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蓝碳”资源格局与演变:发展长期观测、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原理和技术,阐明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海洋碳储量与碳通量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演化特征的影响。
海洋固碳调控与增汇:开展浙江、嘉兴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区综合增汇、盐沼等生态修复固碳、海洋微生物碳泵增汇等方法研究。
蓝色能源高效收集与利用:系统研究离岸风能、海洋氢能等海洋零碳可再生能源的转换与存储机制,开展海洋交运高效减排的关键材料设计与过程强化方法研究。
“蓝碳”核算与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生态修复技术、碳汇评估、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海洋生物(含微生物资源)蓝碳体系:开展海洋生物促进碳中和科技体系构建,提高海洋生物泵与海洋微生物碳泵的利用机制与综合效应。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3.加快可再生新能源技术创新。围绕非电能源绿色发展重大需求,重点研发海上风能制氢、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储氢、电解水制氢、船舶加氢核心技术,推动氢能等非电用能替代。(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4.引领绿色航运降污减碳。推进海洋、内河航运业降碳减排,重点推进“绿色船舶”建设,研发氢燃料电池等驱动船舶,促进低碳、零碳燃料和零排放船舶发展;开展独山港、乍浦港、海盐港绿色港口建设,使用以氢能为动力的港口配套港口重卡等车辆进行运输、装卸货,并为港口配套在港区之外建设加氢站,实现“航运+港口”的低碳新模式,探索绿色海河联运,促进航运全链条降污减碳。(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
5.系统提升海洋生态修复能力。整体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118平方公里省级海洋公园、滨海湿地、无居民海岛及周边海域的生态保护,开展贝类增殖、海三菱藨草种植等海岸线修复工程,试点开展海藻养殖,持续推进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蓝碳产业创新工程等系列应用工程。(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专栏2:海洋减碳关键核心技术
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工程,启动海上风电制氢规划工作,开展海水电解稳定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运氢技术等研究。
海洋生物质发电技术:突破生物质输送技术、生物质清洁发电技术,制定海洋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
船舶绿色能源革新技术:发展船舶清洁能源混动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应用技术,完善清洁替代能源产业链,推广绿色燃料在航运业应用,研发低碳燃料(如LNG、绿色甲醇、液氨、液氢等)供应系统关键技术。
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关键技术:实施盐沼、红树林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攻关底质修复、生物控制等关键技术。
养殖海藻固碳增汇关键技术:攻克人工栽培大型海藻技术和大型海藻采收加工自动化技术,研究海藻碳汇生物泵和碳泵作用机制,评估养殖海藻固碳增汇能力及效益。
海洋可降解材料:研究海藻等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制备海洋可降解材料,深入研究海洋降解机理和过程,探索降解产物直接成为海洋生物碳源的碳循环途径。
(三)强化优质创新资源集聚
6.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绿色航运、海洋碳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加快打造“蓝碳”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产业创新中心体系和工程研究中心体系,积极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蓝碳”创新研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
7.加快建设“蓝碳”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加大海洋绿色低碳与技术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探索青年人才项目的稳定支持机制和市场导向的人才认定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8.扩大“蓝碳”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网络,在海上风电、氢能及燃料电池、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与国内外海洋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发展互惠互利的蓝色伙伴关系。聚焦海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与国内外相关领域重点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四)推进“蓝碳”产业化发展
9.培育“蓝碳”科技型企业。推动海洋绿色领域头部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协同带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构建创新生态圈,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孵化和培育壮大一批海上新能源、绿色智能航运、海洋立体观测、海洋监测探测装备元器件、海洋生物蓝碳、海洋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星天海洋创建海洋数据企业研究院,争创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10.推进“蓝碳”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加快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蓝碳”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努力促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11.发展“蓝碳”产业集群。谋划建设“蓝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蓝碳”经济发展,加快近岸海上风电布局,推进海宁尖山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示范工程建设。探究海洋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探索降解产物直接成为海洋生物碳源的碳循环途径。发展海洋监测探测装备产业,完善海洋观测、监测和探测技术装备产业链。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洋环境传感器技术优势,开拓海洋环境数据和信息服务产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推进,加强市级多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海洋科技创新。
(二)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海洋领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政策,强化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产学研一体化联动、研用奖一体化管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全方位推动科技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三)鼓励多元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资源保障体系,积极调动社会各类融资工具投入海洋技术开发,完善有利于海洋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推动海洋碳汇纳入碳市场。积极发展“蓝色金融”,引导各方面资金投资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拓展海洋经济投融资渠道。
(四)完善评价体系。围绕“蓝碳”科技创新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探索建立科学精准的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工作总结和经验推广,确保专项行动实施取得实效。
附件:
嘉兴市“蓝碳”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清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近日,广东丰顺县印发《丰顺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根据方案,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新建学校、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达到50%,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农房等能装尽装。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显著提高分布式光伏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
