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东营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11-03 08:5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王海霞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生产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年前的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考察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作为我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东营市加快推进能源转型的同时,正铆足干劲,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说:“东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围绕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着力打造海上风电基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和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为推动落实‘双碳’目标,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贡献东营力量。”

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表示,一年来,东营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保障油气资源增储上产,高质量跃升式发展可再生能源,着力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稳稳端住能源饭碗作出贡献。

大处布局,细处发力,精尖处领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能源安全举足轻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守住能源安全的战略底线、保障能源供应,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保障能源安全,东营具备大产区、大制造基地、大物流基地、大储备基地等诸多“大”优势。

从垂直空间上看,东营市“上、中、下”都具有做大能源产业的独特优势。从“上”看,东营风速大、分布匀,适合发展风电;从“中”看,东营光照条件好、沿海盐碱滩涂地及海洋面积大,发展光伏发电条件优越;往“下”看,东营油气资源、地热资源丰富,地质结构适宜建设压缩空气储能、天然气储备基地,地下资源得天独厚。

东营有大产区,石油唱主角。东营陆域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主产区,海域为中国海油渤海油田重要产区,是我国自产原油产量最大的区域。东营市委市政府主动服务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在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上留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空间,在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支持两大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鼓励两大油田加快推动新型采油技术示范和推广。其中,与中国海油联合实施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首个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垦利油田群开发项目。今年1-9月,垦利1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36万吨。

同时,东营具有建成千亿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条件,目前正着力打造东部沿海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400万千瓦。

东营有大制造基地,依托石油,精于智造。

目前,东营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成品油供应能力均为全国最大,正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增加船用燃料油、生物柴油的产量,不断丰富“陆、海、空”成品油基地的内涵。东营还是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产品涵盖勘探、钻完井、测井、采油、油气集输、海洋石油装备等六大链条、37个系列的1500多个品种,产值约占全国1/4,正在引导企业向海洋进军、向智能化进军。

东营还有大物流基地、大储备基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目前已构建起“港、铁、公、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建成57个码头泊位,正推进4个10万吨级泊位和25万吨级单点系泊、10万吨级液体集装箱码头、东营港LNG接收站等一批项目建设。东营港、塘沽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管网互通的“五港联通”工程一旦落地,将有助于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华北地区综合能源枢纽中心。同时,发挥东营储运条件、地质条件的独特优势,逐步建成千万方级原油储备、百亿方级天然气储备基地。

保障能源安全,离不开核心科技的强大支撑。

在东营,能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快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案例不胜枚举。尤其是,我国诸多油气装备的自主创新就诞生于东营。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自主核心装备是关键。据了解,东营市的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可自主生产油气能源开发水下生产系统的企业。该公司副董事长刘化国告诉记者:“此前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水下生产技术装备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海洋浅水水下采油树,成为全球第五家可自主生产油气能源开发水下生产系统的企业,自此摆脱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

我国页岩气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但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东营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科瑞油气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新国六标准2500型超高压压裂设备是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的“利器”。“其核心部件是压裂泵,前几年还需从国外进口,现在科瑞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最高压力达140兆帕,加工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20。”该公司副总经理高猛介绍。

在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机械手”自动将油管下端推送到输送机接管位,输送机小车与修井机大钩随动,将油管送入输送机,排管机吸附着油管移动到油管料仓。这一系列操作,均由一名司钻工在驾驶室点击按钮完成。

“原本靠石油工人们手搬肩扛的活,又脏又累又危险,这套设备打破了传统作业模式,可提高作业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已经在油田规模化推广应用。”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喜庆告诉记者,这套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为自主研发,申请授权了6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碳转型,铺就绿色发展底色

东营徜徉在渤海的臂弯中,拥有463.51公里海岸线和6000平方公里蔚蓝色国土。加快能源转型,东营向海图强,海域新能源发展趁势而起。

今年2月,山东省印发《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规划了装机共3500万千瓦的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海上风电基地。“东营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在山东省占据了重要位置。”东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薄庆良介绍,渤中基地950万千瓦,涉及东营市海域及外延国管海域85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首次批复开发的规模为1300万千瓦,位于东营市海域及外延国管海域的规模为600万千瓦。”

