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CCUS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净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煤电加装CCUS可实现近零碳排放,提供稳定清洁低碳电力,有助于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避免季节性或长期性电力短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黄霞、刘丽、王宝(国网安徽经研院战略研究中心)
CCUS发展现状及展望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指将CO2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CO2减排的工业过程,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
捕集是指将CO2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当前火电机组改造以第一代捕集技术为主,主要包括燃烧后捕集技术、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第一代捕集技术成本能耗偏高,缺乏广泛大规模示范工程经验。第二代技术处于实验室研发或小试阶段,主要包括新型膜分离技术、新型吸收技术、新型吸附技术、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等,第二代捕集技术成熟后能耗和成本可比成熟后的第一代技术降低30%。
输送分为罐车运输、船舶运输和管道运输,我国已有的CCUS示范项目规模较小,大多采用罐车输送。管道输送技术是最具应用潜力和经济性的技术,中国已完成100万吨/年输送能力的管道项目的初步设计,正在制定相关设计规范,海底管道输送技术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
利用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分为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等。地质利用技术相对于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发展潜力最大,技术也较为成熟,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开采技术(CO2-EOR)已应用于多个驱油与封存示范项目。到2030-2035年期间,CO2生物/化工利用技术也将逐渐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CO2生物和地质利用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将逐渐摆脱外部条件制约,到2040年达到商业化水平。
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CO2与大气长期隔绝的过程,按照封存位置不同可分为陆地封存和海洋封存,按照地质封存体的不同可分为咸水层封存、枯竭油气藏封存等。陆上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理论总容量达万亿吨以上,陆上咸水层封存技术完成了10万吨级规模的示范,海底咸水层封存、枯竭油田、枯竭气田封存技术完成了中试方案设计与论证。
国外CCUS项目发展现状。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步伐加快,全球变暖趋势加剧,CCUS项目逐渐受到重视,全球范围内CCUS示范项目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势头良好,但受限于经济成本的制约,目前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65个大规模CCUS项目(大规模CCUS项目:工业碳源中捕集能力不低于40万吨/年;发电站中捕集能力不低于80万吨/年,项目运输或封存能力不低于40万吨/年。),其中:美洲有38个,捕集能力超3000万吨/年;欧洲有13个,捕集能力超1000万吨/年。
国内CCUS项目发展现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也开启了CO2捕集项目的研究。相比国外,国内CCUS项目起步较晚,主要以捕集量为10万吨级规模的项目为主。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绿色低碳产业扶持政策频发,国内CCUS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为40个,遍布19个省份,总捕集能力达400万吨/年,其中燃煤电厂CCUS示范项目13个,数量相对较多,但总体捕集能力约60万吨/年,捕集能力较小。大型CCUS项目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目前我国有6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分别由中国石化、通源石油、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广汇能源、延长石油建设,其中中国石化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作为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已全面建成,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
CCUS大规模应用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CCUS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相关技术、成本以及法规等发展仍不够完善。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我国针对CCUS全流程各类技术路线都分别开展了实验示范项目,但整体仍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而且项目及范围都较小。虽然新建项目和规模都在增加,但还缺少全流程一体、更大规模、可复制、经济效益明显的集成示范项目。
建设及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当前技术条件下CCUS项目的捕集和建运成本高昂,捕集能力10万吨/年的火电厂CCUS示范项目的设备安装、占地投资等前期基础投资成本在1亿元左右,实际运行中,CCUS各环节所需要的总运行成本将近千元/吨。
法律法规不健全。从现有政策来看,国家对于发展CCUS持鼓励态度,但主要以宏观的引导和鼓励为主,并没有针对CCUS发展出台具体财税支持。在示范项目的选址、建设、运营和地质利用与封存场地关闭及关闭后的环境风险评估、监控等方面同样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项目风险较大。CCUS捕集的是高浓度高压下的液态CO2,若在运输、注入和封存过程中发生泄漏,将对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危害人身安全,需要从全流程、全阶段出发,针对环境监测、风险防控出台切实有效的方案。而地质复杂性及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严重制约着政府和公众对CCUS的接受程度。
“煤电+CCUS”的经济性
煤电行业充分利用CCUS技术有助于适当保留煤电产能,避免煤电资产提前退役,确保系统容量充裕度。
封存或利用是决定“煤电+CCUS”经济效益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若捕获的CO2完全不利用,全部封存,在8%的内部收益率前提下,需要到2055年左右才具备经济性。若将捕集到的CO2进行生物/化工利用,2035年左右将具备经济性。若将捕集到的CO2用于强化石油开采,CO2利用收益不仅可完全抵消CCUS成本,还可为CCUS相关利益方创造额外利润,目前已经具备经济效益。
CO2生物/化工利用是“煤电+CCUS”发展的最佳模式。受制于油田资源约束,CO2地质利用存在地域限制,为推动“煤电+CCUS”发展模式早日具备经济性,应积极探索生物/化工利用。研究表明,目前生物/化工利用环节的收益已经可以覆盖利用成本和运输成本,但捕集环节成本较高,适当的减排补贴和发电小时数奖励可以进一步缩短其实现经济效益的时间。测算显示,加装CCUS的煤电机组发电小时数每增加20%左右,煤电加装CCUS具备经济性的时间点将提前1年。
“十六五”是我国“煤电+CCUS”改造的最佳时期。CCUS技术目前处在示范阶段,技术有待成熟,成本有待下降,碳达峰阶段CCUS并具备不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条件,节能降耗仍是碳达峰最重要的技术手段。碳中和初期阶段,CCUS第二代技术得以成熟,具备大规模商业应用条件,同时迎来成本大幅下降,煤电加装CCUS的生物/化工利用规模达到一半左右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2030-2035年是我国“煤电+CCUS”改造的最佳时期。
推动“煤电+CCUS”发展的相关建议
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政府应加快制定出台CCUS专项规划,统筹碳减排、煤电发展等目标,明确CCUS发展目标、技术路线、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引导全社会参与CCUS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加快技术成熟、加速成本下降,有效释放CCUS服务“双碳”价值。
适当出台CCUS激励政策。CCUS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大量研发和建设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在产业发展前期,出台扶持政策,对“煤电+CCUS”模式等给予经济鼓励或补贴,探索将CCUS纳入碳交易市场,制定CCUS减排定价机制,为CCUS技术突破、商业应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积极探索“煤电+CCUS”试点示范。紧跟CCUS技术进展及成本收益变化,加大CCUS领域产学研协同,大力推动“煤电+CCUS”示范项目建设。依托示范项目,掌握煤电加装CCUS运行机理,挖掘商业模式,研究收益分配机制,为“煤电+CCUS”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积累典型经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集团总部会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双方就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国家能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冯来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参加会谈并结合分管工作介绍有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20万元成立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天眼查资料显示,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汪艺威,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杭州市。经营范围为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本届展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管道科学研究院召开《康保输氢管道材料性能确定及评估技术研究》课题阶段讨论会,深入研究钢管及环焊缝氢相容性试验课题。该课题基于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输氢管道——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项目开展,用以支撑该项目建设,助力管道局在
