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天然气评论正文

油气月报 | 一文尽览油气行业大事(2022年1-2月)

2022-03-21 08:32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杨永明关键词:油气石油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1

市场方面,2022年1-2月份我国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新疆等地获重大油气发现,为油气增产提供接续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多个新签长协助力天然气保供,中俄油气大单增强我国油气供应能力。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和惠州LNG接收站项目正式获批,山东管网东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已历经五轮调价窗口,五连涨后汽柴油分别累计上调1875元/吨、1805元/吨。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杨永明)

2

政策方面,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7项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支持贵州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在部署的主要任务中多处涉及发展贵州非常规油气。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

3

企业方面,2022年1月,三大石油集团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月24日,中海油A股IPO上会,接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公司人民币股份发行申请已获通过。

产供储销

油气生产增速加快,海上油气成重要的能源增长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原油方面,生产稳定增长,进口由增转降。1-2月份,生产原油3347万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6.7万吨。进口原油8514万吨,同比下降4.9%,上年12月份为增长20.1%。原油加工量略有下降。1-2月份,加工原油11301万吨,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年12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1.5万吨。

天然气方面,生产保持增长,进口下降。1-2月份,生产天然气3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3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986万吨,同比下降3.8%,上年12月份为增长4.6%。

2月13日,中海油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该气田量身定制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后每年可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原油产量增量超过全国增量的80%,2022年产量将不断提升。中国海域是勘探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将不断提升,预计原油产量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天然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

新疆等地获重大油气发现,为油气增产提供接续资源

塔里木盆地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1月26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的两口重点探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其中,顺北801X井近日试获日产油气当量1007.6吨,此前部署的顺北8X井获日产油气当量1128.6吨。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在该地区实施勘探开发的西北油田分公司先后发现塔河油田、顺北油气田。其中顺北油气田储层平均埋藏深度超过7300米,是世界上埋藏最深的油气藏之一,勘探开发难度大。该油气田2020年建成百万吨产能,截至目前累产原油333万吨、天然气14.97亿立方米,是中国石化“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

中原油田、江汉油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1月12日,中原油田首口页岩气专探井——普陆页1井在试气作业中获日产10.4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在普光东向斜侏罗系千佛崖组落实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6500亿立方米,这是油田在川东北工区实现的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1月18日,江汉油田部署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红星地区的页岩气预探井红页2HF井,已连续试采生产20天,日产页岩气保持稳定。这是部署在该地区的又一口产量稳定的页岩气探井,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的勘探潜力。目前,江汉油田已提交该地区首批页岩气预测储量1051.03亿立方米。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与借助“页岩革命”实现能源独立的美国相比,规模增储和商业开发的难度极大,实现页岩资源的规模效益开发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看,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从资源供应看,全国储气库库存、沿海LNG储罐罐存、国家管网公司管存一直处在高位运行。从需求保障看,落实供暖季合同量超过1700亿立方米,北方地区取暖等民生用气得到充足稳定供应,燃气发电、化肥生产等重点领域用气也得到较好保障。从价格运行看,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基本稳定,用气高峰期甚至同比下降,远低于全球市场气价水平。居民生活等民生用气价格保持稳定。

各大油气企业采取系列保供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期间,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采气量达13.2亿方,单日采气量峰值突破2400万方,创历史新高。截至2月底,2021-2022年供暖季中国石化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新增地热能供暖能力1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中国海油高栏、横琴两个终端已外输海气超25亿方,日外输量从平日的1600万方/日提升至2500万方/日,创历史同期输气纪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全力保民生,截至今年2月28日,冬供期间输气量首次超过百亿方,达到101.4亿方。

新签长协助力天然气保供,中俄大单增强油气供应能力

国内首个五年期天然气中长期资源购销协议签署。1月28日,中国海油携手广东省华润燃气、华电、国家电投、佛燃能源、广州燃气、广州协鑫等12家大型城燃和电厂用户,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签署5年期中长期LNG资源购销协议。此次签约总量共计1000万吨,200万吨/年,是国内资源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签署的首个创新长期LNG资源购销合同。中国海油此次携手下游客户签署中长期购销协议,是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推动天然气中长期购销合同签订工作号召,探索天然气保供稳价新模式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切实发挥中长期合同“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在发挥中国海油国际资源池优势的同时,为广东省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两家中企与俄签署北极2号LNG长协,锁定供应超2000万吨。1月11日,新奥集团与俄罗斯诺瓦泰克签署关于北极2号LNG的长期购销协议,协议期限11年,每年供应量60万吨。同日,浙能集团与诺瓦泰克签署关于北极2号LNG的长期购销协议,协议为期15年,年供应量100万吨。此次两家中企与诺瓦泰克签订的协议,涉及LNG供应量2160万吨。2021年,中国石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深圳燃气、国家电投和佛燃能源等多家中国能源企业,均与国外油气公司签署了LNG长协。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LNG进口国。202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中俄能源贸易进一步深化。2月3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俄气将经由中俄远东线,向中国石油供应高达10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这是继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供气后,双方在管道天然气贸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2月4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3》。俄罗斯将继续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应1亿吨原油,为期10年。截至2022年1月,中国石油自俄罗斯进口管道原油累计超过3亿吨,天然气超过150亿立方米。

上述合作文件的签署,将进一步夯实中国东北和西北能源通道成果,为深化中俄油气领域长期合作筑牢根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果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出口受阻,中俄油气合作不仅保障了俄罗斯出口顺差不至于断崖式下跌,而且有利于中国能源供应保持稳定。

