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多能融合技术的“四主线”
主线1: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
“双碳”转型应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底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必须首先用好化石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坚持清洁高效利用道路,发挥好煤炭的“压舱石”作用。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榆林时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这明确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应主要从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和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两方面开展。①煤炭燃烧方面。我国燃煤发电的能效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的科技支撑不足。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发电和灵活高效发电,提高电力系统对清洁电力的接纳能力、工业锅炉(窑炉)高效燃烧和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是煤炭燃烧技术发展的方向。②煤炭转化方面。以现代煤化工为代表的转化技术与产业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攻克了煤气化、煤制油、煤制烯烃等一大批技术和工程难题;但是,仍面临如何通过发展前瞻性和变革性技术,提高煤、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率转化利用,解决煤化工长期以来面临的高能耗、高水耗、高碳排放的难题。
现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经合成气/甲醇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成为可能,这也给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耦合替代、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采用创新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既可以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还可以形成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例如石脑油和甲醇反应生产烯烃。石脑油是原油加工重要产品,甲醇是煤化工重要产品,二者都是烯烃生产的重要原料。在现有生产技术下,石脑油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是完全不同的生产路线。但从生产过程来看,石脑油制烯烃是强吸热反应,甲醇制烯烃是强放热反应,且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类似,存在反应过程耦合的可能。基于此原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造性地将石脑油原料和甲醇原料耦合起来制取烯烃,利用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平衡,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能效和碳原子利用率。相比传统技术路线,吨烯烃产品能耗降低1/3—1/2,石脑油利用率提高10%。
主线2: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逐渐稳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安全先进核能,实现非化石能源的多能互补和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大规模利用将会对现有能源体系产生巨大冲击。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与生俱来的能量密度低、波动性强等问题,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点。近年来,风、光发电并网消纳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风、光能源更大规模发展,仅靠单项技术的进步将难以完全解决风、光发电并网消纳问题,需从能源系统整体角度加以考虑。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必须考虑多种能源的系统融合,以风、光资源作为发电和供能的主力资源,以核电、水电和其他综合互补的非化石能源为“稳定电源”,以少量的火电作为应急电源或者调节电源,通过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灵活互动技术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管理和运行体系。
储能技术可有效平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电源和负荷的平衡,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根据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新型储能技术的装机规模达到3 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除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外,氢能也是一种广义上的储能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温核能等制取的绿氢,可以实现电力的长时期存储,并推进可再生能源向物质的无碳转化。氢作为能源的载体,可为能源的储、运、用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方案。
主线3: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
工业部门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8%,主要包括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领域。要实现这些领域的“双碳”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工业流程进行低碳/零碳再造。①通过深度电气化,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实现深度脱碳;② 对于难以电气化的工业流程,需借助绿氢、合成气/甲醇、二氧化碳等平台,通过技术突破和行业间的协调、融合实现低碳零碳流程再造,促进化石能源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实现行业低碳零碳工艺革新。
案例1:绿氢与煤化工融合。煤气化变换是煤化工行业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如果在煤气化过程中补入绿氢,可实现煤制烯烃过程的碳减排近70%;如果补入过量的绿氢,则可引入二氧化碳作为部分碳源,实现全过程的负碳排放。
案例2:钢铁与煤化工融合。钢厂尾气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气。如果利用钢厂尾气中含有的合成气生产乙醇,初步估算,全国钢厂25%剩余尾气约可制1 000万吨乙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 000万吨。
案例3:绿氢与钢铁融合。以氢气代替煤炭来还原铁矿石(氢冶金),二氧化碳排放可降至传统工艺的20%。
案例4:水泥和化工融合。水泥行业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原料中碳酸钙分解产生的过程排放(约60%),这部分“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通过燃料替代实现减排。但如果以氢为介质与化工过程耦合,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等化学品,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此外,从多能融合的理念出发,在甲烷等气氛下进行熟料焙烧,可使碳酸钙与甲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再作为原料制备化学品,从而实现水泥的低碳、经济发展。
主线4: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与第四次能源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相叠加,推动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的构建,将云计算、人工智能、5 G通信等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相融合,加速推进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融合,实现系统优化,推动以绿色、数字化、高质量为核心的能源领域创新发展。例如,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备云资源储存、大数据处理、数据驱动分析、高度智能化等能力的电力控制管理平台,使电网可见、可知、可控,实现智能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推进多能融合科技路径实施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研发与应用的系统性布局。系统性布局是多能融合技术路径的核心。在现有能源系统框架下,面向碳中和远景目标,必须推进跨领域综合交叉,打破能源与其他行业、能源内各分系统间相互独立分割的局面,解决依靠单领域科技发展难以突破的跨系统问题。建议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全国科技优势力量,基于多能融合理念框架,跨领域系统化部署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研发系统,加速碳中和目标实现所需的科技研发。对其中的颠覆性技术,应探索建立适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项目申报和管理机制,如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机制等,促进颠覆性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设计、科技攻关、产业承接和市场需求等环节,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缺一不可。应加强有利于多能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建设,构建政策链、科技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四链”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进一步加强典型区域的示范带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且极不均衡,难以用同一套技术方案解决所有地区的所有问题。因此,“双碳”工作应基于各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建议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统筹选取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针对各典型区域的主要问题开展多能融合技术的集成示范,在验证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并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同类型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预见,在“双碳”目标的强力驱动下,我国在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和工业体系中将产生海量的多能融合新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建议提早布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此激励不同创新主体、市场主体投入多能融合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典型,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此外,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作价评估和知识产权确权分享体系,盘活知识产权价值,促进知识产权成为一种可估值、可定价和可流通的生产要素和资产。
进一步加强“双碳”相关人才培养。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由于“双碳”问题的复杂性、技术的专业性等,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面向“双碳”新目标,现有学科分类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然不能适应,迫切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带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完善“双碳”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双碳”要求的创新性复合人才。建议推动“双碳”相关学科与专业的融合,建立和完善“双碳”教学体系,加快将“双碳”理念和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深化科教融合,充分发挥“双碳”领域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的优势,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双碳”目标实现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共同追求。我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气候治理,进一步加强能源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在能源科技创新上,建议设立“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吸引国际智力参与能源科技研发;通过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能源领域先进技术到国内开展集中示范;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智力、技术的双向流动,助力“双碳”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福建省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1月27日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泉州市将实施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纺织印染行业碳达峰行动、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其他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等重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
