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注:不包括户用储能事故;项目信息来源: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
从项目状态来看,投运1年及以上的事故10起,投运不足1年的2起,运输中1起,建设调试中的3起,其余2起状态未知;从电池类型来看,其中三元锂离子电池事故最多,共11起,磷酸铁锂5起,其余2起电池类型未知。
很多事故的直接起因并不一定是电池,但锂离子电池是导致事故发展难以控制的关键因素。目前相关的电池标准仅针对新电池,而安全事故往往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电池随着运行发生老化,性能衰减,电池间不一致性不断加大,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此外近两年事故还包括建设中、调试中、运输中的储能项目,这些都对相关的安全要求提出了需求。
公开的事故调查报告也表明,当前为有效预防储能事故、控制事故危害,需要进一步规范储能的选址布局,明确储能设计、施工、验收等要求。针对储能系统安全,除了关注电池安全之外,还需要从电气安全、系统集成、监控、事故预警、灭火和应急措施等不同层面加以改进。
2 储能安全标准现状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了TC120负责制定储能相关标准。美国和中国储能市场大、应用场景复杂和需求多样,储能相关标准研发推进较快,欧洲、日本、韩国等更多直接等同或修订采用IEC标准。
2.1 IEC储能安全标准
IEC TC120成立于2012年,主要关注所有能够储存、释放电能的储能技术,以及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的互联。TC120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术语、性能参数、规划建设、环境和安全相关标准。表2为目前TC120制定的储能安全相关标准。
表2IEC TC120制定的电力储能系统安全相关标准
IEC 62933-5明确了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供了储能系统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降低危害的必要措施以及相应的测试验证。
除TC120外,IEC碱性和非酸性蓄电池分技术委员会TC21/SC21A是制定锂离子电池相关国际标准最主要的组织。表3为SC21A制定的储能相关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
表3IEC SC21A制定的锂离子电池安全相关标准
IEC 62619涵盖了各种工业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基本安全要求,通过外部短路、撞击、跌落、热滥用、过充电、强迫放电、内部短路、热失控蔓延等试验来对电池安全进行评估,并需要通过功能安全测试来验证电池系统的过充电流保护、过充电压保护、过温保护功能可靠性。此外在最终的应用时需要满足相应的电气安全、电磁兼容要求。
IEC 63056在IEC 62619的基础上,规定了最大直流电压不超过1500 V的电能存储系统的附加要求和特殊要求,增加了异常高温、反接保护、过放保护、运输安装时的电气绝缘和短路保护以及安装运维时的跌落等测试要求。图1为IEC 63056适用范围示意图。
图1IEC 63056标准适用范围
2.2 美国储能安全标准
为解决储能安全问题,美国能源部(DOE)2014年发布储能安全战略规划,并于2015年成立储能安全工作组。标准工作组是储能安全工作组下设的三个工作组之一,主要推动和协调相关的标准制定机构(SDO)制修订储能安全相关的标准。DOE通过项目支持储能相关研发,并与SDO合作,填补储能标准空白。
美国储能标准主要覆盖储能项目建设、储能系统、储能技术本体和关键设备等层级,与储能安全相关的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
美国消防协会(NFPA)制定的NFPA 855“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2019年正式发布,规定了电池储能系统部署要求,列出了各种储能项目设计和安装注意事项,包括不同场所中的间距、消防装置、通风以及相关的防火等要求。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nderwrites laboratories,UL)制定的UL 9540和UL 9540A目前已成为所有电池储能系统安全保证的基础测试标准。NFPA 1“Fire Code”、NFPA 70“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NEC)”以及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ICC)制定的“International Fire Code”等要求储能系统必须通过UL 9540认证。UL 9540“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Equipment”第一版2014年发布,2020年发布第二版,涵盖了电化学储能系统、机械储能系统和储热系统的建设要求,并要求电池满足UL 1973标准,逆变器等满足UL 1741标准。
UL 9540A“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rmal Runaway Fire Propagation i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是评估电池热失控特性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热失控下产生的各种气体的浓度以及燃烧速率、爆炸压力等来评估火灾、爆炸的危害。NFPA 855等标准中要求电池容量、距离等超出限制时,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供UL 9540A的测试结果。
UL 1973“Batteries for Use in Stationary,Vehicle Auxiliary Power and Light Electric Rail (LER) Applications”对电池的产品结构要求、电气试验、机械试验、环境试验、铭牌标识、用户手册、出厂测试要求等作出了规定,并在附录中给出了零部件应符合的标准以及高温钠电池、液流电池测试要求。
UL 1741“Inverters,Converters,Controllers an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Equipment for Use With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覆盖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并网变流器、光储并网逆变器、DCDC变流器和快速关断设备等产品,对产品结构要求、人身危害风险防护、输出功率特性和电网适应性、安全性能、标识、出厂测试等作出了规定,并在附录中明确基于IEEE 1547、IEEE 1547.1的附加验证要求。
IEEE 1679“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in Stationary Applications”为不同的储能技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性能、寿命和安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能量效率、自放电性能、存储性能、日历寿命等性能要求,老化和失效机制以及安全设计、标识要求、使用和滥用等安全考虑,有助于储能开发商、用户等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的储能技术和产品。
2.3 国内储能安全标准
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550)2014年正式成立,负责电力储能领域国家标准的管理,已形成覆盖规划设计、设备及试验、施工及验收、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评价等方面的储能标准体系[10]。目前与储能安全相关的标准主要有:① GB 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修订中)》;② GB/T 34120—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③ GB/T 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④ 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⑤ GB/T 36558—2018《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⑥ GB/T 40090—2021《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⑦ DB11/T 1893—202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⑧ 《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在编)》。
