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稳步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加大公共停车设施用地、资金、政策支持保障力度,积极推动停车楼、地下停车库、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建设,优先满足老旧小区、医院、学校等基本停车需求,合理确定商业、办公等出行停车规模,适当控制公共交通发达区域停车设施建设规模。在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区域,利用部分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地块,建设一批规模小、投资小、就近便民的小微停车场。“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停车泊位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路内停车泊位数量控制在泊位供给总量的5%以内。
加强停车换乘衔接。加强停车设施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鼓励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建设“P+R”(停车+换乘)停车设施,支持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换乘停车设施。
专栏5 停车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续建雷家坡停车库、美心贝斯特停车楼、名人广场地下停车库、两路农贸市场停车场、李家沱恒大城公园地块停车场等项目;新开工文化宫停车库、礼嘉天街停车楼、汽博中心停车楼、重庆西站二期停车库、木洞停车场、鱼胡路口停车场、重庆开埠文化遗址公园停车场、万达广场旁停车楼、F103—2侧地块停车场等项目。
第二章 构建健康高效水资源系统
第一节 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聚焦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健全多源互补饮用水水源保障体系。依法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划分,落实常态化保护措施。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整治,加强保护区周边环境治理,推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推进水厂扩能改造。实施城市供水能力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西部槽谷地带和主城新区部分区城市水厂新改扩建工程,“两群”地区结合需求实施水厂扩能项目。推广普及供水新工艺、新技术,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水厂排泥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施水厂工艺改造和深度处理工艺建设。至2025年年底,新建城市水厂17座,扩建水厂32座。
优化输配水系统。根据城市水厂供水经济半径和供水扬程,合理确定供水分区,优化水量平衡,逐步开展供水管网干支分离、输配分离以及加压站和调节池建设,提高管网系统安全性和抗冲击能力。试点实施城市直饮水设施建设,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及重庆经开区分步、分区域试点实施即开即饮的优质饮用水入户项目。至2025年年底,新建城市供水管道1450公里;建设加压站50座、调节池45座,完成44.7万户“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
提升供水系统韧性。强化应急供水能力建设,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和应急备用水源使用与管理。中心城区重点建设红岩村大桥、礼嘉大桥、土主隧道、陶家隧道等13条桥隧应急供水互联互通管道,提升各片区供水互联互通能力。强化长江、嘉陵江两江引调工程和观景口水库等大型水库骨干支撑作用,发挥观音洞水库等水库的有效补充和备用功能,逐步形成“两江互备、江库联动、互联互通”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主城新区结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备用水源建设与管理。“两群”地区进一步做好备用水源设施管理与使用,确保有效发挥作用。
创建节水型城市。推广节水技术,严控供水管网漏损,推进节水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推动各区县创建市级节水型城市,率先推动主城新区工程性缺水的区完成创建。至2025年年底,全市改造老旧供水管网850公里,公共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40%以上区县达到市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标准。
专栏6 城市供水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城市水厂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蔡家、合川二水源水厂等城市水厂17座,扩建西彭、井口、鱼嘴等城市水厂32座;实施万州江北、石柱双庆、南岸观景口、荣昌黄金坡等17个水厂工艺改造和深度处理工艺建设项目。
输配水系统建设改造工程:新改建城市供水管道约2300公里,改造“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设施44.7万户;建设加压站50座、调节池45座。
提升城市供水可靠性:建设中心城区13条应急供水互联互通管道。
第二节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新改建雨水管渠,提高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与覆盖密度。强化全生命周期意识,提高管网、泵站等设施建设标准,力争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上限。利用次要道路、绿地、植草沟等构建雨洪行泄通道,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发挥削峰错峰作用。至2025年年底,新改建雨水管渠2528公里,中心城区易涝积水点动态清零,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加强防涝应急能力建设。优化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及相应的措施和处置程序,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建立应急抢险基地,足量配置抽水泵、移动泵车等专用防汛排涝设备和抢险物资。强化积水防范和处置;针对历史高风险易涝积水点,按“一点一策”制定排涝方案和抢险措施,并加快组织实施。
专栏7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雨水管网:新改建城市雨水管渠2528公里。
易涝积水点整治:整治中心城区壹江城转盘等易涝积水点74处。
第三节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城市新区配合城市开发同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建成区聚焦污水处理设施高负荷运行问题,加快推动设施扩能提质。适当提高梁滩河等重点流域污水排放标准。探索环境友好生态化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城市新区结合城市开发推行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上空间打造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停车场等,统筹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建设。加强系统治理,探索推进“厂网一体化”改革和按效付费机制。至2025年年底,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5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万立方米/日以上,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
