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之愈远,则思之愈深。
随着研讨与实践的深入,能源行业已经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挑战必须直面: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消纳,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最优兼顾?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程洪瑾 张越月)
绿色、安全和经济,三者兼得难度巨大。在稳住经济大盘的重大任务中,业界需要更加精准有效的策略和行动。
我们当然相信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但像等待戈多一样期待颠覆性技术突然降临,显然不是一种务实选择——能源科技创新虽屡有斩获,但理想的“终极解决方案”却始终需要时间。以新能源发展所必需的“辅助”——储能为例,其技术路线目前已经超过30种,但连业内人士都承认,尚无一种技术可以满足稳定效率超过85%、低成本、高安全性等全部要求。
6月,《能源评论》两次通过视频方式举办学术沙龙,征询业内实践者、研究者的最新观点。为了找到更有穿透力的建议,我们向与会者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能源转型要兼顾绿色与安全,当下最值得做的事是什么?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网能源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能源基金会、国网华北分部、国网西北分部的专家,从不同角度给了我们答案。而国网新疆(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外送基地)、国网冀北(新能源前沿技术集成试验场)和国网福建(东部地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三个省级电力公司,则为我们组合出前沿的实践图景。
诚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命题,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拆解”的智慧,需要“知与行”协同迭代的韧性。研讨中,一位专家引用了德鲁克的一句话:“剧变时期,最大的危险不是变化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我们深以为然,并认为,立足当前的技术和资源条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兼顾好“绿色”和“安全”,可期且可行。为此,本期封面策划将为您详解如下“新逻辑”:
——坚持多元供应,尤其要正视煤电的托底功能和崭新角色;
——构建共赢机制,清晰界定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边界,让政策更精准、市场更有效;
——升级绿色共识,以新型理念引导共创共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有更多资源、更强动能。
坚持多元,也要动态调整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问:如何打破收入焦虑?点赞最多的回答是: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也有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言下之意,就是用多元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多元化同样可以帮助能源行业破除焦虑。6月初,九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规划》的解读中,其以“风光大基地”为例,指出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无独有偶,5月中旬,欧盟公布了转型计划《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方案》(RE Power EU,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一如既往地强调要“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但也明确了对“过渡性化石燃料”的支持——在《方案》总额高达3000亿欧元的转型预算中,除了有860亿欧元投向可再生能源,还有120亿欧元用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和新能源相比,化石能源自带储能属性,这是实现稳定供应的基础。多年来,社会已经适应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电力供应体系。但在储能技术受限、尚难担当保安全大任的前提下,单一能源在系统中占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安全。要保证安全,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是必须的。
动态调整能源供应各部分的比例也是必要的。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9%、3.9%和2%,占比依然相对较低。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逐步提升,这就需要电力系统具备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建议,化石能源不仅要能减下来,还要有快速调节的能力,能在不同时间尺度、向上向下两个方向进行灵活调节。
做到动态调整,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不同,新能源在当地的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区分,除了“双碳”等顶层规划,各省份都需要更多精细化的政策设计。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莉认为,不能仅仅按照宏观路径、场景、计算进行规划,而应更多结合各省的电源情况、能源使用情况、负荷情况进行规划,同时要留有尝试和修正的空间。
构建机制,激活兜底能量
如果把能源行业比作一个软件系统,那么,各种机制就像不断更新的补丁。当漏洞或风险被发现时,只有及时形成机制、修复漏洞,才能保证系统安全。
这也是能源业内人士的共识之一。“双碳”目标提出后,新能源“跃升发展”已经是行业共识,要安全消纳新能源,亟须构建各类机制。
过去一年中,针对新能源消纳的机制探索已经开始,并在不少地区取得成效。
在华北,结合本地的热力资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研究利用热网惯性提升电力应急保障能力,试点推动供热机组在晚间用电高峰阶段减少供热或通过蓄热设施供热,提升机组冬季电力保障能力。同时,结合北京市热力改造的需要,该公司研究现有燃气锅炉房实施燃气-电锅炉改造的可行性,以及绿电供热输配电价疏导机制和域外绿电供热的实施方案,并在具备条件的位置开展燃气-电锅炉改造和集中蓄热式电供热示范工程,助力北京热网重构。
在西北,利用黄河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创新推出水电-新能源联动柔性调节机制,实现水量调度指令在周期内根据电网运行需要分日优化灵活执行,有效应对新能源日发电量跨日大幅波动对电网平衡的影响,实现“水新资源互补”,为应对新能源发电出力跨日波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打下基础。
除了实践中的消纳机制,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也被认为是激发火电、储能“兜底”潜能的关键,应加快构建。
袁家海认为,推行容量补偿机制将改变煤电的地位。“煤电短期运行,火电厂每发一度电亏两三毛钱,所以大家把机组停了,长期如此,就会出现长期市场内可靠容量不足以及严重资源充裕度不足的问题。这样的话,长期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是没有保障的。”他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也认同这个观点。她认为,应尽快建立储能服务的成本疏导机制和储能价格机制。秉持“同工同酬”的原则,能够提供抽蓄、燃机、火电等资源同等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新型储能,应该享受同等的容量电价补偿和储能价格机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副主任李庆海以“鸭形曲线”(日内净负荷曲线)为例建议,可构建动态的峰平谷电价机制,在“鸭形曲线”底部即新能源大发时段,应该执行低谷电价,鼓励用电,助力新能源消纳。在新能源资源较好的地区,这种机制已经帮助部分高耗能用户降低了全年电费支出。