电池安全标准方面,GB/T 36276—2018规定了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电池过充、过放、绝缘、耐压、短路、挤压、跌落以及热失控和热失控扩散等安全要求。2021年底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正式立项,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起草中。
储能设备标准方面,GB/T 36558—2018规定了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充放电时间等性能要求以及保护、监控、通信、计量等要求,GB/T 34120—2017规定了储能变流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GB/T 34131—2017规定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储能建设标准方面,最早的标准GB 51048—2014于2014年发布,规定了储能电站的站址选择、规划布置、电气、土建、通风、给排水、消防等要求,目前仍在修订中。储能电站运维方面,GB/T 40090—2021规定了储能电站的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维护等过程的技术要求。为满足北京市储能项目安全建设需求,2021年12月28日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893—202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正式发布,以“事前预防为主、安全监控为辅”为原则,明确了储能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及退役和应急处置要求。
与IEC、美国等储能安全标准对比,国内储能建设标准GB 51048—2014制定已有8年,有待修订;针对储能应用的电池安全标准仍在制定中,储能系统相关的电气安全、功能安全、电池热失控蔓延、火灾试验等相关要求有待进一步明确。
3 储能安全标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1年美国夏威夷发生储能事故以来,储能事故已伴随储能产业发展十多年。储能安全一直被行业所重视,但从未得到根本解决。要确保储能安全,首先要从设计建设之初详细考虑各种安全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其次是在投运阶段做好运维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
3.1 设计建设
GB 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对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客观认识不足,而大量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火灾危险性较高,同时由于热失控产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爆炸危险。储能的设计建设有待根据不同储能技术的安全风险,进一步明确相关的选址、布局、通风、排烟防爆和消防安全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施工建设要求,以指导储能项目建设,以及监管部门、用户等对储能项目的评估。此外根据韩国储能火灾调查报告电气绝缘故障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储能系统电气安全要求以降低火灾隐患。
3.2 运输
在锂电池运输安全方面,UN 38.3作为国际通行标准,明确了锂电池运输状态条件的一系列测试要求,包括高度模拟、热测试、振动、冲击、55 ℃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等。《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将储能电池集装箱等类似产品归类为UN3536,并执行SP389要求。目前针对成套储能系统的运输,还未有其他的明确要求。
3.3 运维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衰减,为避免事故,需要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准确计算电池健康状态。通过对电池的健康状态、容量、温度、释放气体以及储能系统的环境温度、告警信息等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评价,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及时处理,有望实现储能“零事故”。部分储能事故是在系统投运一段时间后发生,证实了有待进一步明确储能系统运维监测相关要求。
3.4 消防安全
储能相关电力设备可以参考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确定防火灭火措施,但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防火灭火,目前相关标准要求没有给出明确措施,可能导致实际项目难以执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中对于灭火介质要求绝缘、降温,能够扑灭火灾且防止复燃,但从国内外事故和相关研究来看,传统的干粉、七氟丙烷、全氟己酮、CO2等灭火剂难以满足该需求,3M公司在2017年8月对NFPA 855委员会表示其气体灭火剂Novec 1230无法有效预防、阻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此外针对储能模组、储能柜、储能集装箱等不同尺寸级别的火灾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相应的相关要求都有待进一步明确以便于落地执行。
3.5 应急救援
2019年美国亚利桑那储能事故、2021年北京大红门储能事故发生人员伤亡、2021年澳大利亚储能事故连烧4天、2022年美国亚利桑那储能电站事故持续两周,这些事故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灭火非常困难;此外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布置方式导致消防水很难直接作用于事故电池。有效的灭火手段和应对措施仍有待行业研究。
3.6 退役回收
锂离子电池储能退役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对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过程实施监测,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和溯源管理平台。未来储能电站的退役可借鉴动力电池退役相关要求,但回收过程中电池运输、贮存以及后期处理的安全风险仍有待研究。
4 结论
储能产业处于爆发式发展时期,储能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储能应用不断创新,但储能安全问题依旧突出。为进一步支撑储能产业的安全发展,推进储能安全相关标准制修订,本工作归纳对比了IEC、美国和国内主要储能安全标准,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各标准特点。同时,通过对近两年典型储能事故进行统计梳理,分析了储能安全标准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有以下建议:
(1)监管部门应优先推动制定储能安全相关标准,在没有可靠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从做好安全监控、事故预防和危害控制等方向适当提高安全准入要求,减少事故发生,杜绝重大事故;
(2)尽快推动储能电站设计规范、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出台,从源头为储能项目的安全建设提供指导,针对实际项目中难以落地的要求加快推进相关研究,支持标准未来进一步的更新完善;