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城市新区建设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管网,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制;城市建成区大力推进管网整治提升,严防生活污水直排江河。对现有进水BOD(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持续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强化新建管网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归档管理,优化排水管材,提升管网建设质量。至2025年年底,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3176公里,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
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量,推动河湖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力度,健全再生水价格制定机制;健全再生水市场化运行机制,探索再生水特许经营模式,鼓励再生水“高水低用”,利用地势高差节省再生水利用成本。以中心城区、主城新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和利用量,打造一批再生水利用试点示范。至2025年年底,推进12个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全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15%以上。
专栏8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巴南金竹、沙坪坝沙田、大渡口大九三期、南岸茶园三期等5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万立方米/日以上,提标改造沙坪坝土主、北碚长滩等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网: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3176公里。
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沙坪坝土主污水厂、江津双福污水厂等污水再生利用项目12个。
第四节 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
加快专业设施建设,提高处置能力。按照“安全环保、资源利用,专业为主、协同为辅,城乡一体、统筹布局”的发展理念,同步推进污泥源头减量和专业处置能力提升。新建合川双槐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园林科学研究院污泥处置中心等12座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扩建唐家沱污泥处理中心、江津珞璜污泥处置中心等3座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推动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污泥源头减量工程改造,末端处置设施同步实现相匹配的低含水率污泥处置能力。
优化处置工艺结构,提升系统韧性。推动专业无害化处置技术发展,逐步减少水泥窑协同焚烧技术的使用,形成热电联产、协同焚烧、好氧发酵、热干化、厌氧消化等处理处置技术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统筹污泥处置调度,形成区域联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生活污泥处置设施共建,打造园林科学研究院污泥处置中心示范工程。加快构建“一区两群”跨区域调度机制,实现污泥处置工作高效、环保、安全调度。
专栏9 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新建合川双槐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园林科学研究院污泥处置中心等12座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扩建唐家沱污泥处理中心、江津珞璜污泥处置中心等3座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
第五节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海绵城市规划引领,坚持海绵城市规划全覆盖。统筹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开发严格执行海绵城市管控制度,做好规划开发区统筹;老城区改造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项目海绵化改造,打造高品质示范引领样板。
差异化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路线。聚焦山地城市本底特征,在发展方向、建设策略、技术措施、评价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工作,形成山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中心城区着重打造健康水系统,主城新区鼓励开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加强城市水安全保障。
全方位强化技术及创新保障。优化技术标准规范,完善海绵城市专有标准,引导相关标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建立相关项目支撑机制,突破瓶颈制约,形成高水平科研论文、专利成果等科技支撑。推动智慧海绵建设,完善典型排水分区在线监测,强化数据共享,优化项目信息填报平台。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抓住城市品质升级机遇,同步城市更新工作,出台扶持政策,推动配套企业成长。
第三章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第一节 塑造高质量绿色空间
“增绿”。结合生态红线划定,围绕矿坑、建筑渣土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城市创面开展生态修复。开展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消落带绿化美化,因地制宜栽植植物,恢复自然生态。开展立体绿化、城市组团隔离带等城市绿化建设,引导社会单位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破硬复绿,规范和引导居民开展阳台、屋顶和墙面绿化,美化城市待建地、裸露地。加强行道树动态管理,科学规范修剪,合理搭配常绿和落叶树种,及时清理死树枯枝、处置歪树病树。开展桥头、城市重要干道及射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提升道路中分带、两侧绿化和道路节点绿化品质。构建城市绿道系统,满足居民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需要。完善城市林荫路体系,形成由文化观光型、带状休憩型和滨水休闲型绿道共同组成的绿道体系。至2025年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8%,绿化覆盖率达到43%。
“添园”。完善由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城市生态公园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形成布局均衡、点线面结合、城绿相生的城市公园网络。提高公园智慧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改造提升老旧公园基础配套设施和游览品质。
“护山”。强化“四山”和城中山体保护,着力提升南山、歌乐山林相、色相、季相,加快推进南山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和保护,加大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监督力度。
“美岛”。保护利用好江中小岛生态资源,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优美景观环境。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围绕“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定位,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循环性、多样性和科学性,统筹推进一江两岸、水系、湿地等保护修复和常态化管护。将珊瑚坝岛、桃花岛、木洞中坝岛、鱼洞中坝岛、南坪坝岛等两江重要生态岛屿划入岛屿保护名录,提出分级保护策略,实施留白管控。
专栏10 城市园林绿化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城市“增绿”项目:建设科学大道、西小路西线、中央公园西路北拓段道路绿化等城市绿地7500万平方米,其中实施李子坝—化龙桥沿线环境品质提升、机场路奥宜商圈绿化带景观改造等街头绿地提质工程500万平方米,实施渝航大道(江北段)边坡品质提升工程、九滨路立体绿化、渝南大道D段延伸段边坡、南环立交、龙汇路边坡等以“坡坎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立体绿化工程2000万平方米,推动伏牛溪板块五一互助、公民凤阳片区山城休闲步道和科学大道沙区段、沙滨路磁井段城市级绿道等“山城绿道”建设100公里。