6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建立无锡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制度,统筹市级、区级虚拟电厂和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具体场景虚拟电厂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新型储能、分布式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7日,广东梅州丰顺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政策支持。电价方面,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参与绿电绿证交易,获得相应收益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近日,山西钢构科工有限公司荣获“Ⅰ型三星”零碳工厂认证证书,继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后,此次通过零碳工厂认证是对公司长期坚持绿色建造、推动低碳发展的高度认可,标志着公司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零碳工厂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通过技术性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6月26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了近年来成都“无废城市”建设的“成绩单”——建成21类1458个“无废城市细胞”,多个场景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建成10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4个固定消纳场、16个临时消纳场。据悉,聚焦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成都已有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截至5月底,宁波地区光伏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24.45万千瓦,接近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的一半,成为浙江首个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的城市。与此同时,今年前5个月,宁波光伏发电量累计43.7亿千瓦时,约占全省光伏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同样位居全省首位。浙江光伏第
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海洋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构建“风光储”新能源开发体系。原文如下: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5—2027
近日,河口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建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河口区滩涂碳汇方法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研究成果《飞天碳方法学滨海湿地滩涂》已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普惠分会成功备案。标志着我国首个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滩涂碳汇方法学实现实践转化,开创湿地碳汇开发新范式。据现场报道获
3月19日,浙江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碳排放强度力争降低4.48%以上,为“十五五”高质量完成
岳阳林纸碳汇开发系统已启动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集成工作,四大AI智能服务模块进入分阶段探索和测试,分阶段上线。通过融合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与行业数据资源,公司碳汇开发系统将在图形矢量化处理、资料存储智能化、项目管理数字化等核心环节开展建设性思考并形成了清晰的路径。此举将优化碳汇项目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送审稿)意见的公告,征集时间:2024年12月17日至2024年12月19日,包含《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通则》、《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第1部分:红树林》、《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第2部分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出台了《漳州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现就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其中,《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提到,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包括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等2项任务。提出大力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上海碳普惠减排项目方法学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关于本方法学的发布背景,什么样的修复项目可以申请碳普惠减排项目,以及有关碳汇量如何核算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解答如下:问为什么要发布盐沼湿地方法学?答滨海盐沼湿地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其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碳普惠工作,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厦门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详情如下:厦门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6月5日,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获得由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自国际标准ISO14068公布以来,国内电力行业参与规划建设园区的首张净零排放碳中和认证,充分展现了企业在承担气候责任方面的积极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项目由北京电力与北京城市副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推动新能源规模开发利用。强化新能源资源管理,加强陆上风电和海上光伏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和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能源供给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建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严峻。在中国,绿色发展意识正深入人心,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面临着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开发空间偏密、生态碳汇偏小等多重挑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空间广阔。2024年,全省深入贯彻习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市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加强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究,推动碳计量专用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城市尺度反演、碳足迹核算、碳汇等绿色低碳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5月25日下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闭幕,第三次全体会议现场,《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票表决通过。这是全国首部以“生态文明之都”建设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杭州在超大城市绿色治理领域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条例》中首次将碳足迹管理
5月20日,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包头市积极探索工业城市碳达峰新模式一文。文章提到,立足丰富风光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晶硅光伏、风电等旗帜型产业集群和氢储能等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过基地化整体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举的发展模式,重点规划打造四个500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打造四条新能源南北通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发布积极探索工业城市碳达峰新模式,提到,立足丰富风光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晶硅光伏、风电等旗帜型产业集群和氢储能等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877.13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44.24%,风电及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578.89万千瓦和2
5月15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1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文件指出,重庆市能源局将继续指导奉节县做好新能源开发建设,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农村电网提升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加快建设原文如下: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17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