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政策正文

新增新型储能装机800MW!郴州“十四五”能源规划重大项目名单

2022-03-09 18:4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电池储能风光储新型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郴州福冲100MW/200MWh电池储能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南都电源与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和正电气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该储能项目EPC。

据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根据此前郴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郴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中除了郴州福冲100MW/200MWh电池储能项目外还有17个储能项目。

储能项目如下:

图片1.png


规划中还提出到2025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80万千瓦。面推动配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先进可靠、绿色智能、友好互动的现代配电网,保障用电需要及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继续加大改造升级力度,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推动农村从“够用电”到“用好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全市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开发,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项目,积极推进多能互补基地建设。

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自建、合建或购买储能调峰能力,支持和鼓励电网公司在各工业开发区等建设化学储能电站。积极推动电网公司争取和立项建设新能源消纳专线,提升消纳水平和能力。

原文如下:

郴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郴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和全市打造“一极六区”决策部署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提升郴州能源供应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依据《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在加强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绿色转型以及能源惠民利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1、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电力,由国家电网和郴电国际“两网”支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总容量175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3座,总容量4020兆伏安;电源装机401万千瓦(不含华润A厂、B厂196万千瓦),较2015年新增147万千瓦,2020年发电量8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59%。煤炭,调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煤炭调入量近800万吨,较2015年增加超70%,西北双向供应渠道畅通,公路、铁路交织的运输物流网协调覆盖。石油,全部来自外地输入,供应通畅,安全形势良好,已建成国家管网长郴输油管道郴州段115.6公里,设计输油量200万吨/年,建成油库2个,其中郴州油库成品油储油规模3.5万吨,总储油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可保障全市用油需求。天然气,管网覆盖率大幅提升,已接通“新粤浙”国家干线和桂阳-郴州-资兴支线,破解了全市气源匮乏的困局。

2、能源绿色转型加快。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48%。风电,发展迅速,至2020年底并网规模达186万千瓦,占比全省28%,位居第一。光伏,并网近16万千瓦,光伏扶贫试点全面投产。生物质发电,稳步发展,建成投产垃圾焚烧、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2个,总装机规模6万千瓦。地热能,资源丰富,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机房利用冷水资源散热,丰富了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天然气,消费量大幅提升,较2015年增加七成以上。煤炭,控煤减煤成效显著,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下降,电煤占比提高到30%。

3、能效水平持续提高。能耗,“十三五”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8%,超额完成下降17%的目标任务。供电煤耗,2020年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为316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15年下降19.6克标准煤/千瓦时。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工业节能,严控高耗能产业,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建筑节能,进一步规范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和实施标准,中心城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0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37.3%,全省排名靠前。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86.55千克标准煤/人,同比下降10.3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同比下降4.5%。交通节能,交通用能清洁化有序推进,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辆数较“十三五”初期增长43%,新增和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东江湖纳入全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船舶试点,177艘老旧船舶全部淘汰。

5、能源惠民成果丰硕。管输天然气,实现零的突破,覆盖率达36%,惠及4个县市区;郴州城区、桂阳县和资兴市居民天然气价格分别降低1.54、1.50、1.35元/立方米。光伏扶贫,建成投产442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2000个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5万千瓦。居民用电,人均生活用电量由301千瓦时/年增至425千瓦时/年;户均年停电时长不到15小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网改造,全面改造升级442个贫困村、939个小城镇中心村农村电网,完成投资28亿元。

表1郴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

二、存在问题

1、能源保供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电力,电网结构薄弱,郴电国际与国家电网互联线路偏少,联络线负载率高,影响供电可靠性;电网单线单变比例较高,其中110千伏变电站单变占比达42%;部分220千伏变电站枯季变电容量偏紧。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电力缺口达30-60万千瓦。天然气,多气源供应格局有待加快建立,汝城县、桂东县等七个县未通管输天然气,储气设施不足,储气能力仅221万方,尚未达到国家储气指标要求。煤炭,全市煤炭企业储备能力约为20万吨,离国家要求的储备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2、大型稳定电源点缺乏。一方面,华润B厂(130万千瓦)直送广东省,无法支撑本地电网,华润A厂(66万千瓦)仅在迎峰期间灵活供电,支撑有限。另一方面,电力对外依存度超40%,无法自给自足。直供本地电网电源(401万千瓦)中,径流式小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基本无调节性能的电源占比超过85%。加之处于湖南电网末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一直较大,使得缺乏大型稳定电源点的弊端更加明显。

3、新能源发展遇瓶颈。郴州风资源优越,但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长,电网消纳、调峰形势日益严峻。“十三五”后期,全市11个县市区为风电消纳红色预警区域,9个县市区为光伏发电消纳橙色预警区域,并按省里要求暂停装机规模6兆瓦以上的普通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新能源发展进入停滞期,需待电网架构加强、电力消纳空间释放后再行启动。

