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企业正文

储能下半场:谁将定义下一代储能?

2025-07-02 08:3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作者:清稚关键词:阳光电源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越来越多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被贴上“无效资产”的标签,当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竞赛日益白热化,储能行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一场关于储能本质的拷问正浮出水面: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储能?

是追逐虚标数字游戏的“大容量”,还是回归功能价值的“真支撑”?是沉迷于低价竞争的短期红利,还是押注安全与技术的长期主义?

此刻,一场由技术驱动的分野已悄然发生。有的企业仍在卷价格,而另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卷能量密度、卷构网性能、卷“直流不出柜”的安全革命。

如何评判“大容量”是否拥有“真价值”,或许藏在头部企业的技术迭代里。

大容量之争主导者

电池or集成商?

近日的SNEC光伏展,已经被“储能”夺了风头。大部分企业都在光伏业务基础上推储能产品、向储能市场靠拢,而产品规格、技术路线争斗“声量”甚至盖过了光伏。三代电芯定义权之争,尤其是500+Ah与600+Ah电芯两类规格的交锋,无疑是这次展会期间的焦点。

伴随前两年储能市场爆发,市场参与者增长更多、且各自拥有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因而在第三代电芯规格尺寸上的交锋也更为激烈,市场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势。很多电池企业却在这轮争端已陷入迷茫,更有终端储能客户在“追求低价”的市场导向中迷失方向。长此以往的混战,必然不利于储能行业的发展。

在2025 SNEC展会走访间我们发现,500+Ah与600+Ah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阵营,鹏辉能源、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20+企业都亮出了600+Ah储能电芯产品。

同时我们更注意到,两个电芯在标识容量之外还有更大的差异。

首先,大容量的目标其实是推动降本,所以从根源来说,业内需要的是更高能量密度。阳光电源主导的684Ah电芯能量密度高达440Wh/L,超过了587Ah的434Wh/L,已然是业内第一。

除了容量、能量密度的差异,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的分化也在出现。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场景,卷绕电芯无法兼顾大容量和高倍率要求,可能存在应力过大导致结构断裂或锂枝晶析出等安全风险。为此,阳光电源从尺寸、能效、安全、成本、寿命等因素考虑,综合寻优,为PowerTitan 3.0大型储能系统适配了600Ah+叠片电芯。

能否引导市场走向统一,另一个重要准则是看企业“影响力”,看市场占有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由电芯企业主导推出的587Ah产品,在面向终端应用市场时,仍将面临下游“集成”与“逆变”转换效率的巨大鸿沟。

而阳光电源则从全球头部储能集成商的角色出发,定义了自己的第三代电芯。

阳光电源表示,此次电芯按照“技术共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开展合作。其中除了担任“定义者”之外、阳光电源还扮演着更重要的连接纽带的作用,并以此引导储能上下游企业,共同关注储能产品的应用价值。

阳光电源一直主张,储能的竞争力不只在电芯,而在系统级能力。换电芯易,换“大脑”难,电芯永远可以迭代,而决定储能下一个十年长跑的续航能力的,最终是系统。

真·大容量革命

直流侧电池舱or交直流一体

本次SNEC展会也是储能系统百花齐放的最大展台。继20尺标准集装箱5MWh之后,业内陆续出现了6.9MWh、7.2MWh、甚至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容量”数字背后也暗藏玄机。

现有的很多大容量储能系统,都是由电池企业推出的储能直流侧系统,并没有包含PCS交流侧设备。而阳光电源此次发布的则是交直流一体化集成设备。早在2023年,阳光电源率先推出真正的AC存储产品,掀起了储能交直流一体化的变革。沉淀近两年之后,阳光电源再次将AC存储技术升级,一举发布了三个版本的储能系统,其中Plus版本12.5MWh的储能容量,已经是目前业界最高水平。

储能系统容量的背后,是系统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藏着阳光电源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狙击。

随着各地储能电站用地成本持续走高,大容量储能产品的降本密码也逐步聚焦于单位面积的能量密度提升。以安徽某100MW/200MMh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为例,占地面积约1.385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估价高达49320元/亩,附着物植物还要另计补偿,如此算来项目用地成本可能达到百万元级别。

而阳光电源通过交直流一体化设计,将储能系统能量密度推高至500kWh/㎡的全球最高能量密度,若剔除PCS,电池模块密度更达到惊人的570kWh/㎡。这种"硬件重构"可以节省45%的占地面积,更带来了实在商业价值,推动项目土地成本、施工费用的显著下降。

