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要实现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要重视基础软件的研发。在产业发展初期,应用国外软件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今,国内风电整机设计基本还在使用国外软件,这就不能适应中国风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看来,现阶段,飞速发展的中国风电业急需把相关软件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软件代码不开源,国内企业只能被动等待
“目前,我国风电机组设计和风电场开发中使用的软件几乎都来自欧美国家,而且大多数软件程序代码不开源。”中国农机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祁和生表示,由于代码闭源,我国风电企业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就无法对软件进行深度开发,机组设计研发人员不能对理论模型进行实时修正,只能被动等待软件版本更新升级。“而软件每一次的更新升级过程,实质上都包含着中国企业用户的试错验证。我们为软件的版本提升作出了很多基础性贡献。”
祁和生同时指出,对于风电整机设计中所必须的载荷仿真软件,我国企业每年都需要向国外的软件公司支付高昂的版本更新费和技术服务费。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同光指出,技术上“卡脖子”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受制于人就很难有自主性,哪一天国外企业突然切断合作,软件不给我们用了,没有自己的软件我们就束手无策。”
据记者了解,以美国OpenFAST软件为代表,虽然在风机设计软件中,也有不涉及版权问题的开源软件,但是此类软件的应用场景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用户多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风机的实证数据较少,在商用领域的适用性并不强。
资源特点不同,国外软件难以全面仿真
此外,随着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国外软件与国内风电行业的匹配度也在下降。
在风力资源特点方面,宁波大学教师杨阳表示,一般欧洲的风机软件并不能覆盖中国台风的环境仿真。“中国风电起步晚,所以在设计标准上只能参照欧洲的风况设定,而且目前欧美软件内置的动态入流模型和叶素动量理论也不具备模拟中国台风的功能。”
祁和生指出,经过20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已形成了适应低风速、低温、盐雾、台风、高原、海上等多种特殊环境的成熟产品体系。风机设计软件自然也需要适配不同风况。“比如适应低风速地区,或者丘陵、山地以及其他复杂地形的风机产品,这些工况环境在国外并不普遍,但在中国的应用却非常广。”
在风电机组的研发需求上,王同光坦言,自国家层面全面取消风电行业的财政补贴后,我国风电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降本增效的压力比国外同行要大得多”。为此,国内风电行业一方面要加大风电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在风电机组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上持续发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越来越多元。叶片越来越长、越来越轻、越来越具备柔性,塔架也越来越高。我国的风机制造已经走在国际前列。实践表明,国外软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超大型风电机组的设计要求。”
龙头企业已有自主研发,还需各方形成合力
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突破3亿千瓦。祁和生指出,在国内风电的庞大装机中,90%以上采用的是国产机组。不仅如此,中国风电设备已经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964万千瓦。未来,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推动风电机组的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数字化,不断提高大功率风电机组与高塔架、大叶片技术组合迭代速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风电产业链。“对于正致力于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的中国风电行业来说,急需尽快掌握软件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速软件技术的产业化。”
去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王同光坦言,在风电整机设计软件方面,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已经在努力解决国产化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科研院所,都在进行软件的开发攻关,但还需各方进一步形成合力。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已经在整机设计软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软件研发、应用的国产化进程正在显著提速。“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当然要首先服务于自身的商业用途,但龙头企业同时肩负着推动整个风电行业发展的重任,希望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持续加大在风机设计、风电场设计等方面的软件研发投入。”祁和生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设一座光伏电站,发电仿真必不可少。在当前电力市场化交易大背景下,光伏发电仿真精准与否,直接关系电站的整体收益。在2025SNEC展会上,阳光新能源基于“魔方”技术平台焕新发布iSolarSim光易仿光伏发电仿真软件2.0。这款搭载AI实景仿真技术的软件可构建全场景数字孪生能力,正以“全景仿真、精准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提到新型储能有储能电池本体技术、新型储能系统安全防护与智能测控技术2个方向可以申报。其中,高性能液流电池技术的考核指标为全钒液流电池额定功率≥70kW,体积功率密度≥160kW/m³,储能时长≥4
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涉及光伏技术方向有4项:1.新型光伏电池制备技术1.AI同步辐射的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高通量协同研发与设计技术研究内容:开发60亿+参数的钙钛矿光伏电池专用大语言及材料生成式AI开源科学基础模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作者:沈代兵1,2郝佳豪1,2宋衍昌1,2杨俊玲1张振涛1,3,4越云凯1,3,4单位: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3.长沙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4.河北省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本文亮点:1、面向二氧化碳储能循环所需的大膨胀比宽负荷透平膨胀机研究还较少。2、针对储
5月15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控制实验室,一排排机柜不眠不休地闪烁着灯光,百纳秒级的超高精度实时仿真计算正在快速运行着,这是中国电科院配电专业技术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套有源配电网CPS仿真平台。我国城乡配电网跨越五个电压等级(220-110-35-10-0.4千伏),接入了大量分布式电源,有