4、用能成本长期偏高。一是电价高。燃煤基准价居全国第二位(0.45元/千瓦时),水电平均上网电价(0.33元/千瓦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用电对外依存度高,使得电网建设投资大,进而输配电价较高。终端用电价格较高,尤其是大工业电价差异较大,以10千伏大工业用户(报装容量10兆伏安、最大负荷8兆瓦、年利用小时数5500小时、连续稳定生产)为例,湖南全年度电均价为0.698元/千瓦时,位列全国第6,中部第1,高于毗邻的湖北、江西、贵州、重庆等地,与粤北地区的差距达0.164元/千瓦时,过高的电价不利于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二是气价高。天然气用气价格偏高,未通管输天然气的县用气价高达4.5元/立方米,已通管输天然气县市区用气价最低为2.96元/立方米,高于长株潭等地区。较高的用能成本不利于郴州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一极六区”的发展目标。

5、现代能源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现有的能源管理体制尚存在一些与能源发展新形势不完全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能源智慧化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能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强化,能源统计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三、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风电、光伏、核电等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氢能、智能电网和数字化产业等新兴领域展现出蓬勃生机。然而,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竞争博弈日益白热化,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能源供应安全的外部风险明显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2、省内外形势。未来五年是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攻坚期。国家致力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当前,全省正以“三高四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湖南的新征程,但全省能源保障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外调能力严重受限,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3、发展机遇。我市正处在发展态势强劲、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需求刚性增长。随着全省“三高四新”和全市打造“一极六区”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力打造“三大千亿园区”、培育壮大三大千亿新型产业的同时,将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费新需求。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在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能源发展也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全市水能蕴藏量大,风、光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全链条的绿色发展方式必将得到加快推进。

第二章指导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形成保障有力、清洁低碳、高效智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打造“一极六区”提供坚实支撑,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多元保障,安全发展。增强能源安全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统筹能源发展与安全。既要加强市内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稳定外部优质能源持续引入,加快完善多轮驱动能源供给体系。加强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确保极端情况下的能源基本供应,并加大能源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打造韧性、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2、坚持优化结构,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发展始终。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清洁能源增量占比,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倡导节能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主要用能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3、坚持降本增效,融合发展。依托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清洁能源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化导向,把能源降本增效作为目标导向,分类推进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创新基地建设,推进能源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能源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分布式供能等能源利用模式,深化能源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4、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加强城乡居民能源配套设施与绿色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提升能源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以及能源高品质服务的需求。坚决防范化解能源领域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能源供应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等关键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争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水平建成全省“双碳”先锋城市,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低碳转型。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增至23%左右;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将达到约1040万千瓦;煤炭消费比重降低至41%左右。

——供应增强。到2025年,预计全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接近700万吨标准煤;电力装机总量超1460万千瓦。

——效率提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15%;煤电机组供电煤耗降到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实现最大用电负荷5%的需求侧响应能力;新增新型储能装机80万千瓦。

——惠民利民。到2025年,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全覆盖”,年均停电小时数降再降低6小时;建成4000个左右公共充电桩。

4.png

第三章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市将聚焦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惠民建设、实现现代能源治理五大重点任务,致力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市将开展79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总投资767亿元。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加快市内支撑性电源建设,优化布局能源输配通道,坚持市外优质引入和市内加快建设相结合,提高能源系统灵活调节和应急储备能力,有力保障能源供应。

1、推动支撑电源建设。积极争取大型清洁煤电项目,推动郴州市2×66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项目、国粤郴州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为本地电网提供大型稳定电源点。开展安仁抽水蓄能电站、桂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2、强化智能电网建设。新建郴州东500千伏变电站,积极推进郴州东-雁城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打通南北向第二输电通道;开展鲤鱼江电厂-郴州东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有力支撑鲤鱼江电厂灵活送电。新建嘉禾东、资兴东、城南、桂阳南、瓦家坳、茨冲、樟木有色工业园等220千伏变电站,积极推进罗霄-资兴东等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依据负荷增长情况,推进郴州邓家塘、宜章、永兴、临武、汝城等220千伏变电站前期工作,构建220千伏大环网,补强新能源送出通道。全面推动配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先进可靠、绿色智能、友好互动的现代配电网,保障用电需要及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继续加大改造升级力度,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推动农村从“够用电”到“用好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依托“新粤浙”国家天然气管道,推进桂阳-临武、桂阳-嘉禾、安仁-永兴、土桥-永兴、宜章-沙洲-汝城-桂东等天然气支线建设,形成“一干六支”的天然气管网格局。开展邓家塘分输站-香山坪门站等城镇燃气管网的建设,增强天然气的通达能力,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至2025年,形成以管输天然气供应为主导,LNG为补充气源的供气模式,实现管输天然气“县县通、全覆盖”。

