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管理碳数据管理评论正文

碳排放数据造假再曝光 核查机构责任加重后何去何从?

2022-03-17 09:08来源:老汪聊碳中和作者:低碳老汪关键词:碳核查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天,生态环境部官方公布了中碳能投数据造假的事件(详见:生态环境部公开四家单位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顺带公布了一些核查机构在核查过程中失责的问题。数据造假这个事件其实早在去年7月份就发生,并且在那时已经对外进行了曝光。本来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又杀了个回马枪,从更高的层面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紧接着,生态环境部昨天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数据报送工作及核查相关要求进行了安排。

前脚公布去年数据造假事件,后脚就安排今年数据报送工作,可以说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估计今年基本不大可能出现数据造假事件的发生,但对核查机构的要求可能就比往年高了许多。拿着卑微的报酬,背着不该背的锅,再加上越来越重的责任,碳核查这个行当会否还有人坚守?

首先是数据造假,其实在我看来,这次把数据造假和核查不尽责放一起我觉得有点不合适。会给人联想到正是因为核查人员的不尽责才导致数据造假的事件发生。

作为曾经的过来人,我觉得核查机构有点冤,核查人员要求提供三方机构的检验报告,对方确实提供了三方机构盖了章的检验报告,这基本就是作为碳核查员的工作边界了。因为伪造证书这属于违法行为,跟私刻公章性质是一样的,应该是按照违法行为去追究责任。它已经超出了碳核查的工作边界,如果业主出具的任何凭证资料都需要核查机构去验证其真实性,那核查员基本恐怕也具备当侦探的资格了。

再说说工作报酬。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一个企业的平均核查费用只有1-2万,连咨询机构为企业编写碳排放报告都比这高,业内收个十万八万是常事,二者的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都是严重倒挂。在这种情况下,核查机构很难养很多全职的、资深的核查人员。所以大多都是采取外包,然后留几个资深的核查员做TR(技术审查),外包人员一般都资历较浅,报告质量自然难以保障。

还有工作机制,现在的碳核查都是一个一个省集中采购,而且时间一般都卡得紧的很,恨不得今天中标明天就把所有报告上交了,一些核查员逼得一天之内要搞出两个甚至三个报告出来,在这种工作节奏下,我们怎么去保障质量?

最难的我认为还是人才保障。在没双碳目标的时候,因为碳圈除了碳核查确实没什么可做的,所以即使再苦再累也有很多优秀人才在从事碳核查工作。

但是,随着国家的双碳目标的提出,它带动着整个双碳行业的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成倍地上涨。而碳核查相关费用几乎没有任何上涨,甚至还有下跌趋势。

一方面双碳的其它业务量价齐升,另一方面核查相关业务责任越来越大,收益却越来越低。核查公司自然用脚投票,纷纷放弃核查业务。双碳头部企业中创碳投已经官方宣布不再从事碳核查业务,除此之外还有几家大的民营机构也纷纷退出,那些国有认证机构虽然没有退出核查业务,但也存在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所以估计今年核查人员总体专业水平可能大幅低于往年。

有人会说,需求不变,供应少了,那自然价格就会起来吧?

此言差矣!我想即使所有老核查机构和核查员退出,仍然会有不少人为碳核查业务争的头破血流,哪还有什么涨价的可能?究其原因,是因为碳核查目前仍属于“零门槛”的业务。

我之所以加了个引号,是因为这个门槛看起来是有的,但都是些软门槛,只要有肯费心,这都不是问题。重点在于对实施核查的人,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这就是个大的问题。

碳核查这个工作可以说它很难,也可以说它很简单。很多人看完核算指南都会觉得不过如此,也就小学生级别知识水平,给个核查报告模板分分钟就能上岗,但实际到了现场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只能按部就班收资料,照着模板填数据,可能心里还美滋滋,核查真顺利没有现场发现问题,碳核查也不过如此,钱少点也无所谓,而实际上问题可能一大堆。资深碳核查员去到任何厂开个十个八个不符合那都是常规操作,怎么可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只会念稿的人上场当主持人一样,如果从头到尾都只需要念稿的话,其实看不出跟高手有什么差别,但现场瞬息万变,怎么样处理好现场不可预料的事情才是作为一个主持人的基本功。但你确实找不到什么量化标准来评判一个主持人的好坏。所以不管有多少人离开,都会有更多的人进来。

一位朋友在我的朋友圈评论道,“低费用、高要求,碳核查工作跟公益事业差不多了。”

确实,一方面其它双碳业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碳核查责任加量不加价,还有一大堆劣币排队等着驱逐良币。在这种环境下,你还会坚守碳核查这份“公益事业”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核查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