11月2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龙岗分站通过绿色低碳实验室认证,荣获“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四星级绿色低碳实验室”证书,成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内首个绿色低碳实验室。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深入研究减污降碳路径,通过首创绿色低碳标准、核算检测项目碳足迹、强化能源
AIDC面临的挑战AI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传统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算力中心(AIDC)存在基础建设周期长、资金长期占用、高PUE值高能耗、电力供应不足、高用电成本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算力中心能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结合,成为大势所趋。科创绿色算力解决方案近日,科创重磅推出
11月26日,中山日立能源变压器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活动在广东省中山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聚集了10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客户与合作伙伴,通过开幕论坛及研讨会等环节,回顾了中山变压器制造基地25年来的创新之旅,并就变压器的可持续、数字化和全球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日立能源于1999年在中山投建了变压器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当前,绿色转型的要求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摸清、监测碳排放“家底”是推进“双碳”目标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如何统计排放?计量如何精确?今年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开展内蒙古电网行业用电量规模分析研究工作,通过企业用电量数据测算能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11月20日至21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统计暨能源费用托管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会议报告了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部署运行工作、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工作情况,总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应用全国公共
11月26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在南京拜会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沟通交流。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伟,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参加会见。信长星、许昆林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单位充分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用于反演、推算、分析能源活动和碳排放情况,为企业节能降碳、区域污染防治、绿色金融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北京:“电力看双碳双控”助力区域减碳治污电力大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度高、采集范围广等特点,可以用于分析能源活动和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15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第二批)工作的通知,以实现绿色低碳产业企业和项目准确识别,建立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企业库和项目库,精准引导资源要素支持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各有关
正泰稳护中国联通乌镇智算中心电力建设
12月3日,“双碳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主动为东信花卉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现场勘查和咨询的志愿服务。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花卉”)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是东丽区花卉产业中的代表企业,也是中国智能化温室生产花卉规模最大的花卉企业。本项目计划利用东信花卉现状坑塘水
福建省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1月27日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泉州市将实施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纺织印染行业碳达峰行动、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其他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等重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已是未来趋势——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邱燕超“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表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转型发展是大趋势,在这一转型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本导则按照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边界,给出了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五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用于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期与运营期的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四川省民用
2024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主持召开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部党组成员、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远生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实现碳达
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方案强调,在全区范围内选择15个具有代表性的旗县和15个典型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实行分类推进、示范引领;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衔接,创新驱动;先立后破,安全降碳的原则。到2025年,试点旗县(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建立新型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布局风电光伏项目,鼓励风光氢储、源网荷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项目开发,鼓励低成本、大
我国各地区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差别极大,电力作为碳减排的主战场,电力碳排放如何在各地区进行分解将对利益格局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来源:中国电力作者:冯君淑伍声宇吕梦璇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锚定在发展中促进区域相对平衡,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电力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行导向
11月22日,中化国际发布公司首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在报告中,中化国际宣布公司目标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时间表,力争于2029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达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化国际围绕设备升级、技术改造累计实施重点低碳项目92个
12月2日,我国首张“水电+清洁能源”电力企业“碳中和”认证证书在华电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体现了我国电力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华电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证书的“水电+清洁能源”电力企业。记者了解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
2024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主持召开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部党组成员、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远生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实现碳达
11月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华能和中国石油联合主办的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11月22日,中化国际发布公司首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在报告中,中化国际宣布公司目标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时间表,力争于2029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达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化国际围绕设备升级、技术改造累计实施重点低碳项目92个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5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润建能源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华景节能等签署合伙协议,拟共同投资华景(天津)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景碳中和基金募集规模为5.02亿元,润建能源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1亿元,出资比例为19.92%,其中,首期募集金额为1000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1部门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鄂环函〔2024〕148号),现予以发布,目标到2027年,聚焦磷化工、动力电池、纸及纸制品、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出台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基本建成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工作体系,显著
根据智库CarbonBrief的最新分析,截止2023年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7个成员国总和。自1850年以来的累积排放量已经达到了2,60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94%的全球碳预算用于1.5摄氏度的目标已经用尽。(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1992年,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大约是欧盟的五分之二(4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科学引导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的实施,规范省、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所辖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深入调研、借鉴经验、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有关部署,经积极筹备推进,近日,粤海水务成功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位于肇庆的两座处理规模合计13万吨/日的下属自来水厂——将军山水厂和古塘水厂正式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义务,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之下,挑战重重。怎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