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新能源汽车召回不见得是电池的错

2022-10-26 10:2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姚美娇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召回是企业负责的态度,自主品牌的召回逐步增多也是服务规范提升的表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向其备案了召回计划。据悉,本次召回的车辆中,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存在内短路,当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因动力电池引发的汽车火灾事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因电池技术缺陷对车辆实施召回。

召回事件屡见不鲜

据了解,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因电池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大幅增加。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即平均每天发生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

电车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因电池产品技术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实施召回。例如,因动力电池存在单体一致性较差,存在起火风险,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决定自2022年9月9日起召回2016年11月30日至2016年12月26日生产的部分太行成功牌纯电动封闭货车,共计2810辆。

7月,比亚迪决定召回2021年4月5日至2022年4月18日生产的部分唐DM电动汽车,共计52928辆。此次召回属于2022年4月29日发布的《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唐DM电动汽车》召回活动的扩大召回。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主流企业的产品上市节奏越来越快,倒逼车企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车辆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赔付额巨大。

召回带来巨大财务成本

据了解,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据整车成本的40%—60%,并且仍在持续增加,因此大规模召回维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

去年8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高压电池组存在着火风险,扩大召回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范围,公司因此损失10亿美元;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因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供应商孚能科技承担3000—5000万元的召回费用。

“电池的成本高,属于昂贵的零部件,对于有问题的电池,一般是换掉,没法修修补补,所以,因电池问题召回新能源汽车的代价很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

此外,召回事件也反映出目前电池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锂电池技术总体来看没什么大问题,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就有点难。比如电池高功率、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相矛盾,很难做到同时兼顾。就算能做到,若安全监测软件不能及时预判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也可能在应用时出现问题。”墨柯进一步指出,“电动汽车事故不完全是电池的问题,还涉及三电系统的配合问题、监测能力问题等。因此,即便召回事件的原因指向电池,责任主体也并不全都是电池厂。”

“电池防火是全产业链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完全满足电池生产前材料的一致性和设备、工艺等要求,才能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

消费者应理性看待

虽然人们不再谈召回色变,但召回事件仍增添了传统汽车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担忧。

对此,有观点认为,召回作为事后处理的解决方案之一,付出的代价极高。企业应平衡电池安全性与整车续驶里程之间的关系,力争在事前完善设计与测试。

“由于在事前进行完善设计和测试需要车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此,召回仍是车企当前的第一解决方案。”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汽车零部件繁多,系统复杂,一般车企无法做到全方位测试。那样的话,一方面会影响新车上市周期,另一方面测试成本也会很高。

“车企应该加强电池进厂检验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建议对车辆的性能以及零部件的技术要求、降本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单纯追求某项高性能以及低价格,都会破坏电池的综合能力,使得电池供应链存在潜在的更大风险。”曹广平说。

不过,墨柯坦言,目前人们对锂电池性能还谈不上完全掌握,不能100%提前预判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电动汽车也不是完全成熟的产品,尽管厂家都会力争事前完善安全设计与测试,但的确无法做到100%不出问题。”

也有观点认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汽车召回问题。召回是企业负责的态度,自主品牌的召回逐步增多也是服务规范提升的表现。没有召回并非优秀。“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其实已经表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越来越认可。对于那些及时发现问题且在问题没有大面积导致事故之前就实施召回的厂家,更应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墨柯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作者:姚美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储能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