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按照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出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这个定义非常全面,提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前提、首要目标、主要任务、实现手段和基本特征。但也不难发现,定义虽然“全面”,其不足也很突出,很难总结出我国要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如果我们给出的定义过于宽泛,核心要点过多,容易把握不住本质的“新”,就会分散投资的方向,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付出巨大的成本,从而引发电价的不合理上涨。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谷峰)
电力系统不断升级下的新旧相对论
回顾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历次电力系统升级都曾产生过当时的“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电力规划总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到目前可分为起步发展、省级电网互联、区域电网互联三个阶段。回头看看那些被替代的电力系统,也曾经是新型电力系统,例如省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相对起步发展阶段的电力系统就可以称为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相对省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也可以称为新型电力系统。
起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指从19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力起步到1980年左右省级电网初步形成的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以小电源、单个电网为主。由初期孤立电厂外送直接供电,发展到多个电厂互联和以电厂为中心向四周供电的局部电力系统,电力就地平衡,系统分散,不均衡发展;后期,随着220千伏线路的建设,城市电网形成。至1980年,省级电网基本形成,全国有容量10万千瓦以上电网32个,其中100万千瓦12个。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6587万千瓦。该阶段电网伴随电源建设特点明显,电网结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电网频繁出现稳定问题,仅“四五”时期发生的稳定事故就有100起左右。
省级电网互联阶段
此阶段指1980年到1995年,相比较起步发展阶段,区域电力系统形成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集资办电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建设,带动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该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探索时期,加快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仍然是该时期电力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这个阶段电力系统的“新”体现在电网用于互济与互联功能显著提高,超高压电网高速发展,区域电网初步形成。本阶段电力工业进入超高压时期,电力系统建设一方面适应大容量机组远距离外送,另一方面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区域内资源配置为主,立足省内平衡,辅以省间互济,围绕省内负荷中心重视省网建设。除台湾、香港等地区外,全国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5 个区域电网、南方联营电网和 10 个独立省区电网的电力系统格局。
全国电网互联阶段
1996年以来,电力工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飞速发展,大型梯级水电站和煤电基地相继投产,严重缺电局面开始扭转。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离。与此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大电源基地、大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对于第二阶段,本阶段电力系统的“新”体现在西电东送与区域电网互联。电力系统以区域电网为基础,以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为载体,发展跨省大跨区的大规模电力资源配置,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预防事故发生的前提下,立足在能源基本格局下区域平衡,优化主网架结构。截至2020年底,除台湾外,我国各省级电网全部实现交直流联网,基本形成全国联网格局,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22回,交流最高电压等级1000千伏,直流最高电压等级,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区域互联、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史来看,实际上“新”是与“老和旧”相对的,是个描述事物比较状态的形容词,今天我们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也许20年后就会被更新型的电力系统所替代。上述三个阶段电力系统的演进是以省(城市)电网-区域电网-区域电网互联为主要标志进行的,其间电源侧也经历了燃煤机组从几千千瓦到百万等级、水电机组从几百到七十万等级、核电从无到有、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大进步,但是电源侧的变化并没有成为阶段划分的标志,并没有出现跨越式的、性质的变化。
新型电力系统有其内在核心的“新”
本轮电力系统发展要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核心本质就是发电侧要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其他诸如坚强智能电网、网源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煤电这些特征,其实在我国电网发展的第二三阶段都有提及,甚至部分技术在百年前已经面世,并非是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特征,而应当定位其为顺应发电侧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采用的可能手段。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是间歇性、不连续性,这与用户侧要求的连续稳定供电相矛盾,也与电力系统安全、连续、稳定供电的基本要求相矛盾,即使是本轮的新型电力系统,也未改变用户侧的需求和电力系统本身的需要,那么就要采用其他手段对冲可再生能源不符合用户侧和电力系统要求的发电特性。当然,技术在不停地进步,20年的时间仍然很长,何时出现新的技术、何时旧有技术经济性取得突破都无法预计,2040年的新型电力系统可能会使用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的技术路径和技术组合。我们现在的分析,是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基于现有技术组合和技术路径可行性进行的论证。
为什么要使用坚强智能的电网?
