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202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会议以“聚焦新形势 服务碳达峰”为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研讨宏观经济形势、财政金融政策、能源转型发展、电力形势分析预测、电力市场建设与交易等方面内容。
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分产业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增速分别达到16.4%、9.1%、17.8%。在电力需求大幅度增长的同时,2021年下半年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拉闸限电现象。从全年来看,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2022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不太乐观。从国际来看,全球疫情依然在持续蔓延,导致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始终在高位波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国内需求持续收缩,供给压力较大,因此经济增长的预期转弱。与此同时,近期国内疫情反复,部分地区疫情较为严重,这也会极大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而能源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转型不断深化、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持续增加、电力供需平衡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保供压力
根据中电联预测,预计2022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大约为8.7—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9.5万亿千瓦时。而电力供应方面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3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首次达到总装机规模的一半。
然而电力装机的增加也并不能环节电力安全保障的压力。根据中电联预测,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时段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不仅仅是2022年,整个“十四五”期间的电力供需偏紧都不容小时。刚刚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区域能源供给保障和互济能力建设,着力解决东北和“两湖一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煤炭、电力时段性供需紧张问题。”除了“两湖一江”,东北地区也要积极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多元化利用,完善中俄东线配套支线管网,减缓东北三省煤炭产量下降速度,建设蒙东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提高滨洲线、集通线运煤能力,结合电力、热力需求有序安排煤电项目建设,加强冬季用煤用电保障。其他地区,加强能源供需衔接,有效解决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紧张等问题。
持续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可以更多的满足电量增长和电量结构的变化,但是难以满足电力负荷的需求。新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在时间上不匹配,在空间上也并不完全匹配。因此从保供的角度来看,不仅需要新能源的增长,也需要传统电源的增长。
传统电源的正确认识
2021年,煤电以47%的装机占比,贡献了超过60%的发电量。在国家电网区域,煤电以48%的装机占比提供了62%的发电量,更是支撑了75%的高峰负荷需求。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限电现象,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煤炭价格过高、供给不足造成的。
无论是中央,还是行业内,都开始逐渐认识到了煤电作为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的压舱石作用。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专题座谈会。会议明确“切实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国家能源电力安全保供。”
即便是到了2060年,中国已经全面实现碳中和,火电等传统电源依然需要发挥一定作用。根据国家电网预测,未来传统的交流同步电源装机占比下降,但仍然占据相当比例。预计2060年同步电源(水、火、核、生物质、光热)装机容量达到25.5亿千瓦,占比36%;发电量7.8万一千瓦时,占比49%。出力占总负荷的25%~79%;出力占比高于40%的累计时长达到全年的84%,高于50%的市场将达到53%。
未来新变化
在明确了煤电的地位和作用的情况下,煤电的发展会从主题电源逐渐稳步地向调节型电源转变。煤电机组应尽可能按照“增机减量”的思路安排运行,增加装机满足电力平衡要求,减少发电量,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
作为调节型电源,煤电机组无疑需要更多的灵活性改造。但这同时也需要完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补偿与交易等政策,让煤电企业能够获得足够收益,引导煤电充分发挥容量效应和灵活性优势。做好煤电的延寿管理。
当然,肯定煤电的兜底作用也是建立在电源结构全面清洁转型的基础之上。根据中电联预测,到2025年、203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4亿千瓦、5.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5亿千瓦、7.8亿千瓦。
电源结构变化的同时电网结构和电力市场也要有着相应变化。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存在体系不完整、消纳不健全、规则不统一、机制不完善、交易不畅通、风险意识不足等问题。需要全行业准确把握电力市场发展规律,深入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水平。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渐完善的同时,全面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持续提升城乡电气化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政策解读。交易价格机制能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价格上限为2元/千瓦时,即市场主体在实施削峰需求响应时段减少用电负荷,每少用1度电最高可获得2元补偿;邀约型填谷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新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四川电力市场2025年备选保底售电公司名单的公示》。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对四川电力市场2025年保底售电公司进行了征集,共收到20家售电公司申请。20家售电公司均符合遴选条件,现予以公示。名单如下(按综合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公示期为自本公示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25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答复文件明确,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参与市场存在的困难,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明确提出分布式电源可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答复文件明确,一是开展绿电直连。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明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迈入发展新阶段。(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其中,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按照河北省有关规定参与市场化交易。涉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度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结果,38家售电公司获AAA级,30家燃煤发电企业获AAA级,194家新能源发电企业获AAA级,4家批发用户获AAA级。详情如下:
在以集中竞价方式组织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中,源侧的电厂报量报价,然后根据申报价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形成单调非递减的供给曲线。而需求曲线在大部分地区都以垂直向下的负荷电量所代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该是本次交易的出清点,对应着出清电量和统一的出清电价。全部的出清电量对于申报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5年7月份电力用户市场注册情况的公告(交易注册〔2025〕085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许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占比持续攀升。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利用率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选取了美国加州与德国两个地区,分析梳理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一般规律;其次回溯了中国新能源消纳历程,
日前,甘肃公布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通知,新能源项目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价水平(以下简称机制电价)、电量规模、执行期限等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能源局、省工信厅明确。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市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许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占比持续攀升。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利用率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选取了美国加州与德国两个地区,分析梳理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一般规律;其次回溯了中国新能源消纳历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21时52分,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据了解,入夏以来,南宁、柳州、钦州、防城港、贵港、来宾、玉林、北海共8个地市电力负荷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钦州、防城港、来宾、玉林出现多次电力负荷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1284.3亿千瓦时,同比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发布2025年6月江苏电力运行情况通报。详情如下:一、全省发电情况截至6月底,全省装机容量22816.93万千瓦,含统调电厂14961.82万千瓦,非统调电厂7855.11万千瓦。6月份,全省发电量56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6%,年累计发电量3215.02亿千瓦时,同比
7月18日,大唐发电公布2025年半年度上网电量完成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3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0%,其中:大唐发电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截至6月底,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大唐发电发布公告称,上半年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大唐发电表示,本公司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整体超同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深圳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5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居民生活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2025年1-6月,深圳工业用电量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制造业
近期,国家电投、广东省电力开发、山西粤电、新疆粤电、湖南红太阳多个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电投新能源”),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的产业化全资子公司,负责实施国家电投“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量产技术开发”科研课题项目。项目团队不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