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江苏南京: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

2022-10-11 17:43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制造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着力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两大潜力产业,积极布局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一批产业新赛道。

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加快构建以“2+2+2+X”创新型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南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高点、赢得主动,南京连续出台了《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南京市加快培育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南京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南京市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7个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南京“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总规模达2.7万亿元,建成1个万亿级和一批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将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积极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重大战略机遇,聚力构建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行动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关键装备可国产化率达90%,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网创新策源地。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5家。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综合服务体系。

(二)实施路径

一是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电力系统芯片设计能力,发展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等大型装备,布局新型电缆材料。二是强化产业创新策源功能。支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智能电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三是壮大卓越优质企业群体。鼓励行业龙头实施增资扩能、并购重组,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展。四是打造综合性功能园区载体。打造“一谷两区三极”空间布局,提升中国(南京)智能电网谷、南京开发区、江北新区产业承载能力,建立工业园区级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五是拓宽智能电网应用场景。开发一站式解决方案,发展主动配电网、智能配电一体化、微电网协调控制。推动5G在差动保护、故障监测定位等领域应用。合理布局城市储能电站,打造充储换综合服务站。六是构建安全绿色现代化电网。提升智能电网抗攻击、抗干扰能力,保护联网设备、边缘设备安全性。编制集中式新能源规划接入方案,推动区域分布式新能源整体接入。提升绿电使用水平,推进光伏并网工程建设。

(三)保障措施

成立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持设立南京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发展专项基金,建立产业人才资源储备库、专家库,打造顶尖人才实训基地。促进能源链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宽海外市场。

二、《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积极抢抓汽车产业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动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达到3500亿元,整车产量力争达到20万辆,动力电池产量力争达到300G瓦时。培育5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万辆,公共领域使用比例不低于50%。推广换电车辆50000辆,建成换电站600座、充电桩38000个、加氢站4座。建成车联网示范应用道路290公里。

(二)实施路径

一是全链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鼓励整车企业导入新车型,巩固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氢燃料等领域领先优势,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产品应用。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国家换电试点推广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多维度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多方协同,在换电电池箱、换电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主导制定一批标准。三是多梯次引育市场主体。聚焦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研发短板,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强创新力的企业。搭建国际化产业和技术交流平台,引进知名企业、科研机构落户。四是多层次打造特色集群。完善“3+1+1”特色布局,推动溧水区、江宁区、栖霞区、秦淮区、江北新区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共建,加大与南京都市圈、对口帮扶城市产业互补。五是全方位拓展消费需求。深入挖掘私人领域市场潜力,鼓励个人消费。探索分时租车、电池租赁、充电桩使用等共享模式,完善后市场服务链。循序渐进提升公务、公交、网约巡游、邮政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六是全过程统筹推进换电试点。在工程建设、出租网约、个人出行等场景提高换电车辆使用比例,建设换电资产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换电运营监管平台与汽车检测平台数据融合。七是多场景争创车联网先导区。聚焦“智慧移动出行+智慧城市治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推动交通信号灯大数据信息开放,规模部署C-V2X车载终端,实现车速引导、碰撞预警等应用。八是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在新建小区、高速公路和城乡干道布局充换电网络。建设部署融合传感器、路侧单元、边缘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功能逻辑统一的市级车联网应用服务平台。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建设加氢站。

(三)保障措施

完善资金、人才、技术创新等要素保障,落实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强化“宁对接”平台使用,建立整零配套对接机制,对重大项目引进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软件和信息服务、未来产业行动计划解读

一、《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增强软件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将我市打造为中国软件名城头雁标杆。《行动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1万亿元,涉软从业人员超110万人,涉软企业总数超过6万家。在关键领域填补10项国内技术空白,培育10大优势软件产品集群,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二)实施路径

一是推进软件产业结构高端化。突破关键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打造信创产业集聚高地。扩大重点行业应用软件领先优势,布局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等新兴前沿软件,培育工业互联网APP等融合赋能软件。

二是发展数字治理支撑软件。面向数字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应用新需求,培育一流数字政务软件、城市治理软件、疫情防控软件等品牌产品。

三是提升空间承载能级。推动“一谷两园”高质量发展,将中国(南京)软件谷打造为世界级软件名园,到2025年,软件谷软件产业规模力争达5000亿元。支持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江苏软件园打造中国软件名园。

四是壮大优势企业阵营。推进重点软件企业并购重组,遴选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规上企业为主体的软件企业矩阵。

五是汇聚关键要素资源。推进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培育集聚一批高水平软件人才。建设一批算力服务、数据集成等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打造示范产业集群。发挥首个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加强集群促进机构建设,提升产业网络化协作水平,在全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保障措施

落实《南京市软件名城提质升级专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信创产业发展、软件园区建设等任务,高水平举办中国(南京)软博会。

二、《南京市加快培育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

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后形成的前沿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我市专门制定了《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实施路径、空间布局、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左右。重点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重点领域

重点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大未来产业。

(三)实施路径

新一代人工智能方面,推动建设全栈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在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脑机融合等领域实现突破,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数据归集、训练资源库、算法开源生态等平台。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加快推进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外延材料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建设。基因与细胞方面,招引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强化临床研究支撑能力,建设人体免疫细胞、细胞质量检测中心、细胞制备中心等公共平台。元宇宙方面,推动元宇宙赋能重点行业应用,组建元宇宙产业联盟,强化平台、知识产权、人才等要素支撑。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方面,打造紫金山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载体,突破6G、毫米波通信、内生安全等关键技术,争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储能与氢能方面,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布局一批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加快突破高安全性储能技术,推动储能与氢能产业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空间布局

坚持突出优势、错位发展,鼓励各区从自身比较优势出发,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发展1—2个未来产业。

(五)保障措施

将未来产业纳入全市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健全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场景谋划推进,注重人才引育,加强政策扶持,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智能制造装备行动计划解读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2021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273.3亿元,连续两年增速超20%,为下一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3月印发的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2021年底召开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契机,市投促局综合了相关政策规划、专家学者及企业建议、兄弟城市经验做法等,起草形成《行动计划》,并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经市政府专题会研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印发。

《行动计划》共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明确了《行动计划》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整体规模实力进入全国前列,产业营收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1-2个百亿营收企业,实现“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发展目标。同时,企业引培取得显著成效,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为推动上述目标的达成,《行动计划》第二部分结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特点、趋势,立足国情、省情、市情,针对性地提出了十项行动,并逐一明确任务落实单位。这十项行动分别是:

一、产业集聚行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分布,高质量打造一批特色创新产业集聚区。

二、标杆培育行动。建立健全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做强“链主”企业,做大骨干企业,做精中小企业。

三、创新攀峰行动。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装备和基础共性技术。

四、平台筑基行动。提升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平台能级,加大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力度。

五、转型提升行动。深化落实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形成“一行业一标杆”。

六、招商强链行动。强化重大项目投资牵引和强链补链作用,力争在行业头部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招引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七、项目护航行动。实行“牵头板块主办—专班办公室会商—专班调度”三级协调会办制度,持续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八、场景赋能行动。拓展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示范应用场景,围绕企业需求,定期发布场景清单,用开放式应用场景培育市场。

九、人才托举行动。依托人才专项政策,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高端人才,壮大智能制造装备高技能人才及蓝领工人队伍。

十、产融对接行动。开发设计“创新金融综合服务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产业特点提供更多定制化融资服务和金融产品。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分别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保障、加深交流合作角度提出了保障《行动计划》推进落实的相关工作举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