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不连续性转变为用户侧所需要的连续稳定供电,有两种方式供选择,一种方式是通过储能(含制氢),使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能“离线”形成库存,并在用户侧需要时平稳的释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电网形成平台,由其他能源(主要是传统能源)生产的电能,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与不连续性“在线”进行实时调节服务。本轮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之所以选择后一种方式,主要还是考虑经济性因素。由于我国在历年正常气候下,均有3-7日风光出力极小,部分地区甚至可达无风无光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如果仅依靠储能,我国电价的水平会上涨到经济无法承受的程度[1]。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之下,坚强智能的电网是承载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唯一经济性选项。
为什么仍然要发展清洁高效的煤电?
所有以电网为平台的电力系统,都需要三种商品,一是电能量,二是调节能力,三是有效容量(可靠性)。电能量无需过多解释。调节能力是指跟随负荷变化或应对电源侧事故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有效容量是指在极端天气或负荷尖峰时刻能够保证出力、实现系统稳定供电的容量。传统电源一般来说既能提供电能量,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还能提供有效容量,因此在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之前,电源为系统提供的商品是同一主体身兼数职的,经济性较好。可再生能源由于一次动力“看天吃饭”,从事电能量生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不加装“外设”的前提下,很难提供调节能力,甚至由于一次动力的间歇和不连续,还要大幅增加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同时,可再生能源出力受天气限制,我国目前负荷高峰的发展趋势是冬季逐步逼近夏季或超过夏季高峰,晚高峰大于日高峰。系统尖峰大概率出现在气候较为极端的时间,该时段往往是可再生能源出力很低、甚至完全没有出力的时段。因此,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可再生能源生产电量以减少碳排放,需要传统电源提供调节能力和有效容量。换言之在保证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下,未来的尖峰负荷有多大,就应当保留多少容量的传统电源[2]。此外,由于我国缺油少气,且水电资源剩余可开发量不大(且冬季水电往往处于小出力的枯水期),将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容量的电源类型只能是清洁的煤电,并将由其提供系统需要的主要调节能力。
为什么要网源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
从国际经验来看,可再生能源就地平衡的经济性最好,同时在能源供给侧,采用不同能源种类联动会产生互补效益。实际上,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电源提供调节和有效容量成本巨大。这好比传统电源同时提供电能量、调节和有效容量模式,像“一个和尚挑水吃”,可再生能源生产电能量,传统电源提供有效容量和调节能力,像“一个和尚(可再生能源)挑水吃,一个和尚(传统电源)等着帮忙抬水吃”,自然而然成本就上升了。通过粗略估算,就能看到可再生能源自身投资成本的下降,远远无法抵消消纳成本的上升,要想办法减少“帮忙抬水和尚”的数量。因此,具有一定调节能力和中断用电能力的用户侧必须要参加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原来用户侧参与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的情况很少,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吸引力的价格。而现在由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推动了电价一定程度的上涨,形成了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价格。当然,用户侧参与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以单个用户为主体既不可靠、也不具有经济性,利用用户侧资源的方式应当是“网源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这既可以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调节能力和有效容量提供较为廉价的补充,又可以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并未止于其本身
实际上,与电力系统前三个发展阶段相比,本轮新型电力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系统发展的前三个阶段,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投资、核定电价并分配发电计划,电网企业按照核定电价和政府确定的发电计划,统购统销电量,这实质上是一个“管生又管养”的过程,电源投资没有风险,这也是过去发电企业“跑马圈地”的原因之一。但是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电力市场化,也就是电源项目未来不再是政府“管生又管养”的机制,而是变成了“政府准生、市场谋生”的模式。这恐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与其他阶段电力系统发展外部条件最大的“新”。
“市场谋生”的机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我们需要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不能超越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电价水平的。电力系统发展的任何阶段,能源“不可能三角”都在持续发挥作用,可靠(安全)、绿色、经济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目前技术条件下,在必须安全,且大规模使用绿色电力的前提下,电价上涨是必然的。虽然上涨无法避免,但是上涨的幅度是可以通过精准控制实现最优的。这个精准控制的办法就是市场机制。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由于引入了用户侧调节做补充,可采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很多,发电侧在电价上升的预期下,也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技术,各方主体难免出现“王婆卖瓜”,让决策者难以决定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技术。但是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登台唱戏、同台竞争”的局面,最好、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一定是规模化之后可以经受住残酷市场竞争后被筛选出的技术。通过市场竞争筛选出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所需要的技术,才是最有经济性的技术,才能确保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当然,“市场谋生”还需要坚持技术中立原则的市场设计。既然新型电力系统之下将电力商品分为了电能量、调节和有效容量三种,那么就要相应设计对应的市场。首先,通过现货市场,准确计算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成本,以便精准设计场外的政府授权合约和配额制度,以避免过激励,同时通过发用双方承担平衡责任体现电能量商品的特殊性。其次,通过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设计,体现电力调节商品的价值。再次,通过容量市场的设计体现有效容量商品的价值。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来自于两个方面,内在的“新”源于发电侧要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电能量,外在的“新”则是指新型电力系统的投资回报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掌握了这两个“新”,就能够获得“慧眼”,穿透技术和经济的“迷雾”,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
