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内氨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80%用于化肥原料。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有近78%的氨来源于煤炭,面临绿色转型压力。随着国内双碳政策体系的确立以及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传统化工领域的“绿氨化”有望加速,成为2022年氢能产业新风口。
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强调了氨的氢基储能和低碳燃料属性。从2021年开始,国内氢-氨联合项目示范项目开始逐渐增多(项目统计见图1)。在低碳燃料方面,按照“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氨输运→火电厂掺氨燃烧”的技术路径:通过逐步提高掺氨燃烧比例,达到有效降低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总量的目标。目前佛山、合肥和内蒙古氢-氨燃烧示范项目(包括发电、制陶等);福州则从储能角度展开项目示范;合肥同时也在尝试氨能发动机、氨能重卡,有望率先实现国产化突破。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氢能产业化尚未实现情况下,目前氨燃料的经济性如何?
由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国外暂时出现绿氢的价格比灰氢价格更便宜现象。BloombergNEF 数据表明,在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2日之间的128天内,绿色氨的生产将比灰色氨便宜——或者30% 的时间。报告称:“自2021年11月1日以来,现有的每天350公吨的绿色氨设施与灰色氨设施相比将节省超过710万美元。”
来源:BloombergNEF
国内主要为煤制氨,在减排压力下,未来国内的绿氢价格下降幅度影响绿氨的价格趋势。目前国内氨储能和燃料都还没有经济性特征。
如图表1所示,氢云链整理了近半年来有关合成氨的项目和事件,发现目前合成氨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氨的储能和低碳燃料等属性正式确立。从去年年底以来,将氨作为储能和燃料的项目明显增多,同时宁夏、佛山和福州等地区集中成立了相关的工作专班、联盟等专业机构,而近期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更是给市场的一颗定心丸。
2、传统化工领域绿氨化正在加速。国内有近80%的氨用于肥料的加工制作,目前传统化工领域试点绿氨的项目在增多,参与企业也较多,其中明拓集团、华陆公司、水木明拓(包头)将建设120万吨绿氨化工项目。随着电解制氢成本的下降,可以预见传统化工领域绿氨化只是时间问题。
3、氨燃料应用发展略快于储能应用。从已有的项目来看,将氨作为燃料用作发电、供热的项目较多且规模相对较大,其中由皖能集团和合肥能源研究院合作研制的纯氨燃烧器已达到了8.3MW,为300MW火电机组一次性点火成功并稳定运行2个多小时。而作为储能的项目主要包括福大紫金氢能的3kW氨制氢燃料电池,氨制氢加氢站目前还在推进过程中。
4、目前燃料电池不是氨在交通领域的主流路线。氨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研发阶段,但从相关项目来看主要走的是内燃机路线,无论是去年年底中国船舶集团的大型绿氨运输船项目还是氢能重卡,走的均是内燃机的路线。
此外,国内氨在船舶领域的发展或快于汽车领域。2021年10月,中国船级社发布了《船舶应用氨燃料指南(征求意见稿)》,这也是国内首个氨能船舶的规范文件,而氨在汽车领域的文件还未发布。业内认为,氨燃料在船舶领域应用空间更大。
国际上氨能船舶的示范项目走在前面,去年年底,中国船舶集团所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与JS&Co签署了大型绿氨运输船项目也将加快国内氨在船舶领域的发展。
图表1 国内合成氨相关项目
来源:氢云链整理
目前,国内存量的传统合成氨与超5000万吨清洁化替代市场,叠加新兴的储能、燃料市场,未来绿氨市场的成长空间可期,而绿氢作为主要原料则拥有更高的确定性。
海外报告称:“未来十年是绿色氢能行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到 2030 年全球产量可以按计划增加到 1000 万吨以上,成本降低到 1.5 美元/公斤或更低,那么该行业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的永久组成部分。”
需要提醒的是,绿氨应用市场处于探索期、种子阶段,还不具备商业化条件。而作为燃料,氨目前存在不易点燃、燃烧稳定性较差等技术问题需要攻关;作为储能则同样面临成本突破的问题。但在能源安全的背景下,能源需要多样化发展。
氢云链建议,一方面,政府需要支持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另一方面企业则更需要进行自主技术攻关,跟随氢能产业化进程,结合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氨能示范应用,先跑通商业模式,再利用先发优势抓住市场机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3日,现代重工集团与韩国天然气技术公社(KOREAGASTECHNOLOGYCORPORATION简称kogas-tech)签署液化气领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强化合作,加快研发氢、氨等新一代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的步伐。签约仪式在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总部举行,现代重工副会长韩永锡、社长李相均、技术本部长朱元浩,
甲醇作为一种低碳清洁的替代能源,一直不减。吉利汽车就先后开发了多款甲醇动力、14款甲醇乘用车和2款商用车,拥有核心专利近百项。此外,燃料电池也存在直接将甲醇作为燃料的技术路线,无需重整,即DMFC(采用固体电解质膜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近年来,甲醇更是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联系起来,成为一种
2022年4月14日,国家电投集团北京重型燃气轮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重燃”)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能源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签约仪式,通过网络平台在北京与合肥同时举行。国家电投总经理助理,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中国重燃党委委员、总会
计划在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300MW机组进行掺氨1%实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气体世界网2022年6月7日新德里报道,印度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之一的ACME集团时下正与位于印度西南部的卡纳塔克邦政府合作,建设一个绿色氢气和绿色氨气生产工厂。在6月6日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后,ACME集团将在卡纳塔克邦建设一个年产120万吨绿氢和绿氨生产工厂。据卡纳塔克邦
