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广东赫兹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尚与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就接地保护技术进行详细交流风电场接地保护技术变革
随着风电场容量的增加,架空线路长度增长,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架空线路的接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可能发生相间或两点接地短路故障,导致风电场大面积停机,极大影响风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集电线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难就难在很多接地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或被检测出来,故障长时间存在,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进一步扩大了灾害范围。”高尚总经理对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说,“可以说,不论中性点接地方式如何,准确检测高阻接地故障,对风电场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当前风电场多采用传统的小电阻接地保护方式,目的是为了发生接地故障时快速跳闸。但事实上,受限于早期技术条件,当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一些接地故障并不能及时跳闸,反而会造成故障累积,导致更大的灾害发生。因此,随着风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基地化建设趋势,基于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接地保护技术在风电场中的应用就变得尤为必要。
针对该市场需求,赫兹曼联合瑞典HM公司联合开发出基于“相电流法”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技术,并在国内市场进行推广,该技术解决了风电场集电线系统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的难题,它具有以下特点:
仅需三相电流互感器、对精度无特殊要求;不需零序电压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
高灵敏度,有效检测12000欧姆的超高阻接地故障;
有效检测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具备加速跳闸功能);
具备导线断线保护功能;对被保护设备进行绝缘监测,早期故障诊断,实现状态检修;
故障实时检测,检测时间≤60ms;
应用范围广(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及不接地系统)。
当前,赫兹曼相电流法单相接地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已得到验证,并通过国家电网配电网智能化应用及关键设备联合实验室检测,赫兹曼“相不对称型单相接地故障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结论为: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及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该装置对12000欧姆及以下过渡电阻的接地故障检测正确率、对电弧类接地故障检测正确率、对经水泥地的接地故障检测正确率、对经泥土地的接地故障检测正确率均达到100%。
已具备大规模应用基础
数据显示,10kV配电网接地故障占配网故障的6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占到了80%以上。进一步提升接地故障检测水平、故障定位能力,对提升供电可靠性意义重大。
“相较于小电流选线技术30-40%的平均准确率,相电流法小电流接地保护技术的准确率超过95%,这是我国继电保护领域的质的飞跃。”高尚总经理由衷地说,“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储备来看,小电流接地保护技术已经具备了在国内更大范围推广的条件。”
目前,赫兹曼相电流法小电流接地保护技术已经在国网银川、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据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洪凯介绍,2021年6月,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兴庆分公司两座变电站所属10千伏系统,在38条电缆线路首级环网柜进线间隔安装了高精度小电流接地保护装置。截止2022年1月,已正确检测各种接地故障100余次,两个变电站10千伏系统为接地故障相转移(FPE)方式,即”主动干预式“;2021年9月开始,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开展了接地保护投跳闸的示范应用,高精度接地保护充分发挥作用,共切除接地故障21次,正确动作率100%。
2020年6月,此项技术首次应用到辽宁电网66千伏系统16条线路,当年8月国网辽宁电力公司进行了实际电网人工接地试验,在消弧线圈各种运行方式经不同介质接地的工况下,接地保护正确动作率达98%、误动率为零。
高精度接地保护首次应用于辽宁电网66千伏系统
在技术先进性引领下,赫兹曼已经成为小电流接地保护领域的主要企业。在高尚总经理看来,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小电流接地故障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今,电网企业高度重视小电流接地故障保护问题,未来赫兹曼也将大力推广该项创新技术,推动接地保护相关标准制定与完善,助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本周风电行业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精心整理了2022.2.28-3.04要闻,以供大家参阅。突发事故!某项目“2·26”一起风电吊装事故2022年2月26日,某风电项目吊装过程中发生主吊大臂折断事故(疑似800吨吊车折臂倒下)。据了解,当时该车正在进行风机吊装作业,吊友推测可能是被超起拉翻!通
目前主流的一些叶片技改类产品,像叶片延长、扇叶、前缘延长,还有尾沿的机翼、气热除冰,包括电加热除冰、涂层等等。针对这些产品,我们从设计、安装、有效评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风险。——华能清能院风电改造部业务经理张林伟2月24-25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广东赫兹曼科技有限公
春寒料峭东风至,万象更新阳气生!2月24-25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广东赫兹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上海小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运维管理保障、技改提质增效、叶片性能优化、风电人才培养等主题深入研讨,吸引了业内诸多专家学者
截至2021年底,我国风电装机达3.28亿千瓦。当前,我国风电在役机组数量超过15.5万台,按照风电行业质保期平均5年推算,2016年以前并网的约1.5亿千瓦风电机组已经悉数出了质保年限。随着运行年限增加,以运维技改、性能升级、退役回收为主的后市场业务急剧攀升,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据行业报告预测显示
盛夏之初,百业兴旺!2021年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以“数字化转型·建绿色配电网”为主题的“第二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行业在不断发展转型,北极星也在紧跟产业发展的脚步。目前,北极星已覆盖新能源、碳交易、综合能源服务、环保等新兴行业,并通过网站、APP、新媒体及视频平台实现多端一体的业务模式,为行业提供资讯传播、求职招聘、会议交流、产业培训、职业教育、电子商务等服务。”——北极星总裁周荃
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将于2021年6月8-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以“数字化转型·建绿色配电网”为主题的“第二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8月3日,经省经信委批准,由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振威展览股份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6第十四届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展会以能源互联网时代的智能
报载千家万户一线牵,千灯万盏一片情。万家灯火下的佛山人民,正享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服务。佛山供电局在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上,勇夺全国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供电企业可靠性评价中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全国供电可靠性A级企业殊荣。国家能源局2015年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
6月30日,历时5天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博览会上,中国华电“矩阵式”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6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16家直属单位和1家基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受到众多中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青睐。为此,中国华电微信公众号推出
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来自全球的优秀风电企业齐聚一堂,共商风电发展未来。会上,金风科技荣获GWEC颁发的“行业领军者”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风电行业中持续推动市场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彰显了获奖企业在风电行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贡献。G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远景能源凭借在再生能源领域持续的创新、卓越的全球市场领导力及对全球零碳转型的坚定承诺,荣获GWEC“行业领军者”大奖(SegmentChampionsAward)。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远景能源技术实力的有力认可,更是对其推动全球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强势登陆我国海南、广东等地。明阳集团位于上述地区及广西区域的36个风电项目、包括“明阳天成号”、“明渔一号”等在内的1205台风电机组受到直接影响。凭借机组过硬的抗台风技术和运维团队周密的应急部署,“蝴蝶”过境期间,1205台风机全部经受住考验,实现了设备零重大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会议通知各相关单位:风资源技术作为贯穿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当前行业面临风电市场化交易、开发环境条件多样、理论研究迈向无人区、供应链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的
继2024年完成国内首个欧洲漂浮式5MW机组交付、助力法国大西洋示范项目后,兴蓝风电于2025年仲夏再下一城#x2014;#x2014;与英国H科技达成深度合作,成为其风电项目的独家设备供应商及能源转型合作伙伴。此次合作标志着兴蓝风电十五五全球化战略的实质性突破,更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英国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浪潮蓬勃兴起的当下,入驻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聚焦涉网检测与质量验证核心业务,为盐城乃至全国风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正向着行业内重要公共服务平台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国内涉网检测能力领先的专业机构,中心实验室
近日,龙源电力“极端气候下风电机组防除冰技术攻关与工程化突破”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研发的风电机组防除冰成套技术可有效降低风电场的覆冰损失,提升风电机组出力和可靠性。在寒冷潮湿天气中,风电机组叶片容易附着冰层,导致重量增加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