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2021年全国电力装机结构图
全国发电结构持续优化。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4.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全口径并网太阳能发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2%和40.5%。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0%,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仅有水电受到汛期主要流域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导致发电量下降。
一、政策引导传统电力系统加快向新型电力系统调整
1.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号角吹响
2021年10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批项目涉及18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1亿千瓦,10月中下旬,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12月发布《关于组织拟纳入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通知》,规划已基本完成,总规模超过400吉瓦,多数将在“十五五”期间落地。
第一批基地除“三北”地区外,也有西南地区,外送、就地消纳相结合;第二批基地集中在“三北”地区,以外送为主。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2年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
2.风电迎接平价时代
国内海上风电项目迎来了并网高峰期。如国内最大海上风电群江苏盐城海上风电项目、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项目、福建省首批核准的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2021年是海上风电新并网项目国家财政补贴的最后一年,全国全年新增并网海上风电1690万千瓦,创历年新高。2022年始,除了部分地区性补贴外,海上风电将和陆上风电一同迎来平价上网时代。
陆上风电平价元年开启技术降本之路。2021年初国内风机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风电整机设备价格下降,从4000元/千瓦降到2000元/千瓦,甚至达到1890元/千瓦,传导至风电度电成本(LCOE)降低。与此同时,低价中标现象频现。据报道,全球范围内铜、钢材、环氧树脂、中厚板等风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创下历史新高。我国风电发展仍然全速前进。截至2021年底,风电装机3.28亿千瓦,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9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9%,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3.分布式光伏开发遍布全国
屋顶分布式光伏加速推进。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印发,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印发。根据上述通知来看,全国共有676个整县(市、区)列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约占全国的24%,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分布式发展好的省份,山东参与的试点县(市、区)数量最多,共70个,河南、江苏参与的试点县(市、区)数量分列各省(市、区)排名二、三位,分别为66个和59个。2021年9月份以来,已经有项目陆续开展招标。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累计备案容量4623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浙江;累计并网容量1778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和广东。从上报的项目开发主体来看,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合作投资开发模式占比超过60%。
退补刺激户用光伏装机大爆发。2021年是户用光伏装机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最后一年,2022年1月1日开始户用光伏补贴取消。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全国共有30个省份报送了户用光伏项目信息。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2159.62万千瓦。
2021年,各国光伏电池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刚刚实现平价上网的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了硅料、IGBT、玻璃、EVA、金属等供应紧张和涨价,但光伏装机量加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新增装机容量5488万千瓦,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新增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新增分布式光伏历史上首次超过集中式电站。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4.水电、核电规模持续扩大
水电方面,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2021年6月正式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在建规模和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骨干电源、长江流域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也于6月实现全部12台8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全面进入运行管理新阶段,为引领世界水电工程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核电方面,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6~8月,田湾核电6号、红沿河核电5号机组建成投产,海南昌江小堆示范项目开工。12月,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成为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
5.源网荷储各环节间协调互动强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1年2月印发《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严控增量“风光火(储)一体化”。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的通知》。有内蒙古、陕西、安徽、辽宁、河南、甘肃、新疆、河北、浙江等9省区相继发文启动相关工作。随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以进击之势展开。据统计,2021年度已开工或计划开工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共计61个,不完全统计规模共计120吉瓦,储能配置规模大多保持在10%~15%左右。统计项目中,中国能建、中国华能、国家能源集团等央/国企占据主体地位,成为项目投资重要支柱。
6.电力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提升
一是闽粤联网工程开工,增强闽粤两省供电保障能力,实现两省电网异步互联,促进电力互补互济、调剂余缺,进一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计划2022年建成投运。二是“西电东送”的两条重要通道投产,有效缓解华中、西南等地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连接雅砻江中游水电基地和四川电网,受端连接江西负荷中心和华中电网。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终点为武汉换流站,可以将陕西的风、光、火电打捆直送湖北负荷中心。三是促进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5月31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优先电网企业承建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满足新能源并网需求,确保送出工程与电源建设的进度相匹配。允许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由发电企业建设,经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双方协商同意,可在适当时机由电网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回购。
