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喀尔巴阡山脉像一条卷曲的巨龙横卧在中东欧平原,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多瑙河谷开始,经波兰、乌克兰一直到罗马尼亚西南多瑙河畔。没有一座山脉像喀尔巴阡山脉一样在数百年短暂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如此频繁的世事变迁。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文 | 陈湘球 作者任职于中油国际管道公司)
从1772年开始,加里西亚领地随同波兰承受了四次切割,喀尔巴阡山脉东北角下的子民甚至找不到自己想忠诚的国家。他们没有归属,今天属于普鲁士,明天又被划到了奥地利,后天变成了俄罗斯人……每一次切割都能看到一个强悍民族的身影——东斯拉夫。东斯拉夫人在喀尔巴阡山脉山脚下,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国家——基辅罗斯,基辅罗斯的第一任国王奥列格大公曾经把军队打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不可一世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俯首称臣,奥列格更是把自己的盾牌钉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上,被当地的老百姓视作不可战胜的神灵……
但是来自遥远东方的忽必烈,打开了基辅罗斯公国的大门,用马背上的长枪掀翻了东斯拉夫的神灵,基辅罗斯公国从此支离破碎,只剩下西北边陲一个名叫“加利支—沃伦”的公国,依附在邻近的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旗下,勉强维持着独立。蒙古大汗称这大片收服的土地为“边区”,在斯拉夫语中发音“乌克兰”。但是乌克兰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事情。
“加里西亚”这个名字的历史不像“乌克兰”那样久远,这块地域原本的边界就不是那么清晰。1772年这块土地被切割给奥地利的时候,还没有名字。为了给吞并过来的新省份创造历史的合法性,哈布斯堡王朝政府将其命名为加里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加里西亚仍然是帝国最大的省份,它的面积超过81900平方公里。
加里西亚几乎没有所谓的自然边界,所谓的边界只不过是喀尔巴阡山脉沿着其南部边缘若隐若现的山脊,将其与匈牙利平原隔开。加里西亚不仅是奥地利面积最大的省,而且是人口最多的省,约占奥地利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四大群体:波兰人、鲁塞尼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和德国人。为了争夺在地区的发言权,每个群体都在毫无节制地通过移民和生育扩充人口,造成整个地区的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843年只有450万,到1900年增长到730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超过了800万,人口密度仅次于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德国。
在这四大群体中,波兰人最具多样性,他们在家里说立陶宛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或德语。也许是因为语言上的优势,波兰人最终掌握了在这个地区的话语权,他们拥有土地,又是贵族,甚至主导了加里西亚的饮食文化。其精英阶层在维也纳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和影响,波兰贵族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政治权利。
早期石油工业
在历史上,加里西亚曾经是一个石油王国,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持续几十年的能源斗争,一直到今天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追根溯源,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1900年在中东广阔的油田还鲜为人知的时候,这里已经变成了石油城,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产油区。加里西亚像一块宝石,闪耀的光芒跳动在每个石油钻探者的舌尖上,喷薄而出的黑色石油,打造了很多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一个接一个成功的故事吸引着欧洲各地的少男少女来到这里,追逐由打工者变为投资者的梦想。
加里西亚与美国宾夕法尼亚油田几乎是同一时代的油田,加里西亚油田似乎还要更早一些。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煤油灯点燃以后烟雾呛人,散发出一股腐蚀性的气味,加里西亚利沃夫的一个药剂师和管子工设计出了使用玻璃灯罩的煤油灯,解决了冒烟和气味的问题,明亮的玻璃灯罩还可以挡风,让灯芯的火苗不再随风跳动,“机关灯头”还能通过调节灯芯的高低来控制亮度。美孚公司纽约的一位煤油代理商在维也纳看到了这盏神奇的煤油灯,把它带回了美国,美孚公司将其发扬光大,变成工艺装饰灯具送入上流社会家庭,让美国从此进入了“新光明时代”。
尽管如此,欧洲的社会批评家和知识分子并没有把加里西亚的石油盆地比作“东欧的宾夕法尼亚”,更多的是把它比作“加利福尼亚金矿”。加利福尼亚淘金热让“几乎所有的企业停止了营业,海员把船只抛弃在了圣弗朗西斯科湾,士兵离开了营房,仆人离开了主人,涌向金矿发源地,农民典押田宅,拓荒者开垦荒地……”
这似乎是加里西亚油田的真实写照,早期在加里西亚的石油工业中,要想成为一名投机商人是很容易的,只需要一架梯子、一个辘轳、一把鹤嘴锄、一把铲子、一根绳子和一个桶就可以开门营业了。人们对石油的盈利能力持乐观态度,因为挖一个坑就会有石油冒出来,人们坚信石油的储量是无限的。
根据艾莉森·弗利格·弗兰克所著的《石油帝国——奥地利加里西亚的繁荣景象》一书的记载,1876年,加里西亚的47家炼油厂只有7台总计38马力的蒸汽机。当加里西亚发现了一个新油田时,它立刻成为了一片活跃的景象。在获得一块面积通常为13至20平方米的地块后,勘探者会挖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洞,然后在洞内打上一圈两到三英寸厚的木桩,再将这些木桩像织篮框一样,用藤条一层一层加固起来,然后再继续深挖,再编织下一圈的篮框来加固。洞的顶上安装一个类似于中国的水井辘轳的装置,系上麻绳、接上木桶,用来运土和运人……这就是加里西亚的人所说的油井。
这种油井的掘进速度,每天不到0.2米。这种油井无法抵抗地下水和地面的压力,经常会倒塌或坠落,让在井底作业的工人丧生,尤其是井内的瓦斯气体,经常导致工人们煤气中毒、失去意识后窒息而死。