自2021年7月7日成立以来,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氢能源中心(IHEC)一直在推动氢能源的发展。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氢能示范项目,共同由IHEC和北京市政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展开——超过8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被用于运送运动员和官员,并在河北省张家口修建了9个绿色氢
2021年8月25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机械材料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开发出了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创新工艺。这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氨生产工艺,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廖阔指出,绿氢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然后电解水制备得到的氢气,此方法从源头上实现了碳的零排放,是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角色”;而绿氨是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解水产生氢气,同时部分电能用于分离空气产生氮气,氢气与氮气发生化学合成反应得到的产物。
由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氨是一种极好的燃料和肥料,具有替代大量化石燃料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并有助于加速世界向可再生能源驱动过渡。由各行业领导地位的几家公司所组成的产业合作联盟日前宣布,有望于2022年前建成世界上第一座10MW商业规模的绿氨工厂。该项目由SkovgaardInvest公司开发,并得到了可持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天津市委会主委齐成喜日前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氢能特别是绿氢,绿氢发展大有可为。他认为,新能源特别是氢能革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新能源革命可以倒逼我国产业结构优代升级,促进现代化进程加快,进而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齐
6月23日,成都市发改委发布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持续开展氢燃料动力重型货运车辆示范应用。积极布局氢能等新型储能新赛道,推动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绿氢之都”;研发多元储能方式,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储能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推进绿氢终端应用。研究光伏制氢、储氢集成技术,开工建设离网制氢用氢、新能源弃电制氢用氢等示范项目。以重型卡车为切入点,推广交通运输领域燃料电池应用示范。(
氢能来源广泛、应用场景丰富,可实现电网、热网、油气网之间的联通耦合,是未来二次能源体系中电能的重要补充。绿氢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能源变革的关键方向。近日,《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发表了科学家模拟储氢反应来分析氢化减缓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储氢性能的建议。可以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在线上氢能技术交流会上指出,大唐集团将推进煤化工向绿氢耦合发展,近年来,央企在氢能布局比较超前,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在双碳目标与氢能顶层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大唐也在加紧布局,与各大企业联手推进氢能产业发展。2022年5月31日,国家电投集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6日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做优做强生态环保产业,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股份”)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投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互惠共赢、
6月22日,宁夏银川市“双碳”研究中心在宁夏大学揭牌。作为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智库中的“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领域智库,该中心将聚焦银川市“双碳”工作重点需求及痛点堵点,按照“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行业部门+人才部门”模式,搭建校地企合作交流平台,为银川市“双碳”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NRCHUB网站6月20日莫斯科报道,6月16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项计划,到2025年将欧盟的绿氢电解槽生产能力提高10倍。今年5月首次宣布的这项电解槽合作计划,将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聚集在一起,以提高电解槽的产能——用于生产可再生能源氢的技术——从目前估计的每年1.75吉瓦提
近日,酒泉市制定下发了《酒泉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其中指出:酒泉将重点打造“一区一园一中心三基地”的氢能产业布局,确保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一个示范区:以玉门为中心,连同金塔、肃州、瓜州、敦煌等县市区,构建酒泉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一个装备制造
近日,各省级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已有12个省级能源“十四五”规划不约而同将氢能列入其中,释放出积极信号——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氢能产业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业内分析人士近日指出,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
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近半月来,约18家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展开氢能动作,分别涉及国家电投、美锦能源、中石化、吉电股份等企业。强强联合5月31日,亿利洁能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EOD(以下简称“库布其EOD项目”)即沙漠风光氢储化一体化项目及乡村振兴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