4月1日,伴随新建碳捕集装置入口阀缓缓打开,标志着CPECC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国内首个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引进分厂)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作为国内首个天然气净化厂尾气碳捕集工业化项目,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将CO用于回注驱气的示范项目,其碳捕集装置是国
新技术涌现让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了更多可能。(来源:能源新媒文/欧阳昌裕作者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董事、党委书记)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构想。2023年7月11日进一步明确“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对比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低2.5%左右”到今年“降低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的变化彰显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对各行各业产能优化升级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行业的产能优化是涉及国家战略安全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
日前,江苏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2025年,遴选15家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13家工厂开展零碳工厂建设,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5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台(工程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确,2025年,遴选15家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13家工厂开展零碳工厂建设,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5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
3月12日,新疆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党委第十师北屯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师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立足师市资源禀赋,加快热电联产背压机组、光伏、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落实新能源建设利用和就地消纳机制,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推动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4月14日,中国能建华东院、浙江火电等单位联合中标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金额约34亿元。项目位于上海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规划建设2×6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同步关停宝钢自备电厂1号、2号老机组,计划2027年投产。作为国内煤电联营、产城融合的典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网建设计划管理和专项检查。配合市级部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3.0版)》的通知,其中提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随绿色电力交易由发电企业转移至电力用户,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应确保唯一,不得重复计算或出售。初期,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发电企业主要为已建档立卡的风电、光伏发电项
4月14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导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二次再热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灵活发电技术难题,形成660—1000兆瓦等级全谱系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4月15日,天津公司盘山电厂成功取得华北能源监管局核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许可证(副本)登记事项中1号机组投产时间已变更,机组设计寿命30年,标志着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后的1号机组正式“持证”上岗、踏上崭新的征程。该厂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消息,中煤(平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杜兴源,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中煤旗下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能建(601868)旗下中国电力工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升级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工作,通过“锚定战略目标、健全指标体系、坚定攻关路径、配套保障政策”四个方面,
“碳票交易”是一种新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它以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为基础。具体来说,碳票是林业碳汇量的凭证,它代表了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据台江县林业局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14日,台江县完成2023年碳票项目申报。该实施主体为台江县苗岭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为县国有
4月15日,赣能股份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出售约42万吨碳配额,交易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决定。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和未来发展。此次交易不涉及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据悉,赣能股份此次出售碳排放配额,是以市场为导向,体现公司灵活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网建设计划管理和专项检查。配合市级部门
近日,高泰昊能首个离网储能站控系统应用项目——恒达户外储能100kW/200kWh项目,成功落地并正式投入运行。这不仅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离网储能站控系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网覆盖薄弱的偏远地区,如山区、无电区、海
日前,中国能建投资公司、浙江火电共同投资的新疆吐鲁番1吉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300兆瓦光伏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七克台镇,规划总装机容量1吉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第二批市场化新能源项目。项目包括9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100兆瓦光热发电储能项目,新建1座220千伏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2025年4月20日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预分配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不开展预分配。自2025年7月起,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
今年一季度南方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体突破1.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EV)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压力日益凸显。传统充电站依赖电网供电,面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扩容成本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调节+智能充电”,成为调节电网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并逐渐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升级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工作,通过“锚定战略目标、健全指标体系、坚定攻关路径、配套保障政策”四个方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