由于门槛低、开采方式简单,油田开发很难形成规模。而且不像是在中东国家,地下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中央政府通过签发开采石油的特许权,换取可观的特许权使用费。在加里西亚,地下资源属于土地所有者,没有昂贵的特许权使用费,便没有了资本的门槛,于是大量的小公司蜂拥而至,只要买到了土地,就可以开采石油。
根据保瑞斯莱夫(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的城市)网站公布的数据,1881年,共有204家不同的公司在保瑞斯莱夫及附近的村庄从事石油开采业务,这些企业一共控制了1462.74公顷土地,每个企业平均地块面积约为7.17公顷。但其中1351公顷土地都被松德斯豪森王子公司控制,除此之外,其他203家公司则分享着仅剩下的111.74公顷土地,平均每家公司只有0.55公顷。而这些公司总共有547口在建井和1232口运营井,以及1548口已经废弃的井。因此,在111.74公顷的土地上共有3327个油井,也就是说每336平方米有1个油井。
在当时的英国,曾经有一个不成文的法则——“捕获规则”。这个规则规定,如果被猎的鸟兽从一块地盘逃入另一块地盘,那么后者的主人完全有权将进入他地界的猎物宰杀。这一规则被广泛应用到石油生产上,也就意味着土地使用者可以尽最大可能挖采地底下共有油层里的油,他们甚至可以把不属于他们土地下面油层里的油抽干,毫无疑问谁的井深,共有油层的石油就会更多地流向谁的井口,井越深,采的油越多。但人工掘井的深度终究是有限,同时起步的美国石油工业之所以能超越加里西亚,关键就在于从一开始即采用“钻井”技术,而不是人工“挖井”技术。
硬汉的故乡
1856年的夏天,纽约天气酷热。美国第一位石油投资人——乔治·比斯尔——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的投资人,走在在百老汇大道上时,为了躲避灼热的太阳,在一家药店的遮篷下避暑,一眼瞥见药店的窗户上有一张宣传石油制成药剂的招贴广告,广告上画有几座像盐井一样的钻井塔。当时用来制造专利药剂的石油是开井采盐的副产品。
比斯尔这偶然的一瞥深刻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钻盐井的技术能不能用到寻找石油上面?答案是肯定的。钻盐井的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冲击钻”,人们所熟知的第一口冲击井是4000多年前中国人为了开采盐水而发明的,他们使用的是伐木钻机和绞车,将沉重的钻头起吊并缠绕在地面的绞车上,使钻头一起一落、上下运动、不停地敲击井中的岩石,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将井中泥沙、碎石取出,耐心的中国人花了几代人的时间钻出一个深达1000米的洞。
乔治·比斯尔在宾夕法尼亚的泰特斯维尔山村投资打的第一口井,用的就是“冲击钻”,深度接近23米,超过加里西亚人工“挖井”的最大深度20米。从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冲击钻成为了美国石油勘探的主要钻探工具。
1860年一种改进的带弹簧杆的“冲击钻”出现在加拿大的油泉村,这是加拿大的第一口油井,似乎从一开始加拿大的石油钻机就比美国的要先进。他们先用螺旋钻钻一个井孔,穿过粘土到达岩石,然后使用弹簧杆钻机掘进。弹簧杆钻机比较接近现在的抽油机,采用的是杠杆原理,将一根结实的木杆(后来改成了铁杆)与地面平行放置,中间支撑在地面的支架上,杆的一端连接在脚踏板上,另一端将沉重的钻头吊到井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踩上踏板,杆就像跷跷板(弹簧)似的把钻头抬高或放下。
一年后,这台被称为“带弹簧杆的冲击钻”钻出了48米的纪录,打出了加拿大第一口自喷井。“带弹簧杆的冲击钻”在有着加拿大“石油大亨”美誉的威廉·亨利·麦克加维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引入了蒸汽机做动力、增加了行走梁,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加拿大钻井系统。
麦克加维,1843年11月出生在魁北克省的亨廷顿,1855年加拿大的大西部铁路从多伦多延伸到尼亚加拉瀑布,向西延伸到温莎,与繁荣的美国城市底特律相连。他的父亲看到了铁路发展带来的机会,于是在1957年举家搬迁到了安大略省的怀俄明州,在那里建立了一家杂货店, 子承父业。
1861年,当彼得罗里亚的石油工业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18岁的麦克加维又在彼得罗里亚开了一家综合商店。彼得罗里亚的石油工业发展非常快,大量的人口涌入这个小村庄。1867年,彼得罗里亚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村落,麦克加维被选为第一任村长,显然他对此毫无兴趣,很快就辞职了,因为他太过专注于自己的商业发展和石油利益。
那一年的7月10日他与密歇根州克莱蒙斯山的海伦娜·简·韦斯洛夫斯基结婚,海伦娜是一名波兰移民的女儿,这段幸福的婚姻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他与奥匈帝国的加里西亚有切割不断的隐秘联系。一年之内,他们除了经营商店,还拥有了18口石油生产井,随后,他们有了自己的炼油厂,很快成为了彼得罗里亚石油行业的领导者。
1873年,麦克加维和所有的石油公司老板一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冲击,这一年加拿大的石油出口创纪录地达到17万桶,尽管年初原油价格接近每桶2美元,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新发现,油价一直在下跌,到年底时,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70美分。1873年11月28日的《观察家报》评论道:“那个地方(彼得罗里亚)的生意几乎完全萧条了;劳动力正在流失,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没有了美国市场,炼油商被迫严格按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经营,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炼油厂都关闭了,等待油价出现有利的转机”。
这一次危机让加拿大石油工人不得不将视线转向世界其他的地方去寻找工作,寻找新的发展机会。1873年的圣诞节前后,一群石油工人在城镇先遣乐队的带领下,沿着主要街道集结到当地的火车站,他们要去搭乘开往多伦多的大西部火车。在站台上,他们拥抱朋友、吻别家人,将随身携带的钻井设备打包装上火车,突然,乐队奏起了《你不会再回来》的曲子……没有人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回来,火车以每小时40公里令人目眩的速度奔驰而去,载着他们穿过伦敦(加拿大的一座城市),向东到达安大略省的省会,然后穿过大西洋,再穿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停靠……