4、推进能源储备设施建设。加快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和集运输体系,力争满足极端情况下20天的发电需要。落实国家天然气储气调峰和辅助服务要求,坚持多措并举,支持各方通过自建、合建或购买储气服务等方式,履行好储气责任,完成政府3天、城燃企业5%的储气指标要求。加强油品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油品储备能力。

专栏1能源保供建设重点

电网: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十四五”电网建设。

天然气管网:桂阳-临武、桂阳-嘉禾等天然气支线,邓家塘分输站-香山坪门站等城镇燃气管网。

储能:国网郴州供电公司电网侧、新能源电源侧储能项目。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努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着力构建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

1、积极发展新能源。统筹全市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开发,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项目,积极推进多能互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风电开发,因地制宜推动集中式和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风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推进资兴、桂东、汝城等地风电项目扩建及续建工作,加快推进桂阳团结风电场和桂东普洛风电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和太阳能路灯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热水项目,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农光、渔光和林光互补等集中式太阳能发电项目,推进桂阳四里镇、资兴市三都镇等扩建及新建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自建、合建或购买储能调峰能力,支持和鼓励电网公司在各工业开发区等建设化学储能电站。积极推动电网公司争取和立项建设新能源消纳专线,提升消纳水平和能力。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建设嘉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资兴煤矸石发电厂耦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直燃发电转向热电联产,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积极培育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领域企业。深度挖掘地热资源,进一步拓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在旅游服务、工业生产(温室干燥、脱水加工等)、农业科研(名优花卉、瓜菜等生态农业和热水养殖)、居民生活(特色小镇)等领域进行项目开发利用,推动全市地热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形成具有郴州特色的地热产业开发格局。

2、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持续推进工业、交通领域“煤改气”“油改气”工程。稳步推动居民用气发展,提高居民天然气覆盖率。灵活采用管道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天然气“进镇入乡”,建设产业特色小镇等重点乡镇气化工程,提高偏远及农村地区天然气通达能力,持续扩大居民商服用气市场。探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商业中心,学校和医院等大型公共机构以及各类经济产业园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增加至5亿立方米。

3、严格控制煤炭消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051万吨原煤以内。按照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集中利用的原则,减少非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提高电煤占比。严格控制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逐步淘汰燃煤小锅炉。

专栏2可再生能源建设重点

风电:桂阳团结、桂东普洛等风电项目,装机规模约215万千瓦。

光伏发电:桂阳四里镇、资兴市三都镇等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约207万千瓦。

生物质能:嘉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资兴煤矸石发电厂耦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三、推进节能低碳发展,扩大降本增效成果

围绕“能源双控”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能效提升,积极探索精准化、数字化、智慧化节能管理新路径,提升全市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双控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强化各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及重点用能企业的目标责任制。推行能效与能源配置挂钩制度,按照企业能效和产出效益配置能源,在有序用电、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实现能源使用的合理高效配置。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警及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及时有效控制能耗的不合理增长,强化能源综合行政执法。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制度,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技术交易平台,严格落实国家、省里用能权交易管理办法,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能效准入标准的新上项目,实现用能权交易全覆盖。

2、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和技术升级,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推进建筑领域节能,推广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城镇新增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城镇装配式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开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试点创建,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引导“共享型”交通运输模式。引导商贸流通领域节能,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物流等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

3、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十四五”拟上“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严格“两高”项目准入门槛,新建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行业规划布局和能源双控要求,对完成能源双控目标任务不力的区域实行缓批限批。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以标准促节能,以节能促管理,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推动、共同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深度融合互联网与节能工作,促进节能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制度化和数字化,有效提高能源双控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

四、加强能源惠民建设,构建城乡绿色生活

将提高能源安全保障和居民用能品质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持续推进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享能源发展成果。

1、持续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底线思维,树立保能源安全就是保经济发展和保民生的大局观,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各类能源供应协调机制和信息安全发布制度,加强对电力、煤炭、油气等重要能源产品供应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控,保障能源生产、调度、输配、消费各环节安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能源消防管理体制,提升能源行业消防工作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和火灾防控水平,增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加强油气管道保护,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落实管道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管道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开展重点环节、关键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守住基本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有煤矿要在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安全监控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降低一般事故。

2、提升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电网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解决电网存量设备重过载、局部区域缺少电源布点、互联率偏低、设备老旧等问题;优化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低电压及停电问题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和提高电能质量,满足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到2025年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035%。