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海两座LNG接收站正式获批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为气化江西再添新路径。1月7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在江西首次通过省一期管网实现向南昌燃气平稳供气。昌北分输站南昌燃气分输支路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量超5亿立方米,投产后各方天然气资源由西气东输管道转供进入一期管网市场,呈现出上游资源的多元化,可有效缓解江西省天然气资源紧张局面,进一步提高江西省内天然气保供能力,推动“气化江西”战略实施。

山东管网东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2月26日,山东管网东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龙口市开工。东干线项目总里程约524.5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39亿立方米,途经烟台、青岛、潍坊、日照、临沂5市13区县,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直接与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龙口LNG接收站、山东管网南干线实现联通,并通过南干线与中原储气库群实现联通,远期还将与山东管网西、北干线及国家管网干线管道等实现互联互通,将打通优质海外LNG资源向内陆输送通道,为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提供强有力保障。

国内将再添两座LNG接收站。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两份核准文件,同意建设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和惠州LNG接收站项目。其中,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位于莆田市湄洲湾港东吴港区,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565万吨,总投资约52.63亿元。惠州LNG接收站项目位于惠州港惠东港区碧甲作业区,归属于广东惠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接收站最大接收能力为610万吨/年,总投资66.36亿元。两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合计超过1100万吨,总投资近120亿元。

相对于管道气,LNG方便运输、机动灵活,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主力气源和重要调峰气源。“十四五”期间,沿海LNG接收站项目将密集上马。据光大证券2021年12月研报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LNG接收站22座,总接卸能力8700万吨/年。目前正在建设 LNG 接收站17座,合计产能7230万吨。预计到 2025年,全国LNG 总接收能力将超1.6 亿吨/年。届时我国LNG接收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成品油价年内迎来五连涨,汽油价格进入9元时代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信息,自2022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59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62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62元。截至目前,今年共开启5次调价窗口,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经历五连涨,全国汽、柴油价格每吨累计分别提高1875元和1805元,比年初分别上涨21%和23%。部分地区95号汽油最高零售价突破9元/升,创历史新高。

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情况,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3月3日至3月16日)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大幅上涨13.32%。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随之上调。

行业政策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

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规划》明确了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7项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在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方面,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实施煤矿、油气田、油气管网、电厂、电网、油气储备库、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推进微电网等智慧能源技术试点示范应用。

国务院支持贵州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

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贵州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意见》部署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其中多处涉及发展贵州非常规油气。一是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矿业权出让+登记”制度,完善“净矿出让”机制,建立健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减免出让收益和相关税收等激励机制。探索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新机制。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能源、矿产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二是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入黔”,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探索实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有序开展煤炭地下气化、规模化碳捕获利用和岩溶地质碳捕获封存等试点。四是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推进川气入黔、海气入黔等工作。加快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利用,推进黔西南、遵义等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

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一是组织全面签订和履行好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及早落实资源,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今年将推行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目的就是要把民生用气保障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二是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为重点,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夯实国内资源保供的基础。三是加快提升储气调峰保供能力,压实各方责任,加强调度和考核,全面推进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增强高峰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多元稳定的进口供应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设施能力建设,保障进口安全稳定。五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运行效率。六是做实做细“压非保民”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必要时精准有序实施,确保民生用气需求得到满足。

企业动态

三大石油集团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1月,三大石油集团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分析2021 年暨“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作成果,部署2022 年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营业务,确立全年工作方向。在能源发展转型期,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依旧是三桶油的压舱石,油气业务是当下以及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旋律。在主营业务上,中国石油突出专业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其中,油气和新能源板块要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天然气产销衔接,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有效发挥中油技服“一体两面”作用,着力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中国石化突出稳增长保效益,全力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其中,油气业务要在稳油增气降本提效上取得更大进步。中国海油锚定产量“稳中有升”,着力推动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再创新业绩。净产量目标为6~6.1亿桶油当量,比上年增长5.3%~7%。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新发展路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能源发展和产业格局的转型调整期。三大石油集团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国石油落实中央“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以“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为核心,强化炼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奉献清洁能源。中国石化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力争在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奋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中国海油把构建“双碳”制度体系作为紧迫任务抓紧抓实,把打造“零碳”油气产业链作为现实路径抓紧抓实,把推动新能源新产业发展作为转型方向抓紧抓实,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良好开局。

中海油A股IPO首发过会,拟300亿元加码油气布局

2月24日,中海油正式IPO上会,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公司人民币股份发行的申请已获通过。公告显示,本次中海油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拟发行不超过26亿股,募资不超过350亿元,用于圭亚那Payara油田、流花11-1/4-1油田、圭亚那Liza油田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并补充流动资金。

中海油自成立以来,一直追寻国际化发展道路。2001年2月,中海油先后在纽交所和港交所挂牌上市,从此登上国际资本大舞台。但受美国制裁影响,2021年年初以来,包括中海油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陆续从纽交所退市。而此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已发展得更具吸引力,2021年9月,中海油表示计划发行人民币股份并于上交所主板上市。随着此次中海油IPO过会,“三桶油”将齐聚A股。对回归A股,正如中海油此前所言,这将使公司在维持国际发展战略的同时,通过股权融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完善资本架构,提升企业形象,更好地满足公司资本支出需求,拓宽融资渠道。

低碳项目

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

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中国石化于2021年7月启动建设,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示范项目有26个,每年可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

2月8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举行全面启动仪式。该项目包括新建120万吨/年乙烯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改造9套装置,停运7套装置,是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实现绿色生产。

面对能源行业的深刻变革,以及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中国石油坚持做优做强、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业务发展,推动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碳减排。项目实施有利于推进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延伸地方石化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