同时他也指出,机制并不是建好就可以了,还要做很多技术准备、达成许多共识,如用技术手段帮助用户进行实时测算、促请当地政府进行监督等。
升级共识,引导共创共为
100多年前,为尽快运出开平矿务局日产量高达300吨的煤矿,清政府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这条铁路的诞生着实经历了一番波折。出版于1924年的《中国铁路史》这样记载:由于对火车功能认识的不足,加上“朝廷禁驶机车”,修建唐胥铁路的奏请最初一度没能通过。直到有人想到了一个“以骡马托载火车”的建议,才让修建铁路的奏请得以获准。
这段看似荒诞的轶事却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认识误区或观念固化,初衷很好的改革无法实现,一道道“玻璃门”会成为转型道路上的障碍。当下,能源绿色转型面临类似的问题。只有挪开“玻璃门”,“绿色”“安全”之间的矛盾才有望得到破解。
当下,最典型的“玻璃门”是对新能源绿色价值的误解。
新能源绿色价值有一个更让人耳熟能详的名称——绿色溢价。2021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一书中,把这个概念解释为“与当前高碳技术的生产成本相比,使用零碳技术的成本提升的比例”。
近两年,由于新能源组件价格走低,清洁能源综合发电成本在部分地区已低于火电,于是不少人就此认为,绿色溢价已为负。但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李庆海认为,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决定了新能源消纳需要常规电源为其调节,增加了系统的调节成本。新增调节资源如抽蓄、储能的建设需要成本,运行也要增加成本,如果加上这些成本,其实绿电并不便宜。计算绿色溢价不能只看发电成本,其他相关的成本也要算入其中,让人们认识到绿电真正的价值,而不是仅从发电一个环节来评判,产生“绿色电力很便宜”的误解。
另一扇“玻璃门”是对于节能关注不足。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全球多国的共同经验。但一直以来,我国能源转型更偏重在供能端实现绿色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发展部副主任李付强认为,当前的能源转型,更多是供给侧推动的转型,还是一种相对粗放的发展模式,内生动力不足是最大隐患,后续可持续性的能源转型需要在能源需求侧下更大的力气,推动需求侧持续性的变革,为能源转型提供内生动力。
当下,能源行业已经把节能与煤炭、石油包括天然气、水力、核能四大能源相提并论,称其为第五能源。在行动上,不少能源企业通过研发和服务等手段提高能效——国网华北电力等电网企业开展需求侧调节资源开发潜力研究,对电动汽车、电采暖、钢铁行业可调节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研究、评估,支撑后续调节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协鑫等能源企业也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通过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提升终端用能效率。
与轰轰烈烈的发电端转型相比,用能端的“动静”还不算大。李付强认为,“双碳”目标是全社会各行业共同的任务,不能局限于能源系统。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可以是转型的牵头行业,但不应承担全部任务。尤其是碳中和,单纯依靠能源行业无法完成。一次能源的清洁化、能源需求侧的清洁化,甚至能源输送、储存、运行过程中的清洁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能源以外的行业去实现。
正确的认知下,机制构建将会更为顺利,结构优化也会更为科学,三方合力,或将成为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2日下午,东方电气集团(以下简称“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罗乾宜同来访的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举行会谈,就“双碳”目标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罗乾宜简要介绍了东方电气的业务开展情况。他表示,近年来,东方电气大力实施“领先战略”和“11256”发展战
2025年的4月28日,西班牙电网在短短的5秒之内失去了超过15吉瓦的电力。这场持续十几个小时的大停电,让5000万人的生活停摆,居民通讯中断、医疗系统停滞、公共交通瘫痪。突如其来的大停电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能源转型的思考#x2014;#x2014;极端天气频发、新能源大量接入、设备老化等一系列情况下,电网如
6月30日,历时5天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博览会上,中国华电“矩阵式”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6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16家直属单位和1家基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受到众多中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青睐。为此,中国华电微信公众号推出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近日,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高质量完成整组调试工作,所有试验数据均优于设计标准,预计7月投入商业运行。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持续完善抽水蓄能建设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公司全面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抽水蓄能电站,累计投产9台机组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6月24日,国网西藏电科院成功开展西藏电网首次新能源电厂AGC子站功能专项测试,进一步提升调控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本次专项测试包括测试环境搭建、现场AGC子站异常复现测试及升级后AGC功能验证。测试过程中依据西藏现场案例,精准复现了现场AGC子站异常调节现象,验证了现场功率控制软件存在的逻辑缺陷
6月30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兴安盟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连接通辽和兴安电网的蒙东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蒙东兴安蒙能右中新能源百万千瓦风储基地220千伏送出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内蒙古科右中旗百万千瓦风储基地的外送通道成功打通,每年将汇集36亿千瓦时新能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2025年7月2日,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洪涛一行到访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鸿生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事宜开展交流,并签署框架协议。中国西电集团市场运营部部长康聪,宝光集团(西电宝鸡电气)副总经
在“双碳”目标引领能源变革的时代浪潮下,一座屹立于江南水乡的绿色能源丰碑——江苏溧阳100MW/200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解决方案供应商,科华数能凭借创新技术与卓越服务赋能电站高效运行,为江苏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区域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项目