城市“添园”项目:新改建红岩公园、科学公园、彩云谷公园等城市公园3500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共2500万平方米,城市生态公园1000万平方米。
第二节 彰显“两江四岸”水韵之灵
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立足山水人文资源本底,统筹重大功能布局,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建设成为与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跨江桥梁品质提升。全面提升桥梁交通功能、特色风貌、空间利用和文旅价值,大力推进“两江三桥”步道系统提升工作,彰显“桥都”特色,让每座桥梁都成为艺术精品。
高标准打造长嘉汇大景区。遵循“顺应自然、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写意当代”的原则,以打造“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为目标,将“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成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全面推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以建设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为总体目标,聚焦“美术半岛”、“音乐半岛”、老重钢片区、茄子溪片区、南岸巴南联动区建设,通过建设艺术发展平台、交通基础设施、滨江生态长廊等内容,打造音乐、美术、“艺术+”一系列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将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成长江文化艺术产业高地、重庆时尚艺术文化生活秀带和滨江绿色生态长廊。
专栏11 “两江四岸”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第一批实施项目:长滨路东水门至菜园坝片区、九滨路九龙滩广场、南滨路雅巴洞湿地公园、南滨路二塘湿地公园、巴滨路花溪河入江口、北滨路江北嘴江滩公园、北滨路盘溪河入江口、北滨路相国寺码头、沙滨路磁器口滨江片区、嘉滨路李子坝片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等项目。
第二批实施项目:嘉滨路大溪沟段、嘉滨路化龙桥段、沙滨路滴水岩至磁器口段、北滨路长安码头段、北滨路洋炮局段、南滨路大佛寺段、南滨路海棠烟雨段、南滨路铜元局段、南滨路弹子石段、巴滨路李家沱段、巴滨路巴滨绿岸段、大滨路葛老溪段、大滨路渔鳅浩段、大滨路茄子溪段、钓鱼嘴滨江段、九龙半岛滨江岸线等项目。
第三批实施项目:长滨路菜园坝段、北滨路塔山公园段、南滨路洋人街段滨江岸线等项目。
跨江桥梁品质提升:对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等22座已建成跨江大桥和红岩村嘉陵江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等9座在建跨江大桥开展品质提升。
第三节 着力打造城市“清水绿岸”
统筹推进“清水绿岸”建设。在中心城区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载体,统筹兼顾水下和岸上生态环境,从水质质量、生态基流、海绵城市、岸线缓冲带覆盖率4个方面,把原城市黑臭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推动主城新区参照中心城区“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在“两群”地区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整治。
高标准建设流域“清水”系统。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流域排水系统,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雨水净化系统,加强雨污分流改造,防治水污染。建设流域节水补水系统,保护水资源。保护河道自然形态,加强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
高标准建设城市生态“绿岸”。结合岸线、防洪工程条件,分类整治护岸,增加植物界面,融入文化元素,整治水体护岸、构建绿化缓冲带、提升绿化品质。完善交通、便民等配套设施。以河道为景观轴,对两岸建筑、跨河桥梁、河堤驳岸等进行景观提升,打造“一轴多点”景观带。结合河流流经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街区等,深入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承载,打造集亲水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水岸景观。
专栏12 城市“清水绿岸”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清水溪、凤凰溪、花溪河、苦竹溪、盘溪河、肖家河、溉澜溪、中央公园镜湖、跳蹬河、詹家溪、山王溪、纳溪沟、黄溪河、跳墩河、桃花溪、白沙河、一品河、马鞍溪、马河溪、双凤溪等20条河流的“清水绿岸”工程。
第四章 强化区域能源保障
第一节 构建多源多向的电力保障体系
推动“外电入渝”输电通道建设。建设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完善川渝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建设四川天府南至重庆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及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开展“外电入渝”第二回直流通道研究论证工作。
完善市内电网建设。推动500千伏主网架升级发展,以“两横三纵”为基础,推进中长期“双环两射”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建设,不断提高电网应对严重故障的抗风险能力。建设永川、中梁山和新玉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切实提升对主城都市区负荷中心的电力供给能力。建成重庆电厂环保迁建和蟠龙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满足大型主力电源送出需求。科学有序增加220千伏变电站布点,分层分区运行,实现供区均衡供电、潮流分布合理、电能稳定可靠。厘清全市500千伏、220千伏供区划分原则及总体构网思路,促进220千伏电网健康发展。合理控制供区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水平,提高供电分区间支援保障能力和负荷转供能力。
支持地方电网建设。不断提升供电能力、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推动形成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际快充设施建设,加快在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大型商贸区等区域布局公共充电设施,推广公用快速充电站。
专栏13 城市电网重点建设项目
“外电入渝”:建设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四川天府南至重庆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及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
市内主网:新建永川、中梁山、新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石坪500千伏主变增容扩建工程实施。建设重庆电厂环保迁建500千伏送出工程、蟠龙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
第二节 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建设主城都市区“一张网”,重点推进渝西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密薄弱地区管网密度,强化国家干网、市级管网、储气调峰设施、城镇燃气配网的互联互通,形成多方来气、气气竞争、就近利用、上中下游高效衔接的管网格局。
构建灵活高效的储气调峰体系。依托铜锣峡、黄草峡地下储气库建设,形成以地下储气库为主、城镇天然气小时调峰设施为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储气调峰体系。
专栏14 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天然气管网:建设川气东送二线、渝西天然气管网、渝东北天然气管道,完善“三纵四横”天然气骨干管网和“四环二射”市域输气干网。
