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 2012—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二、科技创新推动海洋油气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海洋油气行业积极对接、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聚焦油气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科技引领,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数字化、装备国产化和能源转型五大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以创新驱动推进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油气保供能力。(一)科技服务油气生产,提升能源保供能力随着常规稠油、中高渗油藏的日益减少,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增储上产需要直面超稠或特超稠油、低渗或特低渗、潜山或边际油气藏等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油气稳产增产愈加需要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油气行业不断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紧密围绕稠油超稠油、深层深水、低渗、高温高压等重大领域世界级、前瞻性难题开展研究,从合作引进到吸收集成再到自主创新实现逐步跨越,通过掌控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升级。2020年11月25日,东方13-2气田成功投产,我国成为全球少数系统掌控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东方13-2气田高峰年产气量将超30亿方,可供1500万人使用,将通过海底管线为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发展的强劲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9年实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连续勘探发现4个亿吨级油气田,3年累产8500多万吨原油和近百亿方天然气。渤海油田油藏分散且粘度极大,44亿吨探明储量中稠油过半,开发面临海上稠油热采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海油自2008年开始发起高温井下参数监测和安全控制技术攻坚,研发海上双水源(海水和地层水)锅炉水处理系统,提出“原油掺热水洗砂+生产水旋流除砂”工艺流程,研发原油静电聚结脱水技术、射流泵注采一体管柱技术、热采套管柱设计方法和预应力固井工艺等。2020年9月14日,“稠油热采”技术全面落地我国首座海上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旅大21-1平台,稠油热采规模化终成现实;2022年4月23日,全球首个海上大规模超稠油热采油田——旅大5-2北油田成功投产,原油生产峰值达40万吨/年,预计可累产超650万吨原油。(二)突破设计制造能力,真正立足深水领域海洋蕴藏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近5年来全球70%的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深水,挺进深蓝已是全球共识、大势所趋。越往深水探索,海上极端天气和海底地质灾害对油气生产的影响因素越复杂,深水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被欧美油气巨头们竞相角逐和垄断,深水浅层钻井技术成为世界级难题。2014年8月18日,中国海油钻获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陵水17-2,该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陵水17-2的投产实现了3项世界级创新,使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2项装备国产化难题,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大步迈进超深水时代。2018年,我国建造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该平台搭载近200套关键油气处理设备,在全球首创半潜平台立柱储油,最大储油量近2万立方米,可实现凝析油产储和外输一体化。“深海一号”能源站设计疲劳寿命达150年,可实现“30年不回坞检修”,可抵御超强台风,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随之而来的还有系列超级工程: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的建造安装,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筒形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开工建造及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工程的成功打造。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是全球油气巨头们广泛应用的海上油田开发设施,世界上已建成2000余座大、中型导管架式海洋生产平台,但其中工作水深超300米的仅9座。作为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将油气生产系统从水下搬到平台上,实现了钻井、采油、处理功能的一体化,多项海洋装备技术获得突破,从而大幅降低油气钻完井、海洋工程及作业期的操作成本。2022年4月20日,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正式建成投产,我国成为美国之外唯一拥有该技术的国家。2022年5月11日,首套自主研发的500米级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完成海底安装,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又前行了一大步。(三)拥抱数字转型浪潮,开启智造产业引擎传统海洋油气产业链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装备的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都需要人工切割、焊接、打磨、检验。数字化、智能化和传统工程项目有机融合,带给传统生产模式和整个产业链无限可能。“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将一次入井成功率大幅提升至92%,成功突破了深水油气开发钻完井常规技术瓶颈。首个海上大型智能油田——秦皇岛32-6油田项目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和北斗等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组织方式的变革,将油田生产效率提升30%并降低10%的操作成本,大幅解放人力,每年产生上千万元直接收益。恩平油田群集多项自主可控的海洋装备于一身,可实现台风期的远程无人化操控生产。白云气田通过自控系统建设的配套,可实现生产无人化值守、自动化操作,释放80%以上产能。从勘探开发到炼化销售,从生产前沿到管理系统,我国海洋油气行业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运作。2021年7月22日,中国海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挂牌成立,我国海上数千口勘探开发井采集的超60万亿字节数据资源全部集中管理,涉及钻井、测井、工程、生产等17个专业,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数据正式走向统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22年6月26日,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领域的首个“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基地通过自主研发服务器,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从“人力车间”到“智能工厂”的蜕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油气行业加快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以用促创,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油气主业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形成了日渐丰硕的科研攻关成果。
三、谱写“海洋油气+”行业发展新篇章
