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近日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21号提案。其中提到,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持续推进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能够反映电力供需的电力分时价格,拉大峰谷电价,通过电价信号引导煤电逐步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2021年10月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并多次组织开展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情况监测,严格跟踪监测各地政策执行情况。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燃煤发电机组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电量占燃煤发电机组全部交易电量的62.8%,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现代能源市场建设,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推动各类发电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积极配合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完善燃煤发电上网价格有关政策,不断加强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监管。
详情如下: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21号(经济发展类0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能提规划〔2022〕4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布局 系统优化“双碳”目标实践路径的提案》收悉。该提案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系统优化“双碳”目标实践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扎实推进能源规划政策研究制订。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目标任务。一方面,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生物质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海洋能等。另一方面,提升化石能源供应能力,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发挥好煤炭兜底保障作用,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和生产结构,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同时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印发了能源领域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推动重点行业转变用能方式等任务举措。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有力有效落地实施,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是完善能源转型体制机制。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完善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近年来,持续推进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能够反映电力供需的电力分时价格,拉大峰谷电价,通过电价信号引导煤电逐步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2021年10月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并多次组织开展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情况监测,严格跟踪监测各地政策执行情况。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燃煤发电机组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电量占燃煤发电机组全部交易电量的62.8%,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现代能源市场建设,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推动各类发电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积极配合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完善燃煤发电上网价格有关政策,不断加强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监管。
三是着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多措并举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达约97%和98%。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围绕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举措。会同科技部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部署了储能技术相关的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明确了技术路线图。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系统布局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大力推动相关规划政策落地落实,加快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加快推进输电通道前期工作,推动纳入规划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尽快投产运行,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结合当前新型储能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新型储能分类示范工作,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关于建立碳减排先行示范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一是加快绿色产业体系整体规划布局。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发布《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等,遴选发布一批工业节能提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率先达峰;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部署,要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环节碳减排,促进能源加工储运环节提效降碳,推动能源产业和生态治理协同发展。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试点建设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加大汽车领域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用新能源电。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有力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推动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能源行业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能源供需衔接,持续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有力推动各地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西北部地区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截至2022年7月,第一批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印发了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将有助于相关地区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布局,加快形成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2021年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推动分布式光伏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大亮点。2021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2900万千瓦,累计分布式光伏突破1亿千瓦大关。下一步,将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本地区能源资源优势,重点建设“风光水(储)”“风光火(储)”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支持中东部地区提升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推动能源“从身边来”与“从远方来”并重,提升本地能源自给能力。支持按照集约布局、先扩建后新建原则,持续完善沿海重点地区LNG储运体系,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
三、关于建立能源供需预警及保供应急体系
建立能源供需预警及保供应急体系是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扎实开展能源监测预测工作,组织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和主要能源央企,建立了能源监测预测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分析能源供需形势。2022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多项有力措施,扎实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电力保障方面,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的监测和分析,与气象部门做好协调联动,与各地能源主管部门、有关企业及行业协会做好对接会商,研判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做细做实电力保供的应对方案。同时,推动重大电力项目建设投产,提升发电燃料的保障和运行出力水平。煤炭保障方面,与各产煤省区签订了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压实煤炭增产的保供责任;加快先进产能投产,稳定煤炭保供政策,充分释放先进产能;坚持全国煤炭产量调度,及时掌握全国煤炭生产动态;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发电用煤正常供应。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健全完善能源监测预测机制,提升形势预研预判能力。加强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预警机制,做好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快速响应和能源供应快速恢复能力,化解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增强区域间协调互济能力;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重点推进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弹性。