储气库:建设铜锣峡、黄草峡地下储气库,规划研究沙坪场等储气库。
第五章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第一节 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体系
严格新建项目防洪标准管控。中心城区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设防,并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在统筹滨江道路、建筑、空间安全前提下,确定防洪护岸工程的布局方案和结构型式。其他区县根据各地防洪管控水位,明确新建房屋建筑地面最低标高。全市新建桥梁、码头、道路、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监测等工程或设施应当符合相应的防洪标准要求,不得妨碍行洪畅通。
科学谋划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项目。在充分分析历史洪灾成因、受灾情况的基础上,各区县推动长江干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进一步谋划实施一批堤防护岸、防洪堰闸、排洪渠、分洪隧洞等防洪工程项目,确保城市防洪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洪水调度、应急撤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各区县对短期内不能满足当地防洪标准的地区,应加密水位、洪痕和警示标识,加强洪水预警预报,统筹做好防洪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 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实施地震安全保障工程,在我市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地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要工程建设区建设30个地球物理观测站点,完成现有地震监测台站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升级改造;在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和特大桥安装地震加速度计;建设大型油气田、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和大型水库强震动监测台网。充分利用地震预警业务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地震预警信息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近日,西门子能源协助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卡麦换流站完成首批两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为该站于今年12月实现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还将有12台换流变压器陆续进场并进行安装。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直流线路全长约1784公里,采用特
近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山东省出现了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带动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在这场电力保供的攻坚战中,入鲁外电成为保障山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四次刷新历史纪录。7月3日至7日,山东电网负荷:3日11:18达1.1483亿千瓦4日13:09达1.2051亿千瓦5日11:25达1.2229亿千瓦7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大唐集团发布《大唐集团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动态管理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大唐集团公司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差异化控制标准,其中包括境内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国家级和省级大基地项目收益率差异化控制标准。《方案》指出,税前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作为主要
7月8日,塔拉滩上捷报传来,黄河公司新能源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的铁盖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标志着黄河公司继5月30日成功建成贡玛储能电站后,再次为保障“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增添了一个“稳固器”。至此,黄河公司储能装机容量增加至623兆瓦/1768.23兆瓦时。铁盖储能电站
近日,由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正式投入应用。该系统通过实时感知三维空间特征信息实现自主导航,成功突破传统无人机在变电站(换流站)室内因卫星信号弱而无法飞行的行业难题,实现变电站(换流站)室内外无人机巡检的无缝衔接,为电网安全运行和应急保障提供了可靠数据
7月7日获悉,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防爆燃用550千伏旁路触发间隙于日前在±800千伏姑苏换流站完成现场交接试验和模拟内部故障触发试验,启动带电考核。该设备将故障清除时间较常规方法缩短80%以上,实现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防爆燃技术的创新升级。旁路触发间隙是一种高速关合设备,可通过快速旁路实现换流变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超67.8亿!上半年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超65.05亿!上半年220kV、330kV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33项,总投资规模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超67.8亿!上半年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894.92亿3项特高压!上半年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220kV、330kV电网工程40项,总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达65.05亿!上半年220kV、330kV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894.92亿3项特高压!上半年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58项,总
7月3日获悉,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来自新疆的电为持续高温的山城送去清凉。据测算,1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可保障重庆
7月10日,洛阳平洛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洛阳平洛新能源有限公司孟津区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雷湾村炎黄大道与王铎路交叉口东南角,项目总占地面积1.9267公顷,进站道路自项目场站北侧边界与会小线相连,总长194m,路基宽度6.5m,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混凝土路面
经过参建各方的协同攻关,7月1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西拉沐沦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7个月投运。该工程新建的主变压器容量18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127.4千米。为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投运,国网蒙东电力统筹部署,安排赤峰供电公司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实施安全与进度日报制,精心编制施工
