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Na2S正极-Sn负极的全电池结构示意图Fig. 1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Na2S cathode-Sn alloy full cell
负极:;正极:
;总反应:
尽管Na2S正极材料有许多优点,然而目前Na2S作为室温钠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其本征导电性差,并且其在充放电过程中,Na2S与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缓慢,中间产物多硫化物会溶解到电解液中,穿越至负极表面,发生自放电现象,导致活性物质的流失,容量的快速衰减,即“穿梭效应”,限制其实际应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Na2S正极材料的工作原理及挑战,然后针对室温钠硫电池Na2S正极所存在的问题,从电极材料设计及电极器件构造角度分析并总结提高Na2S正极性能的增强策略,并综述基于这些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Na2S正极材料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1 Na2S正极材料的工作原理
Na2S的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图2(a)],其能带结构带隙为2.44 eV,导电性较差。图2(b)为商业Na2S正极半电池(负极为钠金属)前两圈的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由于采用商业Na2S正极的粒径较大(约为1 mm),因此完成第一次充电所需的时间约为第二圈的两倍。同时,Na2S正极在首圈充电时也需要克服较大的过电位,这主要是由于商业Na2S颗粒尺寸较大,在被钠化成多硫化物时,其成核能比较大,而一旦多硫化物在初始势垒后成核之后,会在未反应的Na2S周围形成高度局部化和黏性的多硫化钠,使得钠离子的扩散速率降低,这种动力学势垒也解释了第一次的长充电时间。与第一次充电曲线不同,随后的充电曲线显示出两个完整的充电平台,分别对应Na2S转化生成多硫化物及单质硫,同时也表明此时的放电产物比原始的Na2S更为活跃。而其放电曲线也展现出两个平台,分别对应硫单质被还原生成多硫化物,以及多硫化物被还原生成Na2S。图2(c)为商业Na2S正极在半电池中的循环伏安(CV)曲线,从开路电位扫描至3.2 V过程中,也显示出明显的初始势垒,而在负扫过程中,也表现出两个平台,与其放电平台一致。
图2(a) Na2S结构示意图;商业Na2S正极半电池的电压-时间曲线(b)和循环伏安曲线(c)
Yu等人也成功地将商业Na2S负载在多壁碳纳米管中,实现其实际能量密度约为250 Wh/kg。然而Na2S电导率及反应活性较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开展提高Na2S电导率及其反应活性与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Na2S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Na2S作为室温钠硫电池正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带隙较宽(2.44 eV),导电性较差以及Na2S与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缓慢等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提高Na2S导电性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与导电基底材料(如碳材料)复合、改善Na2S的形貌结构、利用催化剂提高其可逆循环、电池结构设计等方面来提高Na2S的界面电荷转移速率,进而提高其导电性,促进电子的快速传导和缩短钠离子的扩散途径,得到高性能室温钠硫电池。
2.1 Na2S/C复合材料
碳基材料常作为导电基底材料与Na2S复合,利用碳基材料优异的导电性能,提高界面电荷转移速率,可以有效提高Na2S/C复合材料整体电导率。Yu等人在2015年报道了将商业Na2S与直径10~30 nm、长度为100~150 mm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溶解于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随后将其注射于自编织、无黏合剂MWCNT织物电极[图3(a)],所制备的Na2S/MWCNT作为室温钠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将Na2S/MWCNT正极材料组装成的半电池,电解液为1.5 mol/L NaClO4+0.3 mol/L NaNO3溶液,在较低电流密度C/10下(1 C=1675 mA/g,以硫的理论容量为计算单位),其首圈可逆容量高达660 mAh/g,而当电流密度提高到C/10时,其首圈可逆容量降低至540 mAh/g。而经过50圈之后,C/10电流密度下半电池的容量保持为560 mAh/g,而C/3则为380 mAh/g,该结果表明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过程中,只有表面的Na2S参与反应。
图3(a)商业Na2S与MWCNT复合合成流程图,(b)扫描电镜图(SEM),及(c)、(d)电化学性能
虽然商业Na2S可以直接作为室温钠硫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是其首圈充电时仍需克服较大的过电位,这主要是由于商业Na2S颗粒尺寸较大(微米级别),在转化为多硫化物时,其成核能比较大,并且商业Na2S与碳直接复合的效果有限。因此原位制备Na2S与导电材料的复合材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Na2S复合正极的电导率,并同时降低首圈充电过程的过电位。Bloi等人报道了在Na2SO4的碳热还原反应中(Na2SO4+4CNa2S+4CO),通过调控热还原温度,原位制备了首圈充电过电位较低的Na2S/C复合材料。以科琴黑炭材料为碳源,热还原温度在760 ℃之后形成Na2S,随着温度的升高,Na2S的颗粒逐渐减小(图4)。这种Na2S/C-960复合材料(碳热还原温度为960 ℃)的正极与预钠化的硬碳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容量高达350 mAh/gs。虽然此法制备的Na2S/C复合材料能够提高正极整体的导电性能,但直接用炭黑作为还原剂所得到的Na2S尺寸仍然较大(约为50 μm),因此Na2S的导电性提升有限,其循环寿命较短。