指着《东营市可再生能源项目布局图》,薄庆良介绍:“A风电场从启动前期工作到取得核准,仅用了99天,创下了国内海上风电取得核准最快纪录,创出了‘东营速度’。这个风电场12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达产的海上风电项目。”

布局海上风电,东营的视野中不只有发电项目。薄庆良告诉记者:“东营的海上风电要走‘以行业带产业,以产业促行业’的路子,全力打造集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检测认证、智慧管控和出运于一体,档次高、品种全、链条长、幅射广的全国最大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不到一年,聚集效应已经显现。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感慨道:“年初这里还是一片长满芦苇的滩涂,如今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片片厂房已经拔地而起。”

据康茂礼介绍,在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等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下,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成功签约落地规模较大、引领性强、成长性高的优质项目2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12亿元。“另有发电机、齿轮箱、轴承、偏航变桨、变流器等近百亿元产业链项目正在洽谈中。预计到2024年,这里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齐全、建设速度最快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

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众多企业真切感受到了“东营速度”。据了解,为加快项目建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工作专班+专项小组”推进体系,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为每个项目提供“专属定制”服务,推进手续审批、要素保障等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海上风电建设的“加速度”,只是东营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陆上光伏、海上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类型均在规划落实之中。其中,东营将依托周边海域、盐碱滩涂、坑塘水面、盐场等土地,开发利用好我国东部地区难得的千亿千瓦级风光发电基地,率先在东营市北部地区建设一批生态复合型风光项目;到2025年,东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预计达2400万千瓦。

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绿电消纳,最终达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营,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的智慧电网建设初显成效——结合油田采油、注水、集输、压驱等开发生产用能规律和特点,该公司摸清了注采输系统柔性生产潜力,发布了《油田分时段用电价格激励机制》,并选取东辛采油厂为试点,建立了柔性生产示范区和需求响应资源池,试行需求响应激励机制。

守护好生态环境的金山银山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东营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倾力守护好生态环境的金山银山。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东营汇入大海,秋日的余辉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鸟翔集,碱蓬草如红毯铺满海滩,这里是东方白鹳全球重要繁殖地。“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欢在高处筑巢,而黄河口三角洲生长的多为低矮的树木,高大的铁塔就成了白鹳们筑巢的最爱。”国网东营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朝贞告诉记者:“我们实施了堵疏结合的‘云端的守护’项目,给白鹳搭建‘铁塔家园’,形成了‘线鸟和谐’的典范。”

立足绿色发展,东营企业主动开展了“自我革命”和“自我加压”。

从零起步到年产百万吨低硫船燃,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大力推进“油转特”专项升级发展,着力打造低硫船燃重要生产基地。作为光伏制氢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的试验基地,这里的光伏制氢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将在今年11月底投用。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兼总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崔国居表示:“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炼化企业实现‘绿电’制绿氢、践行低碳发展趟出新路子。”

此外,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化学浓水回用改造项目”将于今年11月投用,届时工厂污水回用率将由40%提高至60%以上,每年可节约新鲜水18万吨。而且,该厂还计划在“十四五”末实现外排污水的“零排放”。

变废为宝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加压”。

在东营,从火电厂烟气中捕集出二氧化碳和氮气,二氧化碳可用于驱油、增加原油产量,还可以用来生产化工品,成为宝贵的化工原料;氮气既可用做保护气,也可用来与氢气合成绿氨。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了全国首台套从锅炉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装置,发挥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处胜利油田采油生产区的优势。该装置将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回收,供应给胜利油田用于驱油,再将烟气中的氮捕集提纯后,通过管道输送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企业,进而降低园区企业的用氮成本。装置可年产二氧化碳10万吨,氮气1亿立方米,年产值超7000万元,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示范性工程。东营市的海科化工集团、石大胜华等企业用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锂电池的电解液有机溶剂,年消耗二氧化碳达22.9万吨。

东营还支持中国海油实施了中海油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该项目建设总规模52万千瓦,高峰年用电量达40亿度,将于今年11月底建成并投产送电,预计节省燃料气14.7亿方/年,节能48.5万吨标煤/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万吨/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4万吨/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置身绿色发展浪潮之中,东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重任,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拓新局,为实现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谱新篇,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为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作出新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能源生产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