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全新阶段

2022-10-21 08:46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关键词:电力供应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化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是能源行业的核心领域,是最普遍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是长期以来对电力工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电力工业逐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周凌安 张剑 吴婧 董博 徐东杰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电力发展主要成就

(一)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稳步增长,电力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接近美国当前水平的2倍,近十年平均增长8.5%,全国人均装机容量达到1.7千瓦,接近发达国家2千瓦/人的水平。

电力资源实现大范围优化配置。近十年来,电力行业坚决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西电东送,既带动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9亿千瓦,近十年平均增长12.6%,形成了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西电东送格局。2021年,全国330千伏及以上跨省跨区交流输电线路约188条,直流输电线路(含背靠背)共34条。

全国联网范围向西延伸,区域主网架进一步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达到25.4万千米,变电容量达到20.7亿千伏安,均较十年前翻了一番。分区域看,东北电网已发展成为自北向南交直流环网运行的区域性电网,形成了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华北电网形成了“两横三纵一环网”交流特高压主网架,区内以内蒙古西部电网、山西电网为送端,以京津冀区域为受端负荷中心,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送电格局;西北电网形成了以甘肃电网为中心的坚强750千伏主网架;华东电网围绕长三角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环网,并向南延伸至福建;华中电网已建成以三峡外送通道为中心、覆盖豫鄂湘赣四省的500千伏骨干网架,以及以川渝电网为中心,涵盖川渝藏三省市区的500千伏主干网架;南方电网以云南、贵州为主要送端,广东、广西为主要受端,形成了区内“八交十一直”的西电东送主网架。

民生用电得到切实保障。全国县、乡、村、户的通电率达百分之百,实现了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历史创举。创新开展光伏扶贫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供电可靠性进入高水平阶段。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达到28%左右。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由2016年的35%提高至73.6%。

(二)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持续优化电源结构,推动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由十年前的27%和17%提高至2021年的47%和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8%提高至16.6%。截至2021年底,全国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4亿千瓦,风电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3800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

火电清洁低碳发展成效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提速扩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约10.3亿千瓦,占全国煤电装机容量的93%。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82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至12.3万吨、54.7万吨、86.2万吨。

(三)电力系统灵活高效水平明显提升

灵活性资源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全国抽水蓄能装机达到3600万千瓦,气电装机约1.1亿千瓦,煤电灵活性改造超过1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万千瓦,全国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

电力系统效率持续提升。全国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全国煤电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火电供电标准煤耗由2011年的330克/千瓦时降至305克/千瓦时。电网调度运行持续优化,综合线损率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达到5.26%。

(四)电力装备关键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发电装备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基本完备。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投入运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三代核电站逐步建成,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压水堆和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单机容量10兆瓦全系列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火电发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自主开发,主要参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供电煤耗最低、综合发电效率最高燃煤机组。

特高压等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先后建成世界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多端特高压直流工程,以及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长江隧道工程。同时,建成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柔性直流工程,该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此外,苏州南部500千伏UPFC工程投运,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500千伏电网电能流向的灵活、精准控制。

能源电力新形态、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智慧能源、大规模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江苏镇江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规模达10.1万千瓦/20.2万千瓦时,配置了世界上首套毫秒级响应的源网荷储系统。江苏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涵盖多项世界领先的能源创新示范工程。华润海丰电厂启动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测试平台建设,该平台是世界上第三个、亚洲首个基于超超临界火电厂的多线程、多技术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测试平台。

(五)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全新阶段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全新阶段。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明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组建了北京、广州等35家交易机构,实现各省份全覆盖。广州、昆明、山西等9家交易机构采用股份制模式。25家交易机构成立了多方参与的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正逐步发挥议事协调作用。

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继2018年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之后,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发布,要求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并健全全面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后的价格形成机制。

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中长期交易体系全面建立,辅助服务市场稳步推进,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进入结算试运行。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其中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0万亿千瓦时,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45.5%。此外,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省间交易电量合计达到7027.1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东北、福建、山西等14个地区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缓解系统调峰、供热等突出矛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辽宁、上海、河南等14个地区先后开展两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目前第一批试点地区均开展了结算试运行工作,第二批的部分地区也已经启动了现货模拟试运行工作。

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深化,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在2017年实现输配电价改革省级电网全覆盖的基础上,2018年核定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和跨省跨区专项输电工程输电价格。第一轮输配电成本监审,累计核减电网企业不相关不合理费用约1284亿元,平均核减比例15.1%。目前,我国已部署开展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实地审核工作,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

配售电业务加快放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售电业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六)国际合作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电力装备、技术、标准和工程服务“走出去”成效显著。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12个能源项目,解决了当地电力供应短缺问题。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巴西和巴基斯坦落地,为解决有关国家能源优化配置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通过参股葡萄牙电力公司、马来西亚埃德拉公司等,不断开拓业务范围,进入新国家市场。在非洲、南亚等国家开展电力援助项目,为当地消除无电人口作出了贡献。

电力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电力企业通过投资带动工程服务,工程服务带动设备出口,项目上下游业务、产业链及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渐紧密,通过优势互补,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业务遍布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三家中国能源企业位列前5名。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国际承包商500强”榜单前100强中,中国能源工程承包企业占据10名,国际营收超过300亿美元。全球风机和光伏组件10大生产厂商中,中国企业分别占据4家和7家。

自主创新研发技术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核电站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开工建设;英国政府正式受理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申请;我国与阿根廷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文件,明确了阿根廷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核电站;与约旦签署了关于高温气冷堆和华龙一号合作框架协议。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走出国门,在巴西落地,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17年、2019年竣工投入运营。

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断提高。我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逐步从“积极参与”向“主动影响”转变。成功主办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与17个国家共同发布《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成立,伙伴关系成员国已突破30个。担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能源互联互通专家工作组主席国,主办工作组会议,牵头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东北亚和西亚五个区域的专家开展《亚太地区能源互联互通促进路线图》研究。指导成立实体性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并建立中国参与APEC能源合作伙伴网络。开展澜湄国家电力互联互通能力建设、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传授我国电力领域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原标题: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供应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化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