图4Na2SO4在(a) 760 ℃(Na2S/C-760)和(b) 960 ℃(Na2S/C-960)下碳热还原反应的扫描电镜图(SEM),元素分布图(EDX),(c)、(d)电化学性能图
2.2 Na2S形貌调控
调控Na2S的形貌结构,也能够促进钠离子的扩散和电子的快速传导,从而提高室温钠硫电池的可逆容量及循环寿命。因此,研究者通过各种策略调控Na2S正极材料的形貌、尺寸等参数,提高Na2S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而实现安全、高性能的室温钠硫电池。
Wang等人将商业Na2S颗粒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甲醇溶液混合,经过溶剂蒸发、抽真空、碳化之后,成功制备了Na2S空心球镶嵌在多孔导电碳骨架的蛙卵珊瑚状复合正极材料(hollow nano-Na2S composite),如图5所示。通过透射电镜图可以看到hollow nano-Na2S composite的形貌与蛙卵珊瑚的结构相似,尺寸约在375 nm,壁的厚度约为20 nm。hollow nano-Na2S composite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及其不同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均表现出室温钠硫电池的特征氧化还原峰和电压平台。在0.4、 0.7、1.4、 2.1和2.8 A/g的电流密度下,hollow nano-Na2S composite正极材料的首圈放电容量分别高达1127、 1131、 980、790、690 mAh/gs。在与锡(Sn@C)负极材料配对的钠硫全电池中也表现出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其首圈放电容量高达550 mAh/gs,并且5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
图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诱导Na2S空心球的蛙卵珊瑚状复合正极材料(hollow nano-Na2S composite) (a)合成流程图,[(b)、(c)]透射电镜图,[(d)、(e)]半电池及其[(f)、(h)]全电池性能图
商业Na2S的首圈充电时较大的电荷超电势主要是其颗粒尺寸较大,在转化生成多硫化物的时候,其成核能较大,因此减小Na2S的颗粒尺寸,能够降低其激活能垒,进而实现钠硫电池可逆容量的提升。例如,Yue等人通过球磨的方法,将商业Na2S的尺寸减小至200 nm,与Na3PS4、碳材料充分混合之后可以直接作为全固态钠硫电池的电解质及正极材料。均匀混合的Na2S、Na3PS4、碳材料能够保证高效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以及良好的接触电阻,使其在60 ℃、电流密度50 mA/g下,首圈容量高达869.2 mAh/g,是当时报道的可逆容量最高的固态电解质钠硫电池。然而Na2S与Na3PS4在碳材料上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其经过50圈循环之后可逆容量衰减至一半。随后该课题组研发了高温浇筑-低温退火的方法,原位将Na2S和Na3PS4/C均匀地负载于介孔碳中(图6),降低了Na2S活性纳米颗粒与Na3PS4固体电解质界面电阻,进而提高Na2S活性材料在钠化和脱钠循环中的机械强度和适应体积变化的能力。当电流密度为50 mA/g时,Na2S/Na3PS4/C复合材料的60 ℃全固态钠硫电池可逆容量高达800 mAh/g,经过50圈循环之后,容量可保持在650 mAh/g。
图6(a)高温浇筑-低温退火制备Na2S和Na3PS4均匀地负载于介孔碳(CMK-3)(Na2S/NPS/CMK-3)合成流程图,(b)透射电镜,(c)孔径分布,(d)电池性能
2.3 催化Na2S的可逆循环
Na2S本征反应活性低,导致其与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缓慢,进而加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因此在正极材料的设计中,引入催化剂,从而提高Na2S的反应活性,利用高效催化剂催化Na2S与多硫化物的可逆循环,可以实现高效可逆的室温钠硫电池。例如,Zhang等人报道了在S正极的设计过程中引入原子级Co催化剂,可以催化中间产物Na2S4的分解,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Zhang等人原创性地提出原子级Fe催化剂的双功能机理,利用原子级Fe催化剂分散的硫正极,弱化多硫化物中的S—S键,提高多硫化物的反应活性,加速钠离子的扩散速率,成功抑制了穿梭效应,获得了首圈比容量为1650 mAh/g,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下,经过500圈循环之后,比容量能维持在540 mAh/g的优异循环性能,为制备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开拓了新途径(图7)[45]。
图7(a)单原子Fe负载于氮掺杂的介孔碳合成流程图(S@Fe1-NMC),(b)~(i)透射电镜及其元素分布图
Chen等人创新性地利用氮掺杂石墨烯载Fe单原子催化剂(SAFe@NG)与Na2S形成Fe—S键,促进Na2S的分解,降低Na2S的可逆转化能垒,在充电过程实现Mo/Na2SNaMoS2MoS2的可逆循环和MoS2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可逆转化[图8(a)、8(b)]。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相结合的方法证实了相较于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Mo/Na2SNaMoS2MoS2在SAFe@NG催化剂上反应路径能垒最低[图8(c)],这是由于在充电过程中,Fe-N4活性位点在低电压区间(0.3~1.5 V)能够分解Na2S,并与Mo反应生成NaMoS2,同时还能促进NaMoS2分解形成MoS2[图8(d)]。因此,所设计制备的MoS2/SAFe@NG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在电流密度为1 A/g下,经过1000圈循环之后,比容量能够维持在364 mAh/g。这种创新性的设计思路能够实现Na2S的可逆循环,对于Na2S正极材料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图8(a)~(c) Mo/Na2S反应路径在不同催化剂(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SAFe@NG)的理论计算,(d) SAFe@NG催化Na2S可逆反应路径示意图