这一天,开创了加拿大石油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一个属于海外钻探者的时代。在接下来的近70年里,加拿大的石油工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石油工人之一。从此“外国钻探者”和“外国油田”这两个词在兰顿(彼得罗里亚所在的县)与“石油硬汉”紧密联系在一起,“石油硬汉”也一直流行到现在,专指那些不畏艰险、抛家舍业,在其他国家打拼奋斗的加拿大石油钻井工人。
1891年麦克加维和英国工程师约翰·西蒙·贝格海姆在彼得罗里亚不期而遇。贝格海姆是一个工程师,也是一位有野心的商人和投资人,他的足迹遍布了汉诺威、巴伐利亚、罗马尼亚、加里西亚、俄罗斯南部、墨西哥和尼日利亚。他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外交家,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居然说服殖民官员办公室授予他在尼日利亚几乎垄断的探矿权。
他还是俄罗斯迈科普国际石油公司、尼日利亚沥青公司、英国—墨西哥石油公司、古巴石油公司、坦皮科石油公司的董事长,这些公司后来都被纳入英国石油公司的旗下。他这次北美之行的目的是要为德国汉诺威油田的开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招募钻井工,但是当时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工业真值蓬勃发展,根本招不到工人,美国人告诉他,临近的加拿大彼得罗里亚有愿意去欧洲钻探的人。
贝格海姆和麦克加维很快就建立起友谊,形成了伙伴关系,他们乘船前往德国汉诺威附近的欧尔海姆,在那里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合作,但德国的勘探结果令人失望,麦克加维和贝格海姆于是决定继续在更东边的奥匈帝国寻找石油。
通往财富的道路
来到加里西亚,当地落后的“挖井”开采方式,激起了麦克加维的斗志、树立了他在这个地区一展宏图的信心,他确信自己的未来就在这里,1882年他派人把妻子和孩子都接过来,在加里西亚的戈里斯港定居下来。第二年,麦克加维和贝格海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贝格海姆和麦克加维石油公司”,将加拿大钻井系统引入加里西亚,从此标志着加里西亚进入了现代石油开采时代。
这个系统一经投入使用,便使加里西亚的石油勘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难以想象的速度,钻井工人现在可以在24小时内钻入地下24米,而且很容易就能钻入1000米以上的深度,在这之前,这个深度还不能超过150米。这不仅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而且使长期被认为已经干涸的老油田重新焕发了活力。麦克加维的公司引进了数十台加拿大钻机,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对钻机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加里西亚油区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
在到达加里西亚后的头十年里,麦克加维钻了370个井,总深度达10万米。但麦克加维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钻井操作员,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充分理解,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构建一个集合上下游各项业务在内的纵向一体化公司,于是麦克加维继续投资于石油生产。但除了勘探和钻探,他还获得了开采权的控制权,并开始建造和维护炼油厂、设立用于制造和修理钻机、发动机和石油工业所需各种工具的机械厂,他还生产油桶,建设管道和储油罐,储存和运输竞争对手生产的石油,以换取高额的储油费用和管输费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麦克加维夫妇在维也纳拥有一处住所,在加里西亚的戈尔利采附近拥有一座城堡。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加入他的团队,包括他自己的兄弟阿尔伯特和詹姆斯,这两个人后来为在加里西亚南部和东部、罗马尼亚和高加索地区(当时是沙皇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开发油田做出了贡献。
一名叫斯科特的新征员工横渡大西洋,穿过荷兰和德国、抵达贝格海姆和麦克加维公司所属油田的时候,兴奋极了,他说:“我呼吸着纯净的高山空气,这是最令人神清气爽的地方”,他在日记里写道,“麦克加维亲自带我参观了油区,并向他我展示了几周前挖到的一口井……麦克精神很好,正走在通往巨额财富的康庄大道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5日,海尔新能源在青岛举行A轮融资签约仪式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获得国投创益、中国石油昆仑资本、普超资本、星航资本、恒旭资本等资方投资,本轮融资超7亿元。此次融资将助力海尔新能源发展成为数智化分布式智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引领者,持续以AI重塑分布式新能源行业格局,为全球家庭及工
4月24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钓鱼台国宾馆拜会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双方就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阿塞拜疆“复兴丝绸之路”国家发展战略、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接,系统深化阿塞拜疆电力规划及电网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建设、绿电制氢应用、里海风资源开发、
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京碳中和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圆满召开。会上,氢枫集团投资副总裁罗世春先生以《固态储氢赋能氢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题,围绕氢枫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的核心优势,系统阐述了氢枫在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同期,氢枫凭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2024年我国持续推动“双碳”战略和“新基建”建设,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充电桩等政策机遇带来输变电设备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公司紧抓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电网投资加速增长的机遇,持续聚焦输变电设备制造主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客户营销战略和“铁三角”营销模式,大力拓展新能源发电、电网
