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聚焦两会 中国碳中和将如何发展?

2022-03-11 08:53来源:朱子说碳中和作者:朱子关键词:绿色低碳碳排放碳足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是“碳达峰、碳中和”第二年被写入中国政府报告,回顾过去,面对“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的挑战,中国已经积累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那么这些宝贵的经验该如何被凝练、总结、沉淀,今后,中国碳中和又将如何精细化发展?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被热议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中,我们或许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来源:朱子说碳中和 ID:zzstzh2021 作者:朱子)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含碳量”

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被提及了13次:

过去一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有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定调,“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的议案、提案更是络绎不绝,在此,我们摘录一些热度较高的,与能源相关的议案、提案,期待一下,哪些会落地成文?

“煤”的降碳改造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润安:《促进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现代煤化工先发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煤化工产业示范引领优势,科学谋划、部署下一步煤化工产业发展。在“高端化”方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煤基新材料延伸产业链项目,生产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多元化”方面,加快从单一的油品和聚烯烃产品向“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变,积极发展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和高等级碳素材料。在“低碳化”方面,利用绿电、绿氢等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发展,探索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路径。”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港华智慧能源董事局主席李家杰:《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推动高耗能行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助力国家碳中和》

“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绿色能源是智慧减碳技术的基石。数字化和绿色化也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做好“双化协同”工作,推动智慧减碳技术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顶层规划、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通过顶层规划,建立智慧减碳技术建议清单,同时建立技术价值评判标准。依据具体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智慧减碳技术减排潜力和带来的潜在利润空间,帮助企业做技术选择和战略决策。比如:新型光伏、大规模储能、绿电制氢、天然气管网掺氢、能源数字化等技术。

二、建议政府机构、能源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构建行业级碳排放监控平台。通过该平台对于高能耗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智慧减碳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建议重点鼓励高耗能企业应用智慧减碳技术清单内的技术。对使用清单内技术,并取得减碳效益的企业在税收、碳配额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例如对达到国家有关评判标准的企业进行碳配额二次分配奖励。

四、建议成立国家级专项扶持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减碳技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重点投资列入智慧减碳技术建议清单内的技术。

五、建议分行业打造智慧减碳示范企业。重点从企业碳中和规划设计、智慧减碳技术应用路径、产业协同优化等方面总结经验,形成行业模式进行复制推广,为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基于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事实,坚持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同时努力让煤炭资源在新形势下“老树开出新花”。

碳中和新命题下“算账"、"考核”方式的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需要重点算好“西能东输”的经济账、“产业转移”的效益账、“固碳增汇”的生态账。》

"一是加大跨区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设,落实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担相应清洁电力发展责任。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建设,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在地区层面,一方面稳步提升东部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形成西部稳定输电、东部稳定消纳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发挥东部技术资金优势,支持西部重点发展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调峰能力。

二是以单位GDP碳排放考核带动换道领跑,让清洁能源产业在西部就近壮大。西部要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产业规划中既要免短痛更要避长痛,警惕能源禀赋可能带来的产业锁定,把单位GDP 碳排放作为产业承接的新标尺,让风光电等产业就近布局,带动当地摊薄工业碳强度和扩大就业税收。此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中西部共建零碳产业园,吸引东部优秀制造企业入驻,把零碳产业园绿色用电的碳排放和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优势。

三是做实碳贡献的量化和补偿。扩大西部地区风光电发展的土地供给,让西部减碳贮碳固碳地区得到更多实惠。荒漠减碳、生态固碳,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由于价值核算分摊的困难,西部大都存在生态补偿不足问题。建议引入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等标准,摸清生态碳汇家底,让西部的碳贡献可度量、可核算:形成合理生态补偿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做到添绿又生金;按“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将西部生态碳汇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从固碳和增汇潜力中得到更多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润安:《尽快制定出台关于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及能量消耗的计算标准和统计规范,明确考核方式》

“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尽快制定出台关于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及能量消耗的计算标准和统计规范,明确考核方式,使其成为指导项目列规的政策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惜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双碳”战略落地,不能搞“一刀切”》