阳光电源交出的这份答卷,不仅刷新了技术参数,更提前锁定了下一个产业周期的入场券:在储能赛道,得密度者得天下。

当然,不仅要降低初始成本,我们更要让储能拥有更高的价值。

近年来欧洲、巴西等海外多地频发大规模停电事件,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传统电力系统的脆弱性将被放大。而阳光电源的储能产品,早已经过实战考验。在2023年圣诞节前夕的英国大停电,仅有阳光电源参与的储能项目能迅速响应,在5分钟内助力恢复了电力系统功率平衡,亲身验证了黑启动能力。

在新一代储能系统产品中,阳光电源再次拔升了构网性能和效率,首创的全球首款碳化硅液冷PCS,令系统RTE高达93.5%。其搭载的微秒级数据感知与全站级数字孪生建模技术,可对储能系统状态进行实时高精度监测。同时储能系统还拥有1~40宽SCR瞬时跳变适应、跟构网无缝切换等功能,可支撑储能系统完成更多电力系统支撑功能。

不过,储能从“建而不用”走向“市场化应用”还要迈过一道关键门槛——提升储能本质安全。首先要保证产品安全,才能有机会谈储能如何收益。

今年,国家能源局和华东能监局分别发布“储能安全提升”的文件,尤其华东地区要求针对储能安全开启改造升级。很多业主单位再次陷入困境,改造成本由谁承担?

“阳光电源目前没有接收到升级改造的要求。”这个回应,既是企业对其储能安全性的底气,也体现了其技术的先进性。

阳光电源提出,储能系统关注的不只是电芯安全,而是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链路安全。

在电芯层面,卷绕电芯内部冗余空间更大,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内阻增大、温度分布不一致等导致的安全问题。为此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采用叠片工艺,在安全、散热层面更优,同时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

当然,电池储能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于热失控。而阳光电源所推出的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通过热电分离的设计,将更容易集聚热量的极柱与防爆阀分开在电芯两端,在单颗电芯热失控情况下,不会祸及周边电芯,从设计源头做到本征安全。

在Pack层面,采用液电分离和专利排气通道设计,可以让电芯的热量通过两列电芯之间的专用通道排出,单芯热失控不蔓延,保证了PACK的安全;此外,高压端口与液冷端口分离,极耳端定向降温3℃,散热效率提升20%,PACK温差小于2.5℃。

在系统层面,随着系统容量跃升、长时储能发展,多簇并联带来的环流风险和短路电流风险倍升,PT3.0沿用AC存储架构,将标准短线缆内置于液冷柜内,实现“直流不出柜”,直接杜绝直流侧短路风险,同时解决“簇间环流”问题,在安全上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精准拿捏成本、安全的界限,成为争夺下一代储能定义权的前提。

抢占未来市场

概念新品or即刻量产

储能新品能否成为标准,还要看市场导入节奏。从历史来看,很多光伏企业尽管拥有技术实力,却倒在技术迭代、市场应用的前夕,“量产”步伐慢、可能是原因之一。

此次展会期间,其实陆续仍有企业发布10MWh甚至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产品,然而,大多都寄希望于“明天”。对比来看,阳光电源此次已经抢得先机。

集聚如此多项全球首创、迭代升级技术的储能产品,阳光电源官宣即刻就能量产交付!而这个消息,似乎已经在揭示未来市场导入的战局结果。

目前来看,587Ah产品仍然采用传统卷绕工艺,但一方面,方形电芯在“大”尺寸发展趋势下,卷绕生产过程中存在边角体积利用率不高现象,能量密度将触及天花板;另一方面卷绕过程可能产生边缘褶皱,而且电芯尺寸加大、内部温升更明显,继而会给电芯带来热失控安全隐患。

对比来看,叠片显然更具优势,但要求企业在设备改造、生产调试等方面要加大投入,且会拉长量产时间线。

而在此次AC存储3.0新品之时,阳光电源已经官宣“发布即量产”,这意味着叠片工艺的684Ah也做好了完全准备,这将极大提升技术迭代进程,推动市场端应用步伐。

今年以来,无论是电芯0.26元/Wh、还是直流侧系统0.36元/Wh,这种“历史新低”都已触及企业利润底线。这场价格游戏,实则是一场对行业未来的透支。

正如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大区副总裁李金虎所说:市场价格疏导机制不完善,让部分“储能”走向了低价内卷的歧途。这场博弈的破局点,在于能否建立新的价值评估体系,让市场意识到“便宜的系统可能更贵”,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去比价格。

为此,阳光电源也向业界提出建议,储能企业应该专注于磨炼内功,不要牺牲成本价格、扰乱市场竞争。与此同时,阳光电源也呼吁招标方优化评标会议标准,来引导产品与技术升级,拒绝虚假报价、拒绝参数虚标。

谁能在这一轮洗牌中率先跳出价格战的泥潭,谁就能掌握下一个周期的主动权。

强者恒强,在储能关键的转型期,阳光电源的这次领跑,再次拉开了身后的差距……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清稚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阳光电源查看更多>交直流一体查看更多>储能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