(3)鼓励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不同层面不断提升储能本质安全和防护安全水平,大力支持储能安全研究,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实际数据和经验,推动标准的落地应用;
(4)储能产业和监管部门应鼓励对储能事故公开讨论,分析研究事故原因,充分总结事故经验,并在相关标准制修订中充分考虑,避免重蹈覆辙,同时积极引入保险为储能产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做好保障;
(5)鼓励出海企业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做好国内外标准衔接,进一步推动国内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相信未来在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下,储能安全相关标准不断完善,储能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传统储能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多基于气体、温感和烟感等传感器进行被动监测和事后消防处置,难以应对电池仓内部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电弧放电和绝缘材料高温老化等突发性隐患。采日能源凭借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创新推出“微粒子主动安全预警技术”,以“防患于未然”的科技理念,为储能电站构筑起
在技术迭代迅猛的储能行业,海博思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盲目追求最新电池规格,而是深入洞察全球客户的长远需求,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创新驱动储能价值新生。海博思创在今年5月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智慧能源展上全新推出MagicBlock平台,以及平台下的HyperBlockM产品,其作为一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暨停复牌的公告,自2025年5月23日起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金时”变更为“金时科技”,证券代码仍为“002951”。公司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杭州西力智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提到2025年,公司将对国网24版单/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南网24版单/三相智能网关电能表、国网智能融合终端(无线公网4G-HPLC)、专变采集终端III型(无线公网4G)、双模芯片及双模通信模块、计量互感器及面向储能电
近日,储能集成商Powin推出一款能量密度更高的电网级储能系统——PodMax。这款产品在20英尺的液冷集装箱中可实现6.26MWh的储能容量,较上一代5MWh产品的能量密度提高了25%,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能源密度最高的产品。据官网信息,此前PowinPod产品的参数如下:能量密度跃升,重构储能系统价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对新能源方向中新型储能技术自主化与创新集成攻关研究增加新型储能技术安全标准相关的研究内容的建议,予以采纳。原文如下:关于对《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关
5月16日,2025年“5.31、6.30”拟并网新能源和储能并网服务工作会在银川召开。本次会议由公司调控中心组织、国网宁夏电科院承办,参加会议的有2025年“5.31、6.30”拟并网的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各供电公司、电科院、信通公司、公司调控中心各专业处室等多家单位相关负责人。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针对“5.3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钠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机理及火灾危险性评价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广州召开。本项目由南网储能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理工大学等境内外储能安全领域的领军单位组成项目核心技术攻
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重庆首个储能地方标准——DB50/T1729—2025《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电站运维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6月24日起施行。适用于接入用户配电网的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维,其他类型及规模等级的储能电站运维的管理可参照执行。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基本要求、正常
2025年5月15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在此拉开帷幕,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目光汇聚于此。在这场技术与理念碰撞的盛会上,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51.SZ)(以下简称“金时科技”)携子公司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时新能”)首次以新能源企业身份亮相(展位号14
近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以“全面消除安全风险、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设备、推广先进技术、科技赋能”为核心,提出在2025年底前完成淘汰退出严重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及系统,在2026年底前完成对所有在运电站的安全改造升级,并于2027年底实现全省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云南开远市泸江“光储充放”一体示范站建成投入使用。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开远供电局泸江充电站位于开远市灵泉西路,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座“光储充放”充电站,也是开远市最大、车位最多的充电站。站内配置7kW到600kW系列充电设备36台。其中,配备6个超充桩,最大充电功率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氨醇一体化逐渐成为了我国清洁能源消纳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相关示范项目在国内密集落地。以绿氨为例,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的绿氨项目产能约190万吨/年,规划产能约1780万吨/年。蓬勃发展的现象背后,欧盟绿色认证体系与碳核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清单的通知》。本次示范项目总规模4.5GW/10.24GWh。技术类型以磷酸铁锂为主,也包括了电化学储能#x2B;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x2B;超级电容混合技术,也有压缩空气项目入选。项目业主看,江西中科易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唐、