二、多方合力推进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仅要新增非化石能源的装机量和发电量,更要发挥存量能源资源的潜力。
我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1.9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4%、9.1%、17.8%和7.3%,从9月份起,受能耗“双控”和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二、三产用电量呈现回落趋势,12月当月第二产业用电量首现当年负增长。分地区看,31个省(市、区)两年平均用电量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全国19个省(市、区)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8个地区增速超过13%。
局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有迹可循。2020年冬季以来,受极寒天气影响,全国用电负荷超夏季高峰,创历史新高,2021年1月的寒潮中,由于采暖负荷剧增,蒙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均采取有序用电策略。国新办发布会对2021年1月7日寒潮导致的用电负荷高峰和机组出力情况进行回顾,表示由于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间歇性、冬季枯水期水电出力单薄、冬季天然气用气高峰导致天然气发电出力减半、部分装机停机检修等综合因素,电力供需出现局部紧张的情况。2021年5月中旬开始,云南、广东、广西相继实行有序用电,陆续有华东、华中、华北区域的部分省份电力供需紧张,较往年提早进入用电高峰期。9月东北地区用电严重紧张,电力安全供应问题引发社会关注。随后,包括吉林、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一些地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拉闸限电等举措,一些地区陆续发布“限电停产”通知。此次全国多地出现的结构性电力紧缺,背后既有经济复苏用电增长导致的需求增长等多方原因,也有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的供应不足。
煤电供应保障能力成为电力安全的首位工作,也成为相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10月8日的国常会从民生优先、推动煤矿尽快释放产能、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风电和光伏等基地建设、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六方面对电力和煤炭供应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产地、港口调研,生态环境部10月以来已批或在批环评的煤矿项目涉及新增产能已超过1.27亿吨/年。多管齐下,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产运需各方共同发力增加市场供应,冬季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自10月以来,电煤供应水平大幅提升,供煤较2020年同期增加超过30%,持续大于耗煤,电厂存煤快速回升。进入11月后,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回归理性。电煤消耗有所增加,电厂存煤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12月22日电厂存煤达到1.68亿吨新高,电力供应持续平稳。
不论是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煤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主力军。截至2021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0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从发电量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4%,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0%。2021年全国火电设备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237小时,煤电同比提高263小时。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中,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电煤供需阶段性失衡,煤炭价格创历史新高,煤电企业全面亏损,严重挫伤发电企业积极性。据中电联测算,2021年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6000亿元左右。8月以来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整体亏损,8~11月部分集团的煤电板块亏损面达到100%,全年累计亏损面达到80%左右。2021年底的电煤价格水平仍显著高于煤电企业的承受能力。对此,2021年7月以来,中央及有关部门强调先立后破,纠正运动式“减碳”。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电价是市场的核心。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缓解“煤电”矛盾,电价市场化改革提速,也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整体步伐。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在“放开两头”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集中体现为两个“有序放开”。在发电侧,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在用电侧,有序放开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随后20多个省份调整了当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机制,部分地区已组织开展此轮电价改革后的电力交易。多数省份进行顶格上浮,相对缓解发电企业的运营压力。
在“管住中间”方面,完成两轮输配电价改革,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自2021年1月1日起进入第二监管周期。根据发布电价来看,输配电价整体下降。此外,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电力市场建设不断规范,已初步形成在空间范围上覆盖省间、省内,在时间周期上覆盖多年、年度、月度、月内的中长期交易及日前、日内现货交易,在交易标的上覆盖电能量、辅助服务、合同、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等交易品种的全市场体系结构。2021年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以上。省间、省内中长期市场已较为完善并常态化运行。中长期交易落实“六签”,新能源消纳水平不断提高。此外,《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获得批复,将在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设立独立的绿色电力交易品种,进一步体现能源的绿色属性和价值。《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跨区域省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对电力辅助服务主体、交易品种以及补偿与分摊机制做了补充深化,明确将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集商等作为辅助服务市场的新主体,纳入并增加电力辅助服务新品种,完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
四、电力企业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加大
