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正文

六盘水市将与省外优势城市共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2022-04-06 09:07来源:​六盘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键词: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六盘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关于六盘水市与省外优势城市共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思考。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我市煤、风、光、水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灰氢、蓝氢、绿氢资源有比较优势,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建议:与省外优势城市共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现状2019年9月发布《六盘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氢能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作为我市氢能专家组组长,印发《六盘水市加氢站项目建设部门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政策。2020年获得500万元省级前期工作经费支持。2020年11月26日,启动全省首个氢气提纯项目(一期600kg/d)建设,2021年2月28日联动试生产成功,纯度达99.999%,碳、总硫等指标均优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品质标准要求。2021年3月5日,在全省率先实现“四个第一”投入运营,即第一家制氢工厂、第一家加氢站、第一辆氢能公交车、第一辆运氢管束车。目前,已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公司等二十多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联系达成氢能项目合作共识,全面推动氢资源应用研究院、氢质检验检测中心、氢燃料电池重卡等项目落地。

发展分析(一)优势主要表现在:1、资源转换。目前,全市煤矿总数为182处,总规模9690万吨/年,2021年全市原煤产量7300万吨。全市正常生产焦化企业4家产能465万吨/年,年产焦炉煤气中富含氢约5.5亿立方米,副产氢气成本大约为10-15元/kg。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焦炭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含氢气约10亿立方以上,为我市及全省氢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廉价的氢源保障。六盘水煤田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39万亿立方米,占全省45%,目前,全市培育4家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日均产气2万m3以上,配套建设了集(输)气站、压缩加工站,2020年煤矿瓦斯抽采量13.5亿立方米,也为我市提供了天然气制氢路径的新选择。

2、多能互补。我市70米高度风能资源储量为690.7万千瓦,预计全市风电可利用规模在300万千瓦以上;日照时数年平均为1200-1600小时;全市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1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51.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利用量130万千瓦,2020年全市电力装机1200.41万千瓦,发电量430.03亿千瓦时,为我市发展“绿氢”及电解水制氢储能提供多源基础。

3、应用场景。目前六盘水境内有运煤、运焦、工程货车等重卡车辆约10万辆,车辆运行区域和路线相对固定集中,特别适合应用氢能重卡实现短倒运输。贵州省2021年原煤产量13120万吨,云南省原煤产量5846.32万吨,产煤主要集中在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的六盘水、毕节、兴义和云南的曲靖市、昭通市等地有近30万台重卡的应用市场。六盘水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距离约为300-500公里,可打造六盘水氢能产业为核心的集聚区及辐射周边省份氢能市场。

(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政策措施不配套。《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提出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汽车,2021年编制了《贵州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及配套扶持政策(未出台),但至今没有完整的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指导政策。我市与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相比,不具备先发优势,仅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率先开展氢能示范,仍缺相对完善的政策性文件。

2、产业生态未形成。我市氢能产业基础薄弱,氢能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数量较少,目前开展氢能业务的企业以资源型企业为主,氢能产业链布局仍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发展力量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氢能产业相关的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燃料电池技术、液氢技术、电解水制氢技术、装备制造、储氢技术等领域还存在短板。

共建示范城市群分析国家政策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指出,“申报城市应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产业链上优秀企业所在城市进行联合,产业链上优秀企业之间签订合同或合作意向书,企业所在城市(地级以上)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城市群,协商产生牵头城市,牵头城市与其他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其他城市向牵头城市提供示范任务承诺函,形成产业链条各环节环环相扣、强强联合态势,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国家从政策层面鼓励申报城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产业链互补,强强联合进行申报。从2021年12月第一批入选的3个示范城市群可以看出,均形成了“围绕在牵头城市周边的城市群集中区+补产业链短板的城市群飞地”的组成结构,而不是封闭在一个行政区域,充分考虑了在关键零部件(如淄博)、关键装备(如六安)、应用场景(如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包头)等方面的产业链协同。

表1:国家第一批燃料电池车辆应用示范城市群需求分析

1.png

目前,上海、北京、佛山、武汉、成都等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城市,已初步建立了较强的自主化科技创新优势,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搭建了初具规模的示范应用场景。但受限于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其发展也面临如下的两个问题:需求分析

场景局限。部分城市缺少规模化的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只能退而求其次主要推广氢能客车的应用,这类车型购置成本高,按《通知》测算获得的补贴少,推广成本高;另外,氢能客车与电动客车的适用场景存在重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竞争,这也进一步限制了氢能客车的市场空间。

成本较高。对于没有工业副产氢作为主要氢源的城市,面临着制氢规模小、制氢成本较高、氢储运距离较远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氢能交通用氢成本高,运营压力大,阻碍了氢能交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由于省外优势城市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着上述问题,正在积极寻找车辆规模化应用的新场景,我市作为西南区域最大的氢能重卡应用市场中心,氢能车辆相关企业在六盘水布局生产制造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以氢能车辆的规模化应用为牵引,带动氢燃料电池车辆上游产业链的关键装备制造和关键零部件生产销售,促进新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迭代升级,将辐射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多个周边市场,提高在整个西南区域的影响力。例如:在上海示范城市群内,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提供规模化的氢能重卡应用场景,上海市的上海红岩、上海捷氢等氢燃料电池车辆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燃料电池生产基地、燃料电池重卡整车组装厂。

合作城市群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5个示范城市群已获批,在还未获批的城市群中,川渝、湖北、山东城市群的产业基础好、发展意愿强、政策体系完善,是后续最有希望获批示范城市群的。

2.png

思路建议

从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的申报和获批情况来看,京津冀、上海、广东作为第一批示范城市群已于去年12月入选,河北、河南作为第二批示范城市群已于1月初入选,两批城市群相隔约1个月获批,示范期为4年,由此可以看出,留给后续示范城市群做准备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初步形成了“3+2”的格局,入选城市的氢能交通产业发展获得了先发优势和政策加持,入选城市中鄂尔多斯、包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这类城市(地区)的产业基础与我市类似,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效。如果仅仅依靠省内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氢能产业,我市很难跟上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节奏。为了推动氢能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示范城市群政策机遇,尽早达到示范城市群申报条件,与省外优势城市做好共建示范城市群工作。建议:

1、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若干实施办法等政策,借鉴城市群内其他省市的成熟经验,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启动盘北氢能产业示范园建设,构建我市氢能大数据信息平台,将氢能重卡运行、加氢站经营等信息接入,将来统一接受国家示范工作指导和监督。

2、找准合作城市群。根据规定一个城市可以同时参与多个示范城市群的申报,为扩大进入示范城市群的机会,可分别与还未获批的川渝、湖北、山东城市群开展合作达成共识,同时开展申报工作,力争把进入示范城市群的机会做到最大。

3、构建氢产业生态。挖掘优良示范运营场景释放运力市场潜力,引入共建城市群内的氢燃料电池车辆企业参与组建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营平台,构建“氢能重卡销售+租赁+运输服务”的面向用户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设一批“油、电、氢、气”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站,打通“焦炉煤气副产氢一加氢站一氢能重卡应用”全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