"一是始终坚持“稳”的总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刻认识到碳中和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切忌运动式地“减碳”,甚至暂停所有新项目审批,这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尤其在一些相对落后欠发达的地区,更要科学平衡好降碳和发展、转型和安全的关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双碳”战略落地,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会导致落后地区的发展步入“恶性循环”,加剧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二是加快推进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项目进度。实施“双碳”既不能影响能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不能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为保证新旧产能平稳过渡,国家应坚持“先立后破”原则,首先大力鼓励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对一些工艺先进、技术领先、节能低碳、能顶替进口项目的审批进度,即使是产能过剩也不能对新项目搞“一刀切”不审批,要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投资建设,在此基础上有序淘汰现存的落后生产能力,从而有效保证产业政策调整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不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符合当下中国发展实际的路子。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源管理,采取奖惩、限制等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改,采取国内或国际先进的节能工艺与设备,加快淘汰落后技术,提高能效水平。对一些传统行业,要求企业制订分阶段节能目标,引导企业对发展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并为企业节能战略可操作性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还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双赢局面。

四是加快推进石化行业集约式发展。石化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国家实施“双碳”战略落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走集约式发展道路,建设高度集中的石化产业区,是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建议借助国家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期,加快推进石化行业科学优化布局调整,按照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建设高度集中、大型、世界级、炼化一体化的石化工业区,加快打造具有世界一流规模、世界一流竞争力、绿色发展示范的石化产业基地。"

去年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日子还让我们记忆犹新,对此,吴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底有的地方实施了粗暴的‘双控’措施,不仅影响了企业生存发展,也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干扰,这种政策实不可取。”他强调“实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够快速有效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曾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用电≠排碳、用能≠排碳”的真相反复被重申,相信“用电与排碳”之间的这笔帐怎么算、怎么考核在今后会有很大的不同,碳足迹产业将在今后得到长足的发展。

“能源”这碗饭怎样端得更牢?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多措并举,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

“当前全球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我国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近一年来,碳酸锂涨幅超过7倍。目前,欧盟已将锂列为14种关键原材料之一,美国将锂作为43种重要矿产资源之一,中国将锂定位为24种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国家安全战略时,明确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锂资源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正确认识和把握锂电池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只有锂资源的供应链安全了,“能源”这碗饭才能不在源头被人卡脖子,才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当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具备毫秒级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的优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短,可提高电网事故快速恢复能力,减少负荷损失,在电力系统的源、网、荷侧都可根据需求灵活部署,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路线。

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容量电价是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储能电站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目前,针对抽水蓄能国家已经出台了容量电价机制,但对于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型储能,却无法同等享受容量电价政策,面临不公平竞争,发展速度和质量严重受限。

建议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参照抽水蓄能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储能的健康发展。"

电化学储能行业对现代电网质量的意义不言而喻,除了各地陆续出台的补贴等政策倾斜,引入市场化的手段不失为一种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朱定真:《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

“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离不开以专业观测为基础的科学调度。精准预测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期,也离不开精密的观测数据。呼吁做好建设国家风能太阳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这一基础工作,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风光的日前预测准确度最大也之只能做到40%,而日内预测,却能达到80%以上。通过大数据建立一个关于风能和光能的精确预测体系,对于电力架构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换句话说,这对于加大电网弹性,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非常有必要。

写在结尾

种种事实表明,论意识形态渗透与舆论作战,欧美国家一直都有较大的投入,不论是人权、主权、环保,还是体育、舞蹈、音乐,它们有多“双标”我们都已经说累了。前期它们所倡导的“碳中和”,最大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国家利益分配(把脏活累活派给发展中国家,把最大的利润留给自己),试图利用诸如“碳税”之类的手段作为竞争壁垒,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在俄乌冲突的当下,恐怕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碳中和”的宣传声量会小很多(毕竟完全依赖自产新能源还得假以时日,而回头依靠化石能源更解燃眉之急),而中国正好接过“碳中和”的大旗,摇旗呐喊并坚定地走下去,快速发展自身的零碳经济,颇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的意味。

两会还在继续,从被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及的频率来看,“碳中和、碳达峰”是妥妥的热门关键词。然而,从提出到被认可到真正落地成文,仍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我们静观其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低碳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碳足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