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6日9时,在江苏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一处树林内,一架无人机在±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直流输电工程线路通道附近飞巡。该工程江苏段横跨苏南4市8县(区),沿线地势以丘陵、平原为主,植被茂密。春夏之际,树木生长迅速。搭载三维激光雷达系统的无人机可高效获取交叉跨越、树线距离等空间距离信息,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
江苏电网现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71万千米、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300座,电网规模逐年增长,对巡检效率、精细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近年来,无人机在江苏电网输变电巡检工作中广泛应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巡检业务融合。目前,该公司已配置作业类无人机1867架,实现各级运检单位、各电压等级应用全覆盖,年均巡检铁塔28万余基。
无人机在江苏电网规模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空域、设备、作业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共通的问题。2020年年初,国网江苏电力以自主巡检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加快全省无人机业务融合,构建省市县三级组织体系,成立无人机巡检管控中心,统筹全省输电无人机巡检管理,实现对巡检计划、巡检人员装备、巡检任务、缺陷智能识别等业务的一体化集中管控。该公司还在各市县公司建立机巡作业小组,灵活开展巡检业务。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所有131个运检班组均具备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能力,实现了一线班组无人机应用全覆盖。数据显示,江苏电网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人工巡检平均提升6倍。
此外,国网江苏电力还印发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管理规范等6项规章制度,在巡检策略、作业计划、作业流程、作业安全及人员装备等全业务流程,统一了无人机的作业方式和技术标准,指导无人机巡检业务规范开展。
3月22日10时,在位于常熟市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二楼的无人机工作室,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无人机巡检机巢集中管控平台的无人机巡航按键,在距离该中心6.3千米外的110千伏青墩塘变电站内,无人机从预先安装在变电站内的巡检机巢飞出,执行输电线路自主巡检任务。这是苏州首座县域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机巢。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在完善无人机巡检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技术攻关,掌握了航迹规划、自主控制、北斗定位应用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制了定制无人机及配套机场,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降、自动更换电池及挂载、多机协同巡检,巡检效率和传统人工操控作业相比显著提升。无人机巡检机巢便是数字化技术在无人机巡检领域的具体体现。
“无人机巡检机巢是为无人机提供起飞、停放的平台。该平台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建立厘米级精度的输电网三维点云地图,为无人机自主巡检提供了通信及导航保障。同时,安装在机巢内的机械臂可以给巡检中电量耗尽返回机巢的无人机自动更换电池,让无人机可以继续完成剩余巡检任务。”国网江苏电力设备部负责人介绍。2021年年底,国网江苏电力在江阴市试点建设了锡澄无人机全自主巡检示范区,完成示范区覆盖范围内700千米输电线路和6座变电站的三维激光点云扫描和建模。截至目前,该示范区固定机巢已累计出动无人机680架次,执行精细化巡检任务210次、通道巡检任务275次,完成各类保电巡检及恶劣天气特巡等81次,发现本体缺陷151处、通道隐患43处。
除了完成输电线路的日常自主巡检、异常协同巡检,国网江苏电力还将无人机应用场景向变电、配电设备全方位延伸,应用无人机协助完成变配电设备周期性巡检及特殊巡检,并利用无人机搭载喷火器、应急照明等设备,开展异物清除、故障点巡查等无人机辅助检修作业,不断拓展无人机巡检范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天的工作任务是利用无人机开展10千伏亥公线线路建模,使用过程中要细心,遇到交叉跨越线路注意观察……”这是南方电网云南临沧双江供电局配网运维班的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电力线路进行自动巡检的建模工作现场,通过无人机的运用实现配网智能运维。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线路建模其实就是为无人机自
4月11日,在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输电运检室可视化监控中心,输电运维人员许丹正在对某110千伏线路通道进行可视化远程巡视。“针对同一条线路,过去人工巡视通道需要半天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质效。”许丹说。随着智能巡检无人机、高集成高压试验车、带电作业机器人、激光炮等一批
巡检是能源行业数据采集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传统的巡检作业主要依赖人工,凭借经验,在效率、准确性及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盲区。近日,大疆发布能源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出经纬M30系列无人机、大疆机场等新品设备,一举将能源巡检作业从1.0推入2.0时代,让巡检作业更高效、更省心、更安全,以数字化解
“天气好转,航空器已准备好,管制已放飞,计划10点开飞,巡检波密至林芝二线。”近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国网通航公司,开展藏中联网线路直升机、无人机协同巡检航巡作业。班前会上,主机长王磊进行了航巡作业任务情况介绍。据悉,这是王磊第三次进藏开展输电线路直升机航巡作业,也是国网西藏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新能源电站运维管理中,基于“无人机+AI”的智能巡检方案也以其更高效、更精准被越来越多的业主采纳。光伏电站组件多、占地面积广阔,巡检数据需即时获取并进行分析,并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监测结果,才能提前规避运行故障以及发电损失。在此市场需求下,因诺航空
记者8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由国网山西电科院电力系统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国网首个无人机自主低碳巡检系统已安全稳定运行半年多。系统应用以来,实现巡检效率平均提升5倍以上,并节省大量巡检交通成本,减少碳排放约100千克。据了解,该系统是在AI智能基础上进一步攻关轻量级电
3月21日,广东深圳——DJI大疆行业应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了,以“致守护者”为主题的2022年度新品发布会。会上,大疆行业应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合作伙伴、用户、经销商以及媒体朋友分享了一系列最新的产品研发成果,带来了多款应用于能源行业各细分场景的重磅新品,以期通过数字化创新赋能能源
3月1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沿着±800千伏锦苏线自主巡检。与此同时,在湖州特高压监测中心,值班监控员通过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测廊道内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目前,浙江特高压密集通道已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持续强化特高压密集通
近日,扩博智能宣布以创新合作方式与巴西某风力发电巡检运维公司合作,并实现了巴西当地1000台风机的叶片无人机巡检作业。自2021年10月起,该本地运维公司在扩博智能的协助下开始使用“扩博博云”系统执行风机叶片巡检任务,仅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总计1000台风机的叶片巡检作业。这也是扩博智能与
大唐环境特许经营分公司新疆五彩湾项目部为保证电力环保生产区域的设备和人员安全,结合区域隐患特点,利用无人机对高空烟道、脱硫岛箱罐顶部进行巡检,通过开展高科技、精细化巡检,确保环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近五十米高的烟道顶部常发生积冰坠落现象。该项目部根据无人机巡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15年5月18日核准建设,自2017年6月23日投运,5年间,±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电力输送线路,西起甘肃祁连换流站,东至湖南韶山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全长2383公里,是首次