(一)继往开来,勘探开发水平持续提升回顾我国海洋油气历史,从钻探发现储量、合作区块招标,到油气田开发、天然气保供,再到海洋工程建造,无不凝结着一代代海洋石油人的开拓与进取精神,未来,海洋石油人将在更广阔的蓝色国土上“加油争气”。1967年,在歧口17-2构造带上开钻的海1井,这是渤海第一口发现井,也是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22年,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这对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保障能源安全将作出重大贡献。未来,国内海域将以大中型勘探发现为目标,持续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攻关渤海岩性、超深层和潜山,南海珠江口盆地中深层、北部湾盆地页岩油等新区新领域,确保规模储量有效增长;对垦利10-2、旅大10-6、宝岛21-1、渤中26-6、渤中19-2等含油气构造进一步深化油藏研究,提高储量认识,为国内海上原油增产提供有序接替。1983年,签署我国海上对外合作第一轮招标的第一批合同。2022年,中国海油与12家海外企业签署13项涉及勘探开发、油气贸易、炼油化工、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合同及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超130亿美元。未来,我国将与道达尔能源、康菲、智慧石油以及洛克石油公司依据签署的石油勘探开发协议继续为开发海上油气资源、为我国石油增储上产贡献资金和技术力量。1984年起,我国渤海油气钻探多点开花,辽东湾钻探锦州20-2-1井成功,渤海油田绥中36-1-1井测试时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地质储量超亿吨的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2022年,我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自行设计、建造并自营开发管理的海上凝析气田锦州20-2气田,累计产气量已超过88亿立方米。相继开发了绥中36-1、锦州25-1南等多个亿吨级油田的辽东作业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采油厂,连续12年稳产1000万吨/年。未来,陵水、崖城、东方、乐东等环琼海上气田将通过一段段长输管线串联起来,形成一组环海南岛并辐射粤港澳的海上天然气大型管网,为开发南海万亿方大气区贡献力量。1996年,崖城13-1气田投产并正式向香港供气。2022年,自产海上天然气已累计供应天然气近490亿立方米,为香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未来,深海一号能源站将以每年30亿立方米天然气,源源不断地向粤港琼地区供应,支撑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1988年,深圳赤湾导管架场地建成。2022年,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设完工。未来,全球在建的最大FPSO——P79的上部模块正在青岛场地建造,将服役于巴西国油Buzios油田,开发世界上最大的深水盐下石油资源,这将成为我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响亮品牌。(二)聚焦油气主业,驱动清洁发展随着油气清洁降碳趋势越来越明确,海洋油气作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更需要积极推进传统及新型能源融合,打造海洋油气+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2021年9月,秦皇岛32-6油田成为我国海洋油气首个接入岸电的海上油田,此后,岸电入海的脚步加快,规模更大的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已投产在即,大规模电能替代和智慧油田工程建设将大范围实施。引入了大量创新型环保设备实现减排增效的绿色油田——曹妃甸6-4如期投产。未来,海洋油气正在积极探索传统油气勘探开发与岸电、绿电等多种低碳能源融合创新发展,积极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8月,国内首个海上碳捕获和储存项目启动,每年可捕获和封存30万吨二氧化碳,2022年6月,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启动,将合作建设广东大亚湾区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未来,预计每年将在海底封存1000万吨二氧化碳,形成规模化“碳减排”示范效应,探索海上油气产业净零排放的实现路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油公司从炼油厂赚取的钱越来越少,全球石油需求正处于转折点。(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根据日前公布的财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五家公司2024年总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亿美元。英国石油(BP)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
日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伊建民等任免职的通知》。其中,免去张亚志的东北石油大学副校长职务,免职时间2025年1月24日;免去闫镇海的省地质矿产局副局长职务,免职时间2025年1月24日,退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伊建民等任免职的通知黑政干〔2025〕4号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省政府决定:伊
202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走势放缓、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格局和油气产业秩序深刻调整,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王佩张硕)2024年,我国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
记者1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2024年中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表示,去年中国海油钻井日效率、生产时效、故障时间等关键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三高”特点。“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钻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勇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李勇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李勇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分公司持续优化生产运行,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增储上产、能源保供等各项工作,1月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5.3%,实现开门红。该公司紧盯各项年度任务目标,聚焦拓资源、增储量,持续加强地震研究攻关,推进勘探突破,加快培育规模增储阵地,全力推进高质量勘探。聚焦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
挪威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挪威油气领域投资有望达到229亿美元,将创历史新高。挪威油气产业机构近期对包括Eq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壳牌等在内的14家油气公司展开调查后发现,这些公司2025年计划在挪威水域启动45个勘探钻井项目,这一数字也同样创下历史新高。目前,挪威原油产量
吉林油田:“三大篇章”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截至2月7日,吉林油田320支作业施工队伍已全部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呈平稳有序态势。连日来,吉林油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千万吨级绿色能源企业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三分天下”升级版,开创老油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续写“松南效
1月21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这是该院连续第17年发布油气行业年度报告,本次以“在稳中有变下探寻能源均衡之道”为主题,分享探讨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发布的还有《“十五五”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环境展望》,并首
“十五五”我国能源发展重点分析及油气行业发展建议孙文娟门秀杰徐立昊(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以