除了金属、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氮化物也可以作为电催化剂促进Na2S的电沉积,从而显著提高了室温钠硫电池的效率。例如,Ye等人选用了三种表面原子结构不同的氮化钼Mo2N、MoN和Mo5N6作为模型催化剂,探索它们的电子结构与Na2S电沉积的反应活性关系。利用原位同步辐射XRD发现Mo5N6能够提高Na2S2Na2S的转化动力学[图9(a)],同时Na2S的沉积实验也表明相较于MoN和Mo2N,Mo5N6能够显著增大Na2S电沉积的电流和容量[图9(b)~9(g)]。随后他们利用过渡态理论计算了Na2S成核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a2S的成核能垒与其中间产物Na2S2解离能的关系:Na2S2解离能越低,则Na2S成核能垒越高,会导致Na2S电沉积的效率和活性显著降低[图9(h)~9(i)]。并且同步辐射吸收谱表明Mo5N6催化剂Mo的电子态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是可逆变化的,这种可逆变化有利于Na2S沉积。通过原位同步辐射XRD与理论计算相结合,证实了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对室温钠硫电池中Na2S电沉积的反应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室温钠硫电池的效率。
图9(a) S/Mo5N6放电曲线及原位同步辐射XRD图,(b)~(g)Na2S在MoN、Mo2N和Mo5N6电沉积曲线及其沉积之后的扫描电镜图,(h) Na2S2与NaS2*的吉布斯自由能,(i) Na2S的成核能垒(ΔGB)与Na2S2解离能(ΔGdiss-1)的关系图
2.4 电池结构设计
除了电极材料的设计,研究人员也通过对电池结构的优化来提高钠离子的扩散速率以及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进而提高Na2S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例如Yu等人为了抑制Na2S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物的穿梭,开发设计了碳包覆的Nafion膜和Na2S正极的膜电极[图10(a)]。此种膜电极中的Nafion膜能够提高钠离子的传导,并且作为阳离子的选择性膜,只允许钠离子的扩散,从而抑制了多硫化物阴离子的穿梭[图10(b)],而碳包覆的Nafion膜则可以作为集流体,进而提高Na2S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利用率。而采用Na2S正极材料则可以发展成为无钠金属的室温钠硫电池。相较于传统的电解液-隔膜构造的钠硫电池,此外膜电极的Na2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室温钠硫电池性能,在C/10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约为800 mAh/g,经过100圈循环之后,其比容量保持在600 mAh/g[图10(c)]。
图10(a) Nafion膜电极电池构型图,(b) Nafion膜的阳离子选择性膜,(c) Na2S正极材料在膜电极中的室温钠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3 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Na2S正极构建的室温钠硫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Na2S正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因此想要实现其的大规模应用,就需要最大程度发挥优势。一方面需要设计高性能的Na2S正极材料、优化电解液,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入研究其储钠机理,进一步指导其材料的设计,推动室温钠硫电池的实用化进程。
3.1 高性能Na2S正极材料的设计及制备
Na2S正极材料可以与其他非钠金属负极,如硬碳、Sn及其合金等安全的负极配对,实现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室温钠硫电池。然而Na2S正极材料也面临着首圈充电激活能垒高、本征电导性差、反应活性差、与多硫化物的可逆循环较差等关键科学问题。因此如何提升Na2S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性能Na2S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可以借鉴锂/钠-硫电池的硫正极材料的设计,均存在多硫化物的溶解-流失引起的穿梭效应。为解决穿梭效应引起循环性能差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开发了固态锂硫电池,将其反应机制从传统的溶解-沉积方式转变为固固转化方式,为解决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开发聚合物电解质、陶瓷电解质、混合电解质等固态电解,提高其电解质(固)/电极(固)界面兼容性,有望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将电催化剂引入硫正极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硫的反应活性,还可以促进多硫化物与Na2S可逆循环。为此,将电催化剂引入Na2S正极的设计,不仅有望提高Na2S正极材料的本征导电性和反应活性,还能够提高Na2S与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进而实现高性能的室温钠硫电池性能。
3.2 电解液及电解液/电极表界面的设计优化
合适的电解液对于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室温钠硫电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开发设计合适的电解液不仅可以保证Na2S正极材料的高性能,还能够优化电解液/电极表界面,促进表界面的传质速率。目前,室温钠硫电池的电解液主要有两类:醚类及碳酸酯类电解液。醚类电解液通常具有较高的多硫化物溶解度,可以促进多硫化物与Na2S的转化效率,然而其较高的多硫化物溶解度会加剧穿梭效应。而对于碳酸酯类电解液,众所周知,在锂硫电池中,亲核多硫化物阴离子与碳酸盐溶剂之间发生严重的亲核加成或取代反应,从而导致容量迅速衰减;与锂离子相比,钠离子的离子半径更大,使得钠-多硫化物离子对在极性溶剂中更难解离,钠-多硫化物离子对的反应性低于锂-多硫化物离子对,因此,在室温钠硫电池中,多硫化钠和碳酸盐溶剂之间的上述副反应不太严重。因此,研发新型的电解液体系,设计电解液添加剂,在保证多硫化物一定的溶解度的同时,抑制其穿梭效应,并且能够形成稳定地在负极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和正极电解液界面膜(CEI),实现电解液/电极表界面微环境的稳定性,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3.3 Na2S正极材料的机理探索