7月8日23时02分,河北承德220千伏神源七彩河光伏电站1号调相机完成96小时试运行,该站成为承德电网首座“新能源+储能+调相机”的新能源场站。这标志着承德塞罕坝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投运,使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的新能源送出能力提升了58.6%,实现了承德地区新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和输电通道利用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新建桃合木500千伏变电站,站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安装1组1200兆伏安主变压器,新建500千伏出线间隔4个,将铝都-平川双回500千伏线路开断接入桃合木变,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期,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受理了500千伏关岭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7月9日—2025年7月23日(10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名称:500千伏关岭输变电工程建设地点:贵州省安顺市、贵阳市、黔南州建设单位名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项目简况:本
今年上半年,昭沂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上网电量76.6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19%,数据背后是蒙西地区“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与山东能源需求的高效联动,更是新能源跨省消纳的创新实践。作为“蒙电入鲁”主动脉,±800千伏昭沂直流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宜宾屏山富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评做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2025年7月8日-2025年7月14日。项目名称:宜宾屏山富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地点:宜宾市屏山县建设单位:四川能投屏山电力有限公司项目概况:(1)富荣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新建富荣11
7月7日,山西省2025年首个迎峰度夏500千伏重点电网工程——介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近日建成投运。据介绍,介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一座、容量200万千伏安,线路81.746公里,向南接入500千伏霍州变电站,向北与500千伏晋中变电站相连。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库布齐沙漠基地鄂尔多斯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送出工程(蒙东大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的批复。一、为满足库布齐沙漠基地鄂尔多斯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汇集送出需求,同意建设库布齐沙漠基地鄂尔多斯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送出工程(蒙东大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超67.8亿!上半年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超65.05亿!上半年220kV、330kV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33项,总投资规模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的决定》,提高四川省电网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加快全省电网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的决定
6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两个工程”同步移交试点工程——中山110千伏源和智能变电站投运。据了解,该工程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同步投运,该工程在电网建设第一环节建成数字电网,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移交生产运行,可有效提高建设、移交、维护、检修效率,避免电网工程
7月7日,山西省2025年首个迎峰度夏500千伏重点电网工程——介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近日建成投运。据介绍,介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一座、容量200万千伏安,线路81.746公里,向南接入500千伏霍州变电站,向北与500千伏晋中变电站相连。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超67.8亿!上半年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超65.05亿!上半年220kV、330kV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33项,总投资规模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超67.8亿!上半年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894.92亿3项特高压!上半年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220kV、330kV电网工程40项,总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各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电网核准情况。相关阅读:总投资达65.05亿!上半年220kV、330kV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总投资894.92亿3项特高压!上半年550kV及以上电网工程核准汇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核准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58项,总
6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两个工程”同步移交试点工程——中山110千伏源和智能变电站投运。据了解,该工程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同步投运,该工程在电网建设第一环节建成数字电网,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移交生产运行,可有效提高建设、移交、维护、检修效率,避免电网工程
据国家能源局,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创历史新高。为应对夏季用电高峰挑战、保障电力可靠供应,迎峰度夏工程建
近日,2025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光伏帮扶站配套电网工程(改造项目)竣工。据悉,该工程建设耗时60天,覆盖11个旗县(市区)、串联46座光伏帮扶电站。工程累计新建及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173.5千米,安装柱上断路器69台、高压计量装置60套,项目投运后,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53兆瓦,与火电电站相比,预计每年
7月4日午时,武汉电网最大负荷达1704.8万千瓦,同比增长26.48%,相较于去年同水平负荷提前了20天。据悉,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目前严格执行迎峰度夏期间值班制度,24小时不间断监控电网负荷和设备运行监控情况,超前谋划编制2025年武汉电网主网迎峰度夏运行方案,提前修订完善变电站“一站一案”事故应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