“双碳”新时代,呼唤新型的电力系统。把握了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的“新”,就能分清哪些是目的、哪些是手段,哪些是“道”、哪些是“术”。只有深刻认识新型电力系统内在和外在的“新”,才能明确要用什么方法去规划投资和评估收益,以及检验不同技术的可行性。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致远方可行稳!
[1] 现有储能的经济性仅体现在提供小时级或日级的服务层面。
[2] 在不考虑用户侧参与调节的情况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3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国华小王庄零碳小镇50兆瓦风电项目接入系统评审工作。国华小王庄零碳小镇5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小王庄境内,安装单机容量为6.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7台,实际总容量43.75兆瓦,风电场内采用一机一变接线方式,通过7台容量为7.2兆伏安箱变升压至35千伏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南方电网公司申报的“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数字电网技术装备应用场景”入选工程推动、场景创建类项目。“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由广东电网公司申报。依托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12月2日,全市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专题推进会召开。会议听取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及前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建平参加并讲话,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郭顺宁和副市长肖向东、褚平峻参加。会议指出,西宁建设源网荷储一
12月3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阳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以智慧融合为保障,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发展。刘文华提到,按照“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第二批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名单,共计15类39项示范工程顺利获得命名,闽宁“绿电小镇”智慧配电网科技示范工程代表公司通过专业初评、答辩复评获批命名,是公司系统近两年唯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命名的科技示范工程。此项殊荣,是认真落实公司党委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决
加强源网荷储安全共治推进电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欧阳昌裕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电力安全治理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
近日,根据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楚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示范区、黔西南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等8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完成现场评估验收。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首批24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验收,整体进度近七成,剩余11个示范区将在年底前完成验收。大规模新能源
11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在云南楚雄500千伏仁光甲线开展人工短路试验,验证近区新能源场站故障穿越能力及响应特性。本次试验由南网总调牵头、云南电网实施,是公司首次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开展此类高压侧试验。据了解,当日14时24分,云南新能源大发,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2.85%、系统容量3800万千瓦。500千伏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确立了能源领域哪些重要制度?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问:能源法在加强能源可靠供应方面设立了哪些基础性制度?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及应对各种风
10月25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以“碳路先锋”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该市亭湖区在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中总结的成绩。今年8月以来,盐城已经举办八场“碳路先锋”主题发布会。包括东台、大丰、滨海、经开在内的多区县展示了各自在绿色转型和产业发展中的最新成就。从
11月8日,北京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振坤带队到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华科技”)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公司现状和业务发展,听取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及诉求建议。公司董事长江春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并作工作汇报。会上,恒华科技国际业务负责人汇报了公司
5月24日,“新型电力系统‘网源荷储’关键调度技术研究及其示范应用”项目现场推进会在上海成功召开。该项目是内蒙古电力集团牵头的自治区“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由内蒙古电力调控公司组织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科院等6家单位联合实施。项目着力攻克高比例新能源接入
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运用市场化机制挖掘可调节负荷参与电力调节,保证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近日,东北能源监管局审议通过了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市场主体联合编制的《吉林省源网荷储市场化短期交易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通过交易机制优化创新,培
3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新型电力系统‘网源荷储’关键调度技术研究及其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呼和浩特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等5位行业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丁礼冰,自治区能源局一级调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发布将进一步稳定社会对发展新能源预期,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源发展新能源的潜力,新能源发展将加快提速。(本文主要表述了《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新形势以及新任务,同时解答了《实施方案》提供了怎样的政策支持)《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
