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解读 | 可再生能源“十四五”会出现哪些新业态?

2022-06-22 09:01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多能互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要】

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部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关键储能技术支撑。

未来多能互补将是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向,智慧能源系统将担负起协调供需两侧资源的重任。

以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

随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正式印发,“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等逐渐明晰。

当前,我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存在哪些问题?“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行业会出现哪些新模式和新业态?近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接受中能传媒专访,就“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作出解读。

中能传媒: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需要克服哪些关键问题?

曾少军: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还存在关键技术待突破、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的问题。《规划》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重点布局在前沿技术、核心装备等领域开展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争取重大创新突破,旨在为挖掘可再生能源更大发展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部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关键储能技术支撑。着眼于补齐短板,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技术基础,以“揭榜挂帅”方式调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

二是以省级、市级、农村县级或园区级为单位,开展区域能源转型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应用方式和体制机制等多层面的创新,探索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新体系。

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尤其是行业组织和主要能源企业的研发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支持行业组织和能源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取得核心技术领域话语权,通过多元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创新主体,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形成各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

中能传媒:

在您看来,“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行业会出现哪些新模式和新业态?

曾少军:我认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未来多能互补将是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向,智慧能源系统将担负起协调供需两侧资源的重任,保障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引入,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新一代信息产业数据服务结合的绿色数据中心,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数字产业结合。加快推动电网等基础设施升级,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满足多元互动的用户供需,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智慧能源体系中的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围绕供热、供电、供冷的用能需求,结合风、光、潮汐、地热、生物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特性,探索建立差异化的多能互补供能方式。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探索储能与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供应能力。促进分布式微电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技术先进、创新机制”的原则,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的可再生能源独立型或联网型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现与大电网智能互补、灵活互动的区域能源生态系统。结合综合用能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

三是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高效协同。统筹电动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加强“光储充放”新型充换电站技术创新与试点应用,在城市小区、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公共场所,结合电动汽车的推广,带动高效光伏技术、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

四是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它产业结合的融合创新应用。发挥风能、太阳能分布广泛以及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其它产业发展的融合及互补,实现各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农业设施集中和渔业养殖区域,以及采矿塌陷综合治理区和沙漠生态环境治理区,充分利用富裕的场地资源,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示范区。在农业和林业加工集中地区,支持农林废弃物的能源综合化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综合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中能传媒:

您认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什么?实施路径是什么?

曾少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规划》重点围绕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等方面,以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及现代产业标准为引领,旨在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聚焦“十四五”,应围绕行业、企业等多方面,形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合力。

一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总承包、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深入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产业的智能制造,加快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鼓励配套企业、原料供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形成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集上中下游于一体、各环节相互配合、契合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条,建立和完善相关工程设计、检测认证及质量管理等产业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是大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构建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着眼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对产业生产供应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做好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产量及市场供求的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和产业链优势,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的风险抵抗力。组织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指导企业合理优化调整产能结构,及时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加强企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提升产业链水平核心在于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产业标准的企业。未来应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扎实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话语权的“领头羊”企业。

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构建全球产业链合作体系。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充分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开展更加积极有为的能源国际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合作体系。一方面应加强政府机构间沟通。充分利用已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提供政策风向标,打造可再生能源合作战略支点,完善配套的金融扶持体系,简化政府相关审批手续,降低审批周期等,加快培养支撑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查看更多>多能互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