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管理碳数据管理评论正文

数字化工具使地方降碳有据可循

2022-07-21 09:3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碳管理碳排放管理节能降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包括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制定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标准等具体要求。

摸清排放家底是推进“双碳”工作的前提。近期,除了国家层面,宁夏、陕西、江苏等地纷纷结合实际,持续强化相关部署。然而,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排放怎么统计,参照什么标准,计量如何精确?记者注意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搭建“双碳”管理平台成为多地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少能源企业更是主动参与其中。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宁夏发改委正在就《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时间为7月4日至8月5日,“完善统计核算体系”被列入保障措施。为建立健全碳排放基础数据统计、核算、计量、评估体系,拟搭建自治区“双碳”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探索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统计核算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工作思路》,要求动态掌握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将制定省级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严肃性。

另据记者梳理,辽宁、江苏等地也在加快碳排放统计、监测等能力部署。数据不准、基础不稳——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工业、交通、民用等领域的排放源点多面广,加上用能方式、排放特征各异,做到“心中有数”并不容易。

“一个地区想知道总排放量,不仅需要计算产生端的直接排放,还要考虑输入的电能或其他加工原料中有多少碳的输入,而实际问题比上述情况还要复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举例,地区与地区间、企业与企业间,存在十分复杂的流动关系。即便是同一城市,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迭代更新,与碳相关的参数也在变化。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姚鹏进一步称,考虑到碳排放对应的能源消耗数据来源多、类型多,体量很大,传统基于人工上报、汇总、审核的量化方式,工作极其繁重。“面对海量数据,长期靠人工填报难免出现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校核也非易事,稍有不慎很难有效把握准确性、全面性。”

先进工具成为突破口

有没有办法突破?记者发现,不少地区选择从“工具”入手尝试解决难题。

“受地方政府委托,我们搭建起镇江市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平台,目前已接入438家企业。”姚鹏介绍,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使用,平台采取“抓总抓重”思路,聚焦城市电、气、煤、油总量数据,以此为基础量化企业碳排放。“比如,基于供电公司统计,可获取从全市到各区县的用电数据,我市3家燃气公司的数据也在推进接入。”

姚鹏向记者作了展示——四类能源分别对应不同颜色的曲线,显示企业实时用能情况。“根据能耗、产值等关键数据,智能提炼企业标签、出具碳效报告。依托物联网终端,无人工干预采集能源数据,结合企业生产和用能结构,还能实时辨识、修正采集、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数据。”

在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全国首个省级开发区“能碳双控”管理平台于去年10月上线,经实践验证效果可观。平台运营方、远景智能副总裁孙捷表示,以远景方舟能碳管理系统为核心,其开创了应用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即AIoT)手段进行碳管理的先河,“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实现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指标的实时监测、综合分析、及时预警等功能。

“平台形成了开发区、下辖街镇和产业园以及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级能碳管理体系,将逐步覆盖域内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好比政府能碳管理的智慧大脑。”孙捷坦言,受时间紧张、人员有限等影响,地方政府往往只能掌握部分重点企业排放数据,传统核查多以年为单位,数据较为陈旧。“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不仅能保证数据准确可靠,还能帮助管理者以更小的成本覆盖更多的企业。”

科学适用出效益

统计只是起步,最终是要产生减排效益。“所以,我们不是完成数据统计、监管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以排放底数为基础,帮助地方、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方案,更高质量实现能耗、碳排放‘双控’目标。”孙捷表示。

“除了提供施政辅助,平台还可为域内企业提供一站式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能碳管理服务,包括碳盘查、碳减排、碳抵消、碳认证等功能。通过方舟系统,企业还能联通绿电、绿证、碳汇等碳权益市场,购买可追溯、可核查的绿色权益。已实施碳减排方案者,将来有望利用系统将减排部分注册并核证成为可出售的绿色权益,由此进一步增加收益。”孙捷举例,以当地重点用能企业西城钢铁为例,能耗、排放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并进行分析,江阴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可实时监督。企业排放若超出合理范围,系统将发出节能降碳预警。“以排放数据为参考,远景还帮助企业定制了数字化赋能的零碳技术解决方案,比如投资开发厂区屋顶光伏资源、使用绿电等,选择更低成本的减排路径。”

姚鹏透露,服务地方政府之余,能源大数据中心将选取重点排放单位,打造企业级平台。“重点用能企业的排放占了大头,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企业级能源大数据中心现已完成用能分析、能效分析等核心功能开发,未来可以智能绘制企业碳排放的微观视图,为不同企业量身提供减排依据。”

王志轩还提醒,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在统计核算体系制定过程中,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因事制宜,做到科学有效、简明适用,不过多增加相关主体的碳统计核算负担,有力有效服务于各行业、大型企业等制定实施“双碳”行动计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管理查看更多>碳排放管理查看更多>节能降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