《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部分中央企业陆续公布其“十四五”规划,从公布的新能源规划数据来看,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每年新增装机规模均在15~20吉瓦,装机目标均超过50吉瓦,其中,国家能源集团预计为120吉瓦,华能80吉瓦以上、大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华电75吉瓦,三峡集团70~80吉瓦,中核22吉瓦,中广核约20吉瓦,中国电建48.5吉瓦,中国能建新能源装机力争达到20吉瓦以上。此外,中石油规划约6吉瓦,中海油陆上光伏、陆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不低于5吉瓦,中石化约4吉瓦。
自2019、2020年以来,发电企业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增加一倍,装机也逐步攀升。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灵敏信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同时为支持产业加快发展,明确2021年新建项目不再通过竞争性方式形成具体上网电价,直接执行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此举释放出清晰强烈的价格信号,保障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能够实现较好的收益,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据测算,在执行各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情况下,2021年新建光伏、陆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全国平均收益率均处于较好水平,资源条件好的省份技术和效率领先的新建项目能够实现更好的收益。2021年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0个,总投资775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电源和电网完成投资均同比增长,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有所降低。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8.6%。据上述中央企业“十四五”新能源装机规划数据,未来全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结语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少数国家在追求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已走到了前列。而面对极端性气候影响以及疫情冲击,即使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领跑者”,欧洲地区也未能较好地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给能源供给体系带来的冲击,特别是“黑天鹅”事件频现,能源价格暴涨,能源系统整体安全性备受挑战。
气候因素叠加多重因素影响,诱发短期价格波动,进而传导于不同能源品种和地区之间扩散引发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反向抬升火电消费。国际能源署发布《2021年煤炭》报告称,全球煤炭发电量在2021年飙升至新的年度记录,这削弱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并可能使全球煤炭需求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能源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安全性暴露出的短板也愈发值得深思,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整体提升。能源与能量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难以估量,如何平衡能量的来源和损耗与文明的发展,正是我们必须去思考、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4月19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创新应用“电网一张图”配网停电研判场景,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在北京通州试点开展“人工智能(AI)+电力”主动抢修服务,精准研判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实现电力抢修服务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故障研判效率提高90%以上,抢修时间较过去平均节省20分钟。“电网一张图
在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贯穿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调度策略和用电设备控制,显著减少了能源浪费和损耗,提高了整个能源链路的效率。在发电侧,人工智能可以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提高发电效率;在电网侧,可以优化电力调度,减少线路损耗;在用户侧,则可以通
四川公司华蓥山公司#31、#32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四川公司华蓥山公司#31、#32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503540,招标人为国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
一、招标条件:本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X66万千瓦煤电项目(招标项目编号:E6699004005250067)已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政革委员会以兵发改能源发[2025]112号批准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招标人为新疆天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1.招标项目所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电力行业迈向“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环保型高压输配电设备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作为中国电气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创新为驱动,以环保为使命,成功研发出126kV真空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为电力行业的
2025年开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国,科技创新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作为国家电网的“排头兵”,国网浙江电力正以“数字浙电”为引擎,以光明大模型为抓手,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电力”战略。今起,浙电e家将在「e思享」专栏推出“电力+人工智能”系列深度报道,聚焦前沿技术应用、未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在价格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化价格治理体系。《意见》面向电力行业的价格机制改革部署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平盘运行。曹妃甸指数继续走平。进口指数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继续下行。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4期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指数中,除库存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外,其他分指数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中国华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的新使命新定位,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