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辉石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平均品位1.3%,按照一辆新能源电车需40公斤碳酸锂计算,可建造4000余万辆汽车。这是24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川专场获悉的信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地处高原,坐拥“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S)产业,是未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路径。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中国石油CCUS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持续加强CCUS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应用,
非洲,石油巨头们一片久违的“新”投资热土!(来源:石油Linknbsp;文|木兰)曾几何时,石油巨头纷纷“撤离”非洲;如今,这片大陆却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投资高地。日前,阿联酋的石油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NDOC)通过新公司XRG完成了一笔油气资产收购,即莫桑比克Rovuma盆地第4区块10%
4月21日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再次连续大跌!21日跌破7万元/吨心理防线,22日跌破6.9万元/吨,23日一度跌破6.8万元/吨。海外矿价下跌,美国关税带来的需求增量担忧,以及宁德时代“钠电池”的量产与技术替代,这三大因素的叠加导致碳酸锂市场接连遭遇成本坍塌、需求未卜、技术替代的“打击”。下一步,
当ChatGPT的对话刷新速度越来越快,当自动驾驶汽车在街头穿梭,当元宇宙世界构建起数字文明,很少有人意识到——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正在悄然改写能源版图。根据BloombergNEF最新发布的《2025新能源展望》,人工智能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能源命运:2024年可能成为全球碳排放的峰值拐点,但数据
2024年我国持续推动“双碳”战略和“新基建”建设,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充电桩等政策机遇带来输变电设备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公司紧抓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电网投资加速增长的机遇,持续聚焦输变电设备制造主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客户营销战略和“铁三角”营销模式,大力拓展新能源发电、电网
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S)产业,是未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路径。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中国石油CCUS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持续加强CCUS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应用,
非洲,石油巨头们一片久违的“新”投资热土!(来源:石油Linknbsp;文|木兰)曾几何时,石油巨头纷纷“撤离”非洲;如今,这片大陆却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投资高地。日前,阿联酋的石油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NDOC)通过新公司XRG完成了一笔油气资产收购,即莫桑比克Rovuma盆地第4区块10%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春回大地,大地吐纳新绿,深藏地下的储气库正悄然积蓄能量,供暖季的余温散去时,储气库也开始未雨绸缪抓紧“囤货”,通过季节性调峰,确保供气充足稳定。4月3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气压缩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它担负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以及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重
如今,清洁能源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储能也在走入千行万业。但其实在用户端,储能还有更多的潜在市场机遇有待挖掘。ESIE2025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期间,欣旺达储能的移动储能车从广东惠州跋涉5000#x2B;公里亮相北京,掀起储能应用的新浪潮。在“移动”的支撑下,储能技术除了发挥以往削峰填谷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京开幕,海博思创本次参展主题为“AI新时代智储新未来”,公司在展会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2B;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能建氢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能人发挥我们的特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快速转型、技术迭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氢能的工程应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领先全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百千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以南充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了《南充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促