四、关于建立能源产业一体化生态圈
加强能源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保障。国家能源局会同科技部已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健全能源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完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开放合作、共创共享创新生态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能源领域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优化能源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激发能源行业创新活力。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碳减排领域人才培养;深化能源领域产教融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首批3个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相关规划任务举措落地实施,完善能源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能源产业发展规律,依托重大能源工程、能源创新平台,加速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在能源关键技术领域,支持能源企业引进储备高层次技术人才,促进优秀人才在研发机构和能源高新企业双向流动。
感谢您对国家能源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能源局
2022年8月9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近期,我国主要新能源基地频繁遭遇极端天气挑战:4月中旬,华北出现历史罕见12级以上大风;西北部分地区PM10浓度突破5000微克/立方米;南方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些极端天气不仅大幅降低新能源发电设备运行效率,更导致发电量骤降,直接威胁电力交易履约安全。与此同时,国
今年以来,大唐安徽当涂公司坚持省公司“11533”工作思路,以“十百千皖”发展战略为指引,以“五强三新”行动为保障,以“深化改革”和“成本领先”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如期实现一季度“满堂红”。该公司一季度发电量1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利润同比增长73%,超额完成省公司下达利润目标。煤电利
我们习惯把属于用户电力资产的部分称为表后,把归属于电网电力资产的部分称为表前。(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在表前,也就是公共电网的范围内,电力市场每个交易周期出清交易结果,连接到这个大电网上的电源和负荷都会出清本周期的电量,同时也伴有该周期的价格。基于集中竞价,统一出清的方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其收益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长远看,新能源长坡厚雪的投资价值不会轻易动摇,只是加了市场化交易这层滤镜之后,如何筛选优质的电站项目,需要新的评估方法。新能源电站一直是能源领域投资的热门标的,今年2月,136号文件发布后,其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相关评估方法的研究讨论也引发市
136号文件就市场体系、结算机制、政策协同三方面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136号文件以“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为总体思路,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截至20
4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晶澳科技主办的沙戈荒专场论坛暨光伏极限挑战团「极境寻光」之旅第二站盛大启幕。继漠河“极寒攻坚”后,本次活动直接跨越至中国排名第四的沙漠#x2014;#x2014;浩瀚壮丽的腾格里,开展“大漠平沙”。政企领导、权威专家、合作伙伴及行业媒体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沙漠光
4月17日,南网储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到,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抽水蓄能和各类新型储能依据系统需求和自身特性相互补充,共同服务系统调节需求,其总量大,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我们习惯把属于用户电力资产的部分称为表后,把归属于电网电力资产的部分称为表前。(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在表前,也就是公共电网的范围内,电力市场每个交易周期出清交易结果,连接到这个大电网上的电源和负荷都会出清本周期的电量,同时也伴有该周期的价格。基于集中竞价,统一出清的方
刚刚过去的周末,席卷全国多地的极端大风天气成为热点话题。在气象部门的频繁预警下,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周末居家,躲避大风。气象监测显示,自4月1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大风天气,阵风风力8级以上,影响国土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千米;内蒙古、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阵风11至13级,局地14至15级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电力交易员从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切实提升电力交易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025年电力交易员(中级)专项培训班(总第四期)将定于6月10-13日举办,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7日,辽宁省发改委公布《辽宁省2025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根据《方案》,辽宁省2025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700万千瓦,其中风电200万千瓦,全部用于支持无补贴风电光伏项目建设。700万千瓦规模分解下放到沈阳市(100万千瓦风电),朝阳市(100万
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其收益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长远看,新能源长坡厚雪的投资价值不会轻易动摇,只是加了市场化交易这层滤镜之后,如何筛选优质的电站项目,需要新的评估方法。新能源电站一直是能源领域投资的热门标的,今年2月,136号文件发布后,其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相关评估方法的研究讨论也引发市
136号文件就市场体系、结算机制、政策协同三方面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136号文件以“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为总体思路,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截至2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暂停交易资格售电公司相关情况的公告。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对河南驿诚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持续满足注册条件2025年度信息披露期间异议问题进行了核验,发现上述售电公司未按要求持续满足注册条件。按照《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河南电力交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退市市场经营主体名单,合计24家售电公司退市,其中4家售电公司被强制退市,20家售电公司自主注销。详情如下:退市市场经营主体名单活动推荐: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为适应新形势、新业态下的电力市场,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甘肃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乐公司”)66.00%股权,主营业务新增火力发电业务,已发电控股装机容量达到753.97万千瓦,同比增加113%。同时,不断强化对电力中
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2024年,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化电量4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服务经营主体数量超过4万家。绿电交易电量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月26日,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召开的公司“三会”上,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锋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时,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其蓬勃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南方区域勇担改革“试验田”使命,大胆探索、稳步实施,以广东起步开展现货市场试点,以省域市场积累的宝贵经验助力区域市场建设,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南方能源监管局以监管促改革、以创新破难题,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无到有、从省内到跨省协同的跨越
在当下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进程中,尽管相关政策已明确赋予增量配电网与电网公司同等的公共电网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执行环节,这一政策精神的落地情况却差强人意。增量配电网在诸多方面未能真正彰显其电网身份,常被当作普通用户对待,尤其在调度权、电源接入权以及合理收入权等核心领域问题突出,亟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组织召开新疆区域2025年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系统总结2024年新疆电力市场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2025年电力市场重点工作。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