时代。世界反坝运动兴盛一时,却恰逢中国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能资源开发。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问题一度将中国水电推入舆论旋涡,“让河流自由流淌”的反对声浪甚嚣尘上。(来源:能源新媒文/郑威廉)2011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7月3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外部董事孙智勇,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见中带领科工集团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来华能煤业公司,与华能集团总工程师,华能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银龙,华能煤业公司副总经理于忠升、贺德昭、曹富荣、李寿君及公司本部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进一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1日,高台华景丝路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北部滩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工期270日历天。北部滩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容量为1200MWh,建设功率为300MW,储能电站分为储能场地区域和330kV升压站区域。储能场地区域采用户外一体舱
近日,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强化煤炭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宁波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重点削减非电力行业用煤。深入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对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区原则上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7月2日,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此次大会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海上风电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会上,3M中国有限公司电力产品部技术专家刘华伟分享了3M在海上风电电缆接续方面的解决方案。3M中国有限公司
7月10日,洛阳平洛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洛阳平洛新能源有限公司孟津区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雷湾村炎黄大道与王铎路交叉口东南角,项目总占地面积1.9267公顷,进站道路自项目场站北侧边界与会小线相连,总长194m,路基宽度6.5m,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混凝土路面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宁夏电力大武口热电#1、#2汽轮机通流改造EPC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406481,招标人为国能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国
“‘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有一批老旧机组寿命期满,即发电许可证到期,面临延寿改造。据初步统计“十五五”期间投运达到及超过30年、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煤电机组共290台机组,总容量9819万千瓦。其中,以30万千瓦等级为主,共6662万千瓦,占比68%。地区分布方面,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为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0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认为,综合考虑用电增长、电源电网投产等情况,以及气温等不确定性因素,预计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平衡态势。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至6%。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7月10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能源领域氢能试点推荐上报项目的公示。所公示项目覆盖氢能制取、储运、应用多个环节。具体信息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能源领域氢能试点推荐上报项目的公示按照《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5〕91号)要求,经组织申报
在全球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2017年5月,金友集团锚定新能源浪潮,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应运而生,正式叩响绿色出行领域的大门。金友集团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汇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组建了专业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安全是储能一切价值发挥的基石。面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场景下高频调用的需求,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的储能系统能否经受住高频调用的考验?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电站早已实现高频调用,因此也更早暴露出储能电站严峻的安全问题。近期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7GWh,占总装车量18.4%,环比增长2.0%,同比降低3.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总装车量81.5%,环比增长1.9%,同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常熟界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现在,在常熟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越来越方便了!不仅完全不需要跑窗口办理,而且不需要提供前置材料,为我们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资项目的热情,我们有更多的积极性来促进项目早落地。”1-6月,常熟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立项694个,
清源科技于2025年初成功中标新疆天山北麓562MW地面光伏支架项目,当前交付工作正有序且高效地开展。面对沙戈荒地形场景的考验,清源科技以可靠的产品品质、定制化技术方案及高效服务体系赢得客户高度认可。新疆天山北麓562MW地面光伏电站为“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重要新能源配套工程之一。清源科技商务
7月11日,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光伏用玻纤制品研发推广工作组发布《关于统一光伏复合材料边框结构尺寸的倡议》。详情如下:关于统一光伏复合材料边框结构尺寸的倡议光伏复合材料边框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低碳属性以及成本优势,得到了用户和组件厂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然而,在光伏复合材料边框产业发展
近日,企查查APP显示,广德鑫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韩春荣,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协鑫集成间接控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