时间:2025年11月4日-6日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相约长三角共享新机遇搭建交流桥梁开拓国际合作平台化工行业的风向标共同探索行业未来扎根长三角化工热土把握市场无限商机市场概况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已然成为化工产业的核心
3月30日,《人民日报》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表彰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
废塑料化学循环作为解决塑料污染、推动石化及材料领域低碳循环转型的关键技术,已获得全球广泛认同与推广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化学循环产品的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欧洲已有数万吨产能处于运行状态,全球范围内在建产能超过五百万吨,其中中国有约一百万吨产能在建设中。现阶
3月7日,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页岩炼油厂CD部烟气脱硫提标改造EPC总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江苏博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洁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中标金额:8886800元。公告如下: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页岩炼油厂CD部烟气脱硫提标改造EPC总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LNZB-ZBT202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2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1月20日,在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后,特朗普宣布签署一系列行政令,其中能源领域包括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加大传统能源开采、结束拜登政府“绿色新政”等。随着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
石油公司从炼油厂赚取的钱越来越少,全球石油需求正处于转折点。(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根据日前公布的财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五家公司2024年总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亿美元。英国石油(BP)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
美国能源信息署汇总的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中国炼油厂加工的原油量减少,与2023年创下的纪录相比,原油进口量也有所下降。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在2024年每天进口1110万桶原油,低于2023年的1130万桶/日,总进口量下降了约2%。(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
北京时间1月21日凌晨,大洋对岸漂亮国“新任大当家”正式宣誓就职。“特朗普2.0时代”正式开启。按照之前特朗普及其团队表示,他或将终止拜登的电动汽车政策、重振本土汽车制造业。如果特朗普的上述政策得以实施,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在美国市场的出口和销售造成重大阻碍,同时也可能影响全球新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Aramco)的负责人阿明·纳赛尔(AminNasser),始终有着一位特殊的客户——中国。(来源:能源新媒编译/武魏楠)在纳赛尔履职的10年间,沙特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价值增长超两倍,于2022年达到56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仅在这一年,沙特所开采的石油,近六桶中就有一桶运往
项目背景本案例属于吉林省某石化炼油厂化工转型升级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以来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是吉林省和中国石油“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339亿元,计划新建12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ABS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共涉及4套新建装置和6套改造装置,小总体施工包含21个单元,
11月9日,新一轮巴以冲突距离2023年10月7日爆发之日起,已历时400天。对比历史上前五次中东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历时之长前所未有,且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巴以周边的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并蔓延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苏佳纯王晓光段绪
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积极利用群众举报、无人机等方式发现违法线索,坚持追根溯源,深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作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现发布2024年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此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