5月9日,南方电网基于全电磁暂态仿真的新能源并网主动支撑大系统仿真研究招标。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而新能源大量采用了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惯量水平持续降低,对系统频率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新能源中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动作复杂且快速,设备故障前后系统特征变化较大,其电磁暂态过程对
2025年4月15日,标普全球(SPGlobal)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东方日升凭借卓越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成功入选年鉴,并成为中国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行业仅5家获此认证的企业之一。标普全球CSA评估是全球历史悠久的可持续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之一,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与经济三大维度对企
在装备制造行业,制冷站房能耗常年占据企业总电耗的10%-40%,传统粗放式运维却始终产生接近10%的制冷量损耗。设备间的独立运行,缺乏跨设备协同优化机制,余冷资源未循环利用,都在制约着企业绿色转型。思安高效制冷站房解决方案,整合制冷站房所需产品体系,通过规划仿真软件+自有E-DOMs制冷运行智控
在汽车的世界里,每一次舒适的驾乘体验,每一公里高效的续航里程,都离不开热管理技术。不论是冬季的寒风凛冽,亦或是夏日的骄阳似火,热管理系统,就是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确保岚图汽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保持着最佳状态。01热管理,简而言之,是对汽车内部热量实施精准掌控与调配的关键技术。其范畴
就像三体人投放到地球用于锁死地球科技的“智子”一般,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也同样不遗余力。据路透社5月31日(当地时间)报道,美商务部正在考虑将更多的中企纳入经济制裁名单,这些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企将遭到美方的出口管制。有媒体统计,2018年至今纳入美商务部“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达
“ENFAST打开了风机自研求解器(整机载荷仿真设计软件)模型和算法的黑匣子,基于远景的风机应用场景快速迭代,植入最前沿的算法模型,让设计能力大大提升;且通过测试验证形成了完整的设计链,实现工业可用性,把整条路完全走通了。”日前举行的“风电机组整机设计软件”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对
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的13台1.5兆瓦级风电机组,不久前在山东威海一次性通过了连续500小时无故障试运行和并网发电验收。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目前已签约和中标项目数量突破2000套,今年全年的产量将达500套。这标志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引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率先实现了大功率风电设备的国产化、专业化和批量化生产,成为我国兆瓦级风电研制基地。 我国风
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招标公告第一章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206329,招标人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资金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凤鸣、天河口、花山、万和、龙泉、朝阳、京桥、龙翔风电场2025-2027年度风机齿轮箱塔上维修框架服务中标结果公告
位于天山北麓的的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是全国罕见的极端风区。曾经,四季不停的大风叠加夏季超40℃的高温、无尽的沙尘,使得该地区一度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这里却生长起一片白色的“风机森林”,一台台风机突破“生死考验”,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力。“一个5万千瓦装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6月23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511”高速风电运维船在广东阳江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油海上风电运维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也是中国海油首艘高速海上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采用双体设计,可提供更好的平稳性和载重能力,船舶总长36.2米、宽10.4米,具备在2.5米有义波高下安全顶靠风机桩柱的能
近日,由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检1号”——多技术融合风机塔筒涂层下缺陷智能检测机器人系统,经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的严格鉴定,荣获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结果。这一成果不仅是对该公司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风机塔筒检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中科合创(北京)科
平原广袤,风拂绿野,安徽亳州道仁风电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项目总计72台风机,采用混塔和桁架塔的差异化配置。其中,桁架塔配备的齿条升降机,成为了解决桁架塔登高难题的关键设备。桁架塔具有运输安装便捷、地形适应能力强等显著优势。但其底部一百余米的开放式环境,对升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防
面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带来的强降水冲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以周密部署和科学调度筑牢能源电力安全防线,成功保障机组稳定运行与电力可靠供应。中国大唐广东分公司第一时间搭建防台风防汛应急体系,领导靠前指挥,关键岗位2
第1号台风“蝴蝶”对海上风电场设备及人员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广东、福建区域各项目部闻“风”而动,暂停所有海上作业,对风机基础、叶片及海缆路由开展巡视检查,同步强化海上升压站防风紧固措施,筑牢海上风电设备“防风屏障”。福建区域于6月11日12时顺利完成60
近日,金风科技在甘肃试验风电场顺利完成我国首个“风机大部件免主吊更换”智能设备测试,使用金风自主研发的“自提升智能设备”,完成了GWH204-6.7MW机组齿轮箱与发电机的高空拆装验证。依托该设备,未来风电机组大部件更换将大幅减少对大型吊装设备的依赖,预计降低大部件更换运维成本达50%。目前,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