2024年,中国海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建设,能源供给能力再上新台阶、经营业绩再创新佳绩、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换发新气象,以实干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
马赞(Marjan)油气集输平台12日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完工交付,将于近期搭乘运输船前往6400海里以外的沙特阿拉伯海域进行安装。该平台是世界上原油集输能力最强的海洋平台之一,也是中国建造的最大国际海洋油气平台。该平台的完工交付,标志着中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技术取得新突破。8月12日,马赞油
7月24日,由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48厘米、140兆帕大通径超高温高压防喷器组样机正式完工,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钻井领域关键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提高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进军,高温、高压所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详情如下:关于印发《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为进一步规
6月2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制造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对提高复杂构造油气田生产效率、缩短油气田建设时间、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完井工具的“关键性”作用完井是钻井作业的最后环节,是确保油气
日前,国内海洋油气工程行业最大起重船“蓝鲸7500”完成转籍工作,正式“落户”天津,这对于提升天津大型海洋工程船舶作业能力,助力天津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蓝鲸7500”是一艘最大起重重量为7500吨的大型自航式起重工程船,船体总长239.2米、型宽50米、型深20.4米、作业吃水9
12月10日,第三届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主管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能源企业代表集聚一堂,共商海洋强国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
11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论坛暨全球采购签约仪式上与22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六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600亿美元,展现出中国海油在持续扩大对外合作、深化国际合作方面的积极作为,也展现了我国海洋油气巨大的市场潜力
访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聚焦海洋油气田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又将如何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
9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5万吨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1”运行达20年,累计外输提油841船次,外输原油超5000万吨,相当于4个西湖的蓄水量,可满足1.5亿人一年的基本需求,确保了大湾区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为我国油气供给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
三管齐下推动海洋油气田低碳转型——访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业与能源”作者:曲艺)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聚焦海洋石油工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7日,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风电场——吉林油田昂格风电场上网电量突破3亿千瓦时。据了解,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于2024年9月30日正式投产运行,是中国石油和吉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上网风电项目,所产绿电全部外送。
日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伊建民等任免职的通知》。其中,免去张亚志的东北石油大学副校长职务,免职时间2025年1月24日;免去闫镇海的省地质矿产局副局长职务,免职时间2025年1月24日,退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伊建民等任免职的通知黑政干〔2025〕4号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省政府决定:伊
美国能源信息署汇总的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中国炼油厂加工的原油量减少,与2023年创下的纪录相比,原油进口量也有所下降。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在2024年每天进口1110万桶原油,低于2023年的1130万桶/日,总进口量下降了约2%。(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与四川石化及四川石化园区运营公司正式签署工业氢气专供管输合同,标志着该公司在四川地区首个氢气管输业务全面启动。这也是西北销售继玉门管输氢气业务后,布局的第二个氢气管输业务。去年,西北销售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契机,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
2月14日清晨,香港长洲南锚地海风轻拂、波光粼粼,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昆仑能源有限公司LNG加注船缓缓地靠近,“以星海蓝石”号(ZIMAQUAMARINE)集装箱船,两船精准对接,2200吨超低温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先进的加注系统,源源不断地注入“以星海蓝石”号中,全过程约7小时。今年1月10日,香港《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将制定整个联邦政府的能源政策,并帮助动员石油、天然气、电力和其他资源的许可、生产和分销,还将通过减少各项手续、加强私营部门投资,以及创新来强化美国的能源主导地位。特朗普当天表示,美国的石油和
记者1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2024年中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表示,去年中国海油钻井日效率、生产时效、故障时间等关键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三高”特点。“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钻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2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2月上旬与1月下旬相比,21种产品价格上涨,20种下降,9种持平。油气方面:液化天然气(LNG)4130.0元/吨,比上期上涨0.7%;液化石油气(LPG)49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国石油各企业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开足马力、奋勇争先,1月份生产经营全线飘红,实现首月“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大庆油田去年12月初,大庆油田组织启动为期50天的夺油上产会战,目前已成功实施各类施工27462井次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勇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李勇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李勇
2月12日午后,碳酸锂期货瞬间拉涨,天齐锂业等锂矿概念股票快速翻红大涨,堪比近期负极原料石油焦的强势。其实,在近期市场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涨价更多还是源于一些消息面的扰动。首先,是皮尔巴拉港务局宣布Hdeland港从周三下午6点起闭港,作为澳洲仅次于Bunbury的锂矿发货港口,近两年澳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