7月2日,2025泰国可再生能源展览会(ASlASustainableEnergyWeek)在曼谷#xB7;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洲领先的可持续能源平台,展会汇聚了行业领袖、政策制定者和创新企业。首航新能源携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凭借光储创新技术和系统集成优势赢得了业界高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7月2日下午,东方电气集团(以下简称“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罗乾宜同来访的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举行会谈,就“双碳”目标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罗乾宜简要介绍了东方电气的业务开展情况。他表示,近年来,东方电气大力实施“领先战略”和“11256”发展战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快来看看最近中国石油又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中国石油首个!实现
北极星储能网讯:6月30日,派能科技助力扬州最大电网侧储能电站——江苏华电仪征风光集中配建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能够有效保障区域能源电力安全,为长三角地区迎峰度夏能源稳定供应构筑坚实屏障。作为扬州区域规模最大的电网侧储能电站工程,该项目占地47.8亩,构建“储-转-升-调”智能化能源枢纽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6月30日、7月2日,苏龙热电分别与中国能建江苏院、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以及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发电机厂成功举行EPC总承包工程合同和三大主机采购合同签约仪式,标志着苏龙热电2×66万千瓦四期扩建项目步入“快车道”。苏龙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倪芳,中国能
7月1日,铁岭市人民政府发布《铁岭市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等。鼓励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按规定优先接
近日,在广西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广西投资集团大力支持下,广西能源集团顺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广西能源集团资本实力、综合能力、行业影响力进一步跃升!近年来,广西能源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引
7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带队前往国铁集团,与国铁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郭竹学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国铁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狄威,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参加会谈。邹磊对国铁集团长期以来给予国家能源集团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近日,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高质量完成整组调试工作,所有试验数据均优于设计标准,预计7月投入商业运行。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持续完善抽水蓄能建设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公司全面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抽水蓄能电站,累计投产9台机组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7月1日,铁岭市人民政府发布《铁岭市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等。鼓励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按规定优先接
在“双碳”目标引领能源变革的时代浪潮下,一座屹立于江南水乡的绿色能源丰碑——江苏溧阳100MW/200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解决方案供应商,科华数能凭借创新技术与卓越服务赋能电站高效运行,为江苏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区域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项目
7月1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电力市场风险提示书。文件提出:计划自2025年7月1日起,取消用电侧新能源比例限制。1、原有政策限制据了解,青海2025年交易方案中,水电和新能源企业的年度双边交易电量被限制在自身全年发电量的25%以内(含绿电交易),且除绿电交易外,月度不再组织双边交易。此类限
入夏气温逐渐攀升,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直面大考。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杨苗苗)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形成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2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布了2025年5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五月份全国风电率分别为93.2%。汇总统计,2025年1~5月份风光利用率低于95%。2025年5月,全国有4个省的风电利用率低于90%,5个省的光伏利用率低于90%。其中,西藏的风、光项目利用率仅为75%和64
近日,烟台市发改委公布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804112号:关于“支持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建议的答复。对半岛南三个海上风电项目支持情况: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我局已分别于2024年5月21日、2025年1月17日出具了国家电投烟台半岛南3号二期和国家能源山东半岛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选址支持性意
7月2日,湖南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湖南新能源消纳监测统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本细则适用于并入湖南电网、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直接调度的集中式新能源场站(风电、光伏,下同),具备条件的分布式、分散式新能源发电项目参照执行。新能源场站出力受限时,新能源场站可
6月30日,在内蒙通辽市一处开阔的工业场区,技术人员屏息凝神注视着控制屏幕。随着控制指令发出,4套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系统(总容量91.5MW/366MWh)按设定程序依次启动,建立起系统电压,启动燃煤机组的启备变与辅机负荷,并与配套的燃煤发电机组协同运作,调节储能输出电压与发电机组同期并网。这项由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