3、推进绿色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对标长株潭都市圈等省内先进水平,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居民区、公路沿线、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以及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力争在全市建成公共充电桩4000个以上。优化完善城镇燃气配送体系和服务体系,灵活采用储气罐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开展天然气“进镇入乡”,进一步提升天然气覆盖水平,到2025年争取实现3万人口规模以上乡镇普及天然气。

专栏3能源惠民建设重点

城乡电网巩固工程: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城乡配电网、农网巩固工程。

绿色生活配套设施:各县市区充电设施建设工程、天然气“进镇入乡”工程。

五、培育现代能源产业,提升能源治理能力

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落实好国家和湖南省能源体制改革部署,推动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1、培育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持续促进能源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倡导组建能源产业联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能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行业创新注入不竭动力源。着力打造智慧能源创新区,发挥大数据产业链优势,依托东江湖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超强的电力和带宽保障、稳定的地质结构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全国最节能绿色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湖南政务云基地和华南绿色数据谷,构建集数据存储、研发、交易、应用、计算机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等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到2025年实现产值80亿元。

2、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落实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进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嘉禾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制造园增量配电试点工作,积极争取经济开发区石盖塘工业园增量配电试点,建设公平、开放、有序的增量配电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扩大园区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落实好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天然气价格等的改革,加强天然气供应统筹调配,降低用气成本,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煤炭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智能化煤矿、绿色矿山建设。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领导,强化能源政策扶持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发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作用,统筹协调、指导推进规划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同联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各县市区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实。强化规划实施,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逐级下达落实。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范能源项目管理

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作用,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开展各项能源设施建设,有序开发利用能源资源,适时调整能源项目布局。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进行能源项目核准和备案。

三、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采取多种手段保障资金需求,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支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强化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资金,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新技术应用、农村能源等的财税支持力度。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的衔接,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合理确定能源项目用地指标,做好项目用地选址工作。

四、强化监督闭环管理,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加强监督考核,强化专项监管,完善长期监测、滚动调整和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按规定程序适时进行调整。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建立高效透明的能源规划实施监管体系。重点监管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实施闭环管理,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规划贯彻落实的全过程,提高规划推进、独立监督、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依据

《郴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属于能源领域指导性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要求,组织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本规划以“双碳”战略目标为总遵循,始终坚持清洁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促进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充分协调,合理制定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控制指标,实现环境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领域减排

本规划以构建多元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为重点任务,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发展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到2025年,预计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3%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41%左右。通过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将显著降低同等能源消费总量下的污染排放。

(二)能源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环境影响

能源发展客观上必然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如煤矿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导致土壤松散、耕地毁坏、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同时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油气管道建设可能对周围土壤、植被及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山地风电、光伏发电开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水电项目容易引起水文情势变化,可能会对流域内水生物造成一定影响;城市电网项目建设可能产生噪声污染和电磁干扰等。规划实施过程中,需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期间可通过采取总量控制、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等措施,预防和减轻能源发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规划能源项目在建设和运行全生命周期,将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行政监管、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实施能源生产、储运、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一)政策措施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和湖南省、郴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各项要求,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能源项目节能审查,对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审查的项目,不核准、不备案、不开工建设。所有能源建设项目要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投运过程要做到环保设施全负荷、全时段稳定运行。在交通、冶金、建筑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鼓励政策。

(二)管理措施

发挥转型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能源规划与电力、油气、可再生能源、土地、林业、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坚持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统筹“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工作,严格落实环评制度,准确把握环评重点,强化环评约束作用,加强竣工环保验收,依法开展后评价。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环评、施工期环境监管、后评价的有效衔接。加大环评违法处罚力度,依法完善违法项目环评手续,优化产能变化项目环评管理,促进环境问题整改。

(三)技术措施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积极运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输变电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安排防护距离,降低噪音、电磁辐射等环境影响。优化煤炭运输系统,采用点对点直达运输以减少中间环节和对环境的影响。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均按超低排放标准设计配建先进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积极发展油气管道运输,最大限度避免公路、水路运输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增强油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完善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爆炸、泄漏、火灾等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完善能源储备系统,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标准设计建造,设置消防、绿化、防渗、防溢、防泄等防护措施。

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预期到2025年,全市能源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消费、加工转换、运输存储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最大程度降低,能够实现各项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任务。能源发展更加清洁低碳,能源与生态协同发展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为打造美好郴州提供坚实支撑。

附件1郴州市“十四五”能源拓扑组图

5.png

图1 郴州市2025年220kV及以上电网接线示意图

6.png

图2 郴州市2025年天然气管网图

7.png

图3 郴州市2025年风电项目示意图

8.png

图4 郴州市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示意图

附件2:

郴州市“十四五”能源规划重大项目表

9.png

郴州市“十四五”能源规划备选项目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储能查看更多>风光储查看更多>新型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