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的建设“四区一高地”“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等战略部署,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相关工作要求,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出台《贵州水风光火协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2022~2025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黑龙江安达市与华能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举行“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签约仪式,这是安达第2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建设的正式启动。安达市“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容量130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黑龙江安达市与华能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举行“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签约仪式,这是安达第2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建设的正式启动。安达市“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容量130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
5月12日,黑龙江省安达市与华能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举行“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安达第2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安达市“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容量130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纳税3亿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陇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电力系统节能改造。推进网源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布局建设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甘肃省2022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细则》中提出工商业电力用户以及配电网、微电网、网源荷储一体化设施、储能设施等电力新业态用户企业准入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承德县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220kV升压站工程)变更环评公示。承德县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位于承德市承德县新杖子镇,由192个地块组成,合计12000亩(永久占地51.94亩,临时占地11948.06亩),新建220kV升压站一座,站内建筑物包括储能
11月29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试点项目——首个近零碳港口微电网在江苏连云港建成,为我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连云港港新东方国际货柜和中哈物流公司为近零碳码头和零碳物流园区试点。国网江苏省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百日攻坚”行动部署要求,近日,大唐泰州热电公司纪委深入多能互补工程建设现场开展政治监督。纪委人员来到光伏方阵及升压站现场,详细了解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督促施工人员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年底投产的任务。检查期间,公司纪委对物资采购和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3日,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表示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存量煤电优势,加大新能源开发建设规模,积极开拓“风光
11月21日下午,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叶向东与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举行会谈并见证签约。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敬凯,重庆市领导陈新武、刘尚进参加活动。袁家军代表市委、市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5日,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曲靖、红河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规划》竞争性谈判公告。要求对云南省及目标区域的电力供需形势、电网接入情况、各类能源开发消纳情况进行梳理,并通过系统安全分析及调度方案等提出电源及负荷项目的规划建议;结合能投集团自身优势、电源
11月18日,中国能建鸡西多能互补能源基地2×660MW超超临界燃煤电厂项目获得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拟选场址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新建2台660MW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燃煤发电供热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以自然通风冷却塔为冷却设备的扩大单元制循环供水系统,配备建设脱硫、脱
11月20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宝坻九园工业园区多能互补示范项目100兆瓦光伏项目接入系统评审工作。技术人员围绕项目接入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优化无功配置、明确储能配置具体要求等优化完善意见,高质量完成评审意见的编制,为该项目后续的建设并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了解
11月14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总包、安徽电建二公司负责机组安装、科技公司所属西北电力试研院负责调试的中煤哈密一通道8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多能互补项目1号调相机首次并网发电,各系统状态正常、运行平稳,各项参数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要求。项目场址位于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场址西侧临近S245省道
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动算电协同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与算力协调输送能力。科学整合源网荷储资源,统筹布局算力、电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中心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等周边地区开展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