4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交办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通报2024年度国家能源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复文,审议通过《国家能源局2025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主
近日,青海省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三届七次会议,西北能源监管局出席会议并提出相关要求。会议通报了2025年一季度青海电力市场运营及二季度和全年电力供需预测情况,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青海电力市场成员自律公约(草案)》《设立青海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第三方机构委员单位议案》《青海省2025年电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在顶层设计上的空白,重构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法治意义。为贯彻落实宪法法制统一原则,需加快修订电力法,并确保精神与能源法保持一致。加快修订电力法是当务之急能源法是能源革命的顶层制度设计。自20
4月22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转发关于印发《山东电力市场成员自律公约(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拥有售电公司的发电企业,不利用“发售一体”优势直接或变相以降低所属售电公司购电成本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不对民营售电公司等各类售电主体和电力大用户进行区别对待。有多个发电厂组成的发电企业,参
一图看懂2025四川用电侧结算。2025年四川电力市场结算细则围绕“照付不议、偏差结算”核心原则,对用电侧(含批发用户、零售用户、售电公司)的结算规则进行了全面细化。本文聚焦用电侧核心机制,结合市场主体关切,梳理关键要点如下:一、结算框架与基本规则结算原则与周期批发市场严格执行“照付不议
淮河能源从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战略转型。4月21日,淮河能源(600575.SH)正式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116.94亿元对价收购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电力集团89.3%股权。这一交易不仅是安徽省属能源企业深化国企改革的标志性动作,更折射出传统能源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转型路径。(来
各种机缘巧合,参与过,也见过一些虚拟电厂软件。(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个人认为,从信息化角度,最合理的一个逻辑:虚拟电厂不是一个独立的软件,而是一个数字化平台的模块。系统论的视角看:虚拟电厂是负荷侧各种运营要素组合后,涌现出的一种资源调度和交易能力。为虚拟电厂而开发的虚拟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份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目录。截至2025年3月31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45791家,其中发电企业1880家,售电公司231家,分布式聚合商33家,独立储能企业46家,虚拟电厂19家,电力用户143582家(一类用户41家,二类用户143541家)。市场经
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甘肃电力市场运营报告(2025年2月),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华北能源监管局紧密围绕政策执行时间节点(5月31日、4月30日),开展新能源项目抢装及并网情况监测,强化过程监管与服务意识,
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装备,以及融入电力“源网荷储”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储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装机规模达5869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
2025年4月22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召开。会上,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江苏区域总经理马良军就工商业储能投资盈利模式、行业发展挑战及长期价值创造进行了深入剖析。马良军指出,目前工商业储能的盈利点已经比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4月21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燃气电厂上网电价的函,3家燃气电厂上网电价调整为0.6450元/千瓦时。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燃气电厂上网电价的函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经研究
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在顶层设计上的空白,重构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法治意义。为贯彻落实宪法法制统一原则,需加快修订电力法,并确保精神与能源法保持一致。加快修订电力法是当务之急能源法是能源革命的顶层制度设计。自20
近期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Albanese)在布里斯班的一场关键竞选活动中郑重承诺,若成功连任,将斥资23亿澳元推出“更便宜家用电池计划”(CheaperHomeBatteryPlan,CHBP),作为竞选的核心承诺之一,该计划已被纳入5月3日全国大选的重要议程。CHBP计划核心内容据介绍,该计划重点针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2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根据本公司初步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603.23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0.76%。具体如下:本公司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部分水电机组所在区域来水较好、新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大幅增加影响,公司水电及
国家能源局最新消息,截至3月底,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9.71GW,仅3月一个月新增规模便超20GW,这也让今年以来轰轰烈烈的光伏抢装潮再次具象化。然而,市场更为关注的却是抢装过后的“断崖式下跌”:有企业设备集采大单戛然终止、包括央企在内多家企业暂停了分布式光伏开发……这些“极与极”的市场表
当前工商业储能并不是一个越来越卷的市场,而是一个真实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销经理邱点兵2025年4月22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召开,会上,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销经理邱点兵就储能投资走向
2025年4月11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第53期“CNEA国际天然铀价格预测指数(2025年4月)”。一、短期-月度现货价格预测指数(月度更新)上期预测结论是:利空与利好因素影响参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酝酿市场观望情绪,一是美俄关系逐步改善后,美方可能放宽对俄浓缩进口豁免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华北能源监管局紧密围绕政策执行时间节点(5月31日、4月30日),开展新能源项目抢装及并网情况监测,强化过程监管与服务意识,
2025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连发两条“光伏新政”。光伏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到市场淬炼的剧烈转身。新政叠加新的产业周期,让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充满了变数。这场以市场为名的成人礼,正在重塑百万家光伏企业的生存法则。曾经依靠固定电价托底的盈利模式轰然瓦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