目前,研究学者对Na2S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还没有利用原位技术直接观测其充放电过程。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原位表征技术探究Na2S正极材料的反应机理。例如,利用原位透射电镜观测Na2S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形貌、结构变化;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则可以监测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转化变化,通过检测中间产物,分析其充放电过程的转化机理;原位同步辐射精细吸收谱可以观察充放电过程中Na2S及多硫化物的配位环境和原子化学状态等信息,有利于探索更精确的电池反应机理;理论计算则可以帮忙我们了解中间产物的解离吸附、转化动力学等关键因素。同时发展普适的电化学技术,建立测量Na2S转化效率的实验方法,可以有效评价Na2S反应动力学。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将原位表征计算与理论计算相结合,从而在分子原子层次深入理解Na2S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建立Na2S转化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而指导其材料的设计。
4 结语
Na2S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资源来源丰富等潜在优势而逐渐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但是Na2S正极材料也面临着本征电导率低、反应活性低、与多硫化物的可逆循环差等关键科学问题,限制了材料的实际比容量、循环寿命等。采用与导电碳基底复合、调控形貌结构、催化Na2S可逆循环、电池结构设计等策略可以从微观尺度实现电子和离子的快速传导,进而提高Na2S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针对Na2S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未来应重点发展的方向包括:一是继续探索新型高性能、稳定的Na2S正极材料,实现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二是研发相匹配的电解液体系,并深入探究电极与电解液界面处SEI和CEI的成膜机制,加深理解其表界面微环境对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理解;三是深入理解Na2S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特别是利用先进原位表征技术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探索电极储钠机理、电荷传递过程及强化机制,为高性能的室温钠硫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行业概况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钠离子为电荷载体的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及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差别只在利用在元素周期表同组、化学特性相近的钠取代锂。实际工作场景中,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经过电解液和隔膜扩散到负极。在放电时,钠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出,外电路中电子
新型电力系统中提升电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陈智)(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能源电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重要指示,相关重要论述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提升电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指明了方向。
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PGE)首席执行官PaulDoherty日前讨论了加州公用事业公司部署和利用储能系统及其在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PGE)是加州投资者拥有的三家公用事业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拥有550万电力客户,略少于天然气客户。与南加州爱迪生公司(SoCalEdison)和圣迭戈天然
通过分析不同新型储能的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可以评估不同储能路线的投资价值。在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提高系统安全裕度、提升新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正在加快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备环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近几年迎来快速迅猛发展,成为当前新能源领域中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各路英雄豪杰都在拼命往这个赛道上“挤”,导致整
