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负极材料企业正文

Q1负极材料投扩产复盘

2022-04-15 08:25来源:高工锂电作者:高工观察关键词:负极材料储能材料电池材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开局,负极材料扩产如火如荼。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 作者:高工观察)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20家企业积极布局负极材料领域投扩产项目,合计产能超270万吨,涉及金额高达740亿元。

若按1GWh动力电池需要使用1300-1400吨负极材料计算,上述270万吨负极材料约满足1928GWh-2076GWh的电池产能需求,产能扩张规模不容小觑。

负极赛道扩产热情高涨背后逻辑是,一方面,2021年以来受限电、双减、原材料涨价等影响,石墨化产能紧缺,负极材料供应趋紧且产品价格上涨,助推新一轮扩产潮到来。

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原材料涨价、石墨化供应紧缺,负极材料价格一路走高。人造石墨负极去年均价约5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3.5万元/吨,较2020年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微信图片_20220415082051.png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2年3月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启动,叠加储能、小动力等细分应用场景升温明显,快速拉动负极材料需求攀升。

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预计约72万吨,同比增长约100%,预计2022年仍将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而复盘2022Q1 20起负极材料领域投扩产项目,可以看到2022负极材料产业发展4大趋势:

一,一体化趋势确定,已经成为头部负极企业核心“护城河”。

一季度21起负极材料投扩产项目中,一体化项目占比过半达到11起,表明负极一体化布局已经成为产业链企业发展的一致共识。尤其在石墨化供应紧缺、原材料上涨压力下,一体化布局已经成为负极企业最核心的“护城河”。

包括璞泰来、杉杉股份、星城石墨、凯金、翔丰华等负极企业近两年均在积极加快石墨化、炭化及上游原材料等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其中,璞泰来已形成了从原材料针状焦的供应、前工序造粒、石墨化加工、碳化包覆到负极材料产成品的一体化负极材料产业链布局,且石墨化、碳化等关键环节的自供率行业领先。

目前,负极厂商自建石墨化产能已初具规模效应,主流负极企业一体化项目大都在10万吨级及以上的量级。如杉杉股份在四川眉山、内蒙古包头的新建项目配备石墨化产能;中科星城在贵州、曲靖新建项目均配套一体化等。

二是,跨界玩家奔袭入场,争抢负极赛道市场红利。

从扩产主体来看,目前负极材料领域主要分为三股势力,一是以璞泰来、杉杉股份、星城石墨、凯金、翔丰华为代表的传统负极材料企业;二是以索通发展、山东京阳、杰瑞股份、龙佰集团等石油开采、石墨化加工、针状焦等负极材料上游原材料或关联企业;三是光伏、工程机械、陶瓷领域企业跨界入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如商用预焙阳极企业索通发展凭借石油焦采购的成本优势与配套光伏“绿电”向下延拓业务布局,切入负极材料领域;陶瓷巨头广东宏宇、光伏企业易成新能、工程机械山河智能等企业也纷纷跨界入局负极材料等。

对于新进玩家而言,其规划产能释放节点普遍集中在2023年前后,未来掌握上下游资源、一体化布局相对完整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是,瞄准下一代技术路线,硅基、硅碳等多元化产品全面开花。

目前,负极材料产品结构以人造石墨为主,去年市场份额达到84%,天然石墨占比有所下降至14%。而新技术革新与演进给了更多负极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瞄准于此,各路玩家在硅基、硅碳等多元化产品扩产提速。

如安普锐斯2万吨新型硅负极材料生产基地1月在合肥庐江动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首期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产运行。其早在2018年已建立新型硅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并开放与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制造厂商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此外,BTR与针状焦山东京阳合资公司山东瑞阳在深圳启动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湖南宸宇富基成立之初就将目光锁定在碳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一氧化硅以及纳米硅等新领域,并于一季度在广西玉林启动年产1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四是,新建产能规模庞大,负极产能结构性过剩将加速显现。

国内2022年Q1新增的负极材料领域产能达到270万吨,满足约1928GWh-2076GWh的电池产能需求。而这仅仅是2022年一季度的新增产能,若叠加去年国内企业在负极领域的产能布局,该数字将进一步放大。

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轻型车、低速车、重卡、船舶等场景合计将产生1800GWh电池需求。这意味着仅2022Q1新增负极材料产能需求,就足够满足2025年全球锂电池生产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下游需求持续旺盛拉动负极材料产能规模扩张,多方势力角逐下负极企业市场竞争必将加剧。

但GGII提醒,负极材料属于高能耗行业,审批和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具备上下游资源、团队支撑、技术实力的企业理性扩产,而盲目新进入者后续产能闲置可能性较大,未来产能结构性过剩趋势将日益凸显。

短期来看,2022负极材料价格继续走高,Q1人造石墨负极均价较去年普遍增长5%-10%。Q2负极排产增加,供应紧张稍有缓解,叠加上游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预计负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GGII预测认为,大部分新建石墨化产能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投放,但叠加产能爬坡,预计2022年Q4或2023年年初后有望出现供需拐点。

微信图片_20220415082157.png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负极材料查看更多>储能材料查看更多>电池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