随着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程提速,储能作为关键调节性电源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面对不同类型的储能形式与技术,如何发挥其最佳性能?我国抽水蓄能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哪些机遇和壁垒?对此,中能传媒记者对中国电建北京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进行了专访。中能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19日-2025年5月23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800MWh!8种储能技术混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储能电站投产!5月16日,青海公司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科翡储能电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实现投产运行
5月21日,青海公司国能海南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第三批大基地配套63.75MW127.5MWH储能电站EPC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工程储能电站为大型储能电站,由国能海南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建设总容量为63.75MW/127.5MWh。拟建站址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三塔拉,储能电站共以4回集电线路接入紧邻新建的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按调节能力
5月15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4月底,湖北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066.06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9%。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040.29万千瓦,首次超过水电装机容量。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湖北新能源发电出力5次创新高,最高达2688.82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占用电负荷最大比重78.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浙江温岭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温岭市新型储能电站管理工作的通知,适用于温岭市域内建设(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新型储能项目。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原则上布局在负荷中心、电网调节能力较弱及新能源消纳受限等区域,鼓励建设功率不低于50兆瓦、容量不低于100兆瓦时的项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南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合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电力调度机构根据并网主体分类差异化编制并网调度协议模板及协议所需资料清单。并网主体提出申请后,在电网公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5月27日,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工程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万明忠与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厅长级)张彤举行座谈,并见证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万明忠介绍了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优势与实践成果,重点介绍了已成功建成的“能储一号”湖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1-4月,内蒙古能源经济稳中向好。其中,1-4月,全区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达52.4%。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5.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1-4月,全区能源重大项目完成
5月26日,投资2.25亿元、装机规模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的四川成都新津邓双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电站是成都电网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可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10万千瓦保供顶峰能力,预计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000万千瓦时调峰电量,单次充电可供约10万台1.5匹空调使用2小时。成都电网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储能电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5月16日,广东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2024年年会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总部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以及由标委会归口、广东新型储能国家
5月27日晚,中成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技江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标志着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根据公告,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确定为11.19元/股,较公司最新收盘价1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强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探索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推广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完善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和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上
去年6月21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了《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豫发改能综〔2024〕348号),6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随后的7月24日、8月30日、11月4日、12月20日、2025年2月8日、3月20日、4月18日和最近的5月22日,除去国庆和春节假期,河南省发改委几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电子〔2025〕95号)。其中提到,面向光伏、锂电池、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培育推广智能工艺分析、冷却循环系统监控、快速精准温控、高精度到位检测、电机状态预测性维护、智能仓储物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