5月16日,国网江苏电力双创中心与江苏电科院研发人员对成果转化项目“新一代数字化红外检测仪”进行硬件优化测试。“我们针对基层运维人员的反馈优化设备,将屏显响应速度提高了三倍。”项目研发负责人马径坦介绍。这款红外检测仪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推进“装备智能化、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项成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全省能源发展主要目标是:供应保障。省内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吨标准煤,发电装机达到11400万千瓦,特高压外电输入能力1300万千瓦,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8900公里,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工程质量管控措施,及时整改存在的质量问题,现将广东、广西、海南各电力质监机构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通报如下:(一)广西德保县大坤水电站35kV送出线路工程广西中心站在该项目35kV送出架空输电线路投运前阶段监检时发现,施工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西段工程正在进行核准前公示。项目名称: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西段工程项目建设地点: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清远市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500千伏线路长约692千米,导线截面采用4×720平方毫米,扩建500千伏间隔10个。项目总投资:470716.0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磐安县发展和改革局核准批复了2022年磐安电网建设及改造项目。项目名称:2022年磐安电网建设及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203-330727-04-01-162379)。项目建设地点:磐安县。项目建设内容:拟建设10千伏线路,新建线路路径长度56.159千米。变电容量8520千伏安。项目总投资:5746万元,所
5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1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3.6%。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17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1小时。其中,火电1417小
5月11日,甘肃天水武山变电站至绿源变电站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部评审完成。该工程包括扩建武山(宁远东)变电站330千伏进线和绿源变电站330千伏出线间隔、新建330千伏绿源至武山输电线路。该线路途经天水市武山县、定西市漳县、岷县以及陇南市的宕昌县“三市四县”,海拔1342米-3120米
◆2022年,将从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开发、持续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四方面,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件大事,是着力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推进能源绿色低碳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配合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输配电线路迁建项目建设,72项输配电线路迁建项目全部施工完毕,原线路所供客户均已恢复正常供电。据了解,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河南省实施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是河南省补齐防汛短板、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的有力抓手。国网河南电力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了鹤壁市2022年第一批1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本次核准的电网项目共计820项,全部为1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项目名称:2022年第一批1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项目建设总规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08.86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94个,配电容量82.18兆伏安
今年是国家能源局1479号文件实施的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放管服”改革要求,转变监管工作方式,推进监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近日,江苏能源监管办印发通知,认真部署2021年度江苏电网企业供电服务指标监管资料线上
截至4月12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中升级全省高精度卫星影像地图,精度提升至0.5米,并将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至2021年年底,与目前江苏省实际地理情况基本一致,可更好地满足电网规划、建设、运维等专业对地图使用的需求。该公司于1月份启动高精度卫星影像地图更新工作,
自双碳目标确立后,新能源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自进入“十四五”开始实现了跃升式发展。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及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等特征,电网运行控制更加复杂,面临较大的调压及调频压力,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新能源电源稳定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规范江苏电网并网发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江苏电网500千伏及以上重点工程已全面复工。截至目前,江苏电网共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300座、输电线路10.71万千米,初步形成了以“一交三直”特高压、“六纵六横”500千伏电网混联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据预计,今年江苏电网将投产项目286个,线路长度
12月23日,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建成投运,盐城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并网。至此,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
12月15日,“零碳大脑”系统在江苏电网正式上线,该系统通过将传统的调度控制系统和新能源预测系统相结合,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助力江苏电网节能降碳。
15日,全国首个“零碳大脑”系统在江苏电网上线,该举措相当于给新能源装上了“中枢神经”,将助力新能源高效利用。
10月23日,由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火-储”联合调频项目并网试验在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该储能系统可在800毫秒内完成充放电转化,实现毫秒级调频响应能力。试验的完成表明江苏电网具备毫秒级调频能力。
8月18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协议,将合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在江苏电网落地。
7月14日13时20分,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达到1.204亿千瓦,首次突破1.2亿,同比增长4.6%,超过今日10时45分刚创下的最高值(1.179亿千瓦),今夏第二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国家电网系统首个用电负荷连续5年突破1亿千瓦的省级电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