北极星储能网讯,6月7日,《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政策指出,要重点发展电化学储能,大力培育氢储能,融合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多元布局新型储能技术。到2026年,厦门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文章强调:要实施储能技术源头突破、储
工作32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高级专家张宇潜心攻关储能、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及应用难题,曾获得“IEC1906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依托“大容量钠硫电池研制及兆瓦级储能系统开发与示范”科技项目,国网上海电力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开展用于大规模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536号提案的答复。文件提出,组织开展锂离子电池、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及自查工作,秦皇岛芯驰光电等2家企业纳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行业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原文如下:对政协河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月11日发布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23〕104号),文件提到优先发展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其中包括新型储能。将稳妥推进钠镍/钠硫电池、固液混合/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压缩空气、
水系氢气电池实际上是以氢气氧化与还原反应为电极的可充电二次电池,它不需要消耗氢气,氢气是自己产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教授带来题为“水系氢气电池”的分享。大规模
11月9日,江苏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领域、关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并网性能测试服务、应对碳关税壁垒的新型储能产品碳足迹监测溯源技术及碳抵消策略研究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CG0200022002032266)。本招标项目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发布2025年来宾市基站“氢光储”发电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比选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拟采购2套甲醇氢能发电机设备(包括甲醇氢能发电机MPT-2S、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电池机柜及光伏发电等设备)及针对发电设备为期5年的维保服务(包含安装,日常运行,巡检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河北冀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2025年第二批用户侧储能电池设备购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规模40MW/80MWh。共有8家企业入围,分别为比亚迪、楚能新能源、天诚同创、国轩高科、新源智储、雄安许继电科、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第一中标候选人比亚迪报价3920万元,折合
当地时间5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博览会上,楚能新能源与英国Immersa签署2.5GWh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楚能自主研发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M5展开深度合作。楚能新能源总裁黄锋、Immersa首席执行官RobertMilesLLB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1.25GWh-2.5GWh的储
近日,继天合储能在北美和中国连获储能大单之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BNEFEnergyStorageTier1List2Q2025),天合储能以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光储深度融合,并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化交付实力,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超高的可融资性登榜。这也是天合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华塑科技联合设立的孙公司正式落地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锌镍电池研发制造。据悉,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华锌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华塑科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万、出资比例为60%,大锌能源认缴出资200万元、占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8号、第031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对省政协委员杜本硕提出的《关于加强江淮运河航运水道提质增效的提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助推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